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大雪
推荐阅读:
迷踪谍影
我刚要造反,朱棣却觉醒了金手指
三国:我吕布,白门楼开局
兵王穿越到南宋,华山论剑我称雄
穿越锦衣卫:我不想再用加特林了
征伐天下
水浒:什么靖康?不存在的
签到物资每日有,逃荒路上横着走
大明秦王,从截胡徐妙云开始
叫你来平定天下,你却征服全世界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第359章 大雪果然,王清晨的画作成功赢得了老国公的极高评价,这从回礼的规模便能瞧出端倪。
“这么多东西,老泰山这是把家都搬来啦?”
只见整整十几车礼物,那规模,简直都能与富贵人家的丰厚嫁妆相媲美。
且这些礼物皆是由国公府的卫兵押送而来,其分量之重,不言而喻。
这等声势,丝毫不逊色于王清晨考中状元之时。
礼物之中,除了常见的长命锁之类吉祥物件,还有琳琅满目的玩具和各式各样的衣物。
这些东西竟能装满十几车,显然老国公已经将京师大肆搜罗了一番。
这无疑是老泰山对尚未谋面的小家伙满满的宠溺与弥补。
“外公,外公……”小家伙正处在牙牙学语、对世间万物充满好奇的年纪。
面对这些色彩缤纷、造型各异的玩意儿,瞬间就被吸引,完全没有一点抵抗力。
“爹也真是的……”源冰高兴之余也不禁皱起眉头,嗔怪地说道。
毕竟府中之前的几个子嗣,包括大哥和二哥家的孩子,都未曾享受过这般特殊待遇。
老国公如今厚此薄彼,即便两个嫂子嘴上不说什么,心里恐怕也难免会泛起波澜。
此时,王清晨没来由地想起老泰山之前写来的那封书信。
信中的字字句句,如今看来,情真意切,或许背后并没有暗含他意。
新年之前,来自北境的车队沐浴着漫天大雪跋涉而来,再度打破了这个小山村的宁静。
又是十几车礼物,让王清晨颇为无奈。
上次的十几车礼物,家中早已无处安置,大部分都存放在县城的宅子里。
如今自家侯爷又送来如此多的东西,从北境到这里,路途遥远,显然是费了不少心思。
尤其是其中那张白纹吊睛虎皮,更是让王清晨惊得瞪大了眼睛。
这虎皮色泽鲜亮,纹路清晰,威风凛凛,即便是放在陛下的寿宴上,怕也能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如此珍贵的虎皮,王清晨也不敢随意示人,只能小心谨慎地收藏起来。
一时间,他竟有些不知该如何处置才好。
倒不是王清晨胆小怯懦,实在是这虎皮太过贵重,稍有不慎,便可能惹来麻烦。
“要不,在周岁宴上把这虎皮送给彪儿吧?”源冰自然也清楚这虎皮的分量。
彪儿即王清晨的亲外甥,大名梁寅。
“可这是外公专门送给瑾儿的呀……”王清晨面露迟疑之色。
不过眼下这或许也是唯一较为妥当的处理办法了。
“对瑾儿来说,未必是福,弄不好还会招来灾祸。况且送给彪儿,他也是自家人,不算外人。”源冰出身名门,在这种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头脑十分清醒,自然不会犯糊涂。
王清晨一时也想不出更好的主意。
“那就依你所言,外公那边我会写信说明。”王清晨最终点头同意。
由于北境签订了三年和平之期的协定,白破虏在军中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北境军内部的整顿与兵员轮替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着。
而北戎那边,因为提前到来的风雪,部落内部的争斗暂时告一段落。
毕竟之前曾有两个大部落,就是在这样恶劣的天气下惨遭覆灭。
所以,即便有和平协定,他们也丝毫不敢放松警惕,依旧保持着高度的防范意识。
他们本就如狼一般狡黠,连自己人都信不过,更何况是外人。
今年的寒潮来得格外早。
往年襄阳极少下雪,即便下偶有落雪,也只是零零星星,转瞬即化。
可今年,大雪如鹅毛般纷纷扬扬,从入冬一直下到了年关,势头极为猛烈。
因为这场大雪,家里的年货都没怎么添置,所有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恶劣天气弄得焦头烂额。
“小五,跟我去祠堂一趟。今年这雪下得太邪乎了,族长召集咱们去祠堂议事。”
王清晨前世今生都未曾见过如此规模的大雪,那漫天飞雪,仿佛要将整个世界都吞噬。
“好嘞,我给炉子里添些柴就来。”
由于平日里教导村中孩童读书识字,家中柴火储备倒是颇为充足。
且不说自家老爹木料富余的边角料,单是村中小孩子们怀着对先生的敬重,捡来孝敬的柴火,就足够一家人安稳地度过这个寒冬。
不过王清晨还是对屋里不断燃烧的炉火有些不放心,又把那张珍贵的虎皮拿了出来,给小家伙裹上。
小孩子本就阳气不足,最是不耐寒,在这冰天雪地的时节,可不能有丝毫马虎,此时他也没了那么许多顾忌。
今年的雪确实异常诡异,王清晨心中也暗自思忖。
往年村口的河水从未结过冰,可今年却罕见地冻了几尺厚的寒冰,冰层在阳光的映照下,泛着冷冽的光。
或许唯有村中的小孩子们是开心的,这么大的雪,足够他们尽情地嬉笑玩耍、肆意撒欢了。
然而,大人们的脸上却满是愁容,这场大雪,不知会给村子带来怎样的灾难。
祠堂
平日里只有在遇到重大事件或者祭祖时才会开启。
此时,村中各家各户都派出了主事之人,齐聚祠堂。
众人围坐在中间的堂火旁,火焰摇曳,却无法驱散人们心中的寒意,大家开始商议应对之策。
“今年这天儿太反常了,我活了大半辈子,也没见过这么大的雪。刚才我在村里转了一圈,这雪都快没过膝盖了。依我看,明年怕是个灾年啊。”裕老头一边说着,一边目光有意无意地看向王清晨。
作为新任族长,他并非独断专行之人,况且族里出了个状元郎,,更是族中唯一有官身的人,大家自然也会重视他的意见。
“我觉得当务之急,还是赶紧查看一下村里房屋的情况。这么大的雪,南方的房屋本就以防雨为主,防寒性能差,怕是……”王清晨话未说完,但大家都明白他的意思。
即便村里多数人家都已盖起了砖瓦房,可在这般暴雪的重压下,仍有不少房屋恐怕难以承受,倒塌只是迟早的事。不过,只要能及时防范,或许还能避免人员伤亡。
“这样吧,大家都先回家。能清理房顶积雪的,赶紧清理。要是发现房屋有快要倒塌的迹象,就先到学塾里暂住。学塾地方宽敞,能容纳不少人。”裕老头当机立断地做出了安排。
“至于灾情后续的应对,咱们稍后再议。”此话一出,祠堂里顿时议论纷纷。
“哎呀,我把往年的陈粮都卖了,今年新粮也没留多少,这可怎么办呀?”
“谁说不是呢,多少年都没遭过灾了,这老天爷真是不让咱们好过!”
“别抱怨了,先顾好眼前吧。老实,你家那草房子塌了没?早劝你盖砖瓦房,你不听,还不快回去把你老娘接出来!”
王老实命苦,家中独子,只有老母亲相依为命。自幼家境贫寒,这些年好不容易靠种药材攒了些钱娶了媳妇,结果媳妇难产,一尸两命,如今只能和老母亲艰难度日。
“你也好不到哪儿去!今年房子塌了,明年我正好盖新的。我刚出来的时候,就瞧见你家灶房塌了,今晚怕是要喝西北风咯!”
……
“都别吵了,赶紧回去,安顿好家里老小!”裕老头高声喝道,打断了众人的调侃。
村里的粮食储备总体上不会有太大缺口。
族人大多有存粮的习惯,只有少数贪心的人家才会把粮食全部卖光,多数人家都会留一些以备不时之需。
王家今年的新粮,一粒都没卖。
一来,王家不缺那点银子;二来,这些粮食都是王父王母辛苦劳作收割回来的,卖粮所得的银子,还抵不上他们付出的辛苦,所以王家无需为粮食发愁。
况且,以王清晨如今的身份,即便是县令饿着也不敢让他挨饿。
当天,族人就冒着风雪各自清理自家房顶的积雪。
可这雪丝毫没有停歇的意思,仿佛要将整个世界都冰封起来。
当天夜里,村里就有房屋陆续倒塌。
好在大家提前得到了通知,做好了防范,并未造成人员伤亡。
“明年,其他村子可怎么过啊?”王父望着窗外的大雪,忍不住叹息。
俗话说,瑞雪兆丰年,如今这丰年已然不敢奢望,但求明年好过一点。
如此厚的积雪,只待消融,明年必成灾涝。
要是入夏雨水提前,甚至可能演变成洪灾。
到时候,田里的稻谷能不能种下去都成问题,更别提收成了。
即便他们村不用上交赋税,可想要过个好年,也绝非易事,更不用说那些需要承担赋税的村子了。
王清晨想得更远,襄阳都已经这样了,北方的情况恐怕只会更糟糕。
正如王清晨所料,这场大雪的影响范围远比想象中要广阔得多。
北方无数房屋在暴雪的肆虐下轰然倒塌,因此受伤的人数不胜数,而因冻伤、饥寒而死的人更是难以统计。
面对如此天灾,个人的力量在大自然的伟力面前,实在是太过渺小。
而北方边镇因为这场大雪多数已经断了通信。
“我得去镇上找师父一趟,你在家照顾好瑾儿。”趁着大雪还没封路,王清晨势必得往镇上走一趟,如果再晚两天即便是两条腿趟着去恐怕也不易。
小家伙正躺在虎皮褥垫上,睡得香甜安稳,小脸红扑扑的,像熟透的苹果。
“是医馆出什么事了吗?”源冰有些担心地问道。
两家人如今亲如一家,她如此关切也在情理之中。
“倒也不是医馆出事,只是大灾之后必有大疫,师父那个性子肯定不会独善其身的,所以我打算把师娘他们接到县城的宅子里安顿下来,如何?”王清晨说道。
在这个时代,面对疫情,即便是王清晨也无比忌惮,一旦爆发,往往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任凭他医术如何精湛,也不敢掉以轻心。
而且,预防疫病关键在一个“防”字,提前做好准备总归没错。
再者,倘若真的发生疫情,医馆必然是高危之地,所以他才有了这个想法。
“那我让拖拖带几个人陪你一起去吧。”源冰说道。
临近年关遭遇如此大灾,路上恐怕不太安全,王清晨没有拒绝,如今他已不再是孤身一人,有了家庭和牵挂,该谨慎的时候还是得谨慎。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如此大雪,一路上倒也平安无事。
即便有心怀不轨之人,看到他们这一行人,也都打消了念头。
不过,沿途所见的景象却让人忧心忡忡,即便是镇上,倒塌的房屋也随处可见,处处破败景象。
街道上积雪深厚,行人寥寥无几,偶尔有几个也是神色匆匆,满脸疲惫与焦虑。
“你怎么来了?”看到王清晨,柴胡颇感意外。
毕竟在这样恶劣的天气出门,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家里都还好吧?”王清晨接过师父递来的口罩,走进了济春堂。
然而,医馆里的景象却让他眉头紧锁。
此时,医馆内咳嗽声、哀嚎声此起彼伏,多数病人都是风寒之症,也有不少是摔伤、骨折的。
整个医馆弥漫着一股压抑、沉重的气息,药味、汗味和病人的痛苦呻吟交织在一起,让人感到窒息。
“跟我到书房去。”柴胡和柴家兄弟点头示意后,便带着王清晨往后院走去。
他心里清楚,徒弟在这时候前来,必定是有重要事情要商量。
后院相对安静一些,但也能隐隐听到前堂传来的病人的声音。
“师父,今年这场大雪已然成灾,明年必有疫情爆发。如今医馆里风寒患者众多,我看不如让师娘和师侄们去县城居住,您觉得如何?”柴胡听后,一时有些犹豫。
风寒极易传染,医馆又是人员密集、病毒传播的高危场所。
他身为医师,职责所在,不能离开岗位,但家中的妇孺却必须妥善安置。
“那就麻烦你了,这些天我也正为这事发愁呢。”虽说有口罩防护,但谁也不敢保证万无一失。
http://www.bixia5.cc/book/19613/35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