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说媒
推荐阅读:
柯南之我不是蛇精病
阿拉德的不正经救世主
网游之剑刃舞者
妖龙古帝
梦幻西游之重返2005
我一个法爷,无限禁咒很正常吧?
真实的克苏鲁跑团游戏
网游:开局大秦,我反手举报玩家
人生副本游戏
小小寻仙路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莫晨没多话,一向沉稳的他只是默默卷起袖子,走上前去,顺手拿起一把刀,开始帮着剁姜切葱,动作利落,毫不拖泥带水。舒雅一边择菜一边答,语气轻松:“明天要去镖局办几桌酒席,这些都是准备用的。”
她顿了顿,又补充道,“镖局那几位管事,前些日子帮咱们运货出力不少,这次是特意设宴感谢,不能太寒酸。”
舒二妹刚要过来帮忙,陈氏正好推门进来。
她手里还捏着一张泛黄的纸条,脸上带着掩不住的喜色,脚步匆匆,根本没看见两人已经回来了。
一进门,就大声说道:“婉娘,我找到合适的人选了!就是那个姓柳的童生,听说人品端正,学问也不错,关键是——家里穷得揭不开锅,正愁没人资助他继续读书呢!”
舒二妹正在切肉,听见这话,手一顿,刀尖微微偏了下,差点切到手指。
她赶紧稳住手腕,抬头看过去,眼中满是惊诧与好奇:“娘,你说啥?要给大姐招个上门女婿?还是个读书人?”
陈氏走到门口,这才发现屋子里多了两个人,顿时意识到自己声音太大,说漏了嘴。
她立刻收住话头,脸上闪过一丝尴尬,随即拉了拉舒雅的袖子,低声说道:“婉娘,你过来,我跟你说几句悄悄话。”
说着,她就把人带走了,脚步急促,像是生怕被别人听见。
舒二妹被勾得心里痒痒的,像有猫爪子在挠似的,赶紧放轻脚步,偷偷跟了上去,想听听她们到底在密谋啥,是不是真要给大姐定下亲事。
到了屋里,陈氏压低声音,几乎贴着舒雅的耳朵说:“真是巧了!我刚去张媒婆家坐了会儿,喝茶聊天,就听她说隔壁村有个姓柳的童生。今年二十出头,连考了三次童试,前年才中了秀才,家里父母双亡,靠着几亩薄田和族里接济过活,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最要紧的是——他还未成亲,人也老实,听说写得一手好字,文章也做得规矩。”
“虽说只是个童生,可读书挺有灵气。之前没考上秀才,是因为爹娘接连过世,他守孝三年,错过了考试。”
这位柳童生自幼聪慧,识字读书一点就通,乡里老人都说他骨子里透着一股文气。
他五岁开蒙,十岁就能背《论语》,乡塾先生常夸他“心性沉稳,将来必成气候”。
只可惜天不遂人愿,前些年他父亲染上风寒,药石无效,没几个月便撒手人寰;母亲伤心过度,不到半年也随夫而去。
依着大周礼制,父母双亡需守孝三年,不得应试,也不得婚嫁。
那三年里,他闭门苦读,抄经养志,却眼睁睁错过了两次县试、一次府试。
如今孝期已满,功名未就,只挂着个童生名头,实在令人惋惜。
“如今他哥嫂嫌他花钱多,读书又不挣钱,正想着把他分家出去呢。”
他那位兄长早已分灶另吃,家中田产早按长幼分过一轮,只因念着兄弟情分,才一直让柳童生住在老宅东厢。
可这几年他读书要笔墨纸砚,买书购帖,哪样不要钱?
兄嫂渐渐不满,觉得他整日捧着书本,不事农耕,不问柴米,纯属败家。
尤其是嫂子,每次见他翻书就冷言冷语:“读一辈子书,能当饭吃?还不如去镇上扛麻袋!”
日子久了,家里气氛越来越僵,分家之事便被频频提起。
“不过这柳童生拿自己还没娶妻当借口,不肯搬出去单过。他兄嫂急了,就寻思着找个媒人,给他介绍个媳妇。”
柳童生心里明白兄嫂的意思,却不愿低头。
他虽穷,却自有骨气,不愿寄人篱下看人脸色过活。
于是便以“未成家,难立业”为由,坚称婚事未定,分家不妥。
兄嫂气恼却又无法强行驱赶,只得另想办法——赶紧为他寻一门亲事,只要娶了媳妇,有了自己的家,自然就得搬出去过日子。
于是他们托了村口常走动的张媒婆,四处打听,希望能找个不嫌弃穷、能过日子的姑娘。
“可他家里穷得叮当响,哪家姑娘愿意嫁过去呢?”
柳家老宅三间土屋,一间塌了半边,靠草席勉强遮雨。
家中唯一像样的物件是一张老旧书案,还是他父亲留下的遗物。
田地薄瘠,收成勉强够口粮,余钱难积。
这般光景,寻常人家哪肯把闺女嫁过去受苦?
姑娘们一听“柳童生”三字,便皱眉摇头:“书呆子一个,又没功名,嫁过去喝西北风吗?”
媒婆跑了几趟,都无果而返,这事便僵在了那儿。
陈氏说:“我去问过媒婆了。这柳童生虽说穷,但脑子灵,读书挺有出息的。人也长得端正,不难看。我随口提了句,张媒婆答应去探探口风。”
昨日赶集时,陈氏特地绕到镇东头,在张媒婆常坐的茶摊边上坐下,闲聊了几句。
她没明说自家打算,只问:“如今村里可有合适的小伙子?读书的也行。”
张媒婆一听便知她有意招婿,笑着压低声音,就把柳童生的情况细细说了。
陈氏听得仔细,尤其注意到张媒婆说他“眉目清朗,说话和气,走路不疾不徐,有读书人的稳重”,心里便多了几分好感。
她当时没表态,只笑说“回头再问问”,可回家后便打定了主意要探个虚实。
“他兄嫂巴不得他早点成家,肯定也希望他能入我们家的门。再说了,他又不是独苗,将来孩子姓啥也不会太计较。这事,七八成有谱。”
陈氏盘算得清楚:柳童生无父无母,孤身一人,又无兄弟争产,正是上门女婿的合适人选。
他兄嫂巴不得他早些成家搬走,若听说有人愿娶自家弟妹,还能给一笔小礼,自然求之不得。
至于孩子姓氏,柳家有兄长在,后代不断,他们也不会执着于必须姓柳。
只要他本人不抵触,这事成的可能性极大。
陈氏越想越觉得顺理成章,几乎已将这门亲事当成板上钉钉的事。
舒雅道:“家里穷点没关系,关键得看人怎么样。媒婆说的不能全信,咱们自己也得去打听打听。”
舒雅坐在绣凳上,手中绣着一方帕子,针脚细密,神色沉静。
她知道娘亲是一片好心,可婚姻大事,不能只听媒婆一张嘴。
http://www.bixia5.cc/book/18163/14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