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到达东营新厂(二)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红岛的盐碱地总带着股咸涩味,那年深秋我跟着秦总第一次踩点时,裤脚沾满白花花的盐霜。

  锅炉供热站的生产最苦是试运行那夜,二号锅炉突然爆管。

  蒸汽裹挟着滚烫的水汽喷涌而出,热浪燎得人睁不开眼,耳边全是嘶嘶的啸叫,鼻腔里灌满铁锈和煤烟混合的呛人气味。

  我和三个工友扑上去关闸阀,裸露的手腕被蒸汽烫出细密的水泡,疼得钻心。

  直到黎明时分,压力表指针终于稳住,第一缕阳光从锅炉的观察孔斜射进来,照亮悬浮在空气中的煤尘,像无数金色的微粒在跳舞。

  后来每个冬天,看着红岛居民楼的窗玻璃蒙上温暖的水汽,总想起那个夜晚 —— 原来温暖是要有人先穿过火海的。

  转战生物质颗粒厂时,正赶上梅雨季。原料仓库刚搭好钢架,连绵的雨让木屑堆发了霉,酸腐味混着松针的清香在空气里发酵。

  有次暴雨冲垮了晾晒场的塑料布,我和工人们光着脚在泥水里抢救湿料,脚底被碎木屑划出道道血痕,却舍不得让那些能变成热能的颗粒被冲走。

  现在站在自动化车间外,看生物质颗粒从流水线滚落,像串起的金褐色珍珠,干燥的草木气息里飘着淡淡的松脂香。

  管道保温制品车间的机器嗡鸣低沉而规律,触摸那些裹着保温层的管道,指尖能感受到恰到好处的温度 —— 不烫手,却足够把温暖送到该去的地方。

  有人说我总在离场时错过繁花,可他们没见过红岛供热站第一次送暖时,居民窗台上冰花融化的模样,没闻过生物质颗粒燃烧时,带着草木本心的清香。

  那些在工棚里就着煤烟味吃的冷馒头,在泥水里泡肿的脚踝,在蒸汽里灼痛的皮肤,最终都变成了供热站烟囱里升起的白烟,变成了保温管道里流淌的暖意。

  秦总去年在庆功宴上举杯:"有些人是火种,总要往冷的地方去。"

  我想我大概就是这样的火种,在红岛的盐碱地燃过,又在生物质厂的梅雨季里烧着 —— 火焰熄灭的地方,总会留下更长久的温度。

  这次的项目跟以前不太一样,听说是什么高新技术产业,我心里其实挺没底的。

  我这个人没什么文化,一辈子跟钢筋水泥打交道,对于那些高科技的东西一窍不通。

  来之前老板秦总跟我说,这个项目前景很好,让我好好干,可我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胜任。

  “经理,想啥呢?面都快凉了。” 老陈在旁边推了我一把。

  我回过神来,笑了笑:“没啥,就是在想以后的事情。”

  “想那么多干啥,” 老陈大大咧咧地说,“咱们就是干活的,上面让干啥就干啥,还能差了咱们不成?再说了,这里不是有博士硕士吗,他们懂就行,咱们跟着学呗。”

  老陈的话倒是提醒了我,是啊,不懂可以学嘛,谁也不是天生就啥都会的。

  想当年刚出来打工的时候,我连电脑都不会用,不也是一点点琢磨出来的吗?尖端技术我可能搞不懂,但至少操作还是没问题的。

  这么一想,心里倒是踏实了不少。我几口把剩下的面条吃完,抹了抹嘴说:“行,下午咱们把工棚再收拾收拾,晚上我给大家露一手,炖个红烧肉尝尝。”

  “好嘞!” 工人们又是一阵欢呼。

  外面的风还在呼呼地刮着,但工棚里却因为这一碗热腾腾的面条和大家的欢声笑语,变得温暖起来。

  我知道,接下来的日子肯定不会轻松,但我也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毕竟,我们这些人,就是从一个又一个艰苦的项目里,一步步走过来的。

  下午上班,高长林领着大家围绕厂子到处转悠看看了,这个厂占地三十亩,有两个车间、有两个仓库,有锅炉房,有消防蓄水池,有一条水泥路说是消防通道,围绕着厂子铺了一圈。

  车间后面一条水泥路,办公楼前 、后各有一条水泥路,并设有绿化带,还没有绿化,这里都是盐碱地,要绿化需要将原有的碱性土壤挖去,然后需要回填从远处拉来的熟土,就是能长庄稼的土。

  整体规划还是不错的,办公楼和东车间相连,中间是配电室,电路都是公司里的电工来安装的,办公楼一层一半是食堂餐厅,另一半准备建产品展厅和卫生间。

  二层是化验室和生产办公室,光实验室就有三个房间,还有卫生间和洗澡间;

  三层是秦总办公室和综合办公室,也配备卫生间洗衣房,四层是三个单间宿舍和一间消防储水罐,共用一个卫生间;

  房间和走廊都是用米黄色的地砖铺成,每个房间都安装有暖气;

  锅炉是两吨的燃气锅炉,都早已安装调试好了只等燃气管道下上后通上气就可以用了,目前各个房间里暂时都用空调,四楼没有空调,配有电暖风;

  一圈转完大家先休息去了,车间里的设备还没有调试好,我看见高长林和李富贵二人正在观摩厂家师傅的调试,也过去观摩起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第二天早晨,大家在工棚里下了些熟锅面条,没有菜,各人捞到碗里倒上一点味极鲜酱油就这么吃,凑合吃点,你还别说挺好吃的,味道感觉很鲜。

  吃完饭大家到车间里开始熟悉各种设备,由高长林带队并讲解,因为他是老员工了干磁粉工作六七年了。

  营东市这里的风非常大,东北风吹得电线吼吼地响,幸亏大家来的时候都穿着黄色军大衣,要不还真受不了这里的寒风,海里无风三尺浪,这里平静三级风,加上这里建筑物极少,是一个新成立的新材料产业园,我就有感而发《营东的风》

  风在吼

  云在怒

  有何委屈尽管诉

  没有山挡

  没有树遮

  也无需这样疯狂

  喊 喊 喊

  这个城市没有山,没有防风林,靠近渤海湾,属于平原盐碱地带。

  除了盐碱地就是芦苇,再就是一片连着一片的养虾池,远处布落着”磕头虫”,磕头虫就是石油提取机,这里是胜利油田的产油区。

  车间里没有暖气,虽然有一台两吨的燃气锅炉,其他硬件设施完善,但燃气还没有与主管网连接,所以锅炉只是一个聋汉的耳朵----摆设,整个车间里阴森森的凉。

  还好车间里有隔离出一间小房子,是用于值班用的,这里可以享受点阳光还暖和一些。

  到了中午做饭的时间,就派一个会做饭的人回去做饭。还好我从家里带来的冰箱,冰箱里塞满了过年买办的猪肉和鱼虾各种海鲜,猪肉炖白菜。

  馒头就到四公里以外的超市里去买,顺便多买点菜,一次买几十个馒头天冷也坏不了,吃的时候放在锅里加热一下,省的顿顿去买,就这样坚持了一周。

  燃气接通后,所有人员也都搬到楼里,食堂也可以使用了,刷锅洗碗也方便多了,食堂里也专门找了一个做饭的厨师,这才吃的卤味一点,正好我带来的东西也吃没了。

  喜欢我的春夏秋冬:人生全记
  http://www.bixia5.cc/book/16039/22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