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心图》上卷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本草心图》

  楔子

  中医院的药房,总飘着一股混合着草木与时光的气息。泽泻的清苦,天花粉的微甘,在药斗间缠绕、沉淀,最终酿成一种独特的味道——那是医者与草木对话的密码,是病痛与希望交织的印记。

  在北京某医院的护士站,夜班的灯光常亮到天明。护士们戴着口罩,脚步轻得像羽毛,手里的治疗盘里,除了针管、药液,偶尔也会躺着几片刚从药房取来的泽泻叶、几块切好的天花粉。她们熟悉这些草木的脾性:泽泻能利水消肿,像温柔的手,轻轻推开体内的淤堵;天花粉能清热生津,似清晨的露,悄悄滋润干涸的脏腑。

  没人想到,这些日日相见的药材,有一天会挣脱药罐与药臼的束缚,以另一种姿态绽放。当护士们用刻刀在泽泻叶上勾勒弧度,将天花粉削成细碎的星点,最终拼出那颗跳动的“心”时,草木的疗愈之力,便从身体的救赎,延伸到了心灵的慰藉——这不仅是一幅贴画,更是无数个日夜,白衣执甲者对生命最虔诚的告白。

  上卷·草木凝情绘初心

  第一回 药房拾趣 叶瓣藏意

  护士长林岚的白大褂口袋里,总装着个小小的笔记本。封面上,她用钢笔描了片泽泻叶,边缘的锯齿像细碎的波浪。“你看这叶子,天生带着股韧劲。”她常对年轻护士说,指尖捏着刚从药房清出来的泽泻枯叶,“病人水肿难受时,它能一点点把浊水引出去,多像咱们守在床边,慢慢帮他们减轻痛苦。”

  医院的中药房,是护士们休息时最爱去的地方。药剂师会给她们讲各种药材的故事:天花粉其实是栝楼的根,切开后断面雪白,像藏着一捧雪,“消渴的病人喝了它煮的水,嘴里就不那么干了,像给心里照进点光。”年轻护士小孟听得入迷,偷偷捡了块被切下来的天花粉边角料,放在护士站的窗台上,阳光照在上面,竟泛着珍珠似的光泽。

  那年冬天,科室里收了个患肾病综合征的小男孩,全身水肿得厉害,躺在床上连翻身都困难。小孟给他输液时,他总睁着大眼睛问:“护士姐姐,我什么时候能像以前一样跑啊?”小孟心里发酸,回护士站时,正好看到林岚在整理药房送来的泽泻叶,叶片翠绿,脉络清晰,像一张张开的小手。

  “你说,咱们能不能做点什么,让病人看着高兴点?”小孟忽然问。林岚望着墙上“用心服务”的标语,又看了看窗台上的天花粉,眼睛亮了:“或许……咱们可以用这些药材,做点不一样的东西。”她拿起一片泽泻叶,对着光线看,叶片的纹路在灯光下像幅抽象的画,“你看这形状,像不像一颗心的一部分?”

  当晚的夜班,护士站的灯光下,多了几片泽泻叶和几块天花粉。林岚用剪刀小心翼翼地修剪着叶片,小孟则试着用小刀在天花粉上刻花纹。“泽泻能‘化解’病痛,天花粉能‘带来’希望,”林岚轻声说,“要是能把它们合在一起,是不是就像咱们对病人的心意?”窗外的月光照进来,落在草木与白衣上,温柔得像一层薄纱。

  第二回 巧思初萌 心形渐显

  科室的护士会上,林岚把用泽泻叶和天花粉做贴画的想法说了出来,立刻得到了大家的响应。“我奶奶以前就用玉米叶编过篮子,这个我会!”护士小张自告奋勇,她的手最巧,平时给病人扎针都又快又准。“我画画还行,可以先画个草图!”护士小李拿出随身携带的速写本,上面已经画了好几个心形图案。

  她们的“创作基地”就设在护士站的储藏室。每天下班后,大家就凑在一起,围着一张旧桌子忙活。药房的药剂师听说了,特意送来一批品相好的泽泻叶——都是刚采摘晾干的,叶片完整,颜色翠绿;还有几块质地细腻的天花粉,“这是栝楼的根,埋在土里能长好几米深,韧性足,好雕刻。”

  小李画的草图改了又改。最初是个简单的心形,大家觉得太普通;后来她试着在心里加了些纹路,像血管,又像药材的脉络,“你看这里,用泽泻叶的锯齿边做心的轮廓,里面用天花粉刻成小星星,代表希望。”林岚拿着草图,对着一片泽泻叶比划:“得选叶片大一点的,边缘要自然弯曲,这样拼出来才像真的心跳。”

  第一个难题是泽泻叶的处理。新鲜的叶片太嫩,容易烂;太干的又脆,一碰就碎。护士们试着用温水把干叶泡软,再小心翼翼地压平,发现这样既能保持形状,又有韧性。小张还发现,泽泻叶背面的纹路更清晰,拼起来像无数条细细的河流,“这多像咱们护理病人,一点一滴地疏导痛苦。”

  小孟则在天花粉上动起了脑筋。她发现用刻刀在上面刻出细小的圆点,灯光照过来会像星星一样闪。有次给那个肾病综合征的小男孩换药,她把刻了星点的小块天花粉放在他床头,“你看,这是‘希望之星’,等你好起来,就能去天上摘星星了。”小男孩咯咯地笑了,那是他住院以来第一个笑脸。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储藏室的角落里,渐渐堆起了剪好的泽泻叶片和刻好的天花粉碎片。夕阳透过窗户照进来,把大家的影子拉得很长,空气中除了消毒水的味道,还混进了泽泻的清苦和天花粉的微甘——那是属于她们的,独特的“创作香”。

  第三回 匠心雕琢 情意渐浓

  春节前夕,医院里的年味越来越浓,护士们的贴画也渐渐有了雏形。林岚带着大家,把剪好的泽泻叶一片一片拼在心形的框架上,叶片的边缘相互咬合,像无数双手紧紧握在一起。“这片要再往左一点,”她指挥着小张,“你看,这样弧度才自然,像心跳的起伏。”

  最难的是处理天花粉。它质地坚硬,又容易碎裂,稍不注意就会刻坏。护士小王的手在一次抢救病人时被玻璃划伤过,不太灵活,可她偏要负责最精细的部分——在天花粉上刻“用心服务”四个字。“病人总说咱们的服务暖人心,这几个字必须刻好。”她戴着放大镜,手指微微颤抖,刻坏了三块才成功。

  有天夜里,抢救室收了个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病人,高热、烦躁,嘴里不停喊着“渴”。林岚带着护士们忙到凌晨,等病人情况稳定下来,回到储藏室时,发现小王还在灯下刻天花粉。“你看,这个‘心’字的卧钩,像不像咱们给病人喂水时的勺子?”小王举起刻好的字,眼里布满血丝,却闪着光。

  贴画的背景,她们想用中药渣做底色。每天从药房收集来的药渣,晒干后带着深浅不一的褐色,像一幅天然的水墨画。护士们把药渣一点点粘在底板上,有黄芪的切片,有当归的碎末,还有丹参的红紫色小块。“这些都是治病的药,混在一起,就像咱们科室里的各种病人,虽然病不同,但咱们的心意是一样的。”林岚说。

  那个肾病综合征的小男孩,已经能下床走路了。他常溜达到储藏室门口,看护士们忙活。“姐姐,你们在做什么呀?”“我们在做一颗‘药心’,”小孟笑着说,“等做好了,就挂在病房走廊里,让大家都能看到希望。”小男孩似懂非懂,却从家里带来了自己折的纸星星,非要粘在贴画的角落里,“这样就更亮了!”

  除夕那天,贴画的最后一片泽泻叶被粘了上去。心形的轮廓饱满而生动,泽泻叶的翠绿像生命的底色,天花粉的雪白像散落的星光,中药渣的褐色则沉淀出岁月的厚重。护士们看着成品,忽然都红了眼眶——这哪里是贴画,分明是她们无数个日夜的坚守与温柔。

  第四回 初展风华 医心共鸣

  大年初一,《用心服务》贴画被挂在了住院部的走廊尽头。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上面,泽泻叶的纹路清晰可见,天花粉的星点闪着微光,路过的病人和家属都忍不住停下脚步。

  “这是用中药做的?真好看!”一个患高血压的老奶奶,拄着拐杖凑近了看,“我认得这个叶子,我水肿的时候,医生就给我开泽泻,喝了真管用。”她的女儿掏出手机拍照:“妈,这上面还有‘用心服务’四个字呢,难怪护士们对您那么好。”

  那个肾病综合征的小男孩,拉着妈妈的手站在贴画前,指着自己粘的纸星星:“妈妈你看,那是我放的!护士姐姐说,这是‘希望之心’。”他的水肿已经完全消退,脸色红润,眼睛里的光比纸星星还亮。

  医生们也被这幅贴画打动了。内科主任看着贴画,对林岚说:“你们这是把咱们中医的‘治未病’和护理的‘人文关怀’融在一起了啊。泽泻化解病痛,是‘治已病’;天花粉注入希望,是‘治未病’,用心服务,就是最好的‘药’。”

  贴画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医院。宣传科的干事来拍了照片,说要参加市里的中医药文化活动。护士们起初没在意,她们做这个,本就不是为了获奖。可渐渐的,越来越多的人来打听这幅贴画的故事,有其他科室的护士,有医学院的学生,还有来参观的外国友人。

  “你们用草木做图腾,比任何雕塑都有力量。”一位研究医学伦理的教授说,“泽泻和天花粉,本是治病的药,可在你们手里,变成了沟通心灵的桥。这才是医学最美的样子。”

  林岚把大家召集起来,看着墙上的贴画:“不管能不能获奖,咱们做的这件事,已经有了意义。”她指着心形中间的那片泽泻叶,“你看它,多像咱们每个人的岗位,平凡,却不可或缺。”阳光照在护士们的白大褂上,也照在贴画的“心”上,温暖得像一场永不落幕的春天。

  (上卷终)

  喜欢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http://www.bixia5.cc/book/19983/193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