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章 书生剑客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在幽州推广新法的史侯说过:棉花全身都是宝,棉籽可以榨油、以及用做饲料喂养鸡、鸭、鱼等家禽与鱼类。

  棉秆可以粉碎还田做肥料,棉花则可以纺纱织布,做棉衣、棉被等保暖物。

  我们口中的棉花就是你们这里所言的帛叠。”朱剑八没有任何的隐瞒,如实的说道。

  “没想到在大多数人眼中,毫不起眼的帛叠,竟然有如此多的作用。”

  白羽喃喃自语几声后,立刻向自己父亲白江跪下道:“古人云:‘父母在,不远游’。父亲如今年迈,羽儿却想要跟随贵人们前往幽州,为天下人种植帛叠,是为不孝。

  但是这又是我能为天下百姓做事实事的最好机会,还请父亲为我指点迷津!”

  “白羽兄弟此言差矣!‘父母在,不远游’出自孔圣人的《论语》,后面还有一句,‘游必有方’。

  意思是父母在世,儿子不要出远门,应在他们膝下尽孝道。但是当一个人有了真正的奋斗目标时,只要能为家中的父母提前做好安排,孔圣人仍然鼓励他们外出奋斗。

  而如今白羽兄弟前往幽州种植棉花,此举关乎天下千万百姓未来的生计,你只需要提前安排好人照顾父亲,或是等到你在幽州安定下来后,将白村长接到幽州亦可!”朱剑八身后,一名做书生打扮的剑客挺身而出道。

  白羽定睛看去,只见此人身长七尺有余,衣衫虽然普通,却与其他剑客不同,打理得一丝不苟,发髻间插着一枚青铜错银书刀,眉宇间有书卷清气,举手投足隐现剑客棱角。

  这名书生剑客原名萧长离,成为剑客游历江湖后,给自己取名萧剑离,在江湖上人送绰号“书中剑”。

  萧剑离游历江湖时,喜欢身负剑匣与竹笈同行,竹笈中藏《春秋繁露》与《孙子兵法》残卷,剑匣内青冥剑霜刃含光,显然乃名师打造,可以看出萧剑离的出身远超大多数人。

  萧剑离出身徐州兰陵萧氏旁支,祖上曾随高祖征战获爵关内侯,后因文帝时卷入削藩之策渐趋没落。

  父亲为郡文学掾,母亲出身大家族,乃齐地稷下学士后人,家中藏先秦典籍三百卷,幼时熟读《孝经》、《论语》等名着。

  其父与其母乃自由恋爱,并没有经过母方家族的首肯。

  故而在女方家族得知两人擅自结合,萧剑离母亲已经怀有身孕时,一怒之下,将萧剑离母亲逐出家族,并在萧剑离父亲的仕途中,一直打压,导致其父始终无法的徐州的官场上更进一步。

  文学掾是郡太守属官,主要负责地方教育、礼仪及学校事务,兼具文书处理等郡务职能。

  若是按照萧剑离父亲的出身以及能力,只要没有重大过失,将来轻轻松松就能当上郡丞以及郡守。

  然而却受到萧剑离母亲家族的打压,虽然没有撤销其官职,却始终无法得到重用。

  萧剑离渐渐长大后,知道前因后果,怨恨于母亲的家族,并没有在本地出仕,而是开始仗剑游天下。

  他曾在陇西遭遇马贼,单剑护送流民车队,夜半于篝火旁以剑尖划沙盘向众人讲授《尚书·禹贡》。

  边关告急,他曾与凉州戍卒同守烽燧时创“边塞十咏”的诗剑招式,剑势起落间暗合《高山流水》韵律。

  萧剑离喜欢与江湖朋友聚在一起,痛快饮酒,常在酒酣时击筑而歌:“出鞘可斩云间月,收刃犹闻简册香,书生英侠酬浩气,一襟汉月照苍茫。”

  萧剑离并非江湖中那些沽名钓誉之辈,他是真正的将“侠”奉为人生信条。

  …………

  “在下明白了,多谢贵人指点迷津。”白羽向萧剑离抱拳行了一礼。

  饱含书生气质的萧剑离同样回了一礼。

  只见白羽向父亲连磕三个响头后,郑重的说道:“父亲大人,这一次前往幽州不知何时才能返回,但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帛叠种植成功,然后将父亲接到幽州定居,远离天山苦寒之地。”

  “吾儿尽管放心前去,我这身子骨老当益壮,而且天山村我们白家亲戚颇多,不用担心为父没人照顾。

  你是第一次出远门,到了幽州,一定要遵纪守法,切勿步入迷途…………”村长白江不断向儿子白羽叮嘱道。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八月十二。

  得到大量棉花种子的朱剑八一行人开始了返程之旅。

  只有尉迟胜、小风子、白羽三人跟随队伍向东而去,尉迟胜的手下暂时留在了本地,毕竟他们的家人皆在这里。

  他们需要等待幽州颁布功劳后,才能拖家带口的前去。

  尉迟胜临走前嘱咐道:“我与小风子不在的这些时日,你们安分守己,切勿再去向路过的商队拦路收费。

  我们这些时日存储的粮食以及朱兄给予的钱财足够大家支撑半年了,不管此去幽州结果如何,我与小风子最晚在明年开春就会回来,大家尽管放心!”

  …………

  清晨的阳光洒满大地,将天山村外,土黄色的残破栅栏和稀疏枯槁的树木染上一层不一样的绛红。

  风呜咽着卷起沙尘,打在返程的众人脸上,隐隐作疼。

  没有凯旋的号角,没有欢呼的人群,只有几十名流寇带着期盼的眼神,默默注视着朱剑八等人的离开。

  一支不到七十人的队伍,在漫天黄沙中,如同鬼魅一般,渐行渐远。

  一年半前,他们一行一百零一人,在朱剑八的带领下,意气风发,带着史侯探寻棉花的命令,踏上西去的茫茫征途。

  如今却有三十六位英烈,永远葬在了西行的路上。

  剩下的人,大部分皆衣衫褴褛,看不出原本的服饰。

  每个人的脸都被西域的风沙和烈日雕刻得面目全非,皲裂的嘴唇,深陷的眼窝,枯瘦的双臂,唯有眼神清澈明亮。

  因为他们此行的目的达到了,所有人的身后都背着一个麻袋。

  里面装着他们用三十六位勇士性命换来的成果,一些带着绒毛的、其貌不扬的种子,以及大量夹杂着杂质、柔软的白絮。

  十余日后,众人进入到玉门关内,他们也彻底从西域回到了凉州地带。

  萧剑离回想起当日见到帛叠林的震撼场景时,不禁诗兴大发,朗声道:“中原人皆说帛叠柔云暖,怎知西域人汗滴破土时?”

  喜欢三国:华夏名将突然降临
  http://www.bixia5.cc/book/16899/63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