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三四章 檄文
推荐阅读:
特工:开局郑耀先和我接头
三国:身为反贼,没有金手指
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
我一傻皇子,你计较什么
将白
蜀汉
异界争霸我能召唤华夏人杰
烽火连天之海岸龙柱
日月山河永在!但却在1936?
开元情诗与剑榜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当时间进入崇祯十六年的四月下旬,洪承撰、祖泽润他们在月初前来辽阳城时向杨振承诺的西线攻势终于打响了。四月二十二日清晨,辽西大军先锋蓟辽督师府中军总兵王廷臣与驻扎在大凌河城与十三山驿附近的祖大弼所部,将近两万人,联手向闾阳驿城发起进攻。
当日上午以重炮击毁新修的城墙,攻入城内,在付出了近千人的伤亡代价后全歼闾阳驿城内的驻防八旗守军两千余人。
同一天上午,早已提前数日进兵至西平堡附近的杨国柱所部宣府兵和夏成德所部松山团营主力,同样是两万多人,按照事先约定向西平堡发起了进攻。
及至当日下午未时,宣府兵和松山各营在付出了数百人的伤亡代价后,同样全歼了驻守西平堡的一个甲喇清军。
辽西左右两路先锋拔除掉清军两红旗在广宁城西南地区的最后两个据点之后,祖大寿率领云集辽西的兵马主力,于四月二十三日中午,陪同蓟辽督师洪承畴在锦州城外正式誓师出征,以八万人马号称十万,开赴广宁。
而充当左右先锋的王廷臣、祖大弼和杨国柱、夏成德两路人马,则在四月二十三日的早些时候,先行一步向广宁城开进了。
与此相应的是,伤愈后的祖大乐亲率义州兵马与桑噶尔赛、吴巴什前来支援的蒙古营人马,共计两万余人,也在四月二十四日奉命从义州出兵,前往广宁城西北设伏。
崇祯十六年四月二十五日中午,蓟辽督师洪承畴、锦义伯祖大寿率领辽西兵马主力顺顺利利浩浩荡荡抵达广宁城西扎营,与早一天抵达广宁城南和城东扎营的王廷臣、祖大弼和杨国柱、夏成德两路人马实现了会师。
坐拥大军意气风发的洪承畴,并没有当即下令发起进攻,而是在聚集各路总兵大将议事之后,当众挥毫写下了一封构思已久的洋洋洒洒数千言的讨虏檄文,或者更准确的说是一封篇幅很长的劝降信。
信中历数了从万历年间以来自建虏而至于清虏,在关外生事、构衅,屠灭同类、杀戮汉民的累累罪行。
“窃闻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昔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兴兵作乱,不过边氓觊觎金帛;继而黄台吉袭破朝鲜,亦不过犬羊窃据要冲。尔等窃据辽东以来,仁义不施,暴戾横行,民被其毒者,十室九空,尔等不思悔改,竟然妄称天命。
“万历癸未之年,尔等尽屠抚顺、清河两城,妇孺老弱皆遭屠戮。辽阳城破,守军三万余人殉国,尔等纵兵焚城三日,尸骨堆积如山。更甚者,强令汉人剃发易服,违者斩首示众,辽东三百里内尽成鬼域。
“当年广宁陷落,尔等于辽东设庄田之制,强占有主之地,掠我良家女子数万人为奴为婢。沈阳城中,八旗贵族以汉女为奴,昼夜凌虐。更有甚者,杀戮之外,强征清白读书之家充作包衣,使我汉人从胡俗,习胡语,改胡姓,致使辽东士族血脉断绝。
“犹记崇祯己巳之年,尔等南下犯边,肆意逞凶,侵我祖宗陵寝之地,毁我京畿周边城池,其后更数度肆虐,杀戮百姓遍地,抢掠财货无算。所幸天日昭昭,而我中华地大物博,忠臣义士所在皆是。
“今我大军云集,东西南三路有精锐悍勇之士四十万众,海州、辽阳,连战连捷,西平、闾阳,一战而下。而天兵既至,不复广宁、沈阳,誓不收兵。尔等恶贯满盈之辈,岂是上天眷顾之人?”
洪承畴写这封檄文或者说劝降信的目的,其实主要是为了战后考虑,主要是为了“邀名”,作为督师文官,眼下这个时候,正是他获取巨大声望的最佳时机。
当然了,在历数了清虏的罪行之后,洪承畴也没有忘了写这封檄文或者说劝降信的另一个目的,那就是劝降。
如果广宁城的清军,或者说清军内部的八旗汉军将领,像面对杨振大军的时候那样纷纷反正来归的话,或许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
若真能如此,那他洪承畴在战后的声望可就更加无人能及了。
所以在各种长篇大论之后,洪承畴在劝降信的末尾,写道:
“尔等若幡然悔悟,仍不失公侯之爵;若负隅顽抗,则不免玉石俱焚!八旗之下,不拘蒙古、汉军,若有临阵倒戈、反正来归者,不仅前罪赦免,而且重重有赏。凡是顽抗到底者,将来清算之日,一律罪加一等!”
洪承畴想的很好,但事情并未按照他设想的发展。
崇祯十六年四月二十五日下午,在抵达广宁城外扎营之后,劝降书就被顺利投递到广宁城中了。
但是在限定的时间之内,广宁城内毫无动静,既没有发生他所期望的八旗汉军哗变,也没有任何一个使者出城前来洽谈。
好在洪承畴对此原本也并未抱有大太的希望,对他来说,写信劝降更多的是一种邀名的手段,或者仅仅是在自己局面占优时的一个惯例罢了。
在等了一个下午,外加一个夜晚之后,崇祯十六年四月二十六日上午巳时,针对广宁城的攻城之战正式开始打响。
杨国柱、夏成德两部人马,共计两万多人,在广宁城东扎营。
杨国柱所部宣府兵没有重炮,但夏成德的“松山兵”有一个车炮营,但是重炮数量非常有限,运抵广宁前线的重炮只有十门。
至于驻扎广宁城南营地的王廷臣、祖大弼所部兵马,各有一个车炮营,但联合两个车炮营之力,重型“红夷”大炮的数量也不过十八门。
其中有十门,还是从大凌河城的城头上拆卸下来用于轰击闾阳驿城的那批重炮。
好在城东和城南的两路人马,都不是这一次攻打广宁城的真正主力。
真正的炮击主力是祖大寿的大帅府中军车炮营,由刘周智、高勋、祖泽远、祖大名等人指挥的大帅府中军车炮营,共有前后左右四营。
累计有其多年积攒下来的各类火炮五百余门,其中由朝廷历年调拨和他们自己出钱铸造的重型大炮八十一门,其他各类大将军炮、佛朗机炮、虎蹲炮四百余门。
平时这些火炮以及拥有这个火炮的几个车炮营,几乎都是分散布防在杏山、塔山、连山甚至宁远等地,很少集中使用。
但是这次出兵广宁,乃是倾力之战,祖大寿也确实下了决心,遂把分散在各处的车炮营,统统收归其中军指挥,全部调集到了前线。
与此相应的是,蓟辽督师府中军直属的朱文德所部车炮营中,也有当年崇祯皇帝花费重金利用西人汤若望等人在京铸造的重炮,调拨给蓟辽督师府的总计二十门,平常视若珍宝,舍不得用,这一次也都运到了前线。
也就是说,在崇祯十六年的四月下旬,整个广宁城外,几乎集结了整个辽西各路兵马车炮营的所有重炮,总计达到了一百二十九门。
除了重炮之外,其他各类火炮仍有上千门,其中不乏从杨振手里购买到的冲天炮、飞雷炮之类的犀利火器。
但是这些中小型火炮,在用于防守的时候还可以,而在攻击广宁城的作战之中,其实已经发挥不了什么作用了。
就这样,从四月二十六日上午巳时开始,云集广宁城的大军,分布于东、南、西三面的重炮阵地一起开火,以城西重炮阵地为主,对广宁城发起了猛烈炮击。
城东和城南的重炮阵地雷声大,雨点小,击中城墙或者打上城头的弹丸,没有那么密集,对于守城清军来说,尚可忍受。
但是城西的重炮主阵地上,不仅雷声大,雨点也密集,哪怕阵地上的百余门重炮分作三轮,依次设计,也仍然将整个西城墙打得摇摇欲坠。
这一世,广宁城乃是“大清国”的西线重镇,从黄台吉还在世的时候就一再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整修扩建。
现而今,不仅城池规模更胜从前,而且其城防的完善与坚固程度也远超从前。
也因此,包括祖大寿本人在内的辽西各路将领,虽然有很多人都在曾经的广宁城内驻扎过,对曾经的广宁城很熟悉,可是时至今日,却如同在打一座完全陌生的城池一般。
好在围攻广宁城的辽西各路人马,无论从人马数量,还是从重炮数量上看,都占有压倒性的优势,都清楚,打垮广宁城的城防不过是一个时间问题,所以并不焦虑。
另外,洪承畴与祖大寿早有计划,通过围三缺一的战略,试图逼迫城内守军出逃,然后进入广宁城北面的埋伏之中。
到时候,广宁城东、西、南三面枕戈待旦的各部骑兵,将会和已经埋伏在城西北的祖大乐、桑噶尔赛、吴巴什等部骑兵一起,将他们统统吃下。
至于沈阳方向的清国援军,不论是洪承畴本人,还是一贯谨慎的祖大寿,都认为,杨振必定不会坐视其亲叔父杨国柱陷入险境之中。
所以,沈阳方向的清国援军,根本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
至于来自铁岭方向或者科尔沁方向的清国援军,他们也没太放心心上。
其一,铁岭方向的清国援军距离过于遥远,清国就算抽调援军,大概率也是从沈阳方向来更加近便。
其二,经过了之前出击边外部落的历练,辽西各部人马对于边外的蒙古部落骑兵已经没有那么担心了。
在他们眼中,那些外藩蒙古部落的轻骑兵们固然行动迅速,来去如风,可是他们装备低劣、军纪松散,没有了清虏八旗的统一指挥,他们根本不是“关宁铁骑”的对手。
也正因此,虽然四月二十六日当天,广宁城的城墙并未被自军的重炮所摧毁,可是云集广宁城外的辽西各路人马依然士气高昂,丝毫不坠。
各处重炮阵地一直打到入夜天黑,然后各处营地内人欢马叫的做着防范城中清军出城夜袭甚至是出逃的准备。
然而与此相应的是,坐镇城中的清虏镶红旗旗主多罗克勤郡王罗洛浑,则领着旗下总管大臣与广宁驻防八旗衙门的满蒙固山以及昂邦章京们,急得团团转。
“辽阳城已经确定失守有一个月了,皇上那边不仅没有派兵夺回,而且迟迟不往广宁派遣援军,难道是要放弃广宁了吗?”
http://www.bixia5.cc/book/17823/123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