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虚空索敌?
推荐阅读:
出狱前离婚,高冷女总裁后悔了!
狂龙出狱
大明第一国舅
夫人她马甲又轰动全城了
荡宋
被赶出娘家当天,我和首富闪婚了
重生之崛起之路
高冷校花竟然是我粘人的游戏搭子
那年华娱
农门恶妇,老娘动手不动口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旨意拟好,用印发出。朱启明立刻吩咐礼部好生安顿那位“深明大义”的朴使臣,随即揉了揉眉心,对着还想就出兵细节、钱粮调度乃至“天朝体统”再深入探讨一番的阁臣们摆了摆手。
“朕有些乏了,今日便议到此吧。具体出兵细则,容后再议。”
说罢,根本不给他们纠缠的机会,起身便走,留下一群面面相觑的老臣。
袁可立张了张嘴,看着皇帝几乎是“落荒而逃”的背影,最终只是化作一声沉重的叹息,与其他几位阁老交换了一个无奈的眼神。
朱启明一溜烟回到了乾清宫,长长舒了口气。
跟这些老臣打交道,尤其是涉及这种“有违祖制”、需要灵活变通或者说厚黑的计划,简直比连续批十斤奏疏还累。
袁可立是能臣、干臣,但他那套根深蒂固的传统士大夫道德观,和自己这个来自后世的灵魂,在行事逻辑和底线认知上,确实存在着巨大的鸿沟,简直像是两个世界的人。
想想就头痛。
他知道,眼下这个内阁,孙承宗、袁可立、毕自严、李邦华、范景文,甚至包括温体仁、杨嗣昌,没有一个是他真正理想中的班底。
这只是一个基于历史已知信息,为了尽快稳定朝局、避免党争内耗而搭建的“过渡政府”。
他心目中那些真正锐意进取、能理解并执行他宏大乃至“离经叛道”计划的人才,要么还在底层挣扎,要么尚在民间沉浮,有的甚至都还是孩童……
比如那个夏完淳。
“唉,人才难得,尤其是跨时代的人才。”
朱启明低声咕哝了一句,甩开这些思绪。
饭要一口一口吃,眼下,先处理好济州岛之事。
他收敛心神,沉声道:“来人!传南山营王大力、曹变蛟,以及张家玉即刻觐见。另外,去请孙阁老、毕阁老、李阁老也过来。”
他想了想,终究还是没完全撇开这几位老臣。
计划可以强行推进,但若因此导致核心决策层离心离德,并非明智之举。
有些底牌,必须向他们摊开,尤其是那个最核心、最紧迫的理由。
不多时,众人陆续抵达乾清宫。
王大力、曹变蛟一身甲胄,杀气内敛;年轻的张家玉则带着书卷气和一丝激动。
孙承宗、毕自严、李邦华三人则是面色凝重,显然对皇帝刚才在云台门的“表演”和匆匆离去心存疑虑。
朱启明没有绕圈子,他示意王承恩将一幅巨大的东亚海域图展开。
“诸位爱卿,”
朱启明神色一正,
“方才在云台门,有些话朕不便明言,甚至对袁卿也有所保留。但此刻在乾清宫的,皆是朕最倚重的股肱之臣,关乎国运之事,朕必须与你们交底。”
他目光扫过众人,最终落在孙承宗、毕自严、李邦华三位老臣身上:
“我知道,你们心中必有疑虑,甚至认为朕在此时图谋济州、乃至心生对倭之念,是舍本逐末,置辽东巨患于不顾。是也不是?”
孙承宗沉吟片刻,坦诚道:
“陛下明鉴。老臣确有此虑。建虏乃心腹之疾,倭寇癣疥之患。若因小失大,恐非社稷之福。”
毕自严和李邦华也微微点头,表示认同。
“若在平日,老阁老此言甚为有理。”
朱启明重重一拍那份密报,
“但今时不同往日!朕为何执着于济州?为何如此警惕突然出现的倭寇?”
朱启明声音陡然拔高,
“皆因孙传庭后续密报已然证实,并与锦衣卫多方探查的情报相互印证:此前风闻的皇太极与倭寇勾结,并非零星海匪流窜,而是与倭国九州强藩如岛津氏达成了密约!其规模、层级与野心,远超我等此前预估!”
“什么?!” 此言一出,不仅三位老臣骇然变色,连王大力、曹变蛟等武将也震惊不已。
他们之前听闻的只是“或有倭寇与建虏眉来眼去”的模糊讯息,却万万没想到,竟已到了与“强藩”达成“密约”的程度!这性质就完全不同了!
朱启明心中暗笑。
岛津氏?虚空索敌而已!
现在小日子家里什么情况?
德川家康刚死没多久,他儿子德川秀忠、孙子德川家光正忙着搞闭关锁国,玩‘参勤交代’折腾各地大名呢,内部矛盾一大堆,幕府自己压根没工夫也没胆子来惹大明。
下面那些藩主,一个个被幕府压得喘不过气,谁有心思跨海来找不自在?
但九州那旮沓的岛津家不一样!
这帮人是真有前科!
琉球王国不就是被他们下黑手吞了的吗?
全日本就属他们最头铁、最不安分、最有‘下克上’的传统艺能!
把这口黑锅扣他们头上,逻辑通顺,说服力满分!
毕竟一个有犯罪记录的嫌疑人,怎么都比一个模糊的‘神秘组织’听起来更可信、更吓人!
至于到底是不是他们干的?
重要吗?
重要的是让孙老师、毕大爷他们觉得这敌人有名有姓、有历史、有威胁!
先把大义名分和危机感拉满,这济州岛我才拿得名正言顺!
他手指猛地点向济州岛:
“而济州岛,就是他们预设的跳板和中转站!孔有德叛逃至济州,绝非偶然,此岛若被叛军或倭寇长期占据,则皇太极与倭国的勾结通道将彻底畅通!届时,我大明将面临两线作战之绝境!辽东烽火未熄,东南沿海又起狼烟,国库如何支撑?民心如何安稳?”
乾清宫内一片死寂,只剩下朱启明冰冷的声音回荡。
孙承宗额角渗出汗珠,他精通辽事,深知两线作战意味着什么!
虽然皇帝的南山营有碾压一切对手的实力,但,打仗,打得就是钱啊!
如果届时大明举世皆敌,皇帝那抄家得来的几千万全填进去,恐怕也只够听个响吧!
毕自严眼前仿佛已经看到了国库如流水般耗尽的情景。李邦华则想到了兵力捉襟见肘的可怕局面。
“陛下……此事,此事确凿否?”李邦华声音有些干涩。
“八九不离十!”朱启明斩钉截铁,“倭寇出现在济州岛,就是最好的证明!他们不是在闲逛,而是在接应、在探路!若我等还抱着天朝上国的幻梦,以为倭国历经万历朝鲜之败后便安分守己,那才是真正的误国!”
他目光灼灼地看着众人:“故此,朕取济州,绝非贪图藩属之地,亦非好大喜功!而是斩断皇太极与倭国可能的勾结通道,将未来的东西夹击之祸,扼杀于萌芽之中! 此为以攻代守,为辽东战局消除侧翼隐患!”
他再次指向地图上的倭国:“而一旦拿下济州,我大明水师便卡住了倭国西进之咽喉。进,可随时威慑其本土,使其不敢轻举妄动;退,可屏障海疆,护佑东南财赋重地。
这非是舍本逐末,正是为了更好的专注辽东之本!更何况,倭国石见银山等地盛产白银,若能以战养战,甚至未来通商获取其银,则可极大缓解我大明财政窘迫,充实国库!此乃一举数得!”
此言一出,除了早已隐约知情的孙承宗尚能维持镇定,只是目光变得更加深邃之外,李邦华和毕自严简直是瞠目结舌,被皇帝这毫不掩饰的、庞大甚至堪称骇人听闻的真实意图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原来皇帝想的根本不是帮朝鲜平叛,甚至不满足于占据济州岛!
他的目光,早已投向了隔海相望的那个岛国!
这已非简单的防御或惩戒,分明是要效仿当年元世祖,行主动征伐之国策!
这……这简直比占据藩属国土更加“离经叛道”!
自永乐朝后,大明何曾有过如此主动、目标直指他国本土的大规模跨海征讨计划?
一股夹杂着兴奋与惶恐的战栗,瞬间席卷了两位老臣的全身。
孙承宗长长吐出一口气,率先躬身:“老臣……明白了!陛下深谋远虑,老臣不及!若建虏真与倭国勾结,则夺取济州,刻不容缓!此非开边衅,实乃固国本!”
他彻底理解了皇帝看似跳跃的战略背后的沉重与无奈。
毕自严和李邦华也终于从巨大的震惊和忧虑中反应过来。
皇帝这不是瞎折腾,而是在下一盘震古烁今的大棋。
“臣等愚钝,未能体察圣心之深远!请陛下恕罪!”两人齐声道,态度已然转变。
“好了,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能理解便好。”
朱启明摆摆手,心中松了口气,心想不让袁可立来是对的,不然又要被他指着鼻子大谈道德文章。
他转向王大力和曹变蛟等人,语气恢复果断:“曹变蛟!”
“末将在!”曹变蛟抱拳,眼中已全是熊熊战意和使命感。
“命你率领五千南山营精锐,携带部分新式火器,即日准备开拔,前往东江镇,听从孙传庭督师调遣。与东江镇水师汇合后,择机渡海,攻打济州岛!务必速战速决,务求全歼孔耿叛军及可能存在的倭寇,将济州岛牢牢控于我手!”
“末将遵旨!必不辱命!”曹变蛟声如洪钟。
“王大力!”
“臣在!”
“南山营出征所需一应粮草、弹药、军饷,由你与翠娥二人统筹,从南山营自有账目和朕的内帑中优先支取,务必保障充足!所需船只,亦可先行垫资征调或租用,确保大军能顺利抵达东江!”
“是!陛下!”
“张家玉!”
“学生在!”
“你随军前往,记录战事,协调沟通,勘察济州岛详情,特别是港口、水源、物产,详细记录报朕!”
“学生领命!”
安排完南山营这边,朱启明又看向毕自严和李邦华:“毕卿,李卿。”
“臣在。”
“登莱方面,朕会下旨,命登莱巡抚调集本地营兵五千,整训水师,作为策应和后续支援力量。这部分兵马的前期开拔粮饷,由户部、兵部设法筹措协调。能否办到?”
还在懵逼中的毕自严和李邦华如梦初醒,齐声道:“臣等必当竭尽全力,确保粮饷军械无误!”
“好!”朱启明目光扫过众人,“今日乾清宫所言,乃最高机密,特别是建虏与倭国勾结之事,止于此殿,任何人不得外泄,以免打草惊蛇,引发朝野不必要的动荡。”
“臣等遵旨!”众人齐声应道,神情皆凝重无比。
朱启明挥挥手:“都去准备吧。曹变蛟,兵贵神速,尽快出发!”
“是!”众人领命,匆匆而去。
http://www.bixia5.cc/book/15958/34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