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中文网 > 巴图虎 >第1128章 论道余韵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1128章 论道余韵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1128 章:论道余韵

  基辅宫的论道厅内,烛火渐弱,东正教主教尼古拉却没有像往常一样即刻离席。他望着萧虎案前摊开的《中都互市章程》抄本,指尖轻轻划过 “商队保护” 的条目,忽然对身旁的译官安德烈道:“请转告萧将军,方才论及‘王权护世俗,神权安人心’,老夫深以为然。”

  萧虎闻言起身,郭敬之立刻准确传译。尼古拉缓步走近,举起桌上的蜂蜜酒:“此酒是基辅特产,敬将军的‘务实治世’之论。老夫此前以为大元只重兵戈,今日方知,将军对民生与商路的考量,比许多领主更透彻。” 萧虎举杯回敬:“主教大人能兼容不同理念,才是基辅之福。大元与基辅,若能以‘互信’为基,商路定能长久安稳。”

  米哈伊尔见状,忙打圆场:“主教与将军英雄所见略同,不如移步偏厅,再细谈商贸之事?” 尼古拉点头应允,临走前特意叮嘱安德烈:“把将军带来的《互市章程》收好,老夫要仔细研读。” 这一举动,让萧虎心中了然 —— 论道的余韵,已悄然转化为合作的契机。

  偏厅内,侍女重新沏上热茶。尼古拉率先开口:“萧将军昨日提及大元商队在草原的‘诚信之约’,老夫想问,若基辅商队入中都,能享何种保护?” 萧虎示意赵全取出一份文书:“这是中都禁军的‘商队护卫条例’—— 凡登记在册的外国商队,可由禁军派兵护送,沿途驿站提供食宿,若遇盗匪,禁军优先救援。”

  安德烈逐字翻译时,尼古拉不时点头,待译完,他对米哈伊尔道:“如此条例,比金帐汗国的虚诺实在得多。老夫以为,应支持与大元通商,既合民生,也符教义中‘济世’之意。” 米哈伊尔眼中闪过喜色 —— 主教的认可,无疑为商贸合作扫平了最大障碍。

  次日清晨,尼古拉派人送来请柬,邀萧虎赴主教府详谈。郭敬之担忧有诈,萧虎却道:“尼古拉既认可咱们的观点,便不会失信。此行是敲定商贸的关键,需亲自前往。” 他只带郭敬之与赵全随行,孙和则留在驿馆整理协议初稿,以备不时之需。

  主教府的庭院里,几株耐寒的枞树挂满霜花。尼古拉已在廊下等候,见到萧虎,便引着他参观府内的藏书室。书架上除了宗教典籍,竟还有几本波斯商队带来的《东方见闻录》。“老夫虽信上帝,却也知天下之大,教义需与实务结合,方能安民心。” 尼古拉抽出一本典籍,“《圣经》言‘施比受更为有福’,与将军说的‘仁政安民’,实则同源。”

  萧虎接过典籍,虽不识文字,却听懂了核心意涵:“主教所言极是。大元的‘儒释道合一’,亦是强调‘行胜于言’—— 无论是官府还是教会,能让百姓安居乐业,便是正道。” 郭敬之精准翻译后,尼古拉连连称是:“正是此理!基辅若能与大元通商,百姓能买到便宜的丝绸与瓷器,便是‘施福’之举。”

  谈及具体商贸,尼古拉唤来基辅的教会商人代表彼得:“彼得常年与波斯通商,熟悉商路规则,可由他牵头,与大元商议具体事宜。” 彼得上前见礼,递上一份《基辅商队清单》,上面列明了可出口的皮毛、蜂蜜、琥珀等货物,以及急需的丝绸、瓷器、茶叶等物资。

  赵全接过清单,与萧虎低声商议片刻:“皮毛与琥珀在中都颇受欢迎,茶叶可由大元商队供应 —— 中都附近的茶园产量充足,价格公道。” 尼古拉闻言笑道:“如此互通有无,正是上帝所愿。老夫愿以教会名义担保,基辅商队定守诚信,不欺瞒大元。”

  尼古拉在主教府设下茶会,邀米哈伊尔、彼得与萧虎一行共商细节。茶桌铺着亚麻桌布,茶具是波斯产的银壶,侍女端上的点心是蜂蜜蛋糕与烤饼,兼具草原与东欧特色。“将军尝尝这蜂蜜蛋糕,用的是基辅近郊的椴树蜜,比草原的马奶酒更甜润。” 尼古拉亲自为萧虎递上一块,姿态谦和了许多。

  茶过三巡,彼得提出:“基辅商队若去中都,希望能在城外设立‘商栈’,存放货物,避免多次出入城门的繁琐。” 萧虎回应:“中都北门外侧已有专为西域商队设的商栈,可划拨一片区域给基辅商队,由禁军派兵看守,货物安全无需担忧。” 赵全补充:“商栈内可设兑换点,按官方比价兑换钱币,避免商人吃亏。”

  米哈伊尔插言:“那大元商队来基辅,可入驻城东的旧商栈,老夫让人修缮加固,再派卫队协助禁军护卫。” 尼古拉点头:“教会可出面协调基辅商户,不得刁难大元商人,若有纠纷,由教会与官府共同裁决,确保公正。”

  郭敬之将双方约定一一记录,萧虎特意叮嘱:“需写明‘商队人数上限’—— 基辅商队每次入中都不得超过五十人,大元商队来基辅亦同,避免引发治安问题。” 尼古拉与米哈伊尔均无异议,彼得还主动提出:“可在商队中各派一名译官随行,方便沟通,减少误会。”

  茶会结束时,尼古拉握着萧虎的手道:“老夫今日才明白,真正的‘道’,不在庙堂争论,而在百姓的衣食住行中。将军带来的不仅是商贸,更是一种务实的治世之道。” 萧虎道:“主教的包容与远见,才是促成合作的关键。大元定不负信任,让商路成为连接两国的纽带。”

  彼得将与萧虎达成的初步共识告知基辅商人群体后,不到半日,主教府外便聚集了数十名商人,恳请面见萧虎。米哈伊尔担心秩序混乱,想驱散人群,萧虎却道:“商人是商贸合作的主体,应听听他们的需求。” 他让人在主教府庭院设下临时案桌,亲自接待商人代表。

  第一个上前的是皮毛商瓦西里,他捧着一张上好的狐皮:“将军若能让中都商人收购我的皮毛,我愿按市价让利一成!” 萧虎接过狐皮,对赵全道:“中都的皮货商常抱怨货源不足,可与瓦西里签订长期供货协议,按季度结算。” 赵全立刻记下瓦西里的姓名与货量,约定次日详谈。

  琥珀商安娜则拿出一串琥珀项链:“这是波罗的海的琥珀,中都贵族是否喜欢?” 萧虎虽不懂珠宝,却道:“中都的珠宝行可代为销售,若销量好,可扩大采购。郭敬之,你明日带安娜去见大元商队的珠宝商,让他们商议合作。” 郭敬之应声应允,安娜喜出望外,连连道谢。

  最心急的是茶叶商伊凡:“基辅百姓喝惯了波斯茶叶,不知大元茶叶滋味如何?能否先送些样品?” 萧虎让赵全从行囊中取出一包砖茶:“这是中都产的砖茶,耐储存,煮时加奶,与草原习俗相近,基辅百姓应能接受。” 伊凡当场煮了一壶,尝后赞不绝口:“比波斯茶叶醇厚,定能畅销!”

  庭院内的商人渐渐散去,萧虎对郭敬之道:“商人的热情,比任何协议都更能证明合作的价值。咱们需尽快整理出具体方案,趁此势头敲定细节。” 郭敬之点头 —— 论道的余韵,已在基辅的商人群体中化作了实实在在的期待。

  回到驿馆,萧虎召集随员连夜草拟《大元与基辅商贸协议》。孙和铺开宣纸,赵全念诵商定的条款,郭敬之核对俄文译法,萧虎则坐在案前,逐字逐句修改。“‘商队护卫’一条,需明确‘禁军与基辅卫队共同负责’,避免日后推诿。” 萧虎指着草稿道,“还要加上‘若遇盗匪损失,由双方按比例赔偿’,确保权责对等。”

  赵全补充:“互市时间定为每年三月、七月、十一月,每次为期一月,既符合草原的游牧节奏,也方便基辅商人备货。” 孙和将 “三月、七月、十一月” 圈出,在旁标注 “需与克烈部商路时间衔接”—— 避免大元商队两头奔波。

  郭敬之在翻译 “关税” 条款时犹豫道:“‘减免三成关税’若直译为‘снижение на 30%’,恐基辅官员误解为永久减免,需加上‘为期三年,期满再议’的限定。” 萧虎同意:“三年是试定期,若合作顺利,再延长不迟。”

  草拟至 “纠纷裁决” 时,几人产生分歧:孙和认为应 “以大元律法为准”,赵全则主张 “按双方惯例协商”。萧虎最终拍板:“凡涉及商队内部事务,各按本国规矩;涉及双方纠纷,由中都禁军与基辅教会共同裁决,各退一步,更易执行。”

  东方泛起鱼肚白时,协议初稿终于完成,共十二条,涵盖商队规模、护卫、关税、纠纷处理等内容,用汉、俄两种文字书写。萧虎将初稿折好,递给郭敬之:“明日先交尼古拉与米哈伊尔审阅,若有修改意见,再逐条商议,务必在返程前敲定。”

  次日,萧虎带着协议初稿前往领主府。米哈伊尔已与尼古拉等候在议事厅,桌上摆着彼得整理的《商队成本核算表》。“将军的协议初稿,老夫与主教已看过,只有两处需商议。” 米哈伊尔指着 “关税减免” 条款,“三年期限太短,能否延长至五年?”

  萧虎回应:“五年亦可,但需约定‘若基辅商队违反诚信条款,可提前终止减免’。” 尼古拉补充:“教会可担保商队诚信,若有违约,老夫愿出面惩处。” 双方就此达成一致,郭敬之当场修改条款。

  第二处分歧在 “商栈租金”—— 米哈伊尔提议 “每年收取丝绸五十匹作为租金”,赵全却道:“中都商栈对西域商队只收象征性租金,若基辅收取过高,恐显不公。” 萧虎折中提议:“每年三十匹丝绸,同时基辅需为大元商栈免费提供修缮服务。” 米哈伊尔与尼古拉对视一眼,点头应允。

  其余条款均无异议,安德烈将修改后的协议重新誊写,萧虎、米哈伊尔、尼古拉分别在汉、俄文本上签字,再加盖各自的印章 —— 枢密院的龙纹印、领主府的狮纹印、教会的十字印,三方印记并列,象征着协议的权威性。

  签字完毕,米哈伊尔让人取出基辅的 “商路通行证”,递给萧虎:“持有此证,大元商队可在基辅境内自由通行,无需重复查验。” 萧虎回赠中都的 “驿路令牌”:“凭此令牌,基辅商队可使用中都所有驿站的服务,食宿按成本收费。”

  为彰显协议的严肃性,尼古拉提议在教会举行小型见证仪式。仪式当日,基辅的主要商人代表、官员均到场,教会的神父们身着祭服,在祭坛前诵读祈福文。“愿上帝保佑大元与基辅的商贸合作,愿百姓安居乐业,商路畅通无阻。” 尼古拉手持《圣经》,声音庄严。

  仪式上,萧虎与彼得交换了商队旗帜 —— 大元商队的旗帜是蓝底绣金龙,基辅商队是红底绣十字架,两面旗帜并排悬挂在教会大厅,象征着双方的携手。彼得激动地说:“从今往后,基辅商人去中都,再不用怕路途艰险、关卡刁难了!”

  仪式后,尼古拉将一尊小巧的十字架挂坠送给萧虎:“这不是让将军皈依,而是作为见证,证明老夫对合作的诚意。” 萧虎回赠一枚青花瓷佩饰:“此佩饰产自中都,寓意‘圆满’,愿咱们的合作如瓷器般光洁无瑕。”

  郭敬之在一旁记录仪式全过程,赵全则与彼得核对商队出发的具体时间:“大元第一支商队将于三月初出发,由禁军百户孙和带队,共五十人,携带丝绸两百匹、瓷器一百件。” 彼得回应:“基辅商队将同步出发,携带皮毛三百张、琥珀五十斤,由我亲自带队。”

  仪式结束时,夕阳透过教会的彩色玻璃,洒在众人身上。萧虎望着悬挂的两面旗帜,心中清楚 —— 论道的余韵已落地生根,一场跨越草原与东欧的商贸合作,即将正式开启。

  仪式结束后,萧虎在驿馆召集随员议事。孙和已收拾好行装,准备提前返回中都,安排商队出发事宜。“孙和,你回中都后,先向忽必烈大汗禀报协议内容,再协调禁军挑选护卫士兵,务必选经验丰富、懂草原习俗的人。” 萧虎叮嘱道,“还要告知李谦,提前储备茶叶、瓷器,确保商队货源充足。”

  孙和躬身应下:“将军放心,属下会在二月底前备好一切,三月初准时出发。若遇问题,会让信使及时通报。” 赵全补充:“我已与彼得约定,商队在克烈部汇合,由也速该派骑兵护送过哈萨克草原,可保路途安全。”

  郭敬之则担忧金帐汗国的态度:“若金帐汗国知晓基辅与大元通商,会不会从中作梗?” 萧虎道:“尼古拉已答应出面斡旋 —— 他与金帐汗国的教会有联系,可称‘通商是为补充金帐汗国的物资短缺’,减少阻力。咱们只需按协议行事,不主动挑衅即可。”

  谈及返程,萧虎决定:“郭敬之、赵全随我留下,再停留十日,协助彼得完成商队筹备;孙和明日先行出发,抢占先机。” 他望着窗外的夜色,对众人道:“此次出使,不仅达成了通好协议,更打开了西向商路,回中都后,需尽快完善后续措施,让合作真正落地。”

  萧虎与郭敬之、赵全留在基辅的十日里,市井间的合作预热已悄然展开。赵全每日去城东商栈,监督修缮进度 —— 工匠们正加固围墙、增设货仓,还特意开辟出一间 “译官房”,供双方译官办公。“按将军的要求,货仓做了防潮处理,地面铺了木板,瓷器存放不会受损。” 工头向赵全汇报,递上完工图纸。

  郭敬之则陪同彼得拜访基辅的皮毛商、琥珀商,核对货物清单。在瓦西里的皮毛作坊里,工人们正将狐皮、狼皮分类打包,瓦西里笑着说:“这些皮毛都是今年的新货,选的都是上等品,定能让中都贵族满意。” 郭敬之将皮毛样本收好,承诺 “大元商队会按清单收货,绝不压价”。

  萧虎则受邀参观基辅的集市,集市上已有商贩挂出 “待售大元丝绸” 的招牌 —— 那是他带来的样品。一名老妇人摸着丝绸,对萧虎道:“听说这布料又软又结实,若能买到,定给孙女做件嫁衣。” 萧虎笑着回应:“三月商队到来,您就能买到了。”

  十日将满时,彼得的商队已筹备就绪:五十名商人、十辆马车、二十匹驮马,货物打包整齐,护卫也已挑选完毕。“一切按将军的要求准备,译官也找好了,是曾在波斯学过蒙古语的年轻人。” 彼得向萧虎汇报,递上《商队人员名册》。

  萧虎核对无误后,对彼得道:“三月初,咱们在克烈部见。大元商队会带着茶叶、瓷器,与你们汇合。” 彼得用力点头:“定不负将军所托,让第一条西向商路顺利开通!”

  萧虎一行启程返程那日,尼古拉、米哈伊尔与彼得亲自送到城外。尼古拉握着萧虎的手:“将军此去,若金帐汗国有人刁难,可让商队持教会文书求助,老夫已与沿途教会打过招呼。” 米哈伊尔则递上一封亲笔信:“此信交给克烈部的也速该,他会全力协助商队。”

  彼得带着商队的先头部队,与萧虎同行一段路程,一路上不停询问中都的集市位置、交易习惯。“中都北门的集市最热闹,每日辰时开市,可直接与商户交易。” 赵全耐心解答,还画了一张简易的集市地图。

  行至基辅郊外的小桥时,萧虎勒住马,回头望去 —— 基辅城的轮廓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教会的钟楼高耸入云。郭敬之问道:“将军在想什么?” 萧虎笑道:“在想三月商队出发时,这里该是何等热闹。论道的余韵,终会化作市井的烟火气。”

  返程队伍一路向东,沿途的部落听闻萧虎达成了西向商路协议,纷纷派人送来粮草慰问。在克烈部营地,也速该接过米哈伊尔的信,拍着胸脯道:“将军放心,三月我亲自带骑兵护送商队,保证一路平安!”

  萧虎看着草原上成群的牛羊,心中感慨 —— 从论道时的理念交锋,到如今的商贸合作,务实与包容终是跨越差异的桥梁。而这场论道的余韵,不仅将惠及大元与基辅的百姓,更会在漫长的商路上,留下属于大元的印记。
  http://www.bixia5.cc/book/14988/112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