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正道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也有人追问:“瘟疫是什么?听起来甚是骇人。”

  此时,略显富态的赵弘毅起身,拱手问道:“先生,海外竟有如此广阔的疆土,我朝能否出兵征讨,将其纳入版图?”

  徐翰淡淡一笑。

  “有此雄心固然可贵,但付诸实施却非易事。”

  赵弘毅不解道:“我朝兵精粮足,父皇与皇兄勇武过人,为何不能?”

  “征战需以雄厚的国力为根基。”徐翰说道,“如今大夏初立,百姓刚刚安定,若轻易开战,不仅国库空虚,民心也会动荡。况且人外有人,以当前局势,扩张疆土实属艰难。”

  他心知肚明,光是北境的胡人就令大夏应接不暇,更不必说朝中还蛰伏着张士诚、黄巢的余党。贸然动兵不仅会耗尽财力,更可能引发内乱,酿成大祸。

  太子沉思片刻,追问道:“那依先生之见,何时才能向外开拓疆域?”

  二皇子按捺不住,猛然站起。

  “至少需等二十年。”徐翰答道,“待民生恢复,国力强盛,你们也已封王建府,既能镇守边疆,又可开疆拓土。眼下还是专心修习,为将来谋划。”

  说话间,他余光掠过三皇子。这位日后可是要推行削藩的。

  可惜他操之过急。

  一日连削三王。

  其中一位亲王因此丧命。

  因李云手段狠辣,诸侯人心惶惶,迫使赵衡起兵谋反。

  "分封诸侯自有益处,既可镇守边疆,又能开拓疆土。

  "

  "海外疆域辽阔,正适合交由诸侯经营。

  "

  林川试图阐明此理。

  只望李云继位后,能停止削藩内斗,令诸侯联手征讨异域。

  他常教导皇子们,待国力强盛时,当以中原为根基,诸侯封地为羽翼, ** 天下大势。

  二者关系,犹如昔日周室与诸侯之局。

  林川认为——

  诸侯与君王的矛盾,初期尚可缓和。

  起初宗亲血脉相连,利益冲突尚浅。

  诸侯势力未稳,兵马有限,仍在掌控之中。

  此阶段君主无需忧虑。

  然时日渐长,诸侯坐拥重兵,便需未雨绸缪。

  当时诸侯处境确实危如累卵,双方冲突近乎无解。

  但也不必如陈铭那般激进行事。

  纵使张猛等人日渐势大,犹未失控,尚有转圜余地。

  若能徐徐削权,结局或未可知。

  可周进、吴泰等人却急功近利,半年内连废三侯,更逼死其中一人。

  若自身遭此对待,谁能引颈就戮?

  若由老谋深算的徐世昌出面周旋,局面断不至如此不堪。

  他必会明施恩赏,暗削兵权,最终如解李翔、郑虎兵柄那般温和收场。

  君侯之争自古难免,却未必非要兵戎相见。

  何不令诸侯秣马厉兵,远征异邦?

  林川望着堂下专心听讲的皇子们,沉声道:

  "大夏之外天地浩渺。

  "

  "待诸位就藩海外,当为朝廷开疆拓土。

  "

  随即指向殿侧舆图。

  "异域诸国矿藏遍野。

  "

  "沃土连绵。

  "

  "物产丰沛。

  "

  "岂不令人神往?

  "

  "神往!!

  "

  徐昊等稚子齐声应答。

  童声铿锵,正是林川所求之效。

  他欲将内斗转为外征,令诸侯兵锋指向异域。

  徐世昌所立分封制,本效上古周礼。

  然周制弊端显见——诸侯壮大后仅纳微贡,貌合神离,反令王室衰微。

  几百年过去,各封国日益壮大,渐渐无视 ** 王朝的调遣,最终导致群雄并起、烽烟四起的乱世。

  刘建成为稳固统治沿袭先代分封之策,原想让诸王镇守边陲拱卫京师,既可延续国祚,又能防范塞外部族侵扰。

  逐步将兵权移交诸皇子。

  借机铲除世家势力,革除妨碍皇权的陈规。

  但若皇帝与藩王冲突激化,稍有不慎就会危及社稷根本。

  正如王景行施政失当,终致山河易主。

  若能引导各方矛头向外征讨,或可消弭内患。

  "诸位可知,昔日大周实行分封为何反致衰败?

  "

  林修远突然向学堂里的少年们抛出疑问。

  几位小世子互相张望,显出困惑神色。

  讲学师傅从未提及这些。

  只有陈元昭支颐陷入沉思。

  林修远扫视这群懵懂少年,肃然道:

  "根源在于朝廷既无恒定税制,又无可靠财路。

  "

  "却要供养臃肿的皇族宗亲。

  "

  "政事与用度失衡,国运岂能久长?

  "

  "治国要义,首在构建完善的财税体制。

  "

  "政令与赋税,当如鸟之双翼缺一不可。

  "

  有些关节,他并未说透。

  周室倾覆表面因分封,实因中枢无力节制各地诸侯。

  当地方势力膨胀,皇权势必衰微。

  与其兄弟相残,不若让藩王协力开疆拓土。

  听到林修远讲起周幽王时诸侯勾结外族的往事,陈元昭突然拍案而起,面颊气得通红:

  "这些姬姓宗亲竟敢勾结外敌,罪该万死!

  "

  "按父皇教诲,这等逆臣活该诛灭九族!

  "

  林修远闻言眉梢微动。

  当今天子训导皇子,果然杀伐果决。

  "周制已不足取。尔等将来镇守一方,统辖千里疆域。

  "

  "望以江山社稷为重,同心开拓疆土。

  "

  "谨记,藩王内斗徒损国本,唯有齐心向外才是正道。

  "

  他凝视着这群华服少年谆谆告诫。

  陈元昭等人肃然应诺,连向来骄矜的孙景琰也不住点头。

  见众人心领神会,林修远眼中闪过满意。

  特别是孙景琰——若他日登基后不削藩,转而令诸王向外征伐,不但帝位稳固,更可使王朝版图倍增。

  不过——

  林修远余光扫过聪慧过人的沈沐阳,暗自叹息。

  本该继承大统的,原是这位少年。

  世事难料,幼时身患恶疾不幸夭折。

  年仅八岁……

  林墨抬头望向窗外,阳光正烈,树影斑驳地映入学堂。

  时辰已至。

  "今日授课到此为止。

  "

  "望诸位熟记今日所学。

  "

  "现公布习作。

  "

  "其一,绘制当世版图全貌。

  "

  "其二,作策论一篇,题为'若镇守边疆,当如何施政'。

  "

  "下堂查验。

  "

  "退课。

  "

  ……

  课散,林墨转身离去。

  张子谦等学子抱着书卷雀跃而出,人人神采飞扬,仍沉浸在教学余韵中。

  林夫子的讲解实在精彩绝伦。

  往昔的教书先生多是迂腐之人,终日

  "之乎者也

  ",要么照本宣科,令人困倦。

  而今,林夫子所授别开生面!
  http://www.bixia5.cc/book/16107/33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