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0章 虎啸归林
推荐阅读:
网游之剑刃舞者
呢喃诗章
重生之狂暴火法
老婆失踪五年后,薄情总裁他疯了
狂浪:龙战女儿国
雌皇凤里牺之天门令
我向众神乞讨,回应我的只有叹息
领证当天,我和闪婚老公同居了
在蜡笔小新的平凡生活
重生1980:开局迎娶貌美知青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1120 章:虎啸归林枢密院的晨露还凝在窗棂上,萧虎便已坐在案前,指尖划过那叠《中都禁军月度实务报告》—— 报表上的训练安排、巡逻路线、粮草调配,全是忽必烈的部署笔迹,他熟悉的旧部签名,只在角落的 “复核” 栏里零星出现。这是他第三次发现,自己对禁军的日常掌控,已如手中沙般悄然流失。
“将军,东城卫昨日调整了西驿路巡逻频次,未提前报枢密院。” 亲卫低声禀报,语气带着犹豫。萧虎闭了闭眼,挥手让他退下。他想起上月去北城卫巡查,士兵们虽依旧行礼,却不再像从前那般围上来汇报实务,而是转向陪同的李谦请示 —— 那眼神里的敬畏,已从他身上转移到了忽必烈那里。
午后,萧虎召来赵安。白虎堂暗卫的监控报告摊在案上,全是 “忽必烈与吴坚商议西城卫协同”“李谦核查粮库无异常” 这类无关痛痒的记录。“咱们派去的人,还能接触到禁军核心实务吗?” 萧虎问。赵安低下头:“将军,暗卫已无法介入训练与调度,只能在外围记录,李谦说‘按新章程,非实务人员不得干预’。”
萧虎起身走到窗前,望着枢密院外的官道 —— 忽必烈正带着张达、王诚骑马而过,三人谈笑风生,身后跟着的禁军士兵队列整齐,玄铁铠甲在阳光下泛着冷光。他忽然明白,不是自己抓得不紧,而是忽必烈已用无数个 “实务改进”,将权力的根基悄悄挖空。
当晚,萧虎在书房枯坐至深夜,案上摆着他早年随大汗征战的旧甲。甲胄上的刀痕依旧清晰,却再也映不出当年掌控禁军的意气风发。他提笔写下 “权力当断则断” 六个字,又缓缓划去 —— 他知道,退一步,或许是保住体面与中枢稳定的唯一选择。
王府的议事厅里,忽必烈正与刘秉忠、李谦核对《禁军防务成效册》。册中用朱笔标注着近半年的实绩:“盗匪袭扰降至月均一次以下”“商旅通行量较去年增五成”“宗室牧地无大规模袭扰”,每一项都附着地方官与商队首领的签字确认。
“萧将军近日在枢密院愈发沉默,怕是已有退让之意。” 刘秉忠道。忽必烈却摇头:“未到火候。他若主动退让,需有台阶 —— 要么是中枢施压,要么是实务需求迫使。咱们需再添一把火,让他看到,由我全面掌控禁军,对中都防务更有利。”
三日后,漠南传来急报:克烈部残众与西域小部落勾结,袭扰了边境两个驿站,抢走了中枢运往漠北的军粮。忽必烈接到消息,未等枢密院指令,便让张达带两百骑兵驰援,同时让李谦协调漕运,补拨军粮。这一系列操作,从调兵到补粮,仅用了五个时辰。
当捷报传回中都 ——“击溃袭扰部落,追回全部军粮,无一伤亡”,中枢官员皆惊叹效率之高。耶律楚材在议事会上道:“若按旧流程,需枢密院议事、萧将军批文,至少延误一日,军粮恐难追回。忽必烈统领禁军,确能提升实务效率。” 李御史也附和:“实绩在前,当以防务为重,不必拘泥于旧制。”
萧虎坐在角落里,听着众人的称赞,手中的茶盏微微发烫。他知道,忽必烈已用无可辩驳的实绩,为自己铺好了全面掌权的台阶,而他的坚守,已显得不合时宜。
耶律楚材看出了萧虎的纠结,也明白忽必烈的诉求。他私下里找两人分别谈话,试图寻得平衡点。“将军是开国老臣,若硬撑,恐落个‘阻碍实务’的名声;若全退,又难舍毕生心血。” 耶律楚材对萧虎道,“不如保留枢密院核心决策权,将日常掌控交出去 —— 既保了体面,又能专注草原防务,那才是将军的强项。”
对忽必烈,耶律楚材则道:“萧将军在草原防务上经验深厚,不可逼之过甚。你若愿让他负责漠南、漠北的草原防御,中枢便可顺水推舟,让你全面接管中都禁军日常事务。”
忽必烈当即表示同意:“草原防务确实需要萧将军这样的老将,我愿全力配合他的调度,中都禁军也可随时支援草原防御。” 萧虎在犹豫三日后,终于点头:“可以,但需保留枢密院对‘大规模调兵(五千人以上)’的批权,且中都禁军的粮草预算,需中枢统一核定。”
耶律楚材将两人的共识整理成《中枢防务分工提案》,提交议事会。提案明确:“忽必烈全面负责中都禁军的训练、巡逻、日常调度;萧虎专注草原防务,统筹漠南、漠北的防御部署,保留枢密院大规模调兵批权与粮草预算核定权。”
提案几乎全票通过,唯有兵部郎中低声提了句 “需防权力失衡”,却被耶律楚材以 “实务分工、互相配合” 挡回。萧虎看着提案上的签名,终于松了口气 —— 他虽退了一步,却保住了中枢核心权力,也避开了与忽必烈的正面冲突。
交接仪式选在枢密院的议事厅举行,没有盛大排场,只有中枢主要官员与禁军将领出席。萧虎身着紫色公服,亲手将《中都禁军统领权印》交给忽必烈 —— 印鉴上的盘龙纹已有些磨损,却依旧沉重。“此印跟随我五年,今日交予你,望你守住中都防务,莫负中枢信任。” 萧虎的声音有些沙哑。
忽必烈双手接过印鉴,躬身道:“萧将军放心,我定以实务为先,不辱使命。日后草原防务若有需求,中都禁军随叫随到。” 两人目光交汇,没有剑拔弩张,只有历经权力博弈后的释然。
仪式后,萧虎让人搬来三个木箱,里面全是他任禁军统领时的实务记录 —— 训练方案、剿匪复盘、粮草调度明细。“这些都是我多年的经验,或许对你有用。” 他对忽必烈道,“中都禁军的根基在‘务实’,不可学那些虚头巴脑的权谋,否则迟早出乱子。”
忽必烈打开木箱,里面的册籍每页都有萧虎的朱笔批注,详细到 “冬季训练需加备御寒姜汤”“粮库防潮需用三层草席”。他心中一暖,对萧虎道:“将军的经验,我定当珍藏,日后有实务难题,还望将军不吝赐教。”
萧虎摆了摆手,转身走出议事厅。夕阳透过窗棂,在他身后投下长长的影子 —— 那影子里,有权力的失落,却也有卸下重担的轻松。
退居二线的第三日,萧虎便带着赵安与十名亲卫,前往漠南边境。他没有去繁华的驿站,而是直接扎营在克烈部袭扰过的驿站遗址旁。帐内的案上,摊着漠南、漠北的全图,他用炭笔圈出 “乃蛮部残众活动区”“克烈部牧地边界”“西域商路必经点”,重新规划草原防御部署。
“将军,漠北卫所传来消息,蔑儿乞部有异动,似在集结兵力。” 赵安进来禀报。萧虎立刻起身,召集边境卫所将领议事。会上,他不再像在中枢那般注重规制,而是直指实务:“蔑儿乞部若来袭,需先断其水源 —— 他们的牧地离黑河最近,派五十人去上游设伏,放巨石堵塞河道,便能拖延他们的进攻速度。”
将领们大多是萧虎的旧部,对他的实务经验深信不疑,立刻领命执行。三日后,蔑儿乞部果然来袭,却因黑河被堵、水源短缺,不得不中途撤退。捷报传回中都,耶律楚材在议事会上道:“萧将军专注草原防务,果然成效显着,这分工提案,算是走对了。”
忽必烈得知后,让人送去五十石麦米与十匹战马,附信说 “草原防务辛苦,些微薄礼,聊表心意”。萧虎收到后,让赵安回赠一把漠北特产的弯刀,只字未提权力之事 —— 两人的关系,已从对手变成了各司其职的同僚。
接管中都禁军后,忽必烈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推行《中都禁军新章程》的细化条款。他在北城卫校场召开全体将领会议,宣布 “三日一训练考核、五日一巡逻复盘、十日一粮草核查”,并让李谦、张达分别牵头成立 “训练督导组” 与 “实务核查组”。
“昨日南城卫的训练考核,有十人未达标,” 忽必烈拿着考核册,在会上严肃道,“统领需亲自督导补考,若再不及格,降为普通士兵。禁军的战力,不是靠嘴说,而是靠实打实的训练练出来的。” 南城卫统领连忙起身应下,额上渗出细汗。
他还重新规划了四卫的防务范围:东城卫侧重东驿路与宗室牧地衔接处,北城卫专注北驿路与漠南边境,西城卫负责西驿路与西域商路,南城卫守卫中都近郊与粮库。“四卫需每日交换巡逻信息,遇紧急情况,半小时内必须响应支援。” 忽必烈指着防务图,语气不容置疑。
为了避免权力过于集中,他主动提议 “御史台每月派监察官驻卫所十日”,并将 “将领任免、大规模调兵” 的提案权保留给枢密院。这一系列举措,既巩固了自己的掌控,又体现了对中枢的尊重,耶律楚材与李御史都赞 “考虑周全”。
过渡期间,最让忽必烈担心的是萧虎旧部的抵触。他没有清洗旧部,而是采取 “实务考核、能者留用” 的策略 —— 让旧部将领负责熟悉的领域,比如让曾管过粮库的旧部协助李谦,让擅长骑射的旧部担任训练教官。
北城卫的旧部统领孙和,起初对忽必烈心存抵触,在训练中故意按旧标准执行。忽必烈没有指责,而是亲自带他去看新训练方案的成效:“按旧法,士兵骑射达标需一月;按新法,二十日便可,且耐力更强。” 他让孙和对比两组士兵的考核数据,孙和看着 “新法组达标率高两成” 的记录,终于心服口服。
萧虎得知后,特意让人带话给旧部:“忽必烈懂实务、重实绩,你们当全力配合,不可因私怨误了防务。” 旧部们本就忌惮萧虎,又看到忽必烈的务实作风,便渐渐放下抵触,融入新的防务体系。
一个月后,四卫的实务报告显示:训练达标率提升一成,巡逻响应时间缩短一半,粮草浪费减少两成。忽必烈将报告呈给中枢,耶律楚材拿着报告,对官员们道:“权力交接平稳,实务成效显着,这便是咱们想要的结果。”
漠南的秋风刚起,萧虎便派人来中都,请求 “调两百名禁军骑兵支援漠北卫所,协助清剿蔑儿乞部残众”。忽必烈接到请求,未等枢密院批文,便让张达带队出发,同时让李谦提前备好粮草,确保支援顺畅。
张达抵达漠北后,按萧虎的部署,与草原卫所协同作战 —— 禁军骑兵负责正面冲锋,草原卫所士兵熟悉地形,负责侧翼包抄。两日后,便击溃了蔑儿乞部残众,俘虏三十余人。萧虎在给中枢的捷报中,特意提到 “禁军骑兵战力强劲,协同顺畅,忽必烈调度得力”。
这是两人分工后的首次协同,成效显着。忽必烈借此机会,提议 “建立草原与中都的防务协同机制”:每月交换一次敌情,每季度举行一次联合训练,紧急情况可直接调兵支援,事后补批文书。耶律楚材批准了这一提议,称 “此机制可实现‘草原防外、中都守内’的互补”。
协同机制运行半个月后,西域商队首领向忽必烈送来感谢信 —— 因草原与中都协同防御,商路安全大幅提升,通行时间比以往缩短了三日。忽必烈将感谢信转呈中枢,李御史在议事会上道:“实务协同见成效,证明这权力分工是正确的。”
漠南营地,萧虎正与边境将领围坐烤火,谈论着草原防务。帐外的寒风呼啸,帐内却暖意融融。“想当年,我在中都禁军,每日盯着训练、粮草,连睡个安稳觉都难。” 萧虎喝了口马奶酒,笑道,“如今专注草原,反倒轻松,还能发挥老本行。”
将领们纷纷附和:“将军在草原威望高,部落首领们都服您,比在中枢应付那些规制舒服多了。” 萧虎摇头:“规制也重要,只是我老了,跟不上中都的新实务了。忽必烈比我年轻,懂变通,让他来管,是对的。”
他偶尔会收到中都的消息,得知禁军在忽必烈的统领下愈发整肃,心中没有嫉妒,只有释然。一次,他在巡牧时遇到脱脱,脱脱道:“萧将军,忽必烈说您的草原防务经验,是中都的财富,让我们多向您请教。” 萧虎哈哈一笑:“他倒是会说话,不过实务上的事,本就该互相学习。”
除夕那日,萧虎没有回中都,而是在营地与士兵们一起守岁。当第一声爆竹从遥远的中都传来,他望着南方的夜空,轻声道:“虎啸归林,不是落幕,是换个地方继续护这江山。”
忽必烈主持修订了《中都禁军三年防务规划》,明确 “以‘防盗匪、护商旅、援草原’为核心,打造‘训练有素、响应迅速、协同顺畅’的防务体系”。规划中,他特意加入 “每年派两百名士兵去草原卫所轮岗” 的条款,既让士兵熟悉草原地形,又加强了与萧虎的协同。
枢密院议事会上,忽必烈首次以 “禁军统领” 的身份,主导讨论 “中都近郊粮库防御”。他提出 “粮库周边增设三座岗哨,与南城卫形成犄角之势”,并附上详细的地形图与成本核算。萧虎虽未到场,却通过文书批复 “同意,粮草预算从草原防务结余中调剂”—— 两人的配合,已无需面对面商议。
耶律楚材看着议事厅里侃侃而谈的忽必烈,又想起萧虎在草原传来的捷报,心中感慨:权力的更迭,未必需要流血,以实务为基、以大局为重,便能实现平稳过渡。他转头对李御史道:“中都禁军的新格局,或许能成为中枢权力交接的范例。”
夕阳下,中都的四卫校场传来整齐的训练呐喊,草原的巡牧队伍正策马奔驰。忽必烈站在王府的高台上,望着远方,手中握着萧虎赠他的旧甲残片 —— 那上面的刀痕,与他新添的实务记录,共同刻画出一幅 “内外协同、安稳守业” 的江山图景。而萧虎,则在漠南的营地里,用炭笔在地图上圈出新的防御点,继续书写着属于他的 “虎啸” 传奇。
http://www.bixia5.cc/book/14988/112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