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世界大战(十)
推荐阅读:
黑道特种兵
北宋穿越指南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罗马暴君:我用京观堆出个帝国
三国:努力就变强,我一刀败吕布
大秦帝师
宋朝的脊梁
最强皇帝系统:剑指全球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1914年8月的第一个星期,欧洲的电报线像绷到极致的弦。帝都总理府的会议室里,李光首相把一份份宣战书推到红木桌上,每份文件的抬头都印着不同的国徽——奥匈的鹰、俄国的双头鹰、德国的铁十字,最后是英国的米字旗。“连锁反应开始了。”李光用手指点着文件,北方党副党首陈宏斌递来的咖啡还冒着热气,杯沿印着“帝都官窑”的字样,“奥匈对塞尔维亚宣战第三天,俄国就动员了。德国昨天对俄宣战,今天又给法国下了最后通牒——宋旭辉大使从柏林发来电报,说冯·毛奇将军的部队已经开进卢森堡了。”
财政大臣金铭远翻着账本,笔尖在华夏元与英镑的兑换率上画了圈:“黄金集团的贷款额度得提高。大卫·陈·斯坦利刚才来电,说英国要借五千万华夏元买炮弹,用格陵兰岛的渔业权抵押;德国也想借,用克虏伯的股份——许德华大臣说,北方党倾向于两边都借,利息差能赚不少。”
“不行。”李光把账本推回去,“保持中立。左皇帝和右皇帝昨天召见我,说联合帝国不能卷入欧洲的浑水。东西伯利亚总督辖区的铁路刚铺到勒拿河,韩建国大使正跟俄国人谈判矿石出口,这时候站队,等于把北方的利益扔水里。”
这时,南洋党副党首陈德康的电报进来了,由海军大臣邱瑞峰念出来:“南洋联邦的橡胶和锡矿价格涨了三成。英国海军部通过荷兰银行下单,要十万条橡胶轮胎,装他们的装甲车——荷兰那些银行家现在忙得很,一边给德国造潜艇融资,一边帮英国买军火,利息两头赚。”
陆军大臣王泰兴敲着桌子:“得加强边防。西域行省的阿富汗边境有异动,埃利姆伯爵从亚丁湾调了印度帝国的军队,说是‘打击走私’,其实是想试探我们的反应。郭全铭大臣刚从南疆回来,说那里的棉花该收了,不能让战事影响收成——南洋党在雅加达的纺织厂还等着原料呢。”
窗外,帝都的街道上挂起了中立宣言的布告,用汉文和满文写着“联合帝国不介入欧洲战事”。但布告旁边,南方党办的报纸正大声叫卖,头版是孔翔霖大使从巴黎发来的照片:法军正在装载南洋党产的机枪,箱子上印着“曼谷兵工厂”。
“南方党又在搞小动作。”陈宏斌把报纸拍在桌上,“周伯宜让林建斌给塞尔维亚运了两千支步枪,用中南联邦的货船,说是‘民用物资’。赵文涛大臣的商业部居然给他们发了通行证,这是明着跟北方党对着干。”
李光揉着太阳穴:“让徐志明外交大臣发个声明,警告各党派不许‘以私人名义’干涉战事。黄金集团的贷款可以放,但只能用资源抵押,不许涉及政治——金铭远,你盯着点,别让大卫·陈·斯坦利搞出花样,他跟亚历山大·格伦维尔的关系不清不楚,海外党总想着在澳洲之外扩张。”
与此同时,伦敦的唐宁街10号里,乔治五世国王正看着印度帝国送来的军报。首相赫伯特·阿斯奎斯指着地图上的安哥拉:“霍华德伯爵已经让葡萄牙海军封锁了莫桑比克海峡,不让联合帝国的船给德国运橡胶。英国控股的荷兰银行刚冻结了德国在阿姆斯特丹的存款,够用三个师的军费。”
“联合帝国那边有反应吗?”乔治五世拿起所罗门·维利·罗斯柴尔德的电报,这位驻伦敦大使说“北方党倾向中立,但南方党和南洋党在倒卖军火”,“蔡浩生大使从德里报告,说南洋党在跟孟加拉王国接触,想借他们的港口运货——得让乔治亚公爵警告孟加拉国王,别玩火。”
柏林的总理府里,德皇威廉二世把俄国的宣战书摔在奥托·冯·贝特曼-霍尔维格面前:“告诉冯·法金汉,让他派八个师去东线!奥匈人在加里西亚快顶不住了,他们的炮弹居然有一半是从黄金集团买的,大卫·陈·斯坦利这犹太人,两边收钱!”
冯·贝特曼-霍尔维格苦着脸:“克虏伯的钢厂跟不上了,铁矿石要从瑞典运,联合帝国的北方党卡住了波罗的海的航运保险——许德华大臣说‘中立国不保障交战国的运输安全’,其实是想逼我们用高价买他们的鞍山钢铁。”
巴黎的爱丽舍宫里,法国总统雷蒙·普恩加莱看着孔翔霖送来的清单:“南方党愿意卖五千门迫击炮,用越南的大米抵账。周伯宜还说,魔都的造船厂能造驱逐舰,比英国的便宜,就是要我们用殖民地的可可豆换——赵文涛大臣已经派商船去西非了。”
战争像一张越撒越大的网。在安哥拉,英国高级专员亚瑟·哈丁命令葡萄牙总督曼努埃尔·德·阿尔梅达征调一万黑人劳工,给印度帝国的军队修铁路,用波斯湾的石油发工资;在莫桑比克,安东尼奥·萨拉查被软禁的第37天,英国士兵用南洋党产的炸药炸开了当地的钻石矿,矿石直接装船运往澳洲联邦——亚历山大·格伦维尔的公司等着提炼。
联合帝国的海外领地里,日本自治领的造船厂接到了海军大臣邱瑞峰的命令,赶造十艘货船,名义上“用于南洋贸易”,实则租给英国运送军火;朝鲜自治领的煤矿昼夜开工,煤块贴着“民用燃料”的标签,最终却装上了德国的潜艇补给舰——这是南方党和德国商人的私下交易,用煤换克虏伯的机床。
8月10日,李光在帝国议会发表演讲,重申中立政策。但台下的议员们各有心思:北方党关心东西伯利亚的木材出口,南方党盘算着魔都的纺织订单,南洋党盯着雅加达的橡胶价格,海外党则在琢磨如何把澳洲的小麦卖给交战国——亚历山大·格伦维尔说“战争是最好的生意”。
演讲结束后,朱锦华左皇帝和金普益右皇帝在御书房召见了李光。金普益指着地图上的勒拿河:“韩建国大使说,俄国想让我们借道东西伯利亚运兵,用贝加尔湖的渔业权换——北方党怎么看?”
“不能借。”李光递上许德华的报告,“工业大臣刚在赤塔建了新钢厂,需要稳定的矿石供应。借道给俄国,德国就会找借口炸我们的铁路,得不偿失。”
朱锦华翻着南洋党送来的战报:“苏曼党首说,英国想租用新加坡的军港,给印度帝国的舰队加油,愿意用亚丁湾的珍珠抵账——邱瑞峰海军大臣觉得可以答应?”
“可以,但要收双倍租金。”李光笑了,“新加坡是直辖市,四个党派都有利益在那里。收的租金一半入国库,一半给黄金集团扩充资本金,大卫·陈·斯坦利正愁没借口提高贷款利率呢。”
此时的巴尔干战场上,米洛什和佩塔尔趴在塞尔维亚的战壕里,手里的步枪已经换成了南方党造的“魔都-1913”型。远处,奥匈军队的炮弹呼啸而来,爆炸声震得他们耳朵发聋。佩塔尔从怀里掏出块压缩饼干,是中南联邦产的,包装上印着“曼谷食品厂”。
“听说了吗?”佩塔尔的声音被炮声打断,“联合帝国的船给我们送了一批罐头,南洋党的,里面有鱼和菠萝。林建斌副党首说,这是用我们的铜矿换的,算是‘友情价’。”
米洛什咬着饼干,甜味里带着点金属味。他看着天上飞过的德国侦察机,机翼上的铁十字在阳光下刺眼。不远处,英国记者正举着相机拍照,他们的胶片是澳洲联邦产的,亚历山大·格伦维尔的公司垄断了欧洲的胶片供应。
“管他谁的罐头,能吃饱就行。”米洛什把最后一颗南洋党造的手榴弹攥在手里,“等打跑奥匈人,我就去联合帝国的南洋联邦,听说那里的橡胶园招人,工资用华夏元发,比塞尔维亚的第纳尔值钱。”
炮声再次响起,这一次更近了。米洛什和佩塔尔赶紧低下头,战壕里的积水溅了他们一脸。水里面,映着各国的国旗在硝烟中摇晃,像一场停不下来的闹剧。而在遥远的帝都、魔都、新加坡和悉尼,那些坐在办公室里的人,还在为这场战争计算着最后的收益。
http://www.bixia5.cc/book/17826/26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