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世界大战(四)
推荐阅读: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黑道特种兵
北宋穿越指南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努力就变强,我一刀败吕布
大秦帝师
罗马暴君:我用京观堆出个帝国
盘点短视频名场面,古人全麻了
乱世之征伐天下
宋朝的脊梁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的大理石地面光可鉴人,荷兰财政大臣亨德里克·科恩站在巨大的股票行情板前,手指划过“荷兰银行”的股票代码。屏幕上的数字跳得飞快,红色的下跌箭头像扎眼的针——这家荷兰最大的金融机构,此刻有62%的股份攥在英国巴林银行手里。“又跌了三个点。”身后传来英国驻荷兰公使阿瑟·尼科尔森的声音,他手里把玩着银质怀表,表盖内侧刻着英国海军部的锚形徽,“巴林银行的董事会说了,只要荷兰议会通过给皇家海军造巡洋舰的贷款案,股价就能稳住。”
科恩转过身,皮靴在地面蹭出刺耳的声响:“我们是中立国!1815年《维也纳条约》写得明明白白,荷兰的金融机构不能为交战国提供军事贷款——你们英国海军部掌控我们的海军指挥权也就算了,现在还要掏空我们的银行?”
尼科尔森收起怀表,从公文包里掏出一份文件:“这不是军事贷款,是‘商业投资’。阿姆斯特丹的造船厂给皇家海军造辅助舰,用荷兰银行的贷款,利息比黄金集团低两厘。福尔摩斯侯爵都算好了,五年就能回本,还能给荷兰带来五千个工作岗位。”
科恩翻到文件最后一页,借款方签名处盖着英国海军部的红章,担保人一栏写着“荷兰商业银行”——这家银行上个月刚被罗斯柴尔德家族收购,所罗门·维利·罗斯柴尔德的侄子现在是行长。“你们连商业银行都不放过。”他把文件拍在桌上,“去年他们还给南洋联邦贷了款,建雅加达的码头,现在倒好,转头就给英国海军送钱。”
“生意就是生意。”尼科尔森笑得像只偷腥的猫,“陈德康副党首那边,我们用印度帝国的棉花配额补了差价,他没意见。倒是你们的造船工人在闹罢工,说不愿意给英国造军舰——是不是该让警察管管?”
科恩的脸涨成了猪肝色。昨天他去鹿特丹造船厂,看见工人们举着写有“不造杀人船”的标语,标语用的油漆还是从联合帝国进口的,桶身上印着“魔都化工”。“他们有罢工的权利。”他咬着牙说,“而且我们的钢铁不够,克虏伯公司的钢板价格涨了,联合帝国的鞍山钢铁又不卖给我们——许德华大臣说,北方党不支持‘为敌对势力提供军备原料’。”
“印度帝国的钢铁厂能供货。”尼科尔森掏出另一份合同,“乔治亚公爵刚在比哈尔邦建了新钢厂,用波斯湾的石油炼钢,成本比克虏伯低。只要荷兰银行放贷,他们愿意先送一千吨钢板过来,用格陵兰岛的鳕鱼干抵运费。”
这时,荷兰银行行长罗伯特·范·德·博赫闯进来,金边眼镜滑到鼻尖。“大臣阁下,不好了!”他把一份电报拍在桌上,“英国的劳合社突然撤了我们的保险额度,说如果不给皇家海军贷款,就不承保我们的商船——现在有十二艘货船在好望角抛锚,没保险没人敢拖。”
科恩抓起电报,上面的英文单词像虫子一样爬:“他们这是逼宫!”
“是合作。”尼科尔森纠正道,“皇家海军可以派驱逐舰护航,前提是荷兰银行给朴茨茅斯造船厂贷两百万英镑。霍华德伯爵说了,这笔钱用来造潜艇,专门对付德国的新式战舰——对荷兰也有好处,不是吗?德国人的舰队要是进了北海,你们的渔业损失可就大了。”
范·德·博赫推了推眼镜:“可我们的储户在提款,昨天一天就取走了五十万荷兰盾,换成了华夏元存进南洋联邦的银行。陈德康副党首派人来游说,说他们的利率比我们高,还能兑换黄金。”
“不准他们换!”尼科尔森突然提高声音,“让荷兰央行限制华夏元兑换,就说联合帝国的黄金储备不足——所罗门·维利·罗斯柴尔德大使会配合你们发布消息,他在伦敦的报纸有门路。”
科恩盯着窗外,阿姆斯特丹运河上漂着几艘英国商船,船身刷着“东印度公司”的字样。“1806年,我们的舰队为了保护中立权跟英国开战。”他突然说,“现在倒好,海军指挥权在他们手里,银行被他们控股,连造船厂都要听他们的。”
“时代变了。”尼科尔森站起身,皮靴踩在地面咚咚响,“要么跟英国合作,要么等着德国和联合帝国瓜分你们的市场。南洋党在爪哇的糖厂已经挤垮了你们在苏里南的种植园,再不想办法,荷兰银行早晚要被黄金集团吞并——大卫·陈·斯坦利可不像巴林银行这么好说话。”
当天下午,荷兰议会召开紧急会议。议员们吵成一团,有人举着《维也纳条约》的副本抗议,有人拿着英国的贷款协议算账。突然,会场的电灯闪了闪,供电公司发来通知:如果不通过贷款案,英国控股的荷兰电力公司将削减供应——他们刚收购了鹿特丹的发电厂。
“这是勒索!”一位老议员气得发抖,他的家族企业在阿姆斯特丹有三家银行,去年全被英国资本控股,“我们荷兰的金融中心地位,要毁在这群英国人手里了!”
“总比破产强。”财政委员会主席反驳道,“昨天黄金集团的人来谈,说可以给我们放贷,但要把安的列斯群岛的港口抵押五十年。跟他们比,英国的条件已经算宽厚了。”
争吵到傍晚,议会最终以微弱优势通过了贷款案。消息传到伦敦,英国海军部立刻给鹿特丹造船厂发了订单:三艘巡洋舰,用荷兰银行的贷款支付,利息四厘,用印度帝国的茶叶税做担保。
科恩走出议会大厦时,天已经黑了。运河边的酒吧里,有人在唱荷兰国歌,但歌词被改了:“我们的银行,他们的钱;我们的船,他们的炮……”他看见几个年轻人举着联合帝国的龙旗,喊着“向华夏学习”的口号——他们刚从报纸上看到,联合帝国的四个党派虽然内斗,但从不让外国资本控股本土银行。
“大臣阁下,英国使馆来电。”秘书追上来,递过一份电报,“阿瑟·尼科尔森说,皇家海军部想让荷兰商业银行也参与进来,给葡萄牙海军造驱逐舰——根据1808年《英葡条约》,葡萄牙海军也归他们指挥。”
科恩接过电报,突然觉得手里的纸有千斤重。远处的证券交易所还亮着灯,行情板上“荷兰银行”的股票开始回升,绿色的上涨箭头刺得人眼睛疼。他知道,从今天起,荷兰的金融机构再也不是中立的了,它们成了英国海军军备扩张的钱袋子,而他,就是那个帮忙系紧袋子的人。
鹿特丹造船厂的工人们最终还是复工了。英国资本控股的钢铁厂送来钢板,印度帝国的工程师负责监工,南洋党提供的橡胶被用来做密封圈——只有船身上的荷兰国旗,还在寒风里孤零零地飘着,像个尴尬的笑话。
范·德·博赫在银行年会上对着股东们鞠躬,台下坐着的大多是英国面孔。他说:“这是荷兰金融的新机遇。”但散会后,他偷偷把一半家产换成了华夏元,存在新加坡的南洋党银行里——陈德康副党首给他开了VIP账户,承诺“无论发生什么,保证兑付”。
科恩站在办公室窗前,看着英国巡洋舰的龙骨在船坞里慢慢成型。他想起祖父说过,荷兰东印度公司曾经统治过半个南洋,那时的阿姆斯特丹是世界的金融中心。而现在,他们的银行在给英国造军舰,他们的海军听英国指挥,连货币汇率都要看伦敦的脸色。
“也许这样更好。”他喃喃自语,却不知道是在安慰自己,还是在说服那些举着抗议标语的年轻人。运河里的水映着造船厂的灯火,像一河流动的金子,只是这金子,不再属于荷兰人。
http://www.bixia5.cc/book/17826/25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