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中文网 > 开局成园长,我的动物们都成精了 >第503章 席上笑谈金殿事,市井闲游近黄昏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503章 席上笑谈金殿事,市井闲游近黄昏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我说老张啊,这可是个好机会!”何镜山教授抹着笑出来的眼泪,第一个开口调侃道,“你研究了一辈子魏征,也骂了一辈子当今的古装剧胡编乱造,这下好了,人家直接把‘笏板’递到你手上了,这可是让你亲自下场,去‘拨乱反正’的大好时机啊!”

  “可不是嘛!”另一位专家也跟着起哄,“到时候电影上映,咱们都去给你捧场!就在演员表里给你打上‘特邀历史顾问,兼,魏征扮演者,张承志教授’!这名头,多响亮!”

  “去去去,都别拿我这老头子寻开心了。”张承志被众人说得是满脸通红,连连摆手,那副窘迫的模样,更是引得众人又是一阵善意的哄笑。

  笑声渐歇,李敬同教授为自己和张承志都续上了一杯“青瑶飘雪”,他看着自己这位老友,脸上的神情重新变得认真起来。

  “不过话说回来,老张,”他将一杯琥珀色的茶汤推到张承志面前,眼中是掩饰不住的、浓厚的探究欲,“那含元殿,真如你所说,那般……‘真实’?你与那位‘天可汗’的对话,当真,能让你,都感觉到压力?”

  这个问题一出,厅堂内的笑声再次平息下来。所有专家的目光,都齐刷刷地,聚焦在了张承志的身上。

  这,才是他们真正关心的问题。

  张承志端起茶杯,吹了吹热气,却没有立刻回答。他似乎是在组织语言,又像是在回味那份至今仍让他心有余悸的震撼。

  许久之后,他才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我跟你们说个细节吧。”

  “你们都知道,唐代的朝会,规矩森严。官员入殿,需得‘趋步’,不可常行。我当时,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可就在我踏入大殿,准备用正常的步速,走向我的位置时,我身旁那位引路的‘中官’Npc,只是用眼角的余光,轻轻地,瞥了我一眼。”

  “就那一眼,”张承志的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情,“我敢发誓,我这辈子,都没见过那么冰冷的眼神。那里面,没有愤怒,没有鄙夷,只有一种,如同在看一个‘死物’般的、绝对的漠然。在那一瞬间,我浑身的汗毛,都竖了起来。我下意识地便收住了脚步,学着他的样子迈开了小碎步。”

  “还有,”他继续说道,“当那位‘陛下’,问我德才之辩时,我最初的回答,其实是想用一种更为圆滑的方式,和一和稀泥。可我的话,只说了一半,便被他用一句,‘说重点’,给打断了。”

  “你们是没看到,他当时那个眼神。”张承志苦笑着摇了摇头,“那是一种,能将你所有的小聪明,所有的话术都彻底看穿的眼神。在那样的目光注视下,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被剥光了衣服的孩子,任何的谎言和敷衍,都显得那么的可笑。”

  “所以,我后面说的那些,关于‘制度论’的话,其实都是被他‘逼’出来的。”

  这番话,听得在座的专家们,都是一阵心惊。

  他们能清晰地感受到,张承志所描述的,已经不再是一场简单的“角色扮演”。那是一种,由环境、规矩、以及核心Npc那强大的气场,共同营造出的,一个近乎于真实的“权力场”。

  身处其中,你会下意识地,忘掉自己“游客”的身份,而被迫去遵守那个世界的游戏规则。

  “看来,这含元殿,”何镜山教授的眼中,燃烧起了熊熊的斗志,“我们是非去不可了。”

  一席“无忧宴”,就在这充满了惊叹、欢笑与向往的氛围中,缓缓落下了帷幕。

  午后的阳光,透过天井,暖洋洋的洒在身上。

  众人酒足饭饱,带着几分微醺的惬意,再次走出了“忘忧居”那清静的庭院,重新汇入了东市那川流不息的人潮之中。

  这一次,他们的心境,已是截然不同。

  没有了初见时的那种,带着审视与考究的紧绷。他们真正地将自己当成了一位普通的游客,用一种更为放松、也更为纯粹的旁观者视角,去欣赏,去感受,这座城市的脉搏与呼吸。

  他们看到,在一家绸缎庄门口,几个来自异国的金发碧眼的游客,正一脸新奇地用生硬的中文,与一位“掌柜”Npc讨价还价。

  她们将一匹色泽艳丽的丝绸披在身上,在古朴的铜镜前兴奋地转着圈,那份纯粹的快乐,跨越了国界与语言。

  他们看到,在一家名为“长乐坊”的酒肆里,一位身穿白色襕衫的“李白”模仿者(游客),正学着那位本尊的样子,豪气干云地将一壶酒高高举过头顶,引得满堂喝彩。而他身旁,还坐着几位穿着各色铠甲的“将军”,那画面,像极了一场自导自演的江湖豪侠传。

  他们甚至还饶有兴致地,围观了一场发生在街角的“纠纷”。

  一位游客因为不小心撞翻了一个卖炊饼的小贩的担子,正手足无措地连连道歉。

  而那位五大三粗的“小贩”Npc,却不依不饶扯着嗓子,非要他赔偿自己“误了的工时,和精神上的损失”。

  两人正争执间,一队巡街的“不良人”闻讯而来,不由分说,便将两人,都“请”去了不远处的“万年县衙”(游客纠纷处理中心),去接受“调解”。

  这充满了戏剧性的一幕,引得周围的游客们,都发出了阵阵会心的哄笑。

  “你们看,”社会学专家指着那远去的背影,笑着对同伴说道,“这才是真正的‘烟火气’啊。有买卖,有宴饮,有风花雪月,自然,也该有这一地鸡毛的市井官司。”

  专家们就这么走走停停,不再去分析一砖一瓦的来历,不再去考究一言一语的真伪。

  他们只是看,只是听,只是感受。

  感受着那迎面吹来的、混杂了各种香气的风;感受着那从耳边掠过的、充满了生命力的嘈杂;感受着那一张张,与他们擦肩而过的、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纯粹快乐的,鲜活的脸庞。

  不知不觉间,日暮西沉。

  夕阳的余晖,为整座长安城都镀上了一层流动的金。

  刘楚看了看天色,引领着众人,穿过几条挂起了灯笼的街巷,最终来到了一家,名为“同福客栈”的建筑前。

  那是一座三层高的、纯木质结构的酒楼。

  飞檐翘角,结构精巧,门前挂着两盏硕大的、写着“同福”二字的红灯笼,在愈发深沉的暮色中,散发着温暖的橘黄色光晕。

  “这里是……”

  “这里便是诸位先生今夜在长安的下榻之所了。”刘楚笑道。

  “同福客栈?”一位专家看着那块熟悉的牌匾,忍俊不禁,“刘园主,你这莫不是把那《武林外传》里的场景,给搬了进来?”

  “先生说笑了。”刘楚引领着众人,迈入了那高大的门槛,“此‘同福’,非彼‘同福’。此乃,大唐官府,专门为往来客商与赴京赶考的举子们,所设立的官方驿站。”

  一步踏入,一股更为浓郁的、混杂了酒香、菜香与旅人风尘的、热闹的气息,扑面而来。

  大堂之内,早已是座无虚席。跑堂的“店小二”们,肩上搭着白毛巾,脚下生风,在高声的吆喝与客人的催促声中,穿梭往来。算盘的噼啪声,碗筷的碰撞声,南腔北调的交谈声,交织成一曲,最为动听的,人间交响。

  而最让专家们惊叹的,是这客栈的内部结构。

  一根根巨大的、未经精细打磨的原木立柱,支撑起挑高极高的穹顶。二楼和三楼,是回廊式的客房,每一间房的门口,都挂着一盏小小的灯笼。

  整个客栈的风格,粗犷,大气,充满了唐人独有的那种,不拘小节的豪迈与生命力。

  “好!好一派大唐气象!”何镜山教授看着这幅热闹的景象,由衷地,抚掌赞叹。
  http://www.bixia5.cc/book/17231/50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