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呐,这就是口碑。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时间匆匆,眨眼间,半个小时过去。

  在救援队们的努力下,除了那三节撞在一起的车厢外。

  其他车厢里的人,基本都被他们给救了出来。

  看着那拎着大包小裹,站在车厢附近,热闹无比的人们。

  夷陵市长鹿程十分庆幸的看了赵以安一眼,眼中满是感激。

  也就在这时。

  那匆匆赶来的记者在了解完现场的情况后,拿着话筒走到了鹿程的面前,采访道:

  “你好,鹿市长,我是咱们美丽夷陵的记者。”

  “根据我们的调查,在本次事件中,有两节列车在脱轨后,被雪掩埋,出现了断电断暖的情况。”

  “但神奇的是,这两节列车的乘客却无一受难。”

  “甚至他们还是第一批被救出来的人。”

  “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请问您是怎么做到的?”

  作为官方电台的主持人。

  这名记者深谙采访之道。

  知道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

  现在火车脱轨兹事重大。

  他首要做的,应该是安抚人们的情绪。

  而不是在这个时候,去问一些很尖锐的问题,让领导下不来台。

  如果是别的领导。

  此刻定然就开始了邀功。

  说这都是在自己那英明神武的指导下,才有的收获。

  而后着重强调自己在这起事件中的重要性。

  再说点官民鱼水情之类的话。

  最后主题升华。

  为政者,自当为国为民等等...

  但鹿程没有。

  他能够走到今天这个位置。

  靠的从来都不是抢功劳,而是踏实肯干,实事求是。

  于是,面对记者的询问。

  他没有犹豫,看着镜头,道:

  “因为我们得到了一位热心市民的鼎力相助。”

  “是他在危机关头站了出来,力挽狂澜。”

  “如果没有他,我们断然不会有这般喜人的成效。”

  此话一出。

  霎时间,现场安静了。

  旁边的副市长兼市局局长郑成功眼睛都快要瞪了出来。

  然后就快步来到摄影师旁边,压低声音问道:“这是直播还是录播?”

  摄影师嘴角一抽,脸上神色不自然道:“直播。”

  闻言,霎时间,郑成功的脑子里浮现出两个字:

  “坏了!”

  如果是录播的话。

  他还能够让导播掐掉这一段,不播出去。

  但这是直播!

  这怎么掐啊!

  “鹿程,你他妈疯了吗?!”

  “你知不知道你在说什么啊?!”

  郑成功看向镜头前的鹿程,心中一阵狂骂。

  这起火车脱轨事件情节极为恶劣。

  势必会引起上面的关注。

  眼下,记者这么询问,你直接借坡下驴,把功劳揽过来,就能将功补过。

  但你为什么要这么说啊?!

  郑成功搞不懂,也无法理解鹿程的行为。

  而此刻,跟他同样搞不懂的,还有那直播间里的观众。

  火车,作为人们出行时最常用的方式。

  放眼全国,不说百分之八十,至少有百分之七十人都坐过。

  因此,当火车脱轨,上千人受灾这则新闻被传出后。

  仅仅过去了一个小时,该新闻就在各大平台上刷屏,闹得人尽皆知。

  眼下直播开启,第一视角播报灾难现场,自然就有不少人涌入其中。

  人们已经做好了迎接坏消息的准备。

  结果进入直播间才发现,除了极个别人之外,大多数人,都被救了回来。

  而后在记者提问时。

  正当他们以为这个市长会跟其他的市长一样,说一堆官话时。

  他竟然直接说,这件事竟然不是他的功劳,而是一个热心市民?

  “???”

  “不是,这什么情况?我进错直播间了?”

  “真是见鬼了,我活了这么久,抢功劳的领导见过不知道多少,但这不抢功劳,反而还把功劳推给别人的领导,我还是第一次见。”

  “这啥情况啊?这市长说的是真的吗?这件事真的跟他没关系,真的是一个热心市民干的?”

  “不理解,不懂,但大受震撼!”

  “又是热心市民,这个版本的热心市民有点太超模了吧,先是真定府,然后又是夷陵,策划是用脚填的数据吗?这不削能玩?”

  “所以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啊?这跟热心市民有什么关系呢?”

  “......”

  直播间里,观众们议论纷纷,好奇无比。

  似是察觉到了观众们的躁动。

  又似是他本身对于这件事也好奇无比。

  在鹿程说完后。

  记者满脸好奇的问道:

  “鹿市长,您为什么要这么说?”

  “这位热心市民,他都做了什么?”

  闻言,鹿程笑了笑,道:

  “他做了什么,你只听我一个人说,是不行的,你可以去采访一下其他人,问问他们,想必能得到答案。”

  “行了,救援还没有结束,我先去救援了,有什么事,之后再说也不迟。”

  说罢,他也不管记者是什么反应,转身走进救援现场,继续救援了起来。

  见此状。

  记者微微一愣。

  从业这么多年,他也是见过大风大浪的人。

  但今天这种情况,还真是超出了他的预料。

  并且不只是他,直播间里的观众也愣住了。

  不过很快,他们就缓过神来。

  在直播间里催促着记者,让他去采访其他人。

  见此状,记者也不敢怠慢,连忙拿着话筒朝着周围走去。

  很快,他就找到了一个老太太,询问道:“大娘,请问您是13号,14号车厢的乘客吗?”

  闻言,那个老太太奇怪的看了他一眼,点了点头,道:“对,俺是14号车厢的,咋类?”

  “没什么,就是听说,您所在的那节车厢,当时被雪给埋住了,特别深,而且还没有电,没有暖气,请问您当时是什么感受?”

  记者没有说这是市长的旨意。

  也没有上来就询问谁是热心市民。

  反而问起了这个大娘的心里感受。

  因为在他看来,只有这种旁敲侧击中,不经意说出的话,才是这个大娘的心里话。

  大娘不知道这里面的那些弯弯绕绕。

  只听到这个记者问当时的感受,便道:

  “那时候能有啥感受啊,怕呗。”

  “坐火车坐的好好的,突然叮铃咣当一阵闹腾。”

  “乘务员也联系不上,又不知道发生了啥,怕的不行。”

  回想起之前在火车上的经历,饶是已经过去,大娘仍然心有余悸。

  闻言,记者眼前一亮,而后乘胜追击道:“那之后呢?我听说,您们好像还是第一批从火车里出来的。”

  “之后啊...”

  大娘想了想,满是后怕的脸上突然露出笑容:

  “之后就了不得了。”

  “你们不在现场,不知道那时候的情况。”

  “那时候火车一出事,整个车的人都乱了,骂的骂,哭的哭,喊得喊,要多乱就有多乱。”

  “但就是这样,那个孩子却站了出来,将我们给安抚了下来。”

  “并且我们能够从那节车厢里逃出来,还是多亏了那个孩子。”

  “不然的话,我这把老骨头,恐怕就出不来了!”

  大娘一脸认真的说道。

  随后想到什么,看了看摄像机,又看了看记者,问道:“对了,小伙儿,你这是在记录他的...那话怎么说来着...事迹?你在记录他的事迹吗?”

  话题突然被扯到这上面,记者微微一愣。

  随后反应过来,点了点头:“差不多吧,怎么了大娘?”

  大娘哈哈一笑:“没什么,就是问问。”

  然后往旁边看了看,注意到什么,伸手一指不远处,一个正在抱着婴儿的中年妇女,道:“你要是想要记录那个小伙儿的事迹的话,可以去问问她,当时那雪盖下来的时候,车里叮铃桄榔的,那时候她孩子还在床上,要不是那个小伙儿反应快,她那孩子估计就出事了。”

  此话一出,记者有些诧异。

  显然是没想到,自己不过是采访了一个大娘而已,竟然还能够其他人联动上。

  于是他点了点头,便走到那个中年妇女的身边,询问。

  她的回答跟之前的大娘大差不差。

  唯一的不同,就是妇女抱着怀中的婴儿,在镜头前着重感谢了赵以安一番。

  而后又问出和那个大娘相同的问题,即这个记者,是不是在记录赵以安的事迹。

  第二次听到这番话,不光记者乐了,直播间里的观众也乐了。

  “不是,这人在这群人的心中,名声这么好?”

  “先前市长这么说,我不以为然,那个大妈这么讲,我也不甚在意,但现在,这都是第三个人了,他们都对那个人那么推崇,这有点不太对劲吧?”

  “该不会是在硬捧吧?”

  “硬捧有可能,但硬捧不太可能,这又不是娱乐圈,给那人捧起来了有啥用啊?”

  “这种事谁说得准呢,之前奥运的时候,苏痿德掉了那么多次杠,弃金夺银,都被当地记了大功,并且还在全网宣传,现在不过是借助这一场灾难,捧起来一个人而已,这有啥难的?”

  “楼上的,我感觉你有点极端了。”

  “确实,在这种事上硬捧,捧的越高,摔得越惨啊!”

  “......”

  观众们议论纷纷。

  大致分为两派。

  一派是觉得不太现实,这些人是在硬捧。

  另一派,则觉得他们有些太极端了,不至于。

  见他们争辩不休,吵得不可开交。

  摄影师连忙给记者传话,询问这件事怎么解决。

  毕竟现在是直播。

  要是这群人闹起来了,无疑会造成一场直播事故。

  这是他们所无法接受的事情。

  闻言,记者想了想,无奈道:

  “先采访吧。”

  “如果市长他们说的都是真的,这一切争吵,都会不攻自破。”

  “但市长他们说的要是假的...”

  “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总不能掐直播吧?”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他也没有什么办法。

  只能够硬着头皮坚持下去。

  所幸。

  市长他们并没有骗人。

  在接连采访了好几个人,并且都从他们的口中,得到了极高的评价后。

  别说网友了,就连记者,都对他们口中的男人产生了好奇。

  寻思这人到底是怎么做到的,怎么口碑这么好?

  于是,在眼瞅着眼前这个中年男子又要跟之前那几个人一样,给自己指别人前。

  记者及时打断了他的话,问道:“那个,这位先生,请问您口中说的那个人,他现在在哪儿?”

  闻言,中年男子微微一愣。

  而后就朝着周围看了看,在不远处的人群中,找到赵以安的声影后,伸手一指:“就在那里。”

  记者点了点头,然后就快步走了过去。

  还没靠近,他就听到了人们的议论。

  “小伙儿,你就别拒绝了,这都是俺们的一番心意,你就收下吧。”

  “就是说啊,你这孩子,咋这么犟呢,你救了俺们,却不让俺们感谢,这像什么话,传出去,俺们得被人戳断脊梁骨啊!”

  “小哥,你就别推辞了,这都是你应得的,要不是你,我们今天估计就死在这里了,甚至因为我们,你还受了伤,你可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就收下吧。”

  “你要是不收,那我们就不走了。”

  “......”

  被围在人群中,看着那或是拎着礼品,或是拿着现金,又或是拿着手机,要给他转账的那些叔叔阿姨,大爷大娘。

  赵以安只感觉一阵头大。

  这些人什么都好,淳朴,善良。

  但唯独有一点赵以安实在是招架不来,那就是太热情了。

  先前在车上的时候就是如此。

  现在下了车,更是如此。

  无奈之下,赵以安只得道:

  “行行行,各位,你们都这么强求了,这些东西我就收下了,但是钱,就免了啊。”

  “因为我这么做,本来就是举手之劳,没有任何的目的,你们非得给钱,这搞得就好像我就是奔着钱来的一样。”

  “这不是坏我名声嘛,你们说对不对?”

  赵以安好一番解释。

  人们想了想,觉得他说的有道理,便没有在强求。

  而记者,则在旁边,透过人群,看着坐在其中的赵以安,面露诧异之色。

  在没有见到赵以安之前,记者以为这个救下了那么多人的,会是一个三四十岁的中年男人。

  但却没有想到,对方,竟然这么的年轻。

  “他看起来还没有二十岁,估计还在上大学吧?”

  “真的是他把车厢里的那些人给救出来的?”
  http://www.bixia5.cc/book/17501/14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