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市场调研
推荐阅读:
我刚要造反,朱棣却觉醒了金手指
三国:我吕布,白门楼开局
兵王穿越到南宋,华山论剑我称雄
穿越锦衣卫:我不想再用加特林了
水浒:什么靖康?不存在的
征伐天下
大明秦王,从截胡徐妙云开始
大召荣耀
每日签到领军队,父皇跪求别造反
重生红楼之庶子贾环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自账房出来,陈锋脸上的闲适已荡然无存。他没想到,堂堂镇北侯府,竟已到了如此山穷水尽的地步。叶擎苍这位国之柱石,在外是令北元闻风丧胆的军神,在家中,却清廉得近乎苛刻。
这偌大的侯府,就像一头年迈的雄狮,外表依旧威风凛凛,内里却早已被岁月和清贫掏空了骨髓。
陈锋心中那份紧迫感,如同烈火烹油,愈发炽烈。
科举功名,是立足朝堂的基石,是阳关大道。但钱,才是支撑这一切的根本!没有钱,别说推行什么“讲武堂”,便是这侯府的日常运转,都难以为继。翌日,天刚蒙蒙亮,陈锋便叩开了叶承的房门。
“大哥?这么早?”叶承揉着惺忪的睡眼,打着哈欠,“现在就去书院了吗?”
“今日休息一天,月颜要我出去散散心。”陈锋言简意赅,“换身便服,随我出门逛逛。”
“哦,好嘞!”一听不用去书院听那些之乎者也,叶承顿时来了精神,三下五除二便穿戴整齐。
两人没有乘坐马车,只是穿着寻常百姓的布衣,如同两条鱼,汇入了金陵城清晨的人潮之中。
秋日的阳光尚算和煦,洒在熙熙攘攘的朱雀大街上。街道两旁店铺林立,旌旗招展,贩夫走卒的吆喝声、车马粼粼声、讨价还价声交织在一起,扑面而来的是这座帝都最真实的烟火气。
“大哥,咱们这是要去哪儿散心?”叶承跟在陈锋身后半步,一双虎眼好奇地四处张望,时不时被路边的杂耍或小吃摊吸引,“要不先去尝尝那家的包子?闻着真香!”
陈锋却无心看这些热闹,他看似随意闲逛,实则目的明确。
他们先是进了一家金陵城最有名的绸缎庄“锦绣阁”。阁内装饰华丽,各色绫罗绸缎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陈锋随手拿起一匹云锦,手感丝滑,光泽柔和,一看便知是上品。
“客官好眼力!”一个精明的伙计立刻迎了上来,满脸堆笑,“这可是苏杭那边刚到的新货,织金云霞锦,宫里的娘娘们都爱穿这个料子做的衣裳。您看这花色,这光泽……”
“多少钱一匹?”陈锋问道。
“不贵不贵,也就……二十两银子一匹。”伙计笑眯眯地报出价格。
“嘶——”叶承倒吸一口凉气,“二十两?就这么一块布?够俺们在边关吃大半年的饱饭了!抢钱啊这是!”
陈锋摆摆手示意他别嚷,又问了其他几种料子的价格,心中有了数。服装业利润虽高,但需要稳定的货源、顶尖的绣娘和庞大的店铺,前期投入巨大,而且竞争激烈,自己一个外来户很难插足。
离开锦绣阁之后,陈锋低头思索。
“三弟,你看那家绸缎庄。”陈锋忽然停下脚步,询问叶承,“门面光鲜,客流却稀稀拉拉。掌柜的在柜台后打盹,伙计也没几个。为何?”
叶承挠挠头:“可能……东西太贵?或者……掌柜的昨晚没睡好?”
陈锋摇头:“是缺乏竞争。这条街上的绸缎庄,掰着手指头都能数过来,款式花色大同小异。他们不必费心揽客,生意也不会差到哪里去,自然懒散。”
他又指向对面一家门庭若市的车马行:“再看这家。伙计跑前跑后,态度殷勤,车马擦得锃亮,连喂马的草料都看得出是精挑细选。为何?”
“这我懂!”叶承来了精神,“服务好!东西好!人家自然愿意来!”
“不错。”陈锋颔首,“但你看它接待的,多是行商旅客,运送的也多是货物。真正顶级的、供达官贵人享用的奢华车驾服务,这里却没有。”
接着,他们又逛了食品铺。金陵的点心确实精致,桂花糕、梅花饼、松子糖,做得小巧玲珑,香气扑鼻。但陈锋尝了几样,发现口味大多偏甜腻,花样也万变不离其宗。
“大哥,这个好吃!”叶承试吃上瘾,根本停不下来。
陈锋笑了笑,不置可否。食品生意虽然门槛低,但利润也薄,而且容易模仿。自己若想靠这个打开局面,除非能拿出像后世蛋糕、面包那样划时代的产品,但这又涉及到烤箱、奶油等一系列技术难题,短期内难以实现。
陈锋买了几样招牌点心,与叶承分食,又状似无意地向伙计打听铺子的营收、原料来源等情况。
“嗯,这桂花糕味道不错,甜而不腻。”陈锋点评道,转头问叶承,“三弟觉得如何?”
叶承嘴里塞得鼓鼓囊囊,含糊道:“好吃是好吃,就是不够顶饱,不如大块吃肉来得痛快!”
两人一路走,一路看。陈锋时而驻足观察,时而走进店铺,假意购买东西,实则与掌柜伙计攀谈几句,打听些市价行情。叶承虽不解其意,却也老老实实跟着,只吃了几个糕点的肚子饿得咕咕叫,眼神总往路边的食肆飘。
陈锋心中却在飞速盘算。布匹绸缎?利润虽高,但需要极专业的眼光和渠道,投入巨大,非他所长。粮食杂货?利薄量大,且受官府调控,风险不小。寻常酒楼食肆?金陵城内早已饱和,风味菜品大同小异,难以脱颖而出。
他需要一种产品,一种模式,能迅速打开局面,利润丰厚,又能与他现有的“资源”——如即将到手的科举功名、与武安侯镇北侯的关系、乃至皇帝那若有若无的关注——产生联动效应。
他想到过提炼更纯的香水,但花香原料获取和提纯工艺在此时此地都是难题;想过制作玻璃,但那需要建造窑炉,动静太大,容易引人觊觎;甚至想过弄点“现代”小吃,但很快自己否决——小打小闹,难以支撑起他未来的计划。
资金!他此刻最缺的是启动资金!从冀州带来的几千两银子,对于在金陵这等地方做一番事业而言,无异于杯水车薪。
他原本的几千两银子,在这金陵寸土寸金之地,想要做点像样的大生意,无异于杯水车薪。
难道真要重操旧业,在金陵开个豆腐工坊?先不说谢家是否同意,这豆腐、酱油虽好,但终究是大众消费品,利润有限,且难以打入真正的顶层圈子。
正思忖间,他脑海中猛地划过一道亮光!
豆腐工坊……谢家!
对啊!自己在清河豆腐工坊还有两成股份!这大半年来,工坊在谢家渠道的经营下,想必获利颇丰。那属于自己的那份收益,岂不正是眼下最及时的一笔启动资金?
想通此节,陈锋精神一振,多日来的筹谋似乎瞬间找到了突破口。心情豁然开朗之下,也觉得腹中有些饥饿,便笑着对叶承道:“走,三弟,找地方歇歇脚,尝尝这金陵城的美食。”
陈锋带着叶承走进一家名为“揽月楼”的酒楼,也就是他之前写下那首《登金陵揽月楼》的地方。如今这酒楼因为他的诗,名声更盛,几乎座无虚席。
店小二一见是两位青衫士子,倒也客气,引着他们上了二楼。陈锋点了几样招牌菜,又要了一壶最好的“状元红”。
菜品很快上来,摆盘精致,色香味俱全。但陈锋尝了一口,眉头便微微皱起。菜的味道尚可,但调味单一,除了盐、酱、醋,便是一些寻常的香料,远谈不上惊艳。那壶号称价值五两银子的“状元红”,入口浑浊,味道寡淡,带着一股酸涩,比后世最差的黄酒都有所不如。
“就这?”叶承喝了一口,差点没吐出来,“这酒还没咱们在边关喝的马奶酒有劲儿!五两银子一壶,坑人呢!”
陈锋的眼中却渐渐亮了起来。
他发现,金陵虽繁华,但餐饮娱乐业的模式却十分陈旧,缺乏新意。尤其是高端市场,几乎是一片空白!这些所谓的顶级酒楼,不过是装修好一些,菜价贵一些罢了,并无核心竞争力。
如果……如果自己能酿出后世那种清澈如水、入口如火的烈酒,再配上新颖的炒菜和独特的经营模式……
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心中逐渐成形。
http://www.bixia5.cc/book/19563/25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