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南郑城,诸葛亮弃术毁袍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汉中,正面临前所未有之危机。

  上到士子,下到庶民,皆陷忧惧之境。

  北有曹操挥师,南见刘璋提旅,更恐大天师触怒天庭,乃遭雷劈,致汉中百姓陷于上天降灾之厄。

  以至汉中人心惶惶,流言四布,闾里不宁,四境堪忧 。

  而所有人都知道:

  现如今,能解此厄者,唯诸葛天师一人。

  这一日,万千黎民百姓再次涌上街头,来到南郑城门之下。

  这一次,他们将最后一次看到诸葛天师施展仙法。

  而这一次的仙法,乃是献祭浑身玄道之术,与这一身紫袍,来换汉中万千百姓身安。

  所有的百姓都齐齐跪在引火台下。

  每个人的脸上,都流满了泪水。

  他们知道,诸葛先生为救他们,做出了多大的牺牲,又付出了多大的代价。

  诸葛亮此刻面有凝重悲怆之色。

  他当着全南郑百姓的面,脱下了那一身精致而华丽的紫袍,将其小心翼翼的叠在一起,捧在手心。

  脑海中又浮现出妻子夜以继日,一针一线为其缝制这件袍子的样子。

  他舍不得,真心的舍不得。

  可是,他亦十分清楚。

  现在汉中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如果此间不把握住,那将再无此类良机。

  光是托言献祭那本不存在的仙法,不能竟其全功,将这身紫袍一并献祭,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可这是妻子亲手做的……

  看着这身紫袍,想着妻子的辛劳,他两行清泪从眼角流下。

  口中喃喃自语:

  “月英啊,非我不惜此袍,乃为竟主公之全功。以此为献,望你理解……”

  而后,将紫袍放在心口,流泪抱着许久。

  ……

  而这一幕,让南郑上到官员商贾天师祭酒,下到鬼卒商贩米民百姓全彻底破防了。

  在他们看来,此身无量紫袍,此身无上仙法,必是诸葛天师千辛万苦,历经劫难方能所得。

  其中艰难,无法想象。

  今却为弥补我大天师之过错,又为保护我汉中百姓身安,竟全部都要献祭出去,这是何等的悲壮,又何等的伟大!?

  你看看,诸葛天师流泪了……

  修炼如此大能,今要尽数散去。

  他如何舍得……

  “燃火吧……”

  诸葛亮淡淡的说了一句。

  赵云点点头,将火把投入到柴堆之中。

  顿时,火焰燃起。

  刹那间,汉中黎庶轰然伏地,叩首之声如骤雨击瓦,悲恸哭声穿云裂石。

  白发老叟捶胸顿足,稚子抱膝哀啼,青壮流民以额触地。

  涕泗横流间,万口齐呼诸葛亮道号——“卧龙仙君”!

  声浪此起彼伏,似要撼动九霄,又似将满心悲戚、祈愿尽诉于苍穹。

  而就在此时,一人突然起身,走到火堆旁边,大声道:“且慢!”

  诸葛亮抬头望去,乃是一个二十岁上下的年轻人。

  他虽身着粗布旧袍,但眉清目秀,气质出众,一看便知是饱读诗书的士族子弟。

  此刻,他亦眼含热泪,面带凝重的朝诸葛亮一抱拳。

  而他的出现,也让众汉中百姓暂时止住哭泣声,大家都好奇望去。

  诸葛亮望向年轻人,和言问道:“公子阻祭,所为何事?”

  那年轻人用袍袖擦了擦眼泪,朗言说道:“仙君在上,晚生汉中陈术,表字申伯,虽一介寒士,不忍见仙君献玄术,毁紫袍!故犯颜直谏,心有一事不明,望乞请教!”

  诸葛亮看着他,很有耐心的点点头:“但说无妨。”

  陈术半转身姿,凛然望向众人,含泪大声说道:

  “张鲁忝膺天师之号,玄术未尝一显,黎庶倒悬未拯分毫。

  夫天劫之降,实乃自作之孽,咎由自取也。

  诸葛仙君为汉中筑坛祷雨,驱烟却敌,累大德于斯民。

  今反代张鲁补过,于情于理,均非所宜。

  我汉中百姓荷仙君之大德,岂可数典忘义,畏天劫之威,而令仙君紫袍焚弃,仙术凋零……”

  说到此,他又朝诸葛亮跪倒在地,凛然决绝的高高拱手:

  “伏惟仙君垂怜!

  我等愿随仙君共担天劫,纵遭雷火加身,亦无悔意!

  乞望收回祭典,保全仙术紫袍,留得玄功再庇万方!”

  他的话激起了很多人的共情。

  经过他的带动,很多人开始相劝:“乞望仙君收回祭典,保全仙术紫袍!”

  接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劝。

  “我等愿随仙君共担天劫……”之声此起彼伏。

  乃至襁褓负于怀、椿萱扶于臂的踟蹰者,亦下定决心,咬咬牙,跟着高声喊道:

  “我等愿随仙君共担天劫!”

  “收回祭典!”

  “保全仙术……”

  “勿毁紫袍……”

  “勿为伪道张鲁毁此玄功……”

  “不值,不值啊……”

  ……

  诸葛亮跪坐在台上,见南郑百姓如此,泪水忍不住的往下流。

  这一刻,他真想告诉这些单纯的汉中百姓。

  我亦非身有道玄之术,乃解天师道愚民之困方得如此。

  然而,此话一出,必使百姓陷入恐慌。

  好容易安稳下来的汉中局势将再度陷入崩盘。

  有时,适当的谎话可以维系人心,于乱局之中给予百姓以希望。

  而在百姓苦劝的话语中,有一个观点令诸葛亮心中微凛。

  他站起了身。

  而随着他站起了身,众百姓皆闭口不言,静听教诲。

  诸葛亮并不想彻底毁掉天师道,而是决定在此,把天师道变成另一个样子。

  “方才吾闻言,勿为伪道张鲁毁此玄功,乃是何言?”

  众百姓面面相觑,不知何意。

  “大天师虽有妄窥天道,以术愚民,有逾矩犯禁之举,以致修行有偏,雷劫加身。

  然其广设义舍,赈济苍生,亦是仁德之举,泽被黎庶。

  敢问诸君,孰无受义舍之惠、赖其粟米而得全者乎?”

  百姓中,有不少人议论点头,面有愧色。

  的确,来汉中的难民有不少被张鲁所救。

  不能不为此感恩。

  “修真之士,以玄术之伪,行愚民之实,追求法力,贪恋权柄,必遭天刑反噬,终致道基崩毁,此非正道。

  真正道法,乃辅天地之化育,顺万物之生息,存敬畏于天地,守赤诚于本心,施仁德于四海,布恩泽于八方,使道法自然,生生不息。”

  众鬼卒百姓皆细思诸葛亮之言,有人恍然大悟,有人深以为然,也有人似懂非懂的点头。

  诸葛亮继续道:

  “大天师妄修仙道,以术愚民,是以遭劫。又因其善民之举,故而得幸。我今此毁袍散道,非只救天师与黎庶,亦为自赎之举。

  自此而后,惟奉玄德公之仁道,施德政以安邦,绝不再借仙术邀幸于天地也!”

  说罢,轻轻一挥手,手中紫袍脱手而出,于微风中飘然展开,飞入火焰之中。
  http://www.bixia5.cc/book/19248/32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