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长安书院风波起
推荐阅读:
迷踪谍影
我刚要造反,朱棣却觉醒了金手指
三国:我吕布,白门楼开局
兵王穿越到南宋,华山论剑我称雄
穿越锦衣卫:我不想再用加特林了
征伐天下
水浒:什么靖康?不存在的
签到物资每日有,逃荒路上横着走
大明秦王,从截胡徐妙云开始
叫你来平定天下,你却征服全世界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自拜访过徐文远之后,陈锋的生活便进入了一种规律而充实的节奏。每日天色微明,他便与林月颜同乘一车,前往长安书院。
马车内,林月颜总是会就前一日徐文远所授的经义中的某个难点,为陈锋轻声讲解。她见解独到,引经据典,往往能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将那些晦涩的义理剖析得清晰透彻,让陈锋茅塞顿开。
“夫君请看,此处‘郑伯克段于鄢’,左氏注曰‘不言出奔,难之也’。难在何处?实则暗指郑庄公早有除弟之心,纵容共叔段其罪一也,设伏鄢地其罪二也……”
陈锋凝神听着,不时点头。他握着林月颜的手,感叹道:“若非娘子点拨,这等精微处我怕是苦读三日也未必能参透。有妻如此,实乃天赐。”
林月颜抿嘴一笑,眼角眉梢皆是温柔:“夫君过誉了。徐爷爷学问精深,讲解时总是一语中的,奴家不过是转述一二罢了。”
车辕上,叶承一边哼着不成调的边关小曲,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跟身旁的关无情斗嘴。
“无情大哥,你说这读书有什么好的?整天之乎者也的,听得我脑壳疼!还不如上阵杀敌来得痛快!”
关无情闭目养神,眼皮都未曾抬一下,只是从鼻子里发出一声轻哼,算是回应。
“哎,你别不说话啊!你说,大哥他本来就那么厉害了,干嘛还非得去考那个什么劳什子会试?直接让皇上封他个大将军不就完了?”
关无情终于睁开眼,瞥了他一眼,淡淡道:“脑子是个好东西,可惜你没有。”
“嘿!你……”叶承气结,却又不知如何反驳,只能悻悻地闭上了嘴。
马车在长安书院门前停下时,晨雾已散,朝阳初升。
书院内早已书声琅琅。陈锋携林月颜步入徐文远专属的讲堂时,发现今日堂内学子比往日多了不少。许多陌生面孔投来好奇的目光,其中两道目光尤为特别。
一道来自前排一位锦衣青年,约莫二十出头,手持一柄玉骨扇,生得是面如冠玉,俊朗不凡。此人便是吏部尚书赵安之孙,书院中风头正盛的赵景行。。
他不但仪表不凡,更兼才学出众,年仅十八便中了举人,诗词文章,无一不精,早已是金陵城中闻名的才子,也是长安书院公认的领军人物。
他为人表面温和有礼,待人接物,处处透着世家子弟的儒雅与风度。但那双含笑的桃花眼深处,却藏着一丝难以掩饰的心高气傲。
对于陈锋这个突然冒出来的“诗才”,他心中是颇有几分不服与审视的。在他看来,陈锋不过是走了些运道,凭着几首哗众取宠的诗词,得了陛下青睐罢了。论及真正的经义学问,这个出身寒微的边关武人,又岂能与自己这等自幼受名师教导的世家子弟相提并论?
另一道目光来自角落处一个青衫学子,二十五六年纪,衣着朴素。他叫裴宽,是堂中少数的寒门子弟之一。他为人沉默寡言,平日里总是埋首于书卷之中,不喜与人交谈。但他却是书院中最勤奋好学的学子之一,经义根基极为扎实。
对于同样出身寒微,却已声名鹊起的陈锋,裴宽的心情是复杂的。既有羡慕,也有一丝自卑和疏离。
陈锋每日来此听讲,林月颜则坐在讲堂一侧的屏风之后,安静地旁听。
徐文远讲学,从不拘泥于课本。他讲完一段经义,便会抛出一个时务问题,让堂下学子各抒己见,以此来考校他们的思辨能力与经世之才。
今天,在讲到《管子·度地》篇时,徐文远话锋一转,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今北患不绝,军费浩繁,然国库空虚,漕运艰难,时常误期。诸生以为,当以何策,解此困局?”
此问一出,堂下顿时议论纷纷。
赵景行整理了一下衣冠,从容起身,手持玉骨折扇,侃侃而谈。
他引经据典,从汉之和亲,到唐之互市,再到本朝太宗皇帝的“以夷制夷”之策,洋洋洒洒,说了一大篇。最后,他提出了自己的一套“固守加安抚”之策。
“学生以为,当务之急,在于固守。当加固边墙,增派兵马,严防死守,使北元无机可乘。此为守。”
“其二,在于安抚。当效仿前朝,与北元王庭重开互市,以丝绸、茶叶、瓷器,换取其牛羊、马匹,使其得利,不愿轻启战端。同时,可遣使册封其部落首领,予以赏赐,分化瓦解,使其内耗。此为抚。”
“至于漕运,学生以为,当严惩贪腐,疏通河道,增派官兵押运,确保粮草能及时送达边关。”
他这一番话说得是条理清晰,引经据典,看似面面俱到,无懈可击,引得堂下众学子纷纷点头附和。
“赵兄此言,高屋建瓴,实乃老成谋国之言啊!”
“是极是极!守抚并用,方为上策!”
徐文远听完,不置可否,只是捋了捋花白的胡须,将目光投向了自始至终未发一言的陈锋。
“陈锋,你以为如何?”
陈锋站起身,先是对着赵景行拱了拱手:“赵兄引经据典,策论周全,学生佩服。”
赵景行脸上露出一丝得意的微笑,微微颔首。
陈锋话锋一转,声音陡然变得锐利:“然则……学生以为,赵兄此策,看似完美,实则……过于理想,不切实际!”
此言一出,满堂哗然!
赵景行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
陈锋却不理会众人的反应,继续说道:“敢问赵兄,你可知,从金陵经漕运,运送一石粮食至北地边关,其耗损几何?沿途官吏层层盘剥,士卒偷盗贩卖,再加上路途遥远,鼠蚁啃食……最终能到边军将士手中的,能有三成否?”
“你可知,如今边军之中,十之六七的士卒,连冬衣都无法配齐!许多人至今仍穿着单衣,在北地苦寒之中瑟瑟发抖!你所谓的‘增派兵马’,不过是多送一些人去挨饿受冻罢了!”
“你又可知,北元部落,其性如狼!今日你与之互市,予其好处,他或可与你笑脸相迎。待其羽翼丰满,兵强马壮,明日便会毫不犹豫地撕毁盟约,挥刀南下!与虎谋皮,焉有善果?”
陈锋一连三问,如同三记重锤,狠狠地敲在赵景行的心上!
赵景行脸色一阵青,一阵白,张口欲辩,却发现自己所学,皆是书本上的知识。对于陈锋口中这些充满血与火的现实,他竟是……一无所知!
陈锋看着他,摇了摇头,沉声道:“纸上谈兵,终究是误国误民!学生以为,解此困局,唯有八个字——以战养战,以商制夷!”
“与其耗费巨资,千里迢迢地漕运粮草,为何不能在边关屯田?令戍边将士,战时为兵,闲时为农,自给自足!如此,既可解决粮草问题,又能让将士安居乐业,何乐而不为?”
“与其卑躬屈膝,以财物安抚豺狼,为何不能主动出击,以战止战?北元的牛羊马匹,皆是我大乾所需!他们不肯卖,我们便去‘抢’!以战利品,充实国库,犒赏三军!如此,既能打击敌人,又能壮大自己,何乐而不为?”
“至于互市,更要掌握主动!只与那些愿意归附我大乾的部落通商,以盐、铁、茶等他们急需之物,换取他们的战马与忠心!分化瓦解,拉一批,打一批!如此,则北元内部必生嫌隙,我大乾便可坐收渔翁之利!”
他这番话,虽然只是一个初步的构想,但其切入角度之新颖,见解之深刻,令满堂学子为之震惊!
赵景行脸色铁青,双拳紧握,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坐在角落里的裴宽,则猛地抬起头,那双沉寂的眼眸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光芒!
徐文远捋须微笑,眼中赞赏之色愈浓。
屏风后,林月颜听着夫君侃侃而谈,唇角不自觉扬起骄傲的弧度。
讲堂外,叶承早待得不耐烦,溜达到书院门口,与几个勋贵子弟的家仆护卫混在一处。不多时,便以徒手举起石狮子的壮举,成了这群人中的焦点。
“叶兄弟好力气!”一个护卫赞叹道,“这等神力,便是书院里的武学教习也未必及得上。”
叶承哈哈大笑,拍着胸脯道:“这算什么!在边关时,老子一人一刀,曾独战北元三个百夫长……”
他这边吹得天花乱坠,不远处茶楼里,关无情独自坐在窗边,看似品茶,目光却如鹰隼般扫视着四周。几个形迹可疑的人在书院附近徘徊良久,最终在他的注视下悄然离去。
下学后,学子们三三两两散去,犹自议论纷纷。赵景行面色不豫,快步离去。裴宽犹豫片刻,似乎想上前与陈锋搭话,最终却只是深深看了他一眼,低头离开。
陈锋与林月颜走出讲堂,却见书院门口的巷子里围了一群人。叶承正在人群中央,与书院的一位武学教习切磋拳脚。不过三招两式,那教习便被叶承一个巧劲摔倒在地,引来一片喝彩。
“承让承让!”叶承哈哈大笑,伸手拉起那教习,“改日请老师傅喝酒!”
那教习非但不恼,反而佩服地拱手:“小兄弟好身手!老夫佩服!”
陈锋忍不住笑道:“三弟,下学了,还不走?”
……
如此过了数日,陈锋每日往返于侯府与书院之间,学问大有长进。
这夜月明星稀,陈锋仍在灯下苦读,对皇帝密卷中关于“盐铁专营”的历代利弊分析,陷入了沉思。
林月颜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宵夜,轻手轻脚地走了进来。
“夫君,夜深了,该歇息了。”
http://www.bixia5.cc/book/19563/24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