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4章 基辅领主
推荐阅读:
网游之剑刃舞者
呢喃诗章
重生之狂暴火法
老婆失踪五年后,薄情总裁他疯了
狂浪:龙战女儿国
雌皇凤里牺之天门令
领证当天,我和闪婚老公同居了
我向众神乞讨,回应我的只有叹息
在蜡笔小新的平凡生活
重生1980:开局迎娶貌美知青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1124 章:基辅领主伏尔加河的水汽尚未散尽,萧虎一行的马蹄已踏上基辅近郊的黑土。深秋的草原褪去了浓绿,枯黄的牧草在风中翻卷,远处的第聂伯河像一条银带,缠绕着基辅城的轮廓 —— 赭红色的城墙依山而建,教堂的金色穹顶在阳光下泛着微光,与中都的青砖灰瓦截然不同。
“将军,前方有骑兵过来了!” 护卫孙和勒住马,指向东北方向。萧虎眯起眼,只见十余骑身着链甲的骑兵疾驰而来,为首者头戴貂皮帽,腰间悬着镶嵌宝石的弯刀,鞍前的旗帜绣着一头银色雄狮 —— 正是基辅领主米哈伊尔的家徽。
骑兵在队伍前二十步停下,为首者翻身下马,用生硬的蒙古语道:“我是领主大人的侍卫长伊凡,奉主公之命,前来迎接大元使节。” 他目光扫过驮着礼物的马匹,当看到裹着毡布的青花瓷箱时,眼中闪过一丝好奇,却未多问。
萧虎翻身下马,译官郭守敬上前翻译:“我乃大元使节萧虎,多谢领主大人派使相迎。不知入城需循何礼仪?” 伊凡躬身道:“主公已在城外驿站备好歇息之所,请将军先休整一日,明日辰时亲自出城迎接,再入基辅城。”
萧虎点头应允 —— 长途跋涉后确实需要休整,且先探探米哈伊尔的态度也好。伊凡引着队伍向驿站走去,沿途的基辅农夫纷纷驻足观望,孩子们追着马匹奔跑,口中喊着陌生的词汇,郭守敬轻声解释:“他们在说‘东方来的客人’,基辅人很少见到中都使节。”
基辅近郊的驿站是一座石砌建筑,比中都的驿站更宽敞,屋内的壁炉燃着松木,暖意驱散了深秋的寒凉。伊凡安排好住处后便告辞,临走前留下两名侍女,负责照料饮食起居。
萧虎召集郭守敬、赵全、孙和在正房议事。郭守敬铺开手绘的基辅城图:“明日入城需经‘雄狮门’,此门是基辅的主门,领主若亲自迎接,按当地习俗需在门前列队,使节需下马步行入内。” 赵全补充:“米哈伊尔让咱们先休整,怕是在试探咱们的态度,也可能在城内布置防备,需多加留意。”
孙和则检查了驿站的周边环境:“驿站外有五名骑兵值守,看似护卫,实则更像监视。咱们的护卫需轮流值夜,武器不可离身,以防不测。” 萧虎指尖敲着案面:“入城礼仪可按当地习俗,但递国书时需行宾主之礼,不可卑躬屈膝。郭守敬,你明日与伊凡沟通,明确‘双手递国书、不跪拜’的底线,若米哈伊尔坚持,便推迟入城。”
深夜,驿站外传来马蹄声。孙和透过窗缝看见,伊凡带着一名教士模样的人在驿站外徘徊,两人低声交谈片刻后离去。萧虎得知后,对众人道:“那教士定是东正教的人,米哈伊尔或许会让主教参与会面,需提前了解东正教的基本礼仪,避免失礼。” 郭守敬立刻取出随身携带的《西域风俗记》,翻到 “东正教礼仪” 一页,低声诵读起来。
次日辰时,基辅的 “雄狮门” 前已列好了队伍 —— 三百名身着链甲的基辅士兵手持长矛,旗帜分列两侧,米哈伊尔身着深红色锦袍,腰间系着金带,站在城门下,身旁跟着一名身着黑色长袍、头戴尖顶帽的老者,正是东正教基辅主教尼康。
萧虎一行抵达时,米哈伊尔上前两步,用更流利些的蒙古语道:“萧将军一路辛苦,远来是客,基辅城的大门为你敞开。” 他目光锐利,扫过萧虎身后的礼物队伍,当看到三河马时,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 这种马在草原上极为稀有。
萧虎躬身回礼:“多谢领主大人盛情,我奉大元中枢之命,特来通好,共护商路。” 说着示意郭守敬递上国书。伊凡上前想接过,萧虎却道:“国书需亲自递交领主大人。” 米哈伊尔不恼,伸手接过国书,翻开看了片刻,笑道:“将军的诚意,我已看到。请随我入城,宴席已备好。”
入城时,萧虎留意到城墙高达三丈,城垛上的弓箭手警惕地盯着队伍,城门洞内的地面刻着复杂的花纹 —— 郭守敬悄悄解释:“这是东正教的祈福纹样,意为‘守护城池’。” 穿过城门,街道两旁的民众纷纷围观,有人投掷鲜花,有人跪地祈祷,尼康主教低声道:“他们在为远方的客人祈福。”
米哈伊尔的府邸位于基辅城中心,是一座由白石砌成的建筑,屋顶覆盖着红色瓦片,庭院内种着从波斯引进的石榴树。宴席设在正厅,长桌铺着紫色桌布,摆放着银制餐具和水晶酒杯,与中都的瓷器餐具风格迥异。
入席时,米哈伊尔请萧虎坐在右侧首位,尼康主教坐在左侧首位。侍女端上食物:烤羊腿、炖牛肉、蜂蜜面包,还有一种用葡萄酿造的深红色酒浆。米哈伊尔举起酒杯:“这是基辅最好的葡萄酒,将军请品尝。” 萧虎浅尝一口,酒味醇厚,与中都的米酒截然不同。
席间,尼康主教率先开口,声音温和:“听闻大元有自己的信仰,不知将军是否了解东正教?” 萧虎放下酒杯,坦诚道:“我对东正教所知不多,只听闻主教大人是基辅的精神领袖,深受民众爱戴。” 尼康闻言,脸上露出笑意:“信仰无高低,只要能引导民众向善,便是好信仰。大元与基辅虽信仰不同,却可因通好而互敬。”
郭守敬悄悄对萧虎道:“尼康在基辅地位很高,米哈伊尔很多决策都需征求他的意见。” 萧虎点头,主动向尼康询问东正教的基本礼仪:“日后若有失礼之处,还请主教大人海涵。” 尼康笑道:“将军务实坦诚,无需拘礼。”
宴席过半,米哈伊尔话锋转向正题:“将军此次带来的礼物,我很喜欢。不知大元对商路通好有何具体想法?” 萧虎放下刀叉,正色道:“大元希望基辅能保障中都商队的安全,允许商队在基辅境内自由贸易;作为回报,大元每年可向基辅赠送丝绸、瓷器等特产,同时协助基辅斡旋与金帐汗国的关系。”
米哈伊尔沉吟片刻,看向身旁的财政官:“商队自由贸易可以,但需向基辅缴纳一成关税,用于维护商路。” 赵全立刻反驳:“一成关税过高,中都商队利润本就微薄,最多缴纳三成。” 双方顿时陷入争执,伊凡想插话,被米哈伊尔挥手制止。
此时尼康主教开口解围:“关税之事可慢慢商议,不如先让将军参观基辅的教堂和集市,了解当地的商贸情况,再做决定。” 米哈伊尔点头:“主教说得是。明日我让伊凡陪同将军参观,关税之事后天再议。”
宴席结束后,米哈伊尔派侍女送来寝具 —— 铺着天鹅绒的床榻、绣着宗教纹样的被褥。萧虎躺在床榻上,回想席间的对话:米哈伊尔看似强硬,实则担心金帐汗国的追责;尼康态度温和,却在关键时刻掌控节奏。他起身唤醒郭守敬:“明日参观时,你多留意集市上的中都商品,估算关税对商队的影响;孙和则观察基辅的防务,记录士兵数量和装备。”
次日清晨,伊凡带着萧虎一行前往基辅最着名的圣索菲亚教堂。教堂的金色穹顶在朝阳下格外耀眼,外墙绘着圣经故事的壁画,门口的教士手持十字架,向每一位进入的人祝福。
尼康主教已在教堂内等候,他引着萧虎走到祭坛前:“这是东正教的神圣之地,只有教士才能靠近。” 萧虎看到祭坛上摆放着金色的十字架和圣像,烛火摇曳,空气中弥漫着熏香的味道。此时,教士们开始吟唱圣歌,声音洪亮而庄严,信徒们纷纷跪地祈祷。
郭守敬悄悄对萧虎道:“这种宗教仪式每日都会举行,基辅民众几乎都参与。” 萧虎点头,注意到尼康主教在仪式中始终保持肃穆,而信徒们对他极为恭敬 —— 显然,宗教力量在基辅的影响力远超中都的祭祀。
仪式结束后,尼康邀请萧虎参观教堂的藏书室:“这里有从罗马和波斯引进的书籍,记录着历史和教义。” 萧虎翻看一本用拉丁文书写的书籍,郭守敬翻译道:“这是关于商路的记录,提到了东方的丝绸如何通过基辅运往欧洲。” 萧虎心中一动,让郭守敬悄悄抄录其中关于商路关税的内容。
离开教堂后,伊凡带着队伍前往基辅的集市。集市位于城中心的广场上,摊位林立,商贩们叫卖着各种商品:波斯的地毯、印度的香料、欧洲的玻璃器皿,还有少量从中都运来的丝绸和茶叶。
赵全立刻走到一个卖丝绸的摊位前,与商贩攀谈。商贩是一名来自威尼斯的商人,能用简单的蒙古语交流:“中都的丝绸在基辅很受欢迎,但关税太高,每匹丝绸要缴两个金币,利润很少。” 赵全追问:“若关税降至三成,你们愿多进口吗?” 商贩点头:“若能降至三成,我每月可多进一百匹。”
萧虎则观察集市的管理:几名身着制服的官员在巡逻,不时抽查商贩的货物,收取税费。孙和悄悄数了数,集市内共有五十余名管理人员,装备着短剑和盾牌,看似松散却各司其职。
伊凡见萧虎看得仔细,解释道:“集市由基辅的商队联盟管理,关税收入一半归领主,一半用于商路维护。” 萧虎问道:“商队联盟与领主的关系如何?” 伊凡道:“联盟首领需由领主任命,重大决策需领主批准。” 萧虎心中了然 —— 米哈伊尔对商贸的掌控力远超表面。
当晚,萧虎让郭守敬以 “购买商品” 为由,悄悄拜访商队联盟首领彼得。彼得的府邸位于集市附近,是一座两层的木屋,屋内堆满了各种商品样品。
彼得见到郭守敬,起初有些警惕,当得知是大元使节派来的,才放松下来:“我去过中都两次,那里的丝绸和瓷器非常精美。” 郭守敬转达萧虎的意思:“大元希望降低关税,促进双方贸易,不知首领是否支持?” 彼得苦笑:“我当然支持,但米哈伊尔领主担心收入减少,一直不肯让步。其实降低关税后,商队增多,总收入反而会增加。”
郭守敬拿出抄录的教堂书籍内容:“这里提到十年前关税较低时,基辅的商队数量是现在的两倍。” 彼得点头:“确实如此!那时我每年能赚五百金币,现在只有两百。若能恢复低关税,我愿说服其他商人支持大元。”
郭守敬回报后,萧虎道:“明日谈判时,可让彼得出面作证,用实际数据说服米哈伊尔。同时,向米哈伊尔承诺,若关税降至三成,大元每年额外赠送五十件青花瓷,作为补偿。”
第三日的谈判设在府邸的议事厅,米哈伊尔、尼康、彼得及基辅的财政官均出席。萧虎率先开口:“昨日考察集市后,发现高关税导致商队减少,领主的实际收入并未增加。彼得首领可以作证。”
彼得起身道:“主公,十年前关税三成时,集市每年有两千支商队,关税收入一万金币;如今关税一成,商队只剩八百支,收入仅八千金币。若恢复三成,商队定能增至一千五百支,收入可达一万五千金币。” 财政官立刻反驳:“商队未必能增至一千五百支,若达不到,收入反而会减少。”
萧虎见状,提出折中方案:“可先试行半年三成关税,若商队数量未达一千五百支,大元补足差额;若超过,额外赠送的五十件青花瓷照常交付。” 米哈伊尔看向尼康,尼康点头:“此方案兼顾双方利益,可一试。”
最终,双方达成协议:基辅将关税降至三成,试行半年;大元每年赠送丝绸三百匹、青花瓷七十件,若商队数量达标,额外赠送五十件青花瓷;彼得负责统计商队数量,每月向米哈伊尔和萧虎汇报。
谈判结束后,米哈伊尔设宴庆祝。席间,他对萧虎道:“将军务实睿智,我很欣赏。希望此次通好能让基辅与大元的商路长久畅通。” 萧虎举杯:“领主大人信守承诺,大元也会按约履行。若金帐汗国追究基辅的岁贡问题,大元愿从中斡旋。”
尼康主教起身,手持一本烫金的圣经:“我愿以东正教的名义见证此次盟约,愿上帝保佑双方的友谊。” 他将圣经递给萧虎,又递了一本给米哈伊尔:“这两本圣经分别刻有双方的名字,象征盟约的神圣。” 萧虎接过圣经,虽不信奉东正教,却还是郑重收好。
次日,萧虎一行准备启程返回中都。米哈伊尔亲自送至雄狮门,赠送了一匹纯白的阿拉伯马:“此马日行千里,将军路上用得着。” 萧虎回赠一把中都锻造的弯刀:“这把刀锋利无比,愿它能守护领主大人的安全。”
离别时,尼康主教道:“若将军再来基辅,我愿亲自为你讲解东正教的教义。” 萧虎躬身致谢:“若有机会,定再来拜访。” 队伍缓缓离开基辅城,萧虎回头望去,金色的教堂穹顶在阳光下依旧耀眼 —— 此次基辅之行,不仅达成了商路盟约,更让他看清了基辅的权力格局,这些信息,都将成为他回中都后汇报的重要内容。
http://www.bixia5.cc/book/14988/112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