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集:储粮革新
推荐阅读:
夏若雪叶辰孙怡
都市狂枭
美女总裁爱上小保安:绝世高手
桃源绝世医神
状元郎
权贵巅峰:我居然是世家子弟
重生到七零,我娶了个古代媳妇
八零日常:小辣椒一人干翻全村!
别惹他,他的三个美女师父太残暴
这名公务员来自大明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秦仓新器咸阳城外的官道上,尘土被初夏的风卷着,黏在黑林的粗布短褐上。他刚从三百里外的巴蜀郡赶回,背上的竹篓里装着半截开裂的竹篾,还有几块沾着桐油的麻布——那是他在蜀地见山民用来装茶饼的物件,此刻却沉甸甸地压着他的心思。
“黑林!你可算回来了!”粮仓外的土坡上,仓监老冯挥着账簿朝他喊,声音里带着急意。黑林加快脚步,刚走到粮仓门口,一股潮湿的霉味就钻进了鼻腔。他皱着眉往仓里走,只见几个役卒正蹲在地上,用木锨把发霉的粟米往麻袋里装,褐色的霉斑在黄米中格外扎眼。
“又坏了多少?”黑林蹲下身,捻起一把霉米,指尖触到的颗粒又软又黏。老冯叹了口气,翻开账簿:“这一窖少说有两百石,前几日连阴雨,土窖渗了水,捂了三天就成这样了。再这么下去,秋收的新粮都没地方放,仓律里的损耗线可就兜不住了。”
黑林没说话,从背上的竹篓里掏出那截竹篾。这竹篾是蜀地的水竹编的,纹路细密,虽裂了口,却不见半点霉变。“老冯,你看这个。”他把竹篾递过去,“蜀地山民装茶饼用的,外面涂了桐油,我在那边住了半月,见他们的茶饼放了大半年都没潮。咱们要是用这个编粮囤,代替土窖,会不会好点?”
老冯接过竹篾,翻来覆去地看:“竹篾轻,又好挪动,可装粮沉啊,会不会撑破?再说这桐油,涂多了会不会串味?”黑林早有准备,从怀里掏出个巴掌大的小竹囤,也是涂了桐油的:“我在蜀地编了个小的,装了些粟米试了试,淋了雨也没漏,粮味也没串。咱们先编几个大的试试,用粗竹篾做骨架,细竹篾编底,桐油多涂两层,肯定撑得住。”
老冯盯着小竹囤看了半晌,突然拍了下大腿:“成!我跟县尉递个话,给你调十个会编竹器的役卒,再弄些水竹和桐油来。要是成了,你可是立了大功!”
接下来的十日,黑林带着役卒们在粮仓旁的空地上扎了营。天刚亮,他们就去城外的竹林砍竹,水竹长得粗直,削成篾片时要顺着纤维走,不然容易断。黑林手把手教役卒们编囤底,先铺一层粗篾做经线,再用细篾纬线穿插,编出的纹路要像渔网一样紧密,却又留着细微的缝隙透气。
编到第五日,第一批三个大粮囤终于成了。每个粮囤有一人多高,口大底小,像个圆鼓鼓的坛子。黑林亲自给粮囤涂桐油,桐油熬得冒着微烟,刷在竹篾上泛着琥珀色的光。他涂得仔细,连缝隙里都用小刷子刷到,直到整个粮囤都裹上了一层油亮的膜。
等桐油干透,老冯让人搬来五百石粟米,装进了新粮囤。粮囤稳稳地立在地上,竹篾没有丝毫变形。黑林又让人往粮囤顶上泼了些水,水珠顺着桐油面滚下来,没渗进半点。老冯摸着粮囤的竹篾,笑得眼睛都眯了:“好小子!这囤子比土窖强十倍,以后下雨再也不用怕渗水了!”
可没高兴几天,新的麻烦又来了。秋收的新粮运到了,役卒们用木锨往粮囤里装粮时,黑林发现粮堆里混着不少草屑、石子,还有些瘪粒。“这些杂质不挑出来,时间长了容易生虫,瘪粒也占地方。”黑林蹲在粮堆旁,用手扒拉着杂质,“咱们现在用筛子筛,又慢又累,一百石粮得筛一整天。”
这天晚上,黑林躺在粮仓旁的草棚里,翻来覆去睡不着。他想起小时候在乡下,见父亲用竹编的簸箕扬谷,风把瘪粒和草屑吹走,饱满的谷粒落在簸箕里。“要是能有个东西,不用人扬,自己就能把杂质吹走就好了。”他嘀咕着,突然坐了起来,点亮油灯,在地上画起了图。
他想做一个木架子,中间装个能转的扇叶,扇叶旁边放个倾斜的筛子。把粮食从上面倒下去,摇动手柄让扇叶转起来,风就能把瘪粒和草屑吹到一边,饱满的粮食落在筛子上,再把石子筛下去。他越想越清楚,连夜找来了木匠,说了自己的想法。
木匠听了,皱着眉说:“扇叶要转得匀,风才够稳,木轴得做得结实,不然摇不了几下就断了。”黑林点头:“用枣木做轴,扇叶用轻薄的杨木板,边缘打磨光滑,别刮粮食。”两人忙了三天,一个半人高的木架子终于做好了——下面是四方的木座,中间立着木轴,轴上装着四片扇叶,上面是个漏斗,漏斗下面对着筛子,筛子一侧有个出口,另一侧留着吹风的缝隙。
“试试!”老冯让人搬来一袋混着杂质的粟米,黑林把粮食倒进漏斗,一个役卒摇起了手柄。扇叶“呼呼”地转起来,风从缝隙里吹出去,瘪粒和草屑像羽毛一样飘到了旁边的麻袋里,饱满的粟米落在筛子上,石子从筛眼里漏下去,最后干净的粮食从出口流进了粮囤。
“成了!成了!”役卒们欢呼起来,老冯拿着干净的粟米,激动得手都抖了:“这东西比十个人筛得还快,还干净!黑林,你这脑子是怎么长的?”黑林擦了擦汗,笑着说:“就是想着能省点力,没想到真成了。咱们给它起个名吧,叫‘风车’怎么样?有风就能筛粮。”
风车很快在各郡县的粮仓推广开来,可新的问题又摆在了面前。老粮囤里的旧粮还没吃完,新粮又运来了,要是混在一起,旧粮容易被新粮捂得变质。黑林看着粮仓里堆得满满的粮囤,又犯了愁。
这天,他去咸阳城的布庄买布,见布庄老板把新到的丝绸和旧的麻布分开叠放,每层都垫着油纸。“老板,您怎么不把新布旧布混着放啊?”黑林问。老板笑着说:“新布潮,旧布干,混在一起旧布容易发霉,分开放着,先卖旧的,再卖新的,多省心。”
黑林心里一亮,转身就往粮仓跑。他找到老冯,激动地说:“老冯,咱们也学布庄老板,把新粮旧粮分层放!一个粮囤里,下面放旧粮,中间垫一层干稻草,上面放新粮。这样旧粮不会被新粮捂坏,咱们取粮的时候先取上面的新粮,等新粮快吃完了,再取下面的旧粮,一点都不浪费!”
老冯听了,觉得有理,当即让人选了一个大粮囤试。他们先把旧粮倒进囤底,铺了半囤,然后铺了一层厚厚的干稻草,稻草上面再装新粮。过了一个月,黑林打开粮囤检查,旧粮还是干干爽爽的,没有半点霉变,新粮也没受潮。
“分层储粮法”很快传遍了秦国的各个粮仓。郡守把黑林的办法上报给了咸阳,秦王听说后,特意让人把黑林召到咸阳宫。秦王看着黑林编的竹篾粮囤、造的风车,又听他讲了分层储粮的办法,高兴地说:“你一个工匠,却为秦国的粮仓立了大功!有了这些新法子,秦国的粮食再也不怕潮、不怕杂、不怕积压了。朕封你为‘仓器丞’,负责在全国推广你的办法!”
黑林跪在地上,心里又激动又踏实。他想起刚开始编粮囤时,手上磨出的血泡;想起做风车时,一次次修改木轴的样子;想起试验分层储粮时,每天去检查粮囤的紧张。如今这些辛苦都有了回报,他知道,以后秦国的粮仓里,再也不会有发霉的粟米,再也不会有混着杂质的粮食,百姓们再也不用怕荒年没粮吃了。
从咸阳宫出来,黑林望着街上往来的车马,心里盘算着下一步的计划。他想把竹篾粮囤做得再轻便些,让偏远郡县的百姓也能用上;想把风车改得再省力些,让老弱役卒也能摇得动;想把分层储粮的办法教给农户,让他们家里的余粮也能存得更久。
风从街上吹过,带着麦收的清香。黑林知道,他的路还长,可只要能让秦国的粮仓更充实,让百姓的日子更安稳,再多的辛苦,他也愿意。
http://www.bixia5.cc/book/18746/49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