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关东军一战损失空中优势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炸油料库!”

  陈瑞刚一声令下,两架p-40 带着航弹,朝着机场西侧的油料区俯冲。

  那里储存着关东军半个月的航空燃油,航弹落下的瞬间,巨大的火球冲天而起,滚滚黑烟遮住了半个天空,连远处的奉天市区都能看到。

  “撤!”

  半小时一到,陈瑞刚果断下令。

  当最后一架战机离开奉天机场上空时,下方已是一片火海。

  47 架战机被炸毁(含 28 架一式隼、10 架二式钟馗、9 架九七式),油料库、弹药库化为灰烬,120 名地勤人员阵亡,山田大佐在油料库爆炸中被活埋。

  当然是盯着最好的飞机炸,至于九七式飞机,性能比不上p-40,就没必要浪费航弹了。

  其他两处轰炸也频频得手,趁着日军防范不足,地面拦截火力空虚的时机,操控飞机在天空肆虐。

  机枪更是扫向防空部队,子弹把士兵打成烂肉。

  防空,防空,十防九空。

  仅靠防空炮不足以拦截成批量的战机。

  “给我炸!把这些铁鸟全拆了!”

  航弹落在九九式轻轰中间,机翼、尾翼被炸飞,机身像破布娃娃一样散落。

  第二波航弹瞄准了航弹仓库,巨大的爆炸引发连锁反应,仓库里的航弹接二连三爆炸,整个机场都在颤抖,地面裂开一道道缝隙。

  有两架日军九七式重轰试图紧急起飞,刚滑到跑道中段,就被 p-40 的机枪扫中油箱 。

  燃油瞬间起火,战机一头栽在跑道旁的草地上,爆炸声将附近的几架轰炸机也引燃了。

  情况出乎关东军的预料。

  不对劲啊。

  不是我们轰炸第八战区吗?

  怎么变成第八战区轰炸我们了。

  三处机场遭遇突袭,大火熊熊而起,半天也灭不下来。

  返航的轰炸编队傻了眼,地面上的狼藉,炸毁的跑道,让他们的降落也成了问题。

  接连有飞机燃油耗尽,不得不选择迫降,在迫降的过程中机毁人亡。

  初步估算,炸毁日军飞机150余架,具体战果如下:

  “奉天机场:炸毁一式隼 28 架、二式钟馗 10 架、九七式 9 架,歼敌 120 人;

  新京机场:炸毁九九式轻轰 20 架、九七式重轰 10 架,航弹仓库 2 座,歼敌 195 人;

  锦州机场:炸毁九七式 17 架,备件仓库 3 座、物资仓库 5 座、弹药库 2 座,歼敌 280 人.

  我军仅损失亨克尔 he-100 3 架、p-40 2 架,飞行员阵亡 5 人,负伤 3 人。”

  陈瑞刚带队返回武城机场,第一时间将作战收获同步给司令部。

  这是第八战区空军成立以来的首战,也是第一次主动突袭日军机场,还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战果。

  日军 157 架战机被炸毁,几乎占了关东军陆军航空队总兵力的 27%,更重要的是,他们摧毁了日军的油料、弹药和备件储备,短时间内,关东军再也没能力组织大规模空袭。

  负责轰炸第八战区的鬼子大佐志高,预估摧毁飞机200架,炸毁炮弹。

  可他还没落地,却得知了令人惊恐的消息。

  关东军三座机场遇袭,150 多架战机被炸毁,损失惨重。

  志高大佐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长官,您说什么?我们的机场…… 被炸毁了?”

  通讯频道里,传来的是寺本熊市中将崩溃的嘶吼:“蠢猪,都是你们的错,你们炸的是假机场。李峰的飞机去炸我们的机场了,你们这群蠢货!”

  等等,怎么有点懵呢。

  因机场受损,迫降炸毁18架飞机,损失39架,多名飞行员受伤。

  关东军上下如丧考妣。

  当武城机场最后一架飞机平稳降落在跑道上时,北平上空的硝烟已渐渐散去。

  这场代号 “猎隼” 的反向突袭,以第八战区空军一师微妙战损的战绩,彻底改写了华北 - 满洲空域的力量对比。

  关东军在一上午时间损失近三分之一的空中主力。

  而李峰麾下的空军则借此战站稳脚跟,开启了规模化扩张的新阶段。

  两者的境遇,从战后 72 小时的态势便能清晰窥见天壤之别。

  此战结束当天,李峰便让安娜上校,将原本约定的 月交付 30 架 bF-109提升至 50 架,同时追加亨克尔 he-100 生产线的调试进度。

  金城飞机工厂传来消息,首批国产化 he-100 的机身框架已完成锻造,预计 15 天内可组装出 12 架原型机进行测试,全程由汉斯技术人员帮忙指导。

  而阿麦瑞克方面,因布朗森急于向国内证明 “援助价值”,协调200名飞行员进入到第八战区,已接下来数日,可以补充到第八战区空军部队。

  陈瑞刚在战后第二天便制定了《三级训练大纲》,将空军一师及五个独立旅的飞行员分为 “新锐组”“骨干组”“王牌组”,针对性开展训练:

  新锐组:以 p-40 为训练机型,在武城周边山区进行低空格斗训练,训练天保证 6 小时飞行时长,重点练习 “编队协同” 与 “地面目标识别”。

  这些飞行员多来自金城、漠北空军学院,此前仅接触过苏式战机,通过 p-40 的防护性优势,快速建立空战信心。

  骨干组:驾驶 bF-109 模拟日军 “隼式” 战术,与新锐组开展对抗训练,每周组织 2 次 “跨机型对抗演练”,让飞行员熟悉不同战机的性能差异。

  王牌组:由陈瑞刚亲自带队,驾驶 he-100 原型机进行高空拦截训练,重点突破 “7000 米高度编队突袭”“雷达引导空战” 等难点科目。

  地勤保障体系也同步升级。

  李峰从玉门炼油厂调拨 3000 吨高纯度航空燃油,在武城、龙城、金城三地建立储油库,每个机场配备 2 支移动加油队。

  雷达部队则新增 4 部汉斯帝国进口的 “弗莱堡” 式雷达,覆盖半径扩展至上百公里,可提前 40 分钟预警日军侦察机动向。

  这玩意儿有没有区别不大,毕竟还有李峰这个人肉雷达在。

  远比现在的各种雷达有效的多。

  更多的是服务于体系建设。

  接下来几个月,双方空中的攻守之势必然逆转,只要进一步打崩关东军的空中力量,便可以顺势夺取绝对的制空权。

  制空权往往与装甲部队并存,这是施展突击作战的前提。
  http://www.bixia5.cc/book/19569/44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