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1章 基辅巡礼
推荐阅读:
网游之剑刃舞者
呢喃诗章
重生之狂暴火法
老婆失踪五年后,薄情总裁他疯了
狂浪:龙战女儿国
雌皇凤里牺之天门令
领证当天,我和闪婚老公同居了
我向众神乞讨,回应我的只有叹息
在蜡笔小新的平凡生活
英格兰热刺王朝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1131 章:基辅巡礼基辅驿馆的晨雾还未散尽,萧虎已穿戴整齐 —— 一身深青色的公服,腰间系着素色革带,挂着中枢授予的使节令牌。他站在院中,看着郭敬之、赵全、孙和三人清点行装:木匣里的《基辅见闻录》已用厚布裹好,尼古拉主教回赠的七册宗教典籍(包括《圣经选译》《教义问答》等)单独放在锦盒中,外面缠着麻绳防潮;十匹三河马的鞍具已检查完毕,驮货物的马匹上堆满了兑换的皮毛与当地特产的蜂蜜。
“今日巡礼基辅,按‘城防 - 宗教 - 民生 - 商贸’的顺序行进,每到一处,务必仔细记录,不可遗漏细节。” 萧虎接过孙和递来的羊皮地图,地图上用红笔标注了巡礼的路线:从驿馆出发,先去西城门,再到圣索菲亚大教堂,随后沿王公街经市集、民居,最后到东渡口。“此行既是告别,也是对前几日见闻的补充核实,务必详实。”
郭敬之捧着典籍锦盒,轻声道:“主教派来的侍从已在门外等候,将引导咱们参观教堂内部,还说若有疑问,可随时向神父请教。” 萧虎点头:“宗教建筑是基辅文化的核心,需重点观察其规制与细节,不必涉及教义争论,只记录实景即可。”
赵全则拎着一个布囊,里面装着干粮与水:“昨日已与市集的波斯商队告别,他们愿与大元商队在伏尔加河畔汇合,一同返回中都。属下已将汇合时间与地点记在纸上,交给将军备查。” 萧虎接过纸条,折好放入怀中:“商路合作是此次出使的重点,不可有失。”
一切准备妥当,萧虎翻身上马,对三人道:“出发吧。今日巡礼,多看多记,少言多察,莫要辜负这几日的观察心血。”
巡礼的第一站是西城门 “落日门”,这是基辅通往波兰的重要门户,防御最为严密。城门楼高三丈,由青石块砌成,楼顶覆盖着铁皮,四角各有一座了望台,士兵手持弓箭,警惕地望着远方。萧虎勒马停下,仰头观察:“此门楼比中都的西城门矮半丈,但石块堆砌更密集,缝隙间填着糯米汁与石灰,坚固程度不亚于青砖。”
守将伊凡见萧虎一行到来,连忙上前见礼。萧虎询问城门的防御部署,伊凡答道:“此门配备二十名士兵,五人一组轮换值守;城门后设有千斤闸,若遇敌袭,可迅速放下阻断通道;城外三十步处有护城河,宽五丈,深两丈,冬季结冰时会派士兵凿冰,防止敌军踏冰攻城。”
孙和登上城门楼,测量了望台的高度与间距,又抚摸着城墙上的箭孔:“箭孔呈外窄内宽的喇叭状,便于射箭却不易被敌军射中,这种设计与中都卫所的箭孔相似,但间距更密,每步便有一个。” 他边说边在草图上标注,萧虎则让伊凡打开千斤闸,查看闸体的厚度与绞盘的结构。
“绞盘由硬木制成,需四人合力才能转动,闸体是铸铁的,重约三千斤。” 伊凡演示着转动绞盘,闸体缓缓降下,发出 “嘎吱” 的声响。萧虎点头道:“防御部署周密,兼顾了常态值守与应急防御,值得记录。” 郭敬之立刻在 “城防类” 册子上写下 “西城门:石砌门楼、千斤闸、护城河三重防御,士兵轮换值守”。
离开时,萧虎回望城门楼,见士兵们已重新站好岗,神情严肃,便对伊凡道:“守好此门,商路才能安稳。” 伊凡躬身应诺,目送他们离去。
从西城门沿王公街向东行约两里,便到了圣索菲亚大教堂。此时晨雾已散,阳光洒在教堂的白色穹顶上,泛着柔和的光。教堂由十一个穹顶组成,中央的主穹顶最高,约十丈,顶端立着一个金色的十字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中都的佛寺多为攒尖顶,此处则以穹顶为特色,造型庄重,视觉上更显高耸。” 萧虎勒马驻足,凝视着穹顶的轮廓。
引导的神父名叫彼得,身着白色长袍,胸前挂着银质十字架。他引着萧虎一行走进教堂,内部的景象令人瞩目:墙壁上绘满了彩色壁画,内容多为宗教故事,颜料虽历经多年,仍色彩鲜艳;地面铺着光滑的大理石,拼接成复杂的几何图案;穹顶内侧绘着 “圣像”,周围环绕着金色的花纹。“这些壁画与圣像均由拜占庭的工匠绘制,耗时三年才完成。” 彼得轻声介绍。
萧虎沿着教堂的回廊缓步前行,仔细观察壁画的细节:画中人物的衣纹线条流畅,神情肃穆,背景多为蓝色与金色,营造出神圣的氛围。他让郭敬之记录壁画的题材与色彩,又让孙和测量主穹顶的直径 —— 经测量,主穹顶直径约三丈,比中都的永乐宫三清殿穹顶略小,但弧度更圆润。
教堂中央的祭坛铺着红色绒布,摆放着银色的烛台与圣经。此时恰逢晨祷,十几位信徒跪在祭坛前,双手合十,轻声祈祷。萧虎没有打扰,只是站在一旁静静观察,直到祷毕才对彼得道:“贵教的仪式庄严肃穆,教堂的建筑也极具特色,这些都将如实记录,供我中枢了解。” 彼得点头致谢,又取出一册《教堂建筑纪要》,赠予萧虎:“此书记载了教堂的建造过程,或许对将军有用。”
离开教堂,萧虎一行沿王公街向东行进。这条基辅最繁华的主干道上,行人已渐渐多起来:挑着担子的商贩、牵着马匹的牧民、穿着校服的学童,还有往来的商旅,摩肩接踵,却井然有序。街道两旁的商铺已纷纷开门,铁匠铺的铁锤声、面包房的香气、绸缎铺的吆喝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生活气息。
萧虎勒马在一家面包铺前停下,铺主是个络腮胡的汉子,正将刚烤好的黑面包摆上柜台。萧虎指着面包问道:“这面包每日能卖多少?” 铺主笑着答道:“平日能卖百余块,逢集时能卖两百多块,附近的士兵与居民都爱来买。” 赵全立刻问道:“一块面包值多少银币?”“普通黑面包一枚小银币两块,加了蜂蜜的贵些,一枚小银币一块。” 铺主边说边递过一块加了蜂蜜的面包,萧虎接过尝了一口,甜香松软。
前行不远,是一家皮毛铺,铺子里挂着狐狸皮、狼皮、貂皮,琳琅满目。铺主见萧虎一行是异乡人,便热情地介绍:“这些皮毛多来自北方的部落,貂皮最珍贵,一张能换五匹丝绸。” 萧虎摸着一张貂皮,触感柔软厚实,对赵全道:“可记录下皮毛的价格与产地,供中都的皮毛商参考。”
街道旁的空地上,几个学童正用树枝在地上写字,教书先生坐在一旁的木凳上,手持书卷诵读。萧虎上前询问,得知基辅的学童多学习俄语与宗教典籍,也有少数贵族子弟学习希腊语。“中都的学童学习蒙文与汉文,虽内容不同,却都是教化民众之法。” 萧虎让郭敬之记录下基辅的教育习俗,不做评判,只述事实。
行至王公街中段,萧虎看到一位老妇人正在街边售卖鲜花,花朵多为黄色与白色,香气淡雅。他让随从买了一束,赠予驿馆的侍女作为告别,老妇人笑着道谢,又额外送了两支,说 “愿远方的客人一路平安”。
王公街的尽头便是基辅市集,此时虽未到 “大集” 之日,却也热闹非凡。萧虎一行走进市集,首先来到此前拜访过的波斯商队摊位 —— 商队首领哈米德正指挥着随从整理货物,见萧虎到来,连忙上前拥抱:“将军此去路途遥远,若遇困难,可凭此信物向沿途的波斯商队求助。” 说着递来一块刻有波斯文字的铜牌。
萧虎接过铜牌,郑重收起:“多谢哈米德首领,待回到中都,定让大元商队与贵队加强合作。” 他环顾摊位上的货物:香料、丝绸、瓷器,既有来自波斯的特产,也有大元的商品。“这些大元瓷器在基辅很受欢迎吗?” 萧虎问道。哈米德点头:“青花瓷最受贵族喜爱,一件中等的青花瓷能换十张羊皮。” 赵全立刻记录下 “青花瓷在基辅的市场需求”,标注为 “高需求,可扩大供应”。
市集的铁工区里,铁匠们仍在忙碌,此前为萧虎演示双缸风箱的铁匠伊万,正打造一把马刀,见萧虎到来,便将刚打好的马刀递给他:“此刀赠予将军,愿它能护将军一路平安。” 萧虎接过马刀,刀身寒光闪闪,试了试手感,重量适中,刀刃锋利。“多谢伊万师傅,你的锻造技艺精湛,若有机会,愿请你到中都交流。”
在皮毛区,萧虎遇到了克烈部的商人巴特尔,他正用皮毛兑换丝绸。巴特尔见萧虎,笑着道:“将军放心,我已将您的嘱托转告部落首领,日后大元商队经过克烈部,定能得到粮草补给。” 萧虎道:“有劳巴特尔,商路畅通,咱们才能互利共赢。”
离开市集前,萧虎特意到收费处与管理员道别,管理员递来一份《市集交易统计》:“这是上月的交易记录,将军若有需要,可带回参考。” 萧虎接过,见上面详细记录了各类商品的交易量与价格,便让赵全收好,作为商贸参考的重要资料。
从市集出来,萧虎一行转入西侧的民居巷陌。这里的房屋多为木屋,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土路两旁,屋檐下挂着晒干的草药与谷物,墙角摆放着储水的陶罐,充满了生活气息。一位白发老丈正坐在门前劈柴,见萧虎一行经过,便停下手中的斧头,友善地打招呼。
萧虎翻身下马,走到老丈身边,指着木屋问道:“老丈,这房子住了多少年了?” 老丈笑道:“住了三十年了,是我亲手盖的,屋顶的茅草每年都要换一次,不然会漏雨。” 萧虎抚摸着木屋的梁柱,材质是坚硬的橡木,榫卯结构拼接紧密,没有使用一根铁钉。“这种建造方式很巧妙,既坚固又节省材料。” 孙和立刻上前,测量梁柱的尺寸与榫卯的角度,详细记录。
巷子里,几位妇人正围坐在石磨旁磨面粉,石磨由上下两块圆形石块组成,推磨的妇人步伐稳健,面粉从石磨的缝隙中缓缓流出。“这石磨比中都的石磨小一些,但磨出的面粉更细腻。” 萧虎观察后道,赵全则询问磨一袋面粉需要多长时间,妇人答道:“两个人推磨,一个时辰能磨一袋。”
走到巷子深处,萧虎看到一座稍大的木屋,门前挂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 “医者” 二字。医者正在为一位孩童诊病,用手指按压孩童的额头,又查看舌苔,随后从药箱中取出草药,包好递给孩童的母亲。“基辅的医者诊病方式与中都的郎中有所不同,但都以治病救人为要。” 萧虎让郭敬之记录下医者的诊病流程,不做对比,只述实景。
临别时,老丈送给萧虎一袋自己种的小麦:“这小麦磨成粉,做面包最香,将军带在路上吃。” 萧虎接过小麦,道谢后翻身上马,继续前行。
民居巷陌的东侧便是基辅王宫,王宫外围有两丈高的石墙,墙上设有箭孔,门口有四名侍卫值守,身着铠甲,手持长矛,神情严肃。萧虎没有进入王宫,只是在墙外巡视,观察其规制。王宫的正门朝向王公街,门楼上悬挂着基辅公国的旗帜 —— 红色底色,上面绣着金色的雄鹰。
“王宫的石墙比城墙稍矮,但更厚实,缝隙间填着铅汁,防水性能更好。” 孙和用手敲击石墙,声音沉闷,判断其厚度约五尺。萧虎点头:“王权所在,防御自然周密。” 他让孙和绘制王宫的外围布局图,标注石墙高度、箭孔间距与侍卫值守位置。
墙外不远处,有几位贵族子弟正骑马练习射箭,靶子是用稻草扎成的人形,旁边有教练指导。一位贵族子弟一箭射中靶心,周围响起喝彩声。“贵族子弟从小练习骑射,与我大元的宗室子弟相似,都是为了培养武备能力。” 萧虎观察着他们的射箭姿势,让郭敬之记录下 “基辅贵族子弟的武备训练习俗”。
王宫的东侧有一座花园,园内种植着树木与花卉,透过石墙的缝隙可以看到亭台楼阁的一角。几位宫女正在花园中修剪花枝,动作轻柔,衣着华丽。“王宫花园的布局虽不及中都的御花园宏大,却也精致典雅。” 萧虎没有靠近,只是远远观察,避免打扰。
值守的侍卫长见萧虎一行是使节,便上前询问是否需要通报,萧虎摇头道:“只是路过巡视,不必通报,以免打扰主公。” 侍卫长点头退下,依旧坚守岗位。萧虎对随从道:“王权的威严,既在建筑的规制上,也在值守的严谨上,这些都需如实记录。”
巡礼的第八站是城西的锻造工坊,此前萧虎曾在此考察过双缸风箱的技艺。工坊主伊万见萧虎到来,连忙放下手中的活计,引着他参观新打造的农具 —— 一把铁犁,犁头锋利,犁杆由硬木制成,上面刻着简单的花纹。“这把铁犁比普通的犁更轻便,深耕效果更好,农民都很喜欢。” 伊万边说边演示,用手拉动犁杆,犁头灵活转动。
萧虎接过铁犁,试了试重量,确实比中都的铁犁轻便一些:“这种铁犁的设计很实用,若能引入中都的农田,定能提高耕作效率。” 他让孙和画出铁犁的结构图,标注尺寸与材质,又让伊万详细讲解锻造过程,郭敬之负责记录。
工坊的角落里,几位工匠正在制作马蹄铁,他们将烧红的铁块放在铁砧上,用铁锤反复敲打,塑形后放入水中冷却,“滋啦” 一声,冒出白烟。一位工匠拿起制作好的马蹄铁,递给萧虎:“这马蹄铁采用弧形设计,贴合马掌,不易脱落。” 萧虎观察其弧度与厚度,对赵全道:“可记录马蹄铁的制作工艺,供中都的锻造坊参考。”
伊万又展示了新改进的双缸风箱,风箱的木质外壳经过了防水处理,拉动时更省力,风力也更强。“此前将军说中都的锻造坊需要这种风箱,我已让工匠制作了十台,若将军需要,可一并带回。” 萧虎闻言大喜:“多谢伊万师傅,这些风箱对中都的锻造技艺提升大有裨益。”
临别时,萧虎赠予伊万一匹丝绸:“这是大元的特产,聊表谢意。” 伊万接过丝绸,连连道谢,又承诺若大元需要锻造工匠,可随时派人前来学习。
巡礼的最后一站是东渡口,这里是萧虎一行离开基辅的起点。渡口边停靠着十余艘木船,船夫们正忙着整理船帆与绳索,准备迎接新的旅客与货物。第聂伯河的河水清澈,缓缓向东流淌,河面上偶尔有鱼跃出水面,激起一圈圈涟漪。
基辅的户部官员安德烈已在渡口等候,见萧虎到来,便上前递来一份《渡口通行文书》:“此文书可让将军沿途的部落与城邦放行,无需额外查验。” 萧虎接过文书,见上面盖着基辅公国的大印,便郑重收好:“多谢安德烈大人,商路通好,离不开你的协助。”
萧虎登上一艘渡船,查看船的结构:船身为平底,由松木制成,长约十丈,宽三丈,可载二十余人与五匹战马。船夫介绍:“这种船适合在浅水区航行,第聂伯河与伏尔加河的河道都能通行,速度虽慢,但平稳安全。” 孙和检查了船帆与锚链,确认无损坏后,向萧虎点头示意。
安德烈与萧虎并肩站在渡口边,望着河水道:“将军此去,若能促成大元与金帐汗国的合作,基辅的商路定能更加安稳。” 萧虎道:“我会将你的意愿转达给中枢,相信只要各方以互利为要,商路定能长久畅通。” 他又叮嘱安德烈:“若大元商队来基辅,还望你多加关照,按此前约定减免关税。” 安德烈应诺:“将军放心,定不辜负约定。”
波斯商队的哈米德也已抵达渡口,他的商队船只与萧虎的渡船并排停靠,船夫们正互相打招呼,约定同行。萧虎与哈米德握手道别:“一路同行,还请多关照。” 哈米德笑道:“将军客气,互相照应是应该的。”
所有巡礼环节结束,萧虎翻身上马,站在渡口的高台上,回望基辅城 —— 西城门的门楼在阳光下隐约可见,圣索菲亚大教堂的穹顶泛着白光,王公街的人流如织,市集的喧嚣声随风传来。这座兼具草原与西域特色的城市,此刻在他眼中愈发清晰。
“将所有记录整理好,放入木匣中,妥善保管。” 萧虎对郭敬之道,郭敬之连忙应声,将今日新增的记录与此前的册子合并,仔细核对。赵全则与船夫交涉,确定出发时间为明日辰时,孙和则检查马匹与行装,确保万无一失。
萧虎从怀中取出尼古拉主教回赠的《圣经选译》,翻开第一页,上面用俄文与蒙文写着 “愿和平与你同在”。他轻轻合上典籍,心中默念:“此次基辅之行,通好商路,记录风土,收集技艺,也算不负中枢所托。”
安德烈与彼得等基辅官员、神父在渡口挥手道别,萧虎勒马回礼,随后对随从道:“明日启程,返回中都。” 三人齐声应诺,眼中充满了对归途的期待。
夕阳西下,将萧虎与随从的身影拉得很长,投射在渡口的土地上。基辅城渐渐笼罩在暮色中,而萧虎一行的归途,即将在明日的晨光中开启 —— 带着满满的见闻与约定,也带着对欧亚交流的期许。
http://www.bixia5.cc/book/14988/113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