笔下中文网 > 巴图虎 >第1023章 珠尔严行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1023章 珠尔严行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1023 章:珠尔严行(至元四十六年夏那拉珠尔率虎卫行军严令禁踏草场掠财物)(至元四十六年夏五月三十?蒙古故地驿路 / 乃蛮部草场 / 虎卫行军队伍 / 阿里不哥细作潜伏区 / 兀良哈部毡房区)

  至元四十六年夏五月三十,晨曦穿透蒙古故地的薄雾,五十门虎蹲炮的车轮碾过驿路的碎石,发出沉稳的声响。那拉珠尔勒住马,目光扫过前方连绵的草场 —— 嫩绿的草叶上还挂着晨露,远处乃蛮部牧民的羊群已散布其间,像散落的白云。他想起昨日萧虎信使带来的叮嘱:“阿里不哥失民心,皆因践踏草场、掠夺财物,你率虎卫行军,需反其道而行,以纪律赢民心,民心固则行军稳。” 身旁的巴特尔也递上细作报告:“阿里不哥的骑士常驱马踏坏牧民草场,还抢过兀良哈部的奶酒,部民怨声载道。”

  那拉珠尔翻身下马,弯腰抚摸草场的草叶,指尖沾着湿润的泥土。他对围拢过来的将领们道:“草原的根在草场,部民的命在财物。咱们若踏坏草场,牧民就没了牧马的地方;若掠夺财物,牧民就没了生计,他们只会把咱们当成跟阿里不哥一样的人,到时候谁还会帮咱们?援兵虽强,若失了民心,就是孤军,平定抗命难如登天。” 巴图额尔敦也上前一步,补充道:“父亲,昨日探营时,乃蛮部老牧民速不台说,去年阿里不哥的骑士踏坏他家草场,导致三匹老马饿死,他至今还记恨着。咱们若守纪律,定能让他真心归附。”

  此时,乃蛮部长老派来的向导匆匆赶来,手里拿着一张 “草场分布图”,上面用蒙古文标注着 “牧民主要牧马区、禁踏草场、水源地”。向导指着图上的绿色区域道:“那将军,这些是咱们部民的‘活命草场’,现在正是草长得最好的时候,要是被马踏坏,冬天就没牧草了;那些黄色区域是废弃草场,可走车马。” 那拉珠尔接过地图,仔细看了看,对将领们道:“看到了吗?草场就是牧民的命。从今日起,全军严令:一、只走废弃草场与驿路,敢踏绿色草场者,鞭笞二十;二、禁向部民索要一粒青稞、一滴奶酒,敢掠夺财物者,立斩不赦!”

  将领们闻言,皆单膝跪地:“末将遵令!” 那拉珠尔扶起众人,又道:“我知道行军苦,粮草可能不足,但咱们的粮草从驿站调取,就算少吃一口,也不能动牧民的东西。巴特尔,你任行军纪律官,带二十名精锐,沿途巡查,发现违纪者,当场处置,不用禀报我!” 巴特尔躬身领命,接过那拉珠尔递来的 “纪律令牌”—— 令牌为铜制,刻着 “虎卫纪律” 四字,见令牌如见那拉珠尔本人。

  晨光渐亮,虎卫队伍已整理就绪,骑士们勒紧马缰绳,炮队调整车轮方向,避开前方的绿色草场。那拉珠尔翻身上马,拔出腰间弯刀,指向驿路前方:“出发!记住,咱们是朝廷的虎卫,是来平定抗命、安牧民的,不是来扰民的!谁坏了规矩,就是坏了朝廷的名声,我绝不轻饶!” 士兵们齐声呐喊:“遵令!” 马蹄声与炮车声再次响起,却避开了嫩绿的草场,朝着阿里不哥营地的方向行进,一场以纪律赢民心的行军,正式开启。

  虎卫行军队伍在驿路旁的废弃草场暂歇,那拉珠尔召集各级将领,细化行军纪律 —— 他深知,“严令” 若只停留在口头,难以落地,需将 “禁踏草场、禁掠财物” 细化为可执行、可监督的具体条款,再层层传达至每一名士兵,确保 “令行禁止,无一例外”。

  首先是 “禁踏草场” 的细化 —— 那拉珠尔指着向导带来的地图,对将领们道:“绿色区域为‘禁踏区’,哪怕是单匹马踏入,也算违纪;黄色废弃草场与驿路为‘可行区’,行军时需列‘单列纵队’,马与马之间保持五步距离,避免马蹄密集踩踏;炮队需走驿路中央,车轮不得压到路边的草芽。” 他还补充:“若遇狭窄路段,需派先锋提前清理碎石,拓宽路面,绝不能为图方便而绕进禁踏草场。” 博罗主动请缨:“末将愿带炮队先锋,提前勘察路线,确保炮车不踏草场。” 那拉珠尔点头:“好,就交给你,每走十里,派人回报路线情况。”

  其次是 “禁掠财物” 的明确 —— 那拉珠尔让文书拟写 “禁掠条款”,写明 “凡向部民索要奶酒、肉干、皮毛者,鞭笞三十;抢夺财物者,斩首示众;擅自进入牧民毡房者,杖责二十”。他还特别强调:“就算牧民主动赠送财物,也不能收!可婉言谢绝,说‘朝廷有令,不敢扰民’,若实在推辞不掉,需用等价的青稞或盐巴交换,绝不能白拿。” 巴图额尔敦问道:“父亲,若遇到牧民困难,比如丢了羊群,咱们能帮忙吗?” 那拉珠尔笑道:“当然能!帮牧民是积民心,与掠夺不同,不仅要帮,还要帮好,让他们知道咱们是来保护他们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纪律传达需 “层层落实”—— 那拉珠尔要求将领们 “逐队传达”:先由统领传达给队正,队正再传达给每十名士兵的小队长,小队长最后对士兵逐一叮嘱,确保人人知晓。他还让文书将 “纪律条款” 抄录成小字条,每个士兵随身携带,方便随时查看。巴特尔作为纪律官,还带着二十名巡检兵,在队伍中来回巡查,随机抽查士兵:“你说说,踏了禁踏草场该受什么罚?” 一名年轻士兵立刻回答:“回大人,鞭笞二十!” 巴特尔满意点头:“记牢了,别犯!”

  为了让纪律更易执行,那拉珠尔还做了 “后勤调整”—— 将原本计划向沿途部落征调的 “三日粮草”,改为从驿站足额调取,提前送至各休息点;每个士兵的水囊都装满清水,避免因缺水而向牧民索要奶酒;甚至给炮队士兵配备 “草叉”,若炮车陷入泥地,用草叉清理,而非踩踏周边草场。向导见状,对那拉珠尔道:“那将军想得真周到,咱们部民要是知道,肯定会感激你们。”

  巳时过半,纪律细化与传达完毕,将领们返回各自队伍,向士兵们传达令文。那拉珠尔站在高处,看着士兵们认真聆听队正讲解条款,有的还在小声复述 “禁踏草场、禁掠财物”,心中稍定。他知道,纪律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接下来的行军,才是对虎卫真正的考验。阳光洒在草场上,虎卫队伍再次出发,这次的行军路线,精准避开了所有禁踏草场,车轮与马蹄,只落在驿路与废弃草场上。

  虎卫队伍出发前的准备工作进入尾声 —— 博罗率炮队先锋已勘察完前方二十里的路线,回报 “驿路通畅,废弃草场足够宽阔,可容炮队通行”;后勤队已从驿站运来足额粮草,每袋青稞都标着 “虎卫专用”,颗粒饱满;纪律官巴特尔的巡检队也已配齐 “纪律令牌、鞭笞工具、记录簿”,随时准备处置违纪者。每一项准备,都围绕 “不踏草场、不掠财物” 展开,既保障行军效率,又坚守纪律底线。

  路线勘察是重中之重 —— 博罗带着十名先锋,骑着快马,沿着驿路与废弃草场前行,用红布条在关键岔路口做标记,注明 “此路通驿路,禁入左侧草场”。遇到一处狭窄的驿路段,旁边就是乃蛮部的 “春牧草场”,博罗立刻让人用带来的木板搭建 “临时通道”,木板铺在驿路边缘,拓宽路面,确保炮车能顺利通过,不压到草场。他还让先锋们 “标记水源地”—— 在驿路旁的小河边插上木牌,写明 “虎卫取水点”,避免士兵因随意找水而踏入草场。勘察完毕,博罗向那拉珠尔汇报:“前方二十里路线已清,无禁踏草场阻碍,炮车可放心通行。”

  粮草调配也格外细致 —— 后勤官将 “十日粮草” 按 “每日每人两斤青稞、半斤肉干” 的标准,分装成小袋,发给每一名士兵,避免因集中携带而向牧民借宿或征调。为了减少对沿途的干扰,后勤队还提前与驿站约定 “每十里一补给点”,在补给点备好清水与牧草,虎卫队伍只需在此短暂歇息,便可继续前行,无需进入牧民毡房区。后勤官还特意检查了粮草的质量,对发霉的青稞一律剔除,道:“士兵们吃的粮草不能差,不然行军没力气,也容易因饥饿而犯纪律。”

  士兵装备的检查也围绕纪律展开 —— 巴特尔带着巡检兵,逐一检查士兵的行囊,若发现 “布袋、绳索” 等可能用于掠夺财物的工具,一律没收,道:“咱们是来平定抗命的,不是来抢东西的,这些东西用不上!” 他还检查了士兵的皮靴,对鞋底有尖钉的,要求用麻布包裹,避免行军时踩坏草芽。一名士兵不解:“大人,皮靴钉尖是为了防滑,包起来会摔跤的。” 巴特尔耐心解释:“摔跤事小,踏坏草场事大,咱们可以走慢些,总能避开滑路段。” 士兵们虽觉得麻烦,却也乖乖照做。

  最后是 “应急方案” 的制定 —— 那拉珠尔与将领们商议,若遇 “暴雨冲毁驿路”,需临时绕行,必须派先锋提前与沿途部落沟通,征得同意后才能走指定草场,绝不能擅自闯入;若遇 “士兵生病”,需在驿路旁的废弃草场扎临时营帐,派医官诊治,不得借宿牧民毡房。巴图额尔敦还提议:“咱们可以派人与沿途牧民提前沟通,说清咱们的纪律,让他们放心,也能减少误会。” 那拉珠尔采纳:“好,就派帖木格(此前派往脱脱部的使者)带着乃蛮部的信物,提前告知兀良哈部、合丹部的牧民,咱们是朝廷的虎卫,只平抗命,不扰民生。”

  午时三刻,所有准备就绪,那拉珠尔下令:“出发!” 虎卫队伍按 “骑兵前锋 - 炮队 - 后勤队 - 骑兵后卫” 的序列,沿着驿路与废弃草场缓缓前行。博罗率炮队先锋在前方引路,巴特尔的巡检队在队伍两侧巡查,巴图额尔敦则带着十名骑兵,在队伍前方与牧民沟通,整个行军队伍井然有序,没有一匹马踏入禁踏草场,没有一名士兵靠近牧民毡房,尽显虎卫的纪律与风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虎卫队伍行至乃蛮部 “春牧草场” 边界 —— 这里的草场格外肥沃,草叶已长至半尺高,远处的牧民正赶着马群在此放牧;驿路在此处拐了个弯,形成一段 “狭窄路段”,仅容两匹马并行,炮队需缓慢通过。就在炮队即将进入狭窄路段时,意外发生:一名年轻的炮车兵为了避让前方的石头,不小心将车轮压到了草场边缘,三株嫩绿的草芽被碾断。

  “停下!” 巴特尔的声音立刻响起,他骑着马快速赶到,翻身下马,蹲下身查看被碾断的草芽,脸色严肃。年轻士兵吓得立刻跪下,声音带着颤抖:“大人,我不是故意的,只是想避让石头……” 周围的士兵都围了过来,有的小声议论:“只是几株草,应该没事吧?” 有的则道:“将军说了,踏了禁踏草场就要罚,不能例外。”

  此时,那拉珠尔也赶了过来,他先安抚受惊的牧民 —— 牧民是一位名叫帖木格的老人,正牵着马群远远观望,脸上带着担忧。那拉珠尔走上前,躬身道:“老人家,实在对不住,我的士兵不小心踏了您的草场,我这就处置他,还会让士兵帮您补种草芽。” 帖木格老人愣了一下,连忙道:“将军不用客气,只是几株草,不用罚士兵。” 那拉珠尔却摇头:“规矩就是规矩,不能因‘几株草’而破,不然以后就没人守纪律了。”

  他转身对跪着的士兵道:“你虽非故意,但踏了禁踏草场,按令当鞭笞二十。念你初犯,且是为了避让石头,减为十鞭,你可服?” 年轻士兵连忙点头:“末将服!谢将军从轻发落!” 巴特尔立刻让人取来鞭笞工具,在众士兵面前,对年轻士兵执行了鞭刑。每一鞭落下,都让周围的士兵屏住呼吸,没人再敢轻视 “禁踏草场” 的规矩。

  鞭刑结束后,那拉珠尔让巴图额尔敦带着两名士兵,从驿站取来 “草籽”,在被碾断草芽的地方补种。巴图额尔敦蹲在地上,小心翼翼地挖开泥土,将草籽播撒进去,再盖上薄土,还从驿路旁的小河里打来清水,轻轻浇灌。帖木格老人看着这一幕,感动道:“将军真是体恤牧民,阿里不哥的骑士要是像你们这样,咱们就不用受苦了。” 他还主动提出:“我家毡房就在前面,我给你们煮些奶茶吧,不收你们的东西。” 那拉珠尔婉言谢绝:“老人家的心意我们领了,但朝廷有令,不能扰民,您的奶茶我们心领了。”

  处理完此事,队伍继续前行,年轻士兵虽受了鞭刑,却没有怨言,反而更谨慎地驾驶炮车,避免再踏草场。周围的士兵也都绷紧了神经,骑马时刻意避开草场边界,炮车兵则放慢速度,仔细观察路面。帖木格老人站在草场边,望着虎卫队伍远去的方向,对身边的孙子道:“这才是朝廷的好兵,咱们以后要支持他们。” 首次纪律考验,以那拉珠尔 “严处置、善安抚” 的方式顺利度过,既维护了纪律的威严,又赢得了牧民的认可。

  虎卫队伍行至兀良哈部的毡房区 —— 这里的毡房沿驿路分布,约有二十余顶,牧民们正忙着晾晒奶豆腐、修补皮袍,看到虎卫队伍靠近,起初都有些紧张,纷纷将孩子抱进毡房,握紧手中的马鞭。巴图额尔敦按事先安排,带着两名骑兵,手持乃蛮部的信物,先一步来到毡房区,对迎上来的长老道:“长老您好,我们是朝廷的虎卫,要去平定阿里不哥的抗命,途经此处,只走驿路,不扰民生,还请您放心。”

  长老接过信物,仔细看了看,又打量着巴图额尔敦,见他穿着玄色皮甲,却态度谦和,没有丝毫傲慢,便松了口气:“之前阿里不哥的骑士路过,抢了咱们两袋奶酒,还踏坏了半亩草场,咱们都怕了。你们真的不扰民生?” 巴图额尔敦笑着道:“长老放心,我父亲 —— 也就是虎卫统领那拉珠尔,下了严令,谁要是踏草场、掠财物,定斩不赦。我们的粮草都从驿站带了,不会向您要一口吃的。” 他还指了指远处的虎卫队伍:“您看,我们的队伍都走在驿路上,没有一匹马靠近您的草场。”

  长老半信半疑,便跟着巴图额尔敦来到驿路边,果然看到虎卫队伍正有序前行,骑兵们勒紧马缰绳,炮队缓慢通过,没有一名士兵靠近毡房或草场。就在这时,一名牧民的毡房突然 “哗啦” 一声,原来是毡房的木柱断了,屋顶的羊毛毡眼看就要塌下来。牧民急得团团转,长老也皱起眉头:“这可怎么办?咱们没备用的木柱,要是下雨,毡房就完了。” 巴图额尔敦见状,立刻对身后的骑兵道:“你们快去禀报父亲,说这里有牧民毡房坏了,咱们能不能帮忙修一下?”

  骑兵很快带回那拉珠尔的答复:“可以帮忙,但不能索要任何回报,修完就走,不得停留。” 巴图额尔敦立刻召集十名士兵,从炮队的备用木料中取出一根粗木柱,跟着牧民来到毡房旁。士兵们分工合作,有的拆断柱,有的换新柱,有的修补羊毛毡,动作熟练,很快就将毡房修好了。牧民感激道:“太谢谢你们了!我煮了奶茶,你们喝点吧?” 士兵们却齐齐摇头:“不了,我们有令,不能收您的东西,能帮到您就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此时,那拉珠尔也来到毡房区,他对长老道:“长老,我们的队伍要在此处歇息半个时辰,只在驿路旁的废弃草场扎营,不会占用您的草场,也不会打扰牧民。要是您的部民有困难,我们还能帮忙,比如修补毡房、寻找丢失的牛羊。” 长老感动不已,对周围的牧民道:“大家别害怕,这些虎卫是好人,跟阿里不哥的骑士不一样!” 牧民们听了,纷纷从毡房里出来,有的给虎卫送水,有的送晒干的牧草,却都被士兵们婉言谢绝。

  半个时辰后,虎卫队伍继续前行,兀良哈部的牧民们都站在驿路边,挥手送别。长老高声喊道:“那将军,你们要是需要帮忙,就来咱们毡房区,咱们给你们带路!” 那拉珠尔回头挥手:“多谢长老!咱们后会有期!” 途经毡房区的经历,让虎卫们深刻体会到 “纪律赢民心” 的道理 —— 不扰民生,不仅能减少阻力,还能获得牧民的支持,这种支持,比任何武器都更有力量。

  虎卫队伍行至黑松林边缘的废弃草场,准备扎营歇息 —— 骑兵们在草场边缘设置警戒,炮队将炮车排列整齐,后勤队开始搭建临时营帐,整个过程井然有序,没有一名士兵踏入旁边的禁踏草场,也没有一人靠近附近的牧民毡房。而在不远处的矮林里,两道身影正悄悄观察着这一切 —— 他们是阿里不哥派来的细作,奉命探查虎卫的动向与纪律。

  细作帖木儿(化名)压低声音,对同伴道:“你看,他们扎营都选在废弃草场,连帐篷都不搭在草长得好的地方,跟咱们领主的骑士完全不一样。咱们领主的骑士,上次路过这里,不仅踏坏了三亩草场,还抢了牧民的两袋肉干。” 同伴也皱着眉头:“是啊,我刚才看到有虎卫士兵帮牧民修毡房,牧民给他们奶酒,他们都不要,说‘朝廷有令,不扰民生’。这要是让部民知道了,肯定会更怨咱们领主。”

  两人继续观察,看到巴特尔的巡检队在营地里巡查,一名士兵因 “擅自靠近牧民毡房”,被巴特尔当场杖责二十,其他士兵都围在一旁观看,没人敢求情。帖木儿叹道:“虎卫的纪律太严了,咱们的骑士要是有这纪律,部民也不会怨咱们。上次阿古拉的骑士抢了兀良哈部的奶酒,领主不仅没罚,还说‘抢点东西算什么’,现在部民都怕咱们的骑士,却对虎卫这么客气。”

  同伴突然指着营地方向:“你看,他们的医官还去给牧民看病!” 只见虎卫医官带着药童,提着药箱,来到附近的牧民毡房,给一位生病的老牧民诊治,还留下了草药,分文不取。老牧民的家人想送医官一块羊皮,医官却摇头:“不用了,这是咱们应该做的,朝廷派我们来,就是为了保护你们。” 帖木儿和同伴看到这一幕,都沉默了 —— 他们知道,阿里不哥一直对部民说 “虎卫是来镇压草原的,会抢你们的东西”,可眼前的景象,却与这番话完全相反。

  酉时过半,虎卫营地的篝火渐渐燃起,士兵们围着篝火吃饭,吃的是自带的青稞饼和肉干,没有一人去牧民那里索要食物。帖木儿对同伴道:“咱们得赶紧回去,把这些告诉领主。要是虎卫一直这么守纪律,部民都会倒向他们,咱们的骑士也会动摇,到时候就真的完了。” 两人悄悄撤离矮林,快马向阿里不哥营地奔去。他们不知道,他们的窥探与后续的汇报,将成为压垮阿里不哥部士气的又一根稻草 —— 纪律严明的虎卫,不仅在军事上形成威慑,更在心理上瓦解了敌人的防线。

  虎卫营地的篝火旁,那拉珠尔召集将领们议事,不仅总结当日的纪律执行情况,更要将 “不踏草场、不掠财物” 的行为约束,深化为士兵们的 “理念认同”—— 他知道,短期的纪律靠监督,长期的纪律靠认同,只有让士兵们真正明白 “守纪律是为了赢民心、固治理”,才能在无人监督时也坚守规矩。

  首先是 “案例复盘”—— 那拉珠尔让巴特尔汇报当日的违纪情况:“今日共发生两起违纪,一起是炮车兵踏草场,鞭笞十;一起是骑兵靠近毡房,杖责二十,均已处置。其余士兵皆遵守纪律,无踏草场、掠财物之事。” 那拉珠尔点头,对将领们道:“处置不是目的,而是为了让大家记住,纪律不是摆设。咱们今日帮乃蛮部牧民补种草芽、帮兀良哈部牧民修毡房,他们都对咱们赞不绝口,这就是守纪律的好处 —— 民心。” 博罗补充道:“是啊,咱们的细作回报,阿里不哥的部民都在议论‘虎卫是好兵’,有的骑士甚至想归附,这比打一场胜仗还管用。”

  然后是 “理念宣讲”—— 那拉珠尔对围坐的士兵代表道:“你们说说,咱们为什么要守纪律?仅仅是因为军令吗?” 一名老兵起身道:“将军,末将觉得,守纪律是为了不让牧民恨咱们,咱们平抗命,要是失了民心,就算打赢了,也守不住草原。” 巴图额尔敦也道:“父亲,末将觉得,守纪律是为了朝廷的名声,咱们是朝廷的虎卫,走到哪里,就代表朝廷的形象,不能给朝廷丢脸。” 那拉珠尔笑着道:“你们说得都对!守纪律,既是为了民心,也是为了朝廷名声,更是为了草原的长治久安。阿里不哥抗命,就是因为他失了民心,咱们要反其道而行,用纪律赢民心,让草原部民真正认同朝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为了深化理念,那拉珠尔还决定 “树立榜样”—— 将当日帮牧民修毡房、补种草芽的士兵,评为 “纪律标兵”,每人奖励一块 “朝廷赏赐的银牌”,并在全军通报表扬。他对士兵们道:“这些士兵不仅守纪律,还主动帮牧民,是咱们的榜样!以后谁要是能做到‘守纪律、帮民生’,都能得到奖励,朝廷不会亏待你们。” 被评为标兵的士兵们都格外激动,纷纷表示:“末将以后会更守纪律,绝不辜负将军和朝廷的信任!”

  那拉珠尔还让文书将 “今日的纪律故事” 整理成 “行军简报”,抄录多份,发给每一名士兵,让他们在歇息时传阅。简报里写着 “炮车兵踏草受罚、士兵帮民修毡房、医官义诊送药” 等故事,还配有简单的插图,让士兵们更易理解。一名年轻士兵看完简报,对同伴道:“原来守纪律能帮到这么多牧民,以后我再也不会觉得纪律麻烦了。”

  夜渐深,议事结束,士兵们回到各自的帐篷,却没有立刻休息,有的在小声讨论简报里的故事,有的在擦拭武器,有的在检查明日的行军装备。那拉珠尔站在营地高处,望着远处牧民毡房的灯火,心中清楚:纪律的深化,已初见成效 —— 士兵们不再是 “被动守纪律”,而是 “主动认同纪律”,这种转变,将成为虎卫行军最坚实的根基,也为后续平定阿里不哥、推进草原治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虎卫队伍继续前行,行至合丹部废弃的毡房区时,遇到了一群特殊的牧民 —— 他们是合丹部的 “逃难牧民”,因不愿跟随合丹部与阿里不哥勾结,被赶出了部落,带着少量的牛羊,在废弃毡房区临时落脚,却因缺少牧草和粮食,陷入了困境。一名老牧民看到虎卫队伍,犹豫了许久,还是上前跪在那拉珠尔面前,声音沙哑:“将军,求您救救咱们吧,咱们快没吃的了,牛羊也快饿死了。”

  那拉珠尔立刻翻身下马,扶起老牧民,道:“老人家,您起来说话,到底是怎么回事?” 老牧民哭诉道:“合丹领主让咱们跟阿里不哥一起抗命,咱们不愿意,他就把咱们赶出来,还抢走了咱们的粮草和牧草,现在咱们只能靠挖野菜过日子,牛羊要是再没牧草吃,就全完了。” 周围的逃难牧民也纷纷围上来,有的抱着饿得哭闹的孩子,有的牵着瘦得皮包骨的牛羊,眼神里满是绝望。

  巴特尔小声对那拉珠尔道:“将军,咱们的粮草虽然充足,但都是按十日份准备的,要是分给他们,咱们可能会不够。而且朝廷没令,咱们擅自分粮草,会不会……” 那拉珠尔却摇头:“朝廷的令是‘不掠财物’,没说‘不帮民生’。这些牧民是因为不愿抗命才受难的,咱们要是不帮,他们就只能饿死,到时候谁还敢支持朝廷?粮草不够,咱们可以从后续的驿站补给中调整,先救眼前的急。”

  他立刻下令:“后勤队,给每一户逃难牧民分五斤青稞、两斤肉干;博罗,你带炮队的士兵,从驿路旁的废弃草场割些牧草,分给他们的牛羊;医官,去给生病的孩子和老人诊治,不能让他们再受苦。” 命令下达,士兵们立刻行动 —— 后勤队打开粮草袋,仔细地给每一户牧民分粮;博罗带着士兵,用镰刀割下废弃草场的牧草,捆成捆送到牧民手中;医官则带着药童,给生病的孩子喂药,给老人检查身体。

  老牧民接过青稞,激动得泪流满面:“将军,您真是咱们的救命恩人!合丹领主和阿里不哥要是像您这样,咱们也不会落到这个地步。” 其他牧民也纷纷道:“将军,咱们愿意跟您一起,帮您平定阿里不哥,只要能让咱们过上安稳日子,咱们什么都愿意做!” 那拉珠尔笑着道:“多谢大家的信任,咱们都是草原的子民,只要你们支持朝廷,遵守规矩,以后肯定能过上好日子。”

  处理完逃难牧民的事情,队伍继续前行,逃难牧民们却自发地跟在队伍后面,有的帮虎卫指引路线,有的帮后勤队搬运粮草,有的帮炮队清理路面。那拉珠尔看着这一幕,对巴特尔道:“你看,帮民生就是帮自己,咱们不仅救了他们,还多了一群‘草原向导’,这比任何纪律条文都更能拉近与牧民的距离。” 巴特尔点头:“将军说得对,以后咱们遇到这样的情况,还要继续帮。” 应对突发民生需求,让虎卫的纪律不再是 “冰冷的条款”,而是 “温暖的关怀”,这种关怀,比军事威慑更能赢得草原民心。

  虎卫队伍行至黑松林与阿里不哥营地之间的 “缓冲地带”—— 这里既有阿里不哥的零散哨卡,也有归附朝廷的乃蛮部、兀良哈部牧民。那拉珠尔深知,此时的 “纪律执行”,已不仅是 “不扰民生”,更是 “分化敌人、巩固同盟” 的权谋手段 —— 通过让阿里不哥的哨卡看到虎卫的纪律,动摇其骑士的军心;通过让归附部落看到虎卫的关怀,巩固同盟关系,形成 “孤立阿里不哥” 的局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首先是 “对阿里不哥哨卡的纪律展示”—— 那拉珠尔让队伍放慢速度,保持 “单列纵队”,骑兵们勒紧马缰绳,炮队缓慢通过,没有一匹马踏入禁踏草场;同时,让士兵们在驿路旁的补给点取粮时,主动向附近的阿里不哥哨卡 “展示粮草”,表明 “虎卫有足够的粮草,无需掠夺牧民”。一名阿里不哥的哨卡骑士看到这一幕,对同伴道:“他们有这么多粮草,还不抢牧民的东西,咱们领主却说他们是‘抢草原的汉官’,这不是骗人吗?” 同伴沉默不语,眼神却露出了动摇 —— 他们之前一直被阿里不哥灌输 “虎卫会掠夺草原” 的谎言,如今亲眼所见,谎言不攻自破。

  那拉珠尔还派巴图额尔敦带着乃蛮部的信物,去附近的阿里不哥哨卡 “传递消息”:“只要你们愿意归附朝廷,不再帮阿里不哥抗命,朝廷可以不追究之前的过错,还能给你们分青稞、分草场。要是继续帮阿里不哥,等虎卫平定抗命,你们就只能被流放。” 巴图额尔敦还特意提到 “虎卫的纪律”:“咱们的士兵要是踏了草场、掠了财物,都会被重罚,你们归附后,也能像咱们一样,守纪律、得民心,不用再被牧民恨。” 哨卡骑士们听了,都陷入了沉思,有的甚至悄悄问:“要是咱们归附,真的能得到青稞和草场吗?”

  其次是 “对归附部落的同盟巩固”—— 那拉珠尔让帖木格带着 “朝廷赏赐的盐巴和布匹”,去乃蛮部、兀良哈部的毡房区,分发给牧民,道:“这是朝廷给大家的赏赐,感谢大家支持虎卫,以后只要你们继续支持朝廷,还会有更多的赏赐。” 同时,他还让医官留在部落里,为更多的牧民诊治,教他们 “预防风寒的方法”。乃蛮部长老感动道:“那将军,咱们之前还担心你们会像阿里不哥一样,现在看来,咱们真是选对了!以后咱们就是朝廷的人,一定帮你们平定阿里不哥。”

  那拉珠尔还与归附部落的长老们 “约定协同”:若虎卫与阿里不哥开战,部落需派牧民 “指引路线、传递消息”,虎卫则会 “保护部落的草场和财物,不让阿里不哥的骑士骚扰”。长老们纷纷答应:“将军放心,咱们一定帮你们!阿里不哥的骑士要是敢来骚扰咱们的部落,咱们就跟他们拼了!” 这种 “纪律换信任、信任换协同” 的权谋,让虎卫不再是 “孤军作战”,而是有了草原部落的坚实支持。

  巳时过半,阿里不哥的一名哨卡骑士突然骑着马来到虎卫营地,单膝跪地:“将军,末将愿归附朝廷!阿里不哥骗了咱们,他根本不是为了草原,只是为了自己的权力,咱们不想再跟着他抗命了。” 那拉珠尔立刻扶起他:“好!欢迎你归附!只要你真心为朝廷效力,朝廷不会亏待你。” 很快,又有几名哨卡骑士归附,他们带来了 “阿里不哥营地的最新情报”:“阿里不哥的骑士们都知道了虎卫的纪律,很多人都想归附,只是怕被阿古拉惩罚。” 那拉珠尔的纪律权谋,已开始见效 —— 敌人在分化,同盟在巩固,平定阿里不哥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那拉珠尔率虎卫队伍抵达阿里不哥营地外围的 “预设阵地”—— 炮队已在黑松林东侧的开阔地展开,骑兵队在两侧迂回,后勤队在后方扎营,整个队伍井然有序,没有一处违反 “不踏草场、不掠财物” 的严令。回顾两日的行军,从乃蛮部的草场边界到兀良哈部的毡房区,从合丹部的逃难牧民到阿里不哥的归附哨卡,虎卫的纪律不仅赢得了民心,更瓦解了敌人,成为元代草原治理史上 “以纪律固民心、以民心定治理” 的典范,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严令行军完善了 “元代中央军队草原行军制度”。此前元代军队经草原,虽有 “禁扰民” 的规定,却多流于形式,缺乏具体的执行标准与监督机制;而那拉珠尔的严令 —— 细化 “禁踏区” 与 “可行区”、明确违纪处罚(鞭笞、斩首)、设立纪律官与巡检队、调整后勤以避免征调,形成了 “从制度制定到执行监督” 的完整流程。《元史?兵志》中记载的 “至元后期,大军经草原,必设纪律官,定草场可行区,禁掠民财,违者军法处置”,正是对此次严令行军制度的总结,为后续元代军队草原行军提供了 “标准化范本”。

  其次,严令行军深化了 “元代草原治理的民心导向”。元代中央治理草原,长期面临 “宗藩抗命、民心疏离” 的难题,而阿里不哥的失败,根源在于 “失民心”;那拉珠尔的成功,关键在于 “以纪律赢民心”—— 通过不踏草场、不掠财物、帮民解困,让草原部民真正感受到 “中央治理的优势”,从 “被动服从” 转为 “主动认同”。这种 “民心导向” 的治理,避免了单纯军事镇压带来的 “部落反弹”,也避免了一味安抚带来的 “权威受损”,符合《大元通制》中 “以纪律立权威,以民心固边疆” 的治理理念,成为元代草原治理的 “核心策略”。

  严令行军还 “强化了中央与草原部落的同盟关系”。乃蛮部、兀良哈部等归附部落,因虎卫的纪律与关怀,从 “观望” 转为 “主动协同”,不仅提供路线指引、情报传递,还愿参与防御,形成了 “中央军队 归附部落” 的治理同盟。这种同盟的形成,减少了中央的治理成本,又让部落有 “参与感”,增强了对中央的认同,为后续元代 “草原部落自治与中央管控结合” 的治理模式,奠定了基础。《元史?列传》中记载的 “乃蛮、兀良哈诸部,自虎卫严行后,皆愿归附,助朝廷平阿里不哥,草原始定”,正是对这一同盟关系的印证。

  从历史描点来看,严令行军还为 “元代军事纪律与民生关怀结合” 提供了范例。那拉珠尔的严令,并非 “冰冷的约束”,而是 “有温度的治理”—— 既通过纪律规范军队行为,又通过帮民修毡房、义诊送药、救济逃难牧民等行动,传递民生关怀,让 “军事行动” 与 “民生治理” 融为一体。这种 “军事 民生” 的模式,让元代军队不再是 “单纯的镇压工具”,而是 “草原治理的参与者”,后续元代赴草原的军事行动,均借鉴此模式,如 “行军时帮民兴修水利、传授农耕技术”,实现了 “军事行动与民生改善” 的双赢。

  最后,严令行军的历史意义还在于 “为元代草原集权治理铺平关键一步”。通过严令行军赢得的民心与同盟,元廷不仅顺利平定了阿里不哥抗命,还在草原建立了 “纪律权威”—— 部民认同中央的治理规矩,部落接受中央的管控,为后续 “量牧制度落地、巡检司设立、青稞补贴发放” 等实务推进,扫清了民心障碍。平定阿里不哥后,元廷能快速将蒙古故地纳入 “中央统一治理体系”,严令行军带来的 “民心基础”,功不可没。

  那拉珠尔站在炮队阵地前,望着远处阿里不哥的营地,心中清楚:严令行军只是开始,接下来的战斗与治理,仍需坚守纪律、赢得民心。他拔出腰间弯刀,指向阿里不哥的主帐,高声道:“将士们!咱们以纪律赢民心,以民心固根基,今日之战,定能平定抗命,让草原重归安定!” 虎卫士兵们齐声呐喊,声音震彻草原,炮队的虎蹲炮已瞄准箭楼,骑兵的马蹄已蓄势待发,一场以纪律为根基、以民心为后盾的战斗,即将打响,而元代草原治理的新篇章,也将在此刻,缓缓展开。

  喜欢巴图虎
  http://www.bixia5.cc/book/14988/102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