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吟风弄月:无骨文人风雅之中卖国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来自哈尔汗前线“签订友好条约,两国修好”的捷报,由六百里加急快马,一路换人换马不停蹄,穿越河西走廊,掠过陇西高原,最终送达帝国的心脏——洛阳城。时值初春,洛阳城内桃李芳菲,柳絮轻扬,一派繁华盛世景象。
捷报入城,早有快马先行通传,百姓闻之,无不欢欣鼓舞,奔走相告。
持续数年的西北边患似乎终于得以平息,商路即将重现畅通,免于征战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未央宫,宣室殿内。汉光武帝刘秀正与司徒、司空等重臣商议春耕与漕运事宜。
当谒者仆射高声呈上冯章发出的捷报时,刘秀原本略显疲惫的神情瞬间一扫而空。
他接过以火漆封缄的军报筒,亲手打开,取出绢书,迅速浏览。
随着阅读,他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嘴角抑制不住地上扬,最终化为一声畅快的大笑:“好!好!冯章、耿弇、吴汉,果不负朕望!扬我国威,平定边患,功在千秋!”
他将捷报传示众臣,殿内顿时一片歌功颂德之声,群臣纷纷下拜,祝贺陛下圣德感召,天威远播,致使蛮夷臣服。
刘秀龙颜大悦,当即颁下旨意:擢升冯章为西域都护府大都护,假节钺,总揽西域军政;
耿弇、吴汉等有功将士皆按功行赏,爵升一级,赐金帛无数;犒赏三军,酒肉务必供给充足。同时,他决定派出使臣团,携带大量赏赐,奔赴前线,
一则慰劳有功将士,二则正式与塔拉夫帝国交换国书,缔结盟约,彰显大汉天朝之恩威。
然而,在选择正使的人选上,刘秀却略有踌躇。
最终,他选定了一位以文采风流、善于辞令而闻名的官员——尚书郎王畅。
王畅出身太原王氏旁支,自幼聪慧,博览群书,尤工辞赋,在洛阳文人圈中颇有声名,且相貌俊朗,举止风雅,在刘秀看来,是出使外邦、展现天朝风采的合适人选。
但他或许忽略了,或者说并未深刻意识到,王畅长期居于京畿繁华之地,习惯于清谈宴饮,虽有心机,却缺乏边塞磨砺出的铁血与坚韧,更未曾直面过伊拉古那般狡诈凶残的对手。
与此同时,塔拉夫王庭,冰原之城。
伊拉古国王的六十寿诞在即,尽管前线受挫,被迫签订城下之盟,但寿宴的筹备依旧极尽奢华。
他需要这场盛宴来重新凝聚国内因战败和公主出逃而有些涣散的人心,展示他依旧强大的权威。
金顶大帐内,伊拉古抚摸着刚刚收到的、来自汉朝皇帝的国书副本(由先期抵达的汉使副使送来),脸上看不出喜怒。
国书中措辞客气,但字里行间洋溢着胜利者的姿态和对藩属的训导之意。下首坐着他的心腹重臣,大将军霍普、丞相以及几位大部族首领。
“汉朝皇帝倒是会顺水推舟。”伊拉古冷笑一声,将国书扔在一旁,“派了个什么尚书郎王畅来做正使?哼,一个只会吟风弄月的书生。”
霍普眼中闪过一丝凶光:“陛下,汉使此来,正是我们的机会。冯章、耿弇那些人,是硬骨头,啃不动。但这个王畅……或许可以从中做些文章。”
伊拉古眯起眼睛:“哦?你有什么想法?”
霍普压低声音:“寿宴之上,百部来朝,正是彰显陛下威严之时。届时,我们可以……”
他凑近伊拉古,低声耳语起来。帐内烛火摇曳,映照着伊拉古脸上逐渐浮现的阴冷而贪婪的笑容。
数日后,大汉使团在王畅的率领下,浩浩荡荡抵达哈尔汗汉军大营。冯章、耿弇等率众出迎十里。
见到王畅,冯章心中隐隐有些不安。
这位天使仪表堂堂,谈吐不凡,但言谈间总透着一股京城官员特有的优越感和对边塞艰苦的轻微不适,对于冯章反复强调的“伊拉古狡诈,须万分警惕”的告诫,似乎只是嘴上应承,并未真正放在心上。
使团稍作休整,便在冯章派出的一支精锐骑兵护卫下,继续北上,前往塔拉夫王庭冰原之城。临行前,耿弇私下找到王畅,神色严肃地再次提醒:
“王大人,伊拉古绝非善类,寿宴恐非好宴,一切务必小心,切勿轻信其言,勿饮过量之酒,所议之事,必以两国正式国书为准。”
王畅含笑应允,但眼神中闪过一丝不以为然,觉得这些武夫过于疑神疑鬼,有失天朝风度。
冰原之城,位于一片巨大的高原盆地之中,四周雪山环绕,城墙高厚,以巨大的冰块和岩石垒砌而成,在阳光下闪烁着冷冽的光芒。
城内建筑粗犷而宏伟,充满了异域风情。
伊拉古给予了王畅极高规格的接待,亲自出王宫迎接,仪仗煊赫,鼓乐喧天。王畅见状,心中那点警惕又消减了几分,不禁有些飘飘然,自觉身为天朝上使,威严所至,蛮夷自然臣服。
寿宴当夜,王宫大殿内灯火通明,巨大的牛油蜡烛燃烧着,散发出奇异的气味。
地上铺着厚厚的华丽地毯,来自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作为装饰随处可见。
塔拉夫的贵族、各部族首领、来自周边小国的使节济济一堂,气氛热烈而喧嚣。
伊拉古高坐于黄金和宝石镶嵌的王座之上,接受了众人的朝拜和祝寿。王畅作为最尊贵的客人,被安排在伊拉古右下首最近的位置。
宴会上,烤全羊、马奶酒、各种珍馐美味流水般呈上,身材婀娜的胡姬跳着热烈的舞蹈,健硕的武士表演着角斗摔跤。
伊拉古频频向王畅敬酒,言辞极其谦恭客气,不断称赞大汉皇帝的仁德和汉文化的博大精深。
左右塔拉夫贵族亦纷纷上前敬酒,极尽奉承之能事。
王畅本就酒量一般,在这般轮番劝进下,加之高原反应,很快便面红耳赤,头脑发晕,警惕心荡然无存。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伊拉古见时机已到,使了个眼色。乐舞暂停,宾客暂退。大殿内只剩下伊拉古、霍普、丞相以及几名心腹侍卫,还有已经醉意醺醺的王畅及其两名副使(副使亦被灌得七荤八素)。
气氛陡然变得有些诡异。
伊拉古脸上的笑容渐渐收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的威严。
他轻轻拍了拍手,霍普立刻示意侍卫抬上几个沉重的大木箱,打开一看,里面满是金光灿灿的金币、硕大的宝石、晶莹的珍珠以及珍贵的貂皮、鹿茸。
“王上使,”伊拉古的声音变得低沉而充满诱惑,“大汉富甲天下,朕这些微末之物,自然不入上使法眼。但这是朕的一点心意,感谢上使不辞辛劳,远道而来,为我祝寿。”
王畅虽然醉了,但看到如此多的财宝,眼睛还是瞬间直了,呼吸变得急促起来。
他勉强维持着仪态:“陛下……陛下厚赐,外臣……不敢……”
“诶——”伊拉古拖长了声音,走近几步,目光灼灼地盯着王畅,“上使可知,朕为何要与汉朝议和?”
“自是因陛下……仁德,愿……永息刀兵……”
“呵呵,”伊拉古轻笑一声,笑声中却带着冷意,“是因为朕国内有些许小麻烦,需要时间处理。但朕的雄心,从未改变。哈尔汗之地,水草丰美,战略位置极其重要,朕志在必得。”
王畅酒醒了一半,感到一丝寒意:“陛下,两国已签订条约……”
“条约?”伊拉古打断他,从袖中抽出一卷做工极其精美、甚至暗藏香料的羊皮纸,展开在王畅面前,“上使请看,这才是真正的‘友好条约’。”
王畅定睛一看,只见条约文字以汉文和塔拉夫文书写,前面条款与之前签订的并无二致,但最后却凭空多出了一条:“为示两国兄弟情谊之深厚,大汉皇帝特恩准,将哈尔汗之地暂借于塔拉夫帝国放牧休养,以十年为期,期间汉军撤出哈尔汗,十年后再行商议归属。”
“这……这不可能!”王畅惊得魂飞魄散,失声叫道,“绝无此条款!”
“现在有了。”
伊拉古的声音冰冷如铁,带着不容置疑的威胁,
“上使,你若签了这份条约,这些财宝,只是定金。日后朕取得哈尔汗,乃至更多土地,少不了你的好处。朕甚至可以奏请大汉皇帝,封你为侯,让你世代富贵。”
他顿了顿,身体前倾,阴影笼罩住王畅,语气变得森然:
“你若不肯……呵呵,上使可知,你这般醉醺醺地死在我的寿宴上,朕完全可以说你是饮酒过度,暴毙而亡。你的随从,一个也活不了。届时,朕会对外宣称,汉使无礼,辱及朕之尊严,甚至意图行刺,被当场格杀!你猜,冯章远在数百里外,能救你吗?你猜,大汉皇帝是会为了一个死掉的使臣,再次兴师动众,重启战端,还是只能吃下这个哑巴亏?”
霍普和几名侍卫的手,已经按在了刀柄之上,杀气弥漫开来。那两名副使早已吓得瘫软在地,体如筛糠。
王畅面色惨白如纸,冷汗瞬间湿透了内衣。他看着眼前晃眼的财宝,又感受到那刺骨的杀意,脑海中闪过洛阳的繁华、家族的兴衰、自己的前程……巨大的恐惧和贪婪交织在一起,彻底击垮了他的意志。
他想起耿弇、冯章的警告,此刻却觉得那是如此的遥远和不切实际。
“我……我……”他的牙齿咯咯作响,手颤抖得几乎握不住笔。
伊拉古将一支精美的羽毛笔塞到他手中,脸上重新浮现出那种看似温和实则残酷的笑容:“上使是聪明人。
签了它,富贵荣华。不签,尸骨无存。很简单,不是吗?”
在极度的心理压迫和诱惑下,王畅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
他闭上眼,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在那份伪造的卖国条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并盖上了使节印玺。
伊拉古拿起条约,仔细吹干墨迹,脸上露出满意的、如同嗜血野兽般的笑容。他拍了拍手,侍卫将那几个大箱子合上,抬到了王畅和他的副使身边。
“很好。上使辛苦了。
这些,是你们应得的。”伊拉古笑道,“今晚之事,若泄露半句……你们知道后果。现在,回去好好休息吧,明日,朕会举行盛大的仪式,欢送各位回国。”
王畅失魂落魄地被侍卫“搀扶”出大殿,回到住处。
看着那几箱财宝,他没有任何喜悦,只有无边的恐惧和悔恨,如同冰冷的毒蛇,缠绕紧勒着他的心脏。
他知道,自己已经踏上了一条万劫不复的不归路。
而金顶大帐内,伊拉古抚摸着那份墨迹未干的条约,对霍普笑道:
“看,有时候,一把金币和几句恐吓,比十万大军还有用。冯章、耿弇……你们等着吧,好戏,才刚刚开始。”
冰原之城的夜空,繁星冰冷,仿佛无数双眼睛,冷漠地注视着这场悄然发生的、足以改变无数人命运的阴谋。
http://www.bixia5.cc/book/17426/35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