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他的过去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沈湘和几个同伴交换了一下眼神,随后就朝着树荫下正在喝着热茶的几个老人走了过去。

  还没等他们开口呢。一位看上去至少在九十岁以上的老大爷就笑呵呵的问道:

  “几位小同志很面生啊,从外乡来的?”

  沈湘他们愣了一下,在现在这个社会,已经很少有人用同志这个称呼了,莫名的就感觉很亲切。

  她立即就朝着老人露出了笑容:

  “是啊,大爷,我们是从外地来的,想来向你们打听个事。”

  老大爷旁边一位大妈立即热情的搬来了好几把椅子,招呼着沈湘他们一起喝茶。

  “来来来,快坐。我们村子已经很久没来客人了!”

  大妈看上去很高兴,是很纯粹的那种欢迎外地游客的热情。

  看到这些,沈湘他们的心情一下子都好了,关于那一点危机感带来的阴霾几乎一扫而空。

  他们围坐在一起,这里坐着五位老人,最年轻的一位大妈也在60左右岁。最老的就是刚刚第一个和他们打招呼的大爷。这样就好办了,他们肯定都知道25年前发生的事情。

  “小同志,打哪来啊?”

  老大爷把他们打量了一遍,最后目光落在了丁潜的身上。

  这年轻人一看就是很有学问的知识分子,他们最欣赏的就是有大学问的人。

  丁潜嘴角勾出了一抹笑意,对老大爷说道:

  “大爷,我们从南京来的。”

  “南京,南京好啊!要不是因为不方便,我都想去看看现在的南京城是什么样子的!”

  老大爷露出了一脸缅怀之色,沈湘出于好奇的细细打量了一下他。

  大爷九十多的高龄,头发已经很稀疏了,脸上布满了皱纹,一双眼睛虽然浑浊,但很有神采。

  他身上穿着宽大的棉衣,掩盖不住高大的身形,可以看得出来,大爷年轻时候一定是个很壮硕的人。

  沈湘目光下移,大爷一只手放在圆木桌上,另一只手搭在膝盖上,那只搭在膝盖上的手背上,除了皱纹和老年斑之外,还有一道疤痕。

  见沈湘打量着大爷,刚才给他们搬椅子的大妈就说道:

  “小姑娘,你是在好奇六叔公的年龄吧,他今年已经96岁了。他曾经参加过抗日战争,也参加过解放战争,落下了一生的毛病,所以才说不方便出门。”

  沈湘几人神情威震,接着对老大爷肃然起敬。

  沈湘立即站起身,抬手朝大爷敬了个礼,神情激动的说道:

  “原来大爷竟是抗战英雄!没想到我此生竟然还能见到真正的抗战英雄,真是太荣幸了!”

  老大爷抬手还了一个礼,他说道:

  “这没什么好骄傲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们的祖国,为了我们的人民。”

  大家就着这事讨论了一阵,沈湘也注意到,在大爷的旁边,树干上靠着一根拐棍。她也是从旁边的大妈口中得知老大爷的右腿瘸了,早年落下的病根,大腿和小腿处都中过弹,里头的碎片取不出来了。

  聊了片刻后,大爷就岔开了这个话题,对着沈湘他们说道:

  “几位小同志,你们刚才不是说想问一些事情吗?想问什么呀?”

  沈湘和同伴们交换了一个眼神,重新转回到了他们今天来的主要目的上。

  沈湘便开口问道:“不知道几位可记得你们村里曾经有过一个叫余百的人。”

  一听到余百这个名字,几个老人的表情接是一变。沈湘惊讶的看到他们并不需要回忆,并不需要思考,这个名字似乎深深的烙印在了他们的脑海中,一提起立刻就想了起来!

  “看诸位老乡的表情,你们对这个名字印象深刻呀?”

  丁潜的目光在老人们脸上一一掠过,最后落在了大妈的身上。

  在坐的五个老人被称作六叔公的大爷年龄最长,60岁左右的大妈算是最年轻的,剩下的三个都在七八十岁左右。一位老太太,两位老大爷。其中一位老大爷和那位老太太是夫妻。

  看见丁潜把目光落在了自己身上,大妈深吸了一口气,缓了两秒后说道:

  “你们说的这个余百,我们当然印象深刻了。对吧六叔公?如果他没有做出那些混账事的话,现在应该算是您的孙子了吧!”

  一听到大妈这话,老大爷叹了口气,一脸的悲伤和无奈。

  沈湘他们又把目光齐齐的落在了老大爷的身上,一个个面带好奇。

  “你们别看六叔公了,还是我来说吧,毕竟在这里他们都是长辈。”

  沈湘他们又再次把目光落在了大妈的身上。

  只见大妈端起了面前的茶,品了一口,缓缓的说道:

  “余百,他并不是我们村子里的人,是跟着他那短命的妈流浪到这里的,后来不过一年,他妈就死了,那个时候那孩子只有四岁。

  “村里人觉得他可怜,就轮流照顾他,可以说他是吃着百家饭长大的。也正因为如此,才给他取名叫余百,余这个姓,是我们村子里的姓,我们村子都姓余。至于他原名叫什么,没人知道,他妈妈也从来不说。我们甚至不知道,他们母子是从哪来的?唯一清楚的一点是,他们是被这孩子的亲生父亲给抛弃的。

  “这样轮流照顾他的日子过了好几年,直到他十岁那年,正是安了家,他跟六叔公住在了一起。因为那个时候六叔公身体不好,做什么事情都不方便,又没有个知冷知热的人。我们就想着反正这孩子也没处去,如今也大了些,能干一些活了,就让他跟着六叔公过日子,至少相互有个照应,也能有个家。

  “六叔公是抗战老兵,身体又落下了残疾,所以每个月都能拿到一笔国家给的补恤金。这笔钱足够支撑着两个人的生活,甚至六叔公还开始送这孩子去上学,想着好好培养,让他成才。那些年,他老人家是真的把这孩子当成了自己的亲孙子一般疼爱,拿到手的钱有一多半都给了那孩子,都用在了他的身上。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余百读完小学读初中,读完初中又送去城里读了高中。当时他的学习成绩还算不错,六叔公对他很是看重,认为这孩子一定能考上一个好大学,将来出人头地。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一切有可能都能实现,可是,这个意外还是来了。只能说世事难料,人心更是难测呀!”
  http://www.bixia5.cc/book/19605/39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