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世界大战(八)
推荐阅读:
黑道特种兵
北宋穿越指南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罗马暴君:我用京观堆出个帝国
三国:努力就变强,我一刀败吕布
大秦帝师
宋朝的脊梁
最强皇帝系统:剑指全球
乱世之征伐天下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贝尔格莱德的谈判室里,窗帘拉得严严实实,只留一盏吊灯照着长桌两端。奥匈帝国的谈判代表利奥波德·冯·贝希托尔德坐在左侧,手指不停地敲着那份最后通牒,纸张边缘被他捻得起了毛。塞尔维亚首相尼古拉·帕希奇坐在对面,面前的咖啡早就凉透了,杯底沉着一层南洋党产的咖啡渣——林建斌副党首说这是“提神的好东西”,现在却让他胃里发紧。“帕希奇首相,”冯·贝希托尔德的声音像砂纸擦过木头,“最后通牒的二十三条,你们只答应了十七条。剩下的六条,尤其是‘允许奥匈官员参与调查’和‘解散所有反奥组织’,必须照办。否则,我们的军队明天就过德里纳河。”
帕希奇捏着钢笔,笔杆上的漆都快被磨掉了:“允许外国官员干涉内政,这不可能。塞尔维亚是主权国家——就算我们答应,老百姓也会把我们吊死在市政厅门口。昨天‘青年波斯尼亚’的人还在广场上演讲,说要跟奥匈人死战到底,他们手里的枪,一半是南方党‘支援’的,一半是你们淘汰的旧型号,现在倒成了我们的麻烦。”
外交大臣米洛万·米洛瓦诺维奇赶紧打圆场,把一份文件推过去:“我们可以成立联合调查委员会,塞尔维亚法官占多数,奥匈派观察员——观察员的食宿由我们承担,用马其顿的葡萄酒招待,保证是1908年的好年份,比维也纳的便宜三成。”
冯·贝希托尔德把文件扫到一边:“少耍花样。”他掏出一份电报,是德国外交部发来的,上面盖着冯·基德伦-韦希特尔的印章,“德皇说了,只要我们开战,他们就派五个师来帮忙,克虏伯的炮弹已经运到布达佩斯了。你们觉得,靠南方党那点步枪和南洋党的旧炸药,能挡得住?”
帕希奇的心沉了下去。他昨天刚收到林建斌的电报,南方党承诺的五千支步枪被扣在了希腊边境,周伯宜党首说“要等印度帝国的棉布先通关”——乔治亚公爵的商队正把比哈尔邦的棉布往欧洲运,挤占了军火的运输配额。
“我们可以赔偿。”帕希奇咬着牙说道,“用安德里奇铜矿的十年开采权抵,黄金集团的大卫·陈·斯坦利已经评估过了,值两百万华夏元,够你们重建三个团的装备。”
“谁要你们的铜矿?”冯·贝希托尔德冷笑,“我们要的是波斯尼亚的安宁。你们的报纸天天喊‘大塞尔维亚’,连印度帝国的报纸都在转载——格伦维尔伯爵说,再不镇压,整个巴尔干都要烧起来了。”他突然提高声音,“要么签字,要么开战,选一个!”
谈判室的门被推开,陆军大臣拉多米尔·普特尼克闯进来,军靴上还沾着德里纳河的泥:“首相阁下,奥匈的炮兵已经开始试射了!他们的炮弹落在河对岸的空地上,把我们的防御工事图纸都震掉了——那图纸还是英国教官帮我们画的,斯科特勋爵收了我们五十车木材当顾问费。”
帕希奇猛地站起来,椅子腿在地板上刮出刺耳的声:“告诉边防军,进入一级战备!把南洋党送来的那批迫击炮架起来,陈德康副党首说射程能到奥匈的炮兵阵地,用我们的烟草抵的账,可不能白瞎了。”
冯·贝希托尔德也站了起来,整理着礼服上的绶带:“看来没必要谈了。”他拿起最后通牒,往桌上一拍,“四十八小时后,也就是7月28日,奥匈帝国将采取一切必要手段,维护我们的利益。”
走出谈判室时,冯·贝希托尔德故意撞了帕希奇一下,低声说:“别指望俄国。韩建国大使在圣彼得堡跟尼古拉二世谈判,勒拿河的边界还没划清,他们不敢调兵来帮你们——北方党也不允许他们两线作战,许德华大臣的钢铁厂正给东西伯利亚总督辖区赶造装甲车呢。”
当天下午,塞尔维亚议会召开紧急会议。议员们吵得像炸开的锅,有人举着奥匈的最后通牒喊“投降就是亡国”,有人拿着南方党送来的武器清单说“能打”,还有人哭着说“再打仗,老百姓连种子都没得吃了”——去年的粮食收成,有三成被奥匈巡逻队抢走,剩下的还不够交黄金集团的利息。
“我们没得选。”帕希奇敲着桌子,声音嘶哑,“冯·贝希托尔德刚才派人来说,只要我们答应解散军队,他们可以保留塞尔维亚的国号,就像印度帝国保留乔治五世的皇位一样。但你们想想,那跟亡国还有什么区别?”
普特尼克站起来,解开军装的扣子,露出胳膊上的伤疤:“我跟奥匈人打了三十年交道,他们说的话连标点符号都不能信。上个月他们还说‘只要交够羊毛,就不烧村庄’,结果呢?多博伊的村民现在还在山洞里躲着,吃的是南洋党从萨洛尼卡偷偷运过来的压缩饼干,一块要抵半公斤烟草。”
议会最终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了决议:拒绝最后通牒的不合理条款。散会后,帕希奇立刻给俄国发报,却收到韩建国大使的回电,只有一句话:“沙皇陛下建议塞尔维亚以大局为重,北方党认为巴尔干局势不宜扩大。”
“大局?”帕希奇把电报揉成一团,“他们的大局就是勒拿河的木头和矿石,我们的命根本不算什么。”他对米洛瓦诺维奇说,“给黄金集团发电报,借钱,越多越好,用科索沃的铅矿做抵押——大卫·陈·斯坦利不是要扩张业务吗?让他来,利息再高也认了。”
7月27日晚上,德里纳河对岸传来了炮声。奥匈军队开始炮击塞尔维亚的边境阵地,火光映红了半边天。帕希奇站在首相府的楼顶,看着远处的炮弹爆炸,像一朵朵丑陋的花。身边的卫兵举着南方党造的望远镜,说能看到奥匈士兵正在架设浮桥,桥板上印着“克虏伯钢铁”的字样。
“该下命令了。”普特尼克递来一份宣战书,上面已经签好了议员们的名字,“林建斌副党首说,只要我们宣战,南方党就立刻把被扣的步枪运过来,用马来亚联邦的橡胶船运,避开英国海军的巡逻——他们跟亚历山大·格伦维尔达成了协议,海外党不插手巴尔干的军火生意。”
帕希奇拿起钢笔,手却在抖。宣战书的末尾留着签名的地方,旁边空白处,米洛瓦诺维奇已经用铅笔写好了日期:1914年7月28日。他想起十年前刚当上首相时,塞尔维亚的棉花还能卖到南洋联邦,士兵们虽然武器差,却有饭吃,而现在,连宣战都要靠借高利贷和别人的施舍。
“签吧。”普特尼克拍了拍他的肩膀,“就算打不过,也不能跪着死。我已经让人把家里的锅都熔了,能造几颗手榴弹是几颗——南洋党送来的炸药还剩不少,够他们喝一壶的。”
7月28日清晨,贝尔格莱德的教堂钟声敲响时,塞尔维亚的宣战书通过电报发往了维也纳。内容很简单:由于奥匈帝国的军事威胁和无理要求,塞尔维亚王国被迫采取自卫措施,即日起对奥匈帝国宣战。
电报发出的同时,米洛什和佩塔尔正趴在德里纳河岸边的战壕里,手里的步枪是前天才领到的南方党旧型号,枪膛里只有五发子弹。对岸的奥匈军队已经开始渡河,铁甲列车的炮口正对着他们的阵地,阳光照在炮管上,闪着冷光。
“听说了吗?”佩塔尔往嘴里塞了块干面包,是用希腊的面粉做的,“首相宣战了。南洋党说,只要我们守住这阵地,就给我们发罐头,中南联邦产的鱼罐头,比奥匈人的压缩饼干好吃。”
米洛什没说话,只是把南洋党造的手榴弹握得更紧了。弹身上的“雅加达兵工厂”字样被他的汗浸湿,变得模糊。他看着奥匈士兵的头盔越来越近,突然想起哥哥临死前的眼神,那里面的不甘,现在终于有了答案。
战壕里响起了塞尔维亚的国歌,跑调的歌声里,夹杂着拉栓上膛的声音。米洛什拉开手榴弹的引线,在心里数着数,等待着那一刻的到来——他知道,这一战或许赢不了,但至少,他们没有像奥匈人想的那样,跪着投降。
远处的贝尔格莱德,帕希奇站在议会大厦前,看着士兵们举着国旗走过。国旗上的红、蓝、白三色已经褪色,却在阳光下透着一股决绝。他掏出怀表,表盖内侧的家人照片已经泛黄,他轻轻吻了一下照片,然后抬头望向德里纳河的方向,那里的炮声,正一声比一声密集。
http://www.bixia5.cc/book/17826/26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