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论“名誉校友”的自我修养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那部原生态的《数字生活纪实》片子在社区文化节上意外获赞,不仅让小郑干事在领导面前长了脸,更让养老公寓“老年大学教学点”名声大噪。其他社区的老人们听说这边上课轻松实用、还能拍出“获奖”纪录片,纷纷打听能不能“转学”过来。
小郑干事干劲更足了,三天两头跑来,不是商量着扩大招生规模,就是琢磨着开设“进阶课程”,看陆子昂的眼神热切得像看一座未经发掘的金矿。
陆子昂被这突如其来的“成功”搞得有点懵,同时警惕性大大提高。
他严防死守,坚决否定了所有“扩招”和“进阶”的提议,理由十分充分:“地方小,坐不下。
老师少,教不过来。
最重要的是,”他指了指院子里正为一块桂花糕该谁吃而进行“友好协商”的张大妈和李大爷,“学风过于自由散漫,不利于系统教学。”
小郑干事看着那边快要发展到太极推手阶段的“学风”,深以为然,暂时打消了念头。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老年大学总部不知从哪个渠道听说了陆子昂的“事迹”(很可能还是王导那大嘴巴吹出去的),竟然派人送来了一封烫金的聘书,聘请陆子昂为老年大学的“名誉校友”兼“特约生活导师”,邀请他“不定期分享人生智慧与生活美学”。
聘书送到时,陆子昂正和赵大爷蹲在墙角,研究一个破旧收音机还有没有修好的价值。看着那金光闪闪、措辞玄乎的聘书,他第一反应是:“这能卖多少钱?”
赵大爷掂量了一下,撇撇嘴:“壳子是塑料的,镀金,不值钱。不如多收俩旧手机。”
陆子顿感失望,随手把聘书塞进了装螺丝刀的工具箱里,打算让它发挥点实际作用——比如垫垫桌脚。
可他低估了这纸聘书在老人们心中的分量。
“名誉校友!还是特约导师!”张大妈得知后,声音高了八度,“小陆院长!这可是大事!说明咱们的教学质量得到了官方认可!”
李大爷摸着胡子,若有所思:“生活导师……嗯,院长确实会生活。”主要指钓鱼和遛弯。
刘奶奶甚至找来红纸,想写个喜报贴在公告栏,被陆子昂以“影响院子美观”为由坚决制止了。
这“名誉校友”的头衔像一道无形的枷锁,虽然没啥实际约束力,却让陆子昂感觉莫名多了点“偶像包袱”。
以前他溜达着去小卖部买冰棍,那是接地气;现在再去,张大妈可能就会感慨:“看,陆导师即使吃着五毛钱的冰棍,也透着股看破红尘的淡然。”
这让他还怎么好意思舔掉落在棍上的最后一点甜味?
更让他头疼的是,总部的“不定期分享”邀请,还真就不定期地来了。
第一次是个电话,客气地邀请陆老师就“如何在新媒体时代保持内心的宁静”做一次线上分享。陆子昂握着手机,沉默了十秒,回答:“关掉手机。”然后挂了电话。
第二次发了封邮件,请他谈谈“银发群体的创造力挖掘”。陆子昂想了想,回复了一行字:“建议多观察收废品大爷的日常工作。”附了一张赵大爷正在高效踩扁易拉罐的背影照。
对方再没联系他。
陆子昂以为这事就算过去了。没想到几天后,总部的一位副主任亲自上门了,是个戴着金丝眼镜、说话文绉绉的中年男人。
“陆老师,久仰大名!您的分享……呃,风格独树一帜,令人印象深刻!”副主任握着陆子昂的手,努力维持着笑容,“我们这次来,是希望邀请您参与我们新编写的老年生活读本,负责‘休闲娱乐’章节的撰写,分享一些……嗯,您擅长的,比如垂钓、编织等方面的经验和心得。”
说着,他递过来一本装帧精美的样书提纲和撰稿要求。
陆子昂翻看着那厚厚一沓要求,什么“思想性”、“趣味性”、“指导性”三结合,什么“字数不少于五千字”、“配图需清晰美观”……感觉比当年系统发布任务还可怕。
写文章?还要五千字?杀了他吧。
他合上提纲,面露难色:“主任,这个……我水平有限,怕写不好,耽误你们大事。”
“陆老师您太谦虚了!”副主任赶紧说,“您看,您能把垂钓升华到人生哲学,能把编织融入后现代艺术,这本身就是极高的境界!我们不需要教科书式的教程,就需要您这种充满生活气息和独特感悟的文字!”
陆子昂听得头皮发麻。他哪来的感悟?他钓鱼是因为懒得动,织毛衣是因为更懒得动脑子。
副主任见他不语,又加重了筹码:“稿费从优!而且,我们会注明是由您这位‘名誉校友’倾情撰写,这对提升您的个人影响力和咱们教学点的声誉都大有裨益!”
陆子昂听到“个人影响力”几个字,立刻警铃大作。他现在最不需要的就是这玩意儿。
他沉吟片刻,有了主意。
“主任,”他一脸诚恳,“不是我不愿意写。只是我觉得,真正的‘休闲娱乐’,精髓在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写出来的,就成了套路,反而失了真味。”
副主任推了推眼镜:“那您的意思是……”
“这样吧,”陆子昂站起身,从工具箱里掏出那本聘书,又从墙角拿过他那根旧鱼竿和织了一半的抽象派毛衣,“这些,就是我全部的‘心得’和‘感悟’。你们拿去,放在读本里当插图,绝对比五千字有说服力。”
副主任看着那镀金塑料壳聘书、那伤痕累累的鱼竿、那件看不出是人是鬼的毛衣,脸上的笑容彻底僵住了。
“这……这恐怕……”
“这才是最真实的生活。”陆子昂语气深沉,把东西塞进副主任手里,“至于文字部分,我觉得空白就挺好,留给读者自己去感悟。这叫……留白艺术。”
副主任抱着那堆“心得”,张着嘴,半天没说出一句话。
最终,他大概是觉得无法与陆子昂的“艺术境界”沟通,又或者单纯是被那件毛衣的抽象程度震撼到了,抱着东西晕乎乎地走了,连告辞的话都说得不太利索。
陆子昂看着他仓皇离开的背影,松了口气。
总算又糊弄过去一关。
他重新蹲回赵大爷身边,拿起那个破收音机,拧了拧调频旋钮。
一阵刺耳的杂音后,竟然断断续续地传出了咿咿呀呀的戏曲声。
赵大爷咧嘴笑了:“嘿!还真让你捣鼓响了!”
陆子昂也笑了,调整着角度,让声音更清晰些。
阳光暖暖地照在两人身上,收音机里放着老掉牙的戏文,院子里,张大妈和李大爷的“桂花糕之争”似乎达成了和解,正分吃着战利品。
什么名誉校友,什么生活导师,什么五千字心得。
都比不上修好一个破收音机来得有成就感。
陆子昂觉得,自己对“名誉”二字的修养,大概就是——别来烦我,让我安静地做个修理工。
http://www.bixia5.cc/book/15945/28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