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中文网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羊喜草奇缘:凡尘济世录(上卷)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羊喜草奇缘:凡尘济世录(上卷)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楔子 秦岭春深草木灵

  秦岭深处的春,总带着一股子清润的劲儿。正月里的残雪还没褪尽,挂在青杠树的枝桠上,像一串串冻住的银珠,直到二月二“龙抬头”那天,第一缕南风掠过山坳,雪粒才簌簌往下落——落在刚冒芽的蕨类上,化在新抽的茅尖里,连空气都浸着草木的腥甜,像天地在悄悄吐纳,把灵气灌进每一寸土、每一株草里。

  山脚下的药农常说,秦岭是“南北分野,草木聚宝”的地方。这里的草,跟着四季的节气走:春分一到,阳气往土里钻,草芽就顶着冻土冒头;夏至一过,雨水足,枝叶能铺到半人高;秋分时节,露水生寒,草籽就沉甸甸地结了荚;冬至大雪封山,草根却在土里藏着劲,等来年春阳一照,又能冒新芽——这便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道法,也是老辈人常说的“天人合一”:草木顺着天地的性子长,人若懂了草木的性子,就能从草里寻出治病的宝贝。

  这年的春,似乎比往年更特别些。山坳里的溪流刚解冻,就有人闻到一股淡淡的药香——不是常见的柴胡苦、当归辛,是带着暖意的甘香,像刚晒过太阳的蜂蜜,混在松针的清苦里,飘在向阳的坡地上。有个白发老药农拄着拐杖去寻,在一片向阳的缓坡上,看见几株三枝九叶的野草,叶片边缘带着浅浅的锯齿,叶背泛着淡绿的绒毛,掐断茎秆,会渗出乳白色的汁液,尝一口,先苦后甘,一股暖意从舌尖顺着喉咙往下走,直抵丹田。老药农眯着眼笑:“这草有灵,是跟着阳气长的,定是能补人的好东西。”只是那时他还不知道,这株被他称作“羊喜草”的野草,日后会牵着两对苦命人的缘分,在凡尘里写就一段济世的传奇。

  第一卷 良缘难续因无嗣,流落深山叹命薄

  陕南汉中府的李家村,有对年轻夫妻,男的叫阿山,是个老实巴交的庄稼汉,女的叫阿秀,手巧心善,绣的帕子在镇上能卖上好价钱。两人成婚三年,感情极好,可阿秀的肚子始终没动静,这在看重子嗣的李家村,成了天大的难事。

  阿秀的婆婆是个刻薄人,每天对着她唉声叹气,逢人就说:“我家娶了个不下蛋的母鸡,李家要断后了!”村里的闲言碎语也像针一样扎人,有人说阿秀是“石女”,有人说她上辈子造了孽,连阿秀去河边洗衣,都有人在背后指指点点。阿秀性子软,每次都躲回屋里偷偷哭,阿山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却只能劝她:“别听他们的,咱们日子是自己过的。”

  可日子终究难捱。这年秋收后,婆婆拿着一根麻绳摔在阿秀面前,恶狠狠地说:“要么你自己走,要么我就吊死在你房门口!李家不能断了香火!”阿山想护着阿秀,却被他爹按在地上打:“你个不孝子!为了个不下蛋的女人,要跟家里反目吗?”

  那天夜里,阿秀攥着阿山的手,眼泪把衣襟都打湿了:“阿山,咱们走吧,离开这里,去哪里都行。”阿山点点头,把家里仅有的两吊钱和几件旧衣服打了个包袱,趁着月色,带着阿秀离开了李家村。他们不知道要去哪里,只听说秦岭山里有牧羊人,能给人找活干,便一路往北走,渴了喝溪水,饿了啃干粮,走了半个月,才走到秦岭深处的一个山坳。

  山坳里只有几间破旧的土坯房,是牧羊人住的,可那时牧羊人已经转场去了别处,只留下空荡荡的房子和一个漏雨的羊圈。阿山和阿秀只能住在最破的一间,房里连张床都没有,只能铺些干草当床。夜里,山里的风刮得窗户呜呜响,阿秀冻得瑟瑟发抖,阿山把她搂在怀里,轻声说:“等开春了,我就去砍柴卖,给你买件厚棉袄。”

  可更难的是阿秀的身子。自从离开李家村,她就总觉得身上冷,手脚冰凉,连月经都变得不规律,有时两三个月才来一次,量也少得可怜。阿山想带她去镇上看病,可手里的钱早就花光了,只能去山里采些蒲公英、益母草,煮水给阿秀喝,可喝了也没见好转。有天夜里,阿秀摸着自己的肚子,小声对阿山说:“阿山,是不是我真的不能生?要是我们能有个孩子,就不用这么苦了……”阿山把她抱得更紧,眼眶也红了:“会有的,咱们一定会有孩子的。”只是那时他还不知道,救他们的“宝贝”,正在山坳向阳的坡地上,等着被发现。

  第二卷 牧羊偶遇观羊性,草叶初尝暖身心

  转年开春,阿山在山坳里发现了一群迷路的羊,大概有二十多只,有公羊,也有母羊,还有几只小羊羔。阿山想,或许是之前的牧羊人落下的,便把羊赶到漏雨的羊圈里,每天去山里割草喂羊。阿秀的身子好了些,也帮着阿山打理羊群,给羊梳毛、喂水,日子虽然清苦,却多了些盼头。

  阿山发现,这群羊格外喜欢去山坳东侧的向阳坡吃草。那里长满了之前老药农见过的“羊喜草”,三枝九叶,叶片肥厚。每次把羊赶到坡上,公羊就会抢着啃食那些草,啃完后格外精神,围着母羊打转;母羊也爱啃,没过多久,就有几只母羊怀了羔。阿山觉得奇怪,便问偶尔路过的老牧羊人老周:“周伯,您看这群羊,吃了坡上的草,怎么这么能生?”

  老周是个满脸皱纹的老汉,在秦岭里放了一辈子羊,听阿山这么说,便跟着去坡上看了看,一眼就认出了那草:“这是‘羊喜草’啊!我年轻的时候就见过,公羊吃了壮筋骨、兴阳气,母羊吃了能保胎,咱们山里的羊,要是能常吃这草,一年能多生两窝羔!”阿山听了,心里一动:羊吃了能生,那……人吃了会不会也有效果?

  他不敢跟阿秀说,怕让她失望,只是每天割草的时候,特意多割些羊喜草,回家后偷偷煮了水,自己先尝。水是深褐色的,喝起来先苦后甘,没过多久,阿山就觉得身上暖和了许多,之前因为砍柴落下的腰痛,也轻了不少。他心里有了底,这天晚上,才对阿秀说:“阿秀,我发现一种草,羊吃了能生羔,我尝了几天,身子也舒服了,你也试试?”

  阿秀半信半疑,可看着阿山期待的眼神,还是点了点头。阿山赶紧去煮水,还特意加了几片生姜——他听老周说,生姜能暖肚子,加在草水里,或许效果更好。这便是中医“七情配伍”里的“相使”:生姜性温,味辛,能温中止呕、引药入经,能帮着羊喜草把暖意送到五脏六腑,尤其是下焦的肾,不会让药劲散了。

  阿秀喝了第一碗羊喜草水,只觉得一股暖意从肚子里散开,顺着四肢往下走,手脚也不那么凉了。她惊喜地对阿山说:“阿山,我好像真的暖和了!”阿山高兴得像个孩子,每天都给阿秀煮草水,还根据老周的指点,调整采草的时间——春分后采嫩叶,因为这时草里的阳气最足;雨天不采,怕草里沾了湿气,伤了脾胃。

  喝了半个月,阿秀的手脚就不凉了;喝了一个月,月经也变得规律了;到了第二个月,阿秀早上起来,突然觉得恶心,想吃酸的,阿山赶紧去山里采了些野山楂,阿秀吃了才舒服些。阿山心里隐隐有了期待,又过了几天,他去镇上偷偷买了一根“喜脉绳”——这是镇上老郎中用的,能测是否怀孕。他让阿秀坐着,把绳子缠在她的手腕上,自己屏住呼吸,慢慢摸……突然,他的手一顿,眼泪一下子就流了出来:“阿秀!有了!咱们有孩子了!”阿秀愣了一下,随后也哭了,抱着阿山,泪水里全是欢喜。

  第三卷 魏武痹痛逢良药,山野初试显奇功

  阿秀怀孕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到了山坳附近的一个破庙里。庙里住着个叫魏武的汉子,原是个猎户,半年前上山打猎,不小心摔进了雪窝,冻坏了腿,从此落下了风湿痹痛的毛病。腿一疼起来,就像有无数根针在扎,连站都站不稳,更别说打猎了,只能靠乞讨度日,住在破庙里。

  魏武听说阿山夫妇靠一种草治好了不孕,心里又羡慕又期待——他的腿疾,试过无数偏方,都没见好,或许这草能救他?这天早上,魏武拄着拐杖,一步一步挪到阿山的土坯房,看见阿秀正坐在门口晒太阳,肚子已经微微隆起,气色也好了很多。

  魏武红着脸,对阿山说:“兄弟,我听说你们靠一种草治好了不孕,能不能……也给我试试?我的腿疼得实在受不了了。”阿山看他可怜,赶紧扶他坐下,给了他一把晒干的羊喜草,还详细告诉他用法:“这草叫羊喜草,性温,味苦甘,你煮水喝,每天一碗,要是疼得厉害,就用煮过的草渣敷在腿上,再加点杜仲皮,效果更好。”

  魏武赶紧问:“杜仲皮是什么?”阿山解释:“杜仲皮是杜仲树上的皮,性温,味甘,能补肝肾、强筋骨,和羊喜草一起用,能让草的劲更足,专门治你这种腿上的痹痛。”这正是“五行对应脏腑”的道理:肾主骨,肝主筋,风湿痹痛,多是肝肾不足、寒湿入侵,羊喜草补肾阳,杜仲补肝肾,两者合用,能把寒湿从筋骨里赶出去,让气血通了,腿自然就不疼了。

  魏武谢过阿山,赶紧回到破庙,煮起了羊喜草水。他按照阿山说的,加了些杜仲皮,煮了半个时辰,水变得黑乎乎的,喝起来有点苦,可他不敢浪费,一口气喝了一碗。没过多久,他就觉得腿上暖暖的,之前像冰一样的膝盖,也有了点知觉。他又把煮过的草渣敷在腿上,用布条缠紧,躺在床上,不知不觉就睡着了——这是他半年来,第一次睡得这么安稳,没被腿疼醒。

  连着喝了十天,魏武的腿就能慢慢走路了,不用再拄着拐杖;喝了一个月,他居然能自己去山里捡柴了。有天,他特意采了些野蘑菇,送到阿山家,感激地说:“兄弟,真是太谢谢你了!这草就是我的救命草啊!我现在能走路了,以后再也不用乞讨了!”阿山笑着说:“不用谢我,要谢就谢这山里的草,是它有灵,能救人。”

  魏武还把羊喜草的用法,告诉了其他有风湿的乡亲。山坳西边有个张老丈,腿疼了十年,听了魏武的话,也去采羊喜草煮水喝,还加了些独活——独活性温,味辛、苦,能祛下焦寒湿,和羊喜草同用,治痹痛的效果更好。喝了两个月,张老丈的腿就不疼了,还能去田里种庄稼。张老丈特意来谢魏武,魏武却说:“不是我厉害,是阿山兄弟心善,给了我草药,又教了我用法,这是好人有好报啊!”

  从那以后,山坳里的人都知道了羊喜草的神奇:能治不孕,能治风湿,还能暖身子。大家都去向阳坡采草,却从不连根拔——阿山告诉他们,要留着根,来年才能再长,这是“取之有度,用之有节”,也是“天人合一”的道理:人要善待草木,草木才会善待人类。向阳坡上的羊喜草,长得越来越茂盛,三枝九叶的身影,在阳光下透着灵气,像在守护着山坳里的人们。

  第四卷 归乡解惑传药识,口授心记续医缘

  阿秀的肚子一天天大起来,阿山看着妻子的模样,心里既欢喜又牵挂——他想带阿秀回李家村,让她能舒舒服服地生孩子,也想让那些曾经嘲笑他们的人,看看他们的孩子。可阿秀有些犹豫:“万一回去,婆婆还像以前一样对我怎么办?”阿山握着她的手说:“不会的,现在你怀了孩子,他们不会再欺负你了,要是他们敢,我就带你再回来,咱们在山里也能过日子。”

  这年秋天,阿山赶着羊群,带着阿秀,回了李家村。刚到村口,就有人看见了他们,赶紧跑去告诉阿山的爹娘。阿山的爹娘跑出来,看见阿秀隆起的肚子,眼睛都直了,婆婆再也没有之前的刻薄,拉着阿秀的手,嘘寒问暖,把他们迎进了家。村里的人也围过来,七嘴八舌地问:“阿秀,你是怎么怀上的?是不是有什么秘方啊?”

  阿山笑着把羊喜草的事说了,还从包袱里拿出一把晒干的草,给大家看:“就是这草,叫羊喜草,性温,能补身子,阿秀喝了它的水,就怀上了。还有魏武兄弟,腿疼得不能走,喝了这草的水,也好了。”大家都好奇地传看着羊喜草,有人问:“这草在哪里能采到?怎么用啊?”

  阿山耐心地给大家讲:“这草要在向阳的坡地上采,春分后采嫩叶,夏至后采嫩枝,秋分后采根,冬天就把种子收起来,来年再种。煮水喝的时候,要是身子寒,就加几片生姜;要是腿疼,就加杜仲皮或独活;要是女子月经不调,就加当归——当归性温,味甘辛,能补血活血,和羊喜草一起用,能补气血、调月经。”他还特意提醒大家,有一种“紫茎草”,长得和羊喜草像,但是叶背是紫色的,断面的汁是黄色的,有毒,不能采,要仔细分辨。

  村里有个叫王婶的妇人,结婚五年没怀孕,听了阿山的话,赶紧让丈夫去秦岭山里采羊喜草。她按照阿山说的,每天煮水喝,还加了当归,喝了三个月,就真的怀上了。王婶特意带着一篮子鸡蛋来谢阿山,说:“阿山,真是太谢谢你了!这草就是仙草啊!”阿山笑着说:“不是仙草,是咱们山里的宝贝,只要懂它的性子,就能用它治病。”

  阿山还把羊喜草的用法,教给了村里的老郎中。老郎中懂些中医,听了阿山的话,连连点头:“这草性温,归肾、肝二经,能补肾阳、强筋骨、调冲任,治肾阳不足引起的不孕、痹痛、遗尿,都是对症的!之前我怎么就没发现呢?”老郎中还把阿山说的用法,记在了自己的药书里,虽然只是简单的几笔,却成了这味草最早的“文献记录”——而这记录,源于阿山夫妇的实践,源于山野间的口传心授,正是“实践先于文献”的最好证明。

  这年冬天,阿秀生下了一个健康的男婴,阿山给孩子取名叫“念草”,意思是“感念羊喜草的恩情”。村里的人都来道贺,看着念草粉嫩的小脸,都忍不住说:“这孩子是羊喜草送来的,以后一定有福气!”阿山抱着念草,看着窗外的雪景,心里暖暖的——他知道,羊喜草不仅救了他的家,还会救更多的人,而他要做的,就是把这草的用法传下去,让这份来自山野的善意,在凡尘里一直延续下去。
  http://www.bixia5.cc/book/19983/198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