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中文网 > 重生那年1985 >第111章 工人培训(感谢揪尼揪斯达的打赏)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111章 工人培训(感谢揪尼揪斯达的打赏)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短暂的会议结束之后,陈元庆叫住了马中和。

  马中和是一位从嘉陵摩托车那边挖来的,过来之后被陈元庆委以重任,主管生产这块。

  人家也是没有辜负陈元庆的期望,将生产的事管得很好。

  实际上,陈元庆弄了一套完善的生产管理制度,并且严格的去执行这套制度,那么生产上面就不会出什么大问题。

  每一个工人入职,首先就是做生产管理制度的培训。

  并且,陈元庆还要求,每个月时间都是要进行培训。

  如何检验培训成果?

  考试呗!

  如果某个生产组有人考试不合格,除了扣不合格者的绩效分之外,还会扣生产组长的。

  如果三个以上生产组出现考试不合格,那么马中和就要遭扣绩效分。

  陈元庆玩的就是层层责任,层层施压。

  有不少企业,生产管理制度很完善,要是光看它的生产管理制度的话,绝对会觉得这是一家大企业才是有的。

  可实际上一看,一团糟。

  很简单的原因,有制度不执行,再是好的制度也没卵用。

  陈元庆不仅仅要工人学生产管理制度,并且要将制度给严格落实下去。

  “新厂房马上就建好了,我们算是正式的进入到工业化生产流程,不再是以前的小作坊。所以,对工人得要进行重新的培训,这个事情你得要抓好。”

  马中和:“老板放心,新的培训计划已经做好了,不会耽搁生产的。”

  马中和对陈元庆是相当佩服的。

  陈元庆找他要了份嘉陵厂的生产管理制度,然后就搞出来了北辰工业自己的。

  马中和能够看到陈元庆搞出的生产管理制度里面有熟悉的条款,可更多的是完全陌生的。

  让陈元庆从头到尾的重新搞一份,他还真的不行。

  可是在一份已经相对成熟的管理制度上面去添加东西,陈元庆是很会的。

  毕竟陈元庆比他人多出了几十年后世的见识。

  可以说,陈元庆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来看到问题,自然就看得远也看得清楚。

  陈元庆:“技术工人级别评定的事情,也是该进行。”

  马中和犹豫了下:“老板,生产上的工人怎么来进行评级啊,这又不像是做加工的,直接看加工零件的精度!”

  北辰工业的工人大部分从事的发动机组装工作,这还真的不好具象化的去判定一个工人的能力。

  北辰工业也是有着一些加工类技术工人,这些工人主要是负责给加工少量的零部件。

  为的是满足研发所需。

  之前的时候,北辰工业是找关系送到其他工厂去进行加工的。

  麻烦而且耗时。

  北辰100发动机上市之后,北辰工业有钱了,就迅速的补足这一块。

  采购了专门的加工机床,也聘请了高技术工人。

  八级技工倒是没有,但是六级技工和七级技工还是有的,以及几个五级技工。

  北辰工业用不着八级技工,八级技工是能够加工出来更高精度的零部件,可是对于研发来讲,用不着那么高精度的。

  反而,在研发过程当中全部采用高精度零件,在量产的时候会出大问题的。

  很简单的原因,量产的时候能够做到那么高精度吗?

  能够做到,那么成本也是会增加。

  价格高得离谱,在市场上面就完全没有竞争力了。

  产品卖不出去,这真的要去喝西北风了。

  陈元庆脑子稍稍一转就想到了考核的方式:“这个也简单,就是来比组装。比组装的速度,在规定时间内将发动机组装好,并且检验合格。另外,就是得要有相应的绩效分数,那么就获得相应的技术等级。”

  马中和还能够说什么呢,他也觉得这法子好像是可以。

  话说,老板是特别的喜欢给人划分等级啊!

  在北辰工业,马中和特别深刻的一个感受就是,等级特别的多。

  行政人员有等级,研发人员有等级,工人也是有等级。

  而各种的待遇,也都是和等级进行挂钩。

  想要获得更高的工资,更高的待遇,那么就得要努力提升等级。

  而这等级提升还不是说某个领导觉得某人可以,直接一句话一支笔就能够把人的级别升上去。

  而是得要满足条件。

  其中绩效分数的条件,是必须要满足的。

  “进行技术等级考核的话,累积绩效分数只需要七百分就可以。”

  七百分的话,最多八个月时间就能够满足。

  为什么是八个月?

  因为每月都是100绩效分,但是100绩效分是满分,想要拿满分是很难的事情。

  基本上或多或少都会在平时表现上扣上一点。

  人事那边对于得到满分的人,会进行单独复核的,所以各组长在报分的时候,就打98或者99。

  就不给满分。

  除非说,某人真的表现得特别好。

  别看北辰工业好像没点大,可事情不少。

  陈元庆开完会又是去找刘青峰聊了一番,最近刘青峰他们项目组在进行电启动发动机的研发。

  发动机的电启动技术在汽车上面早已经应用多年,而在摩托车上面,却是应用得比较少。

  国外的情况陈元庆不知道,但在国内的话,电启动在摩托车上面普及开来,得要到九十年代的时候。

  说白了,就是得要等到国产电启动摩托车发动机研发成功之后,才是普及得了。

  国内没有的技术,外企可是不会吝啬自己技术收割的镰刀。

  反正就是卖得很高。

  几十年前的技术,只要国内没有,卖进来就是高科技。

  别家的再好,还是得要自家有才行。

  自家的东西可能在产品的技术先进性以及使用稳定性上比不过别家的,可只要自家有这个东西,别家就不敢乱喊价。

  不然,别家指定高价。

  你没有,却又必须要用,那么价再是高,也必须得要乖乖的掏钱。

  不仅仅得要掏钱,还得要跟个孙子似的求着买。

  人活一辈子,不就是争一口气嘛?

  国人在受辱之后,大多是知耻后勇,就为了不受那鸟气。

  刘青峰看着陈元庆,组织着语言,怎么才是能够以比较平常且陈元庆能够听懂的话来把电启动给讲明白。

  老板在技术上面,要说懂吧,他是真的不懂。

  可要说不懂,他又是知道让他们往哪个方向进行研发。

  当然,陈元庆最好的一点,就是在研发过程当中不来瞎哔哔。

  全部放手让研发人员自己想办法来弄,他只是负责支持资金。
  http://www.bixia5.cc/book/16534/11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