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中文网 > 重生那年1985 >第87章 科研人员的成长需要项目资源投喂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87章 科研人员的成长需要项目资源投喂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陈元庆还把心思重点的放在了技术研发制度的完善上面。

  他可太清楚掌握核心技术对于一家企业来讲到底有多么的重要。

  任何行业的任何企业,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那么最终面临的都是淘汰。

  他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要让年轻优秀的研发人员获得更加多的机会和资源。

  从事科研活动的最佳年龄一般在25岁到35岁这个时间段,知识积累初步完成、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各种杂事较少更加容易保持研发的专注。

  35岁以后,学习和吸收变得比较费劲。

  所以,某些企业开始对35岁以上的员工进行“优化”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但是,35岁之后,整合能力会提升。

  对各种整合反而变的更容易。

  在过去的基础上,进行吞并和扩大范围的细节,找到最佳方案、提升质量。

  所以,如果35岁还没有升到管理岗的话,在科研这条路上,基本上就走不下去了。

  陈元庆希望在他们最好的年纪有足够好的环境和资源进行成长。

  北辰工业实行项目组研发模式。

  同一项技术,可能会有多个项目组一起进行攻关,然后资源不断的往进度更快的项目组倾斜。

  至于说项目进展不顺的项目组,自然就会遭到拆分,组员会合并到其他项目组里面去。

  当一个人,职级达到10级的时候,就可以申请做项目组发起人。

  达到10级,也就意味着其能力已经得到了证明,并且年纪也不会太大。

  为了防止随便乱申请做项目。

  陈元庆还规定,如果一个项目失败了,在三年内就不能够再是做项目组发起人。

  并且,项目失败的话,还会扣绩效点。

  当然了,成功的话,肯定也是会加绩效点。

  作为项目组发起人,得要招募组员。

  想要项目获得最大的成功可能,那么组员肯定不可能说随便找人。

  必须得要找能力强的人才行。

  也就是说,北辰工业的内部会有一个自动的淘汰机制。

  又弱又不努力的人,根本就在这混不走。

  性格恶劣的人,也不会有人和其搭伙的。

  陈元庆无法了解北辰工业的每一个人,他们在陈元庆面前和其他人面前,完全是两副面孔。

  所以,陈元庆就不去想着要去安排他们,就让他们自己进行选择。

  狮子带领一群羊能打败羊带领的一群狮子。

  做这么多,陈元庆的目标很简单,就是为了让真正的强者来成为领头者。

  各项制度弄的陈元庆是头昏脑涨的。

  制度制定出来了,得要是执行才有用。

  所以,接下来一段时间,陈元庆还得要在渝州一点点的将制度给落实下去。

  想要彻底给落实,还是得要钱才行。

  没钱,说得再是天花乱坠的,都没毛用。

  北辰工业现在很显然的,是没钱的。

  能够坚持到现在,全靠福乐贸易在进行输血。

  而福乐贸易,也是被北辰工业这个吸血鬼吸得口袋里面没有什么钱的。

  陈元庆揉了下额头,暗自的反省自身:“还是太过急了!”

  要是等春井坊酒业彻底的发展起来,有大量空闲资金的时候,再是来为了梦想发烧,就根本不用操心资金的问题。

  反而现在,摊子已经支起来了,把自己给架在这,不上也得要上。

  下一回,不这样了。

  自己可是重生者,知晓大势,急什么急呢?

  就是因为知道大势,所以陈元庆心里面反而会是有一种迫切的心理。

  想要迅速的把自己掌握的未来信息优势转化成为财富或者实力。

  就感觉,晚了一天,就像是在“犯罪”一般。

  反正就各种的亏。

  而过于急切的代价,就是自身实力跟不上计划,造成现在这般,资金的紧张。

  陈元庆感觉,自己接下来就应该按部就班的发展,先积累上足够的资金实力,再是往其他行业里面涉入。

  进入到一个新行业,就以资金优势来开道,迅速将资金优势转化成为市场优势。

  北辰工业无法从福乐贸易获取到更多的资金,那么就只能靠自身造血。

  发动机生产的事情,自然就是纳入到了日程当中。

  此时虽然还有不少的工厂,依旧是大工厂模式,即大部分乃至全部的零部件都自己进行生产然后进行组装。

  但随着这几年市场经济的发展,也有不少工厂管理者也在积极转变当中,调整生产模式以更好适应市场。

  比如说,1980年的时候,几家企业组成嘉陵牌摩托车经济联合体。

  这就是一个生产联合体。

  大家各自负责一部分的零部件生产,生产的零部件最终是组装成为一辆摩托车。

  当然,能够主动进行调整的工厂,在全国来讲还是少数。

  说白了,大部分的企业领导都是“庸才”,做不到不等不靠,就依靠自身来发展。

  等着上级部门进行指导,靠着手把手的教着做事。

  随着摩托车生产的不断扩大,嘉陵摩托是将更多的企业给拉入到了自己的供应链当中。

  核心的零部件,依旧嘉陵自己生产,但是一些配件,已经全部交给其他厂生产。

  陈元庆自然不会说会想着什么都自己做。

  能够对外进行采购的,就坚决对外进行采购。

  即使价格贵点,只要质量没有问题,陈元庆也能够接受。

  最好是,全部的零部件都从外面进行采购,北辰工业就专注于研发以及组装生产。

  如果这般的话,那么北辰工业得要对

  这种掌控力,不可能说一下子就建立起来,需要时间。

  首先就不能够过分的去压榨

  价格给得太低,零部件供应商根本就没有钱赚,那么自然就无法更新设备,也没有办法提升员工待遇,研发投入就更加别想。

  等到北辰工业需要更高精度的零部件,人家根本就无法进行提供。

  那么北辰工业只能去找其他供应商。

  可能在国内找了一圈,根本就找不到。

  没有办法,只能到国外找。

  然后,价格贵到离谱。

  价格贵也是没有办法,只能咬牙要了。

  陈元庆是这么打算的,给零部件供应商合理并且偏高的利润,让其有钱赚。

  随着北辰工业规模的不断扩大,需要的零部件也会变得越发的多。

  供应商自然也会在这个过程当中不断的壮大。

  在这个时候,北辰工业不断的提升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供应商看到挣钱的份上,也只能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

  因为达不到北辰工业的要求,北辰工业就是会将订单转给其他企业。

  这对于供应商来讲,是不可接受的事情。

  最终的结果就是,北辰工业的这些供应商会在订单的鞭策下,不断提升技术能力。

  而北辰工业的产品质量,也是会因为供应商技术能力的提升而有保障。

  形成一个正循环反馈!
  http://www.bixia5.cc/book/16534/8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