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囊仙草记:华佗秦岭觅灵毗(下卷)
推荐阅读:
柯南之我不是蛇精病
阿拉德的不正经救世主
网游之剑刃舞者
梦幻西游之重返2005
我一个法爷,无限禁咒很正常吧?
真实的克苏鲁跑团游戏
网游:开局大秦,我反手举报玩家
人生副本游戏
小小寻仙路
三国神话世界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楔子 春分雪融启酒缸东汉建安十四年,春分。秦岭的雪终于融尽了,溪水带着冰碴子潺潺流淌,撞在青石上叮咚作响,像谁在弹奏玉磬。向阳坡的仙灵脾(筋骨草)已冒出淡绿的芽尖,三枝一组,顶着晨露,在初升的太阳下泛着细碎的光——那露珠映着天光,竟似把春日的阳气都凝在了叶尖,轻轻一碰,便顺着锯齿状的叶缘滚落,渗进松软的土里。
华佗站在李伯家的地窖口,手里攥着一把刚采的仙灵脾嫩叶,叶片上的绒毛还沾着潮气,指尖能触到那股若有若无的温性。今日是壮骨酒封存百日之期,按“冬藏春生”的道法,冬日藏药入酒,借酒的醇厚锁住草药阳气,春日启封,正合阳气生发之势,最宜滋补肝肾、强筋健骨。地窖里的陶缸早已透出淡淡的药香,混着秦岭陈酒的甘冽,从缝隙里钻出来,勾得人心里发痒。
李伯搬来青石,用力撬开缸盖,一股浓郁的香气瞬间涌了出来——深褐色的酒液澄澈透亮,杜仲的棕褐、牛膝的浅黄、五加皮的暗紫清晰悬浮,仙灵脾的根须像细绸带般在酒中舒展,仿佛仍带着坡地的生机。他用竹勺舀出一碗,酒液顺着勺壁滑落,在碗底漾开细碎的涟漪。“先生先尝,这酒看着就醇厚,比去年酿的枣酒还香!”
华佗接过碗,酒液沾在指尖,暖得像春日的阳光。他浅尝一口,先是陈酒的甘醇在舌尖散开,而后仙灵脾的苦甘、杜仲的绵柔、牛膝的微酸、五加皮的清冽层层递进,一股热流顺着喉咙往下走,直抵腰膝,连之前因夜诊受了寒气的关节,都泛起淡淡的暖意。“好酒!”他放下碗,眼尾带着笑意,“雪水的凉平衡了草药的温,百日发酵让药效融得透,这酒不仅能补阳强骨,还能活血通络,山里百姓多受风湿之苦,这酒定能救不少人。”
第五卷 药酒初成疗痹痛,五行配伍显真章
壮骨酒刚开封三日,村里的老周就拄着枣木拐杖,一瘸一拐地来了。他患风湿痹痛五年,每到阴雨天,膝盖就肿得像发面馒头,皮肤泛着青紫色,连穿衣都要靠老伴帮着抬胳膊。前几日听李伯说华佗酿了能治痹痛的药酒,硬是撑着疼,走了两里山路来求药。
“先生,您救救我吧!”老周坐在门槛上,掀起裤腿,膝盖处的肿胀触目惊心,“这腿一疼起来,夜里都睡不着,连地里的庄稼都管不了了。”华佗蹲下身,用指尖按了按老周的膝盖,老周疼得倒抽一口冷气。“您这是寒湿困着肝肾,”华佗收回手,“肝主筋,肾主骨,寒湿入了筋骨,就像把骨头泡在冰水里,能不疼吗?”
他给老周倒了小半碗壮骨酒,酒液在粗瓷碗里泛着光。“您先少喝些,若觉得身上暖了,再慢慢加量。酒能引药入经,帮着仙灵脾把阳气送到骨头缝里,把寒湿赶出去。”老周接过碗,仰头一饮而尽,辛辣的酒液呛得他咳嗽两声,可没过多久,就觉得膝盖处暖暖的,像有团小火苗在慢慢烧,之前像针扎似的疼竟减轻了不少。“舒服!”他激动地攥着拳头,“先生,这酒比我喝的汤药管用多了,身上也不那么沉了!”
接下来的半个月,老周每天都来喝一碗壮骨酒。喝到第十天,膝盖的肿胀消了大半,能自己慢慢弯腿;喝到第二十天,竟能不用拐杖,扶着墙在院子里走几圈。他特意背着半袋自家种的小米来谢华佗,小米颗粒饱满,还带着阳光的气息。“先生,您这酒真是神了!我现在不仅能自己穿衣,还能帮着老伴喂鸡、晒谷子了!”
华佗笑着摆手,指着桌上的药酒陶缸:“不是酒神,是草药的性子配得好。仙灵脾属火,补肝肾之阳,是这酒的‘君药’;杜仲属木,养肝强筋,能让筋骨更有韧性,是‘臣药’;牛膝属土,健脾固肾,帮着脾胃吸收药效,是‘佐药’;五加皮属金,润肺通络,让气血能顺着经络走,是‘使药’;雪水属水,滋阴平衡,避免药酒太燥伤了津液——这是五行相生的道理,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五脏调和了,筋骨的寒湿自然就散了。”
他还教老周用酒渣热敷膝盖:“酒渣里还有药效,用布包着敷在肿处,能让草药的温气更透。您每天敷半个时辰,再配合着慢慢走路,活络筋骨,好得更快。”老周按法子做,一个月后,风湿痹痛竟全好了,还能跟着李伯去山里砍柴,扛着半捆松木回来,脸不红气不喘。
村里的其他人见老周好了,也纷纷来求壮骨酒。有腰扭伤的后生,喝了三天就不疼了,能下田插秧;有产后怕冷的妇人,喝了半个月,手脚也暖和了,能抱着孩子在院里晒太阳。华佗特意叮嘱妇人:“你们产后气血虚,酒要减半喝,还得加些红枣煮水——红枣属土,能补气血,避免药酒的温燥伤了脾胃。”他把这些病案都记在《青囊经》的草稿上,用炭笔写道:“壮骨酒,以仙灵脾、杜仲、牛膝、五加皮用秦岭雪水浸泡百日而成。火(仙灵脾)补阳,木(杜仲)强筋,土(牛膝)固肾,金(五加皮)通络,水(雪水)滋阴,五行相生,治风湿痹痛、腰膝酸软、产后阳虚,效佳。”字迹虽有些潦草,却满是实践的温度。
他把草药包好,递给王嫂,还画了张简单的煮药图:“先把茯苓煮一刻钟,再放其他草药,水开后转小火煮半个时辰,每天喝一碗,月经干净后开始喝,喝到下次月经来。”他还叮嘱王嫂,用煮过的药渣热敷小腹:“药渣里还有药效,热敷能让温气更透,每天敷半个时辰,别着凉。”
王嫂谢过华佗,回家后按方子煮药。药汤泛着深褐色,带着艾叶的辛香,她每天都坚持喝,哪怕药汤苦得难以下咽。热敷的时候,小腹暖暖的,之前的冷意渐渐散了,月经来的时候,疼痛也减轻了很多,只疼了一天,就能下床走路了。
连着喝了三个月,王嫂的小腹不再冷了,月经也变得规律,每月都准时来,疼痛感基本消失。第四个月,王嫂没来月经,她心里又喜又怕,赶紧踩着山路来找华佗。华佗摸了摸她的脉,脉象滑利,像春日里的溪流,带着生机。“王嫂,恭喜你,你怀孕了!”华佗笑着说。王嫂听了,眼泪一下子就流了出来,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她盼这个孩子,盼了整整五年!
消息传到村里,大家都为王嫂高兴,张嫂还特意送了她一篮鸡蛋,李伯也帮着她家打理地里的庄稼。有邻县的妇人听说了,特意来秦岭找华佗,他都一一诊断,根据每个人的情况调整方子:湿气重的多加茯苓,甚至加些白术增强祛湿之力;气血虚的多加当归,还加些黄芪补气;阳虚重的多加仙灵脾,加些干姜增强温阳之力。没过多久,就有好几个妇人传来了怀孕的好消息,有的还特意带着孩子来谢华佗,孩子的小脸上,满是健康的红晕。
华佗把这些宫寒不孕的病案,整理成《仙灵脾治宫寒记》,详细记录了不同症状的配伍调整,还加入了李伯的经验:“夏长时节,湿气盛,仙灵脾配茯苓、艾叶,祛湿温经;秋凉时节,寒气渐生,仙灵脾配当归、干姜,补血暖宫。”这篇文章被当地的医者传抄,纸页虽有些磨损,却成了治疗宫寒不孕的重要参考,也让仙灵脾的应用范围,从风湿、遗尿扩展到了妇科疾病,帮助更多女子圆了做母亲的梦。
第八卷 青囊定稿传后世,仙草芳名满九州
秋分时节,秦岭的仙灵脾结满了种子,黄褐色的种子藏在叶片间,像一颗颗小小的珍珠,风一吹,便轻轻晃动。华佗坐在李伯家的茅舍里,窗外的桂花正开着,细碎的花瓣落在窗台上,带着淡淡的香气。他手里拿着《青囊经》的草稿,竹简用细麻绳串着,上面密密麻麻地记着仙灵脾的性味、功效、配伍、病案,还有采制方法和鉴别口诀——每一笔都工工整整,仿佛在镌刻着草木的智慧。
他看着草稿,想起这一年来的经历:从初遇李伯,在坡地识得仙灵脾;到试药配伍,用雪水酿就壮骨酒;再到治好老周的痹痛、小石头的遗尿、王嫂的宫寒……每一个字,都来自田野间的观察;每一个方子,都源于村民的实践;每一个病案,都藏着医者的初心。他在草稿的最后,用朱砂写道:“仙灵脾者,秦岭灵草也,生于向阳坡,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味辛甘,性温,入肝肾二经,补阳祛寒,强筋健骨,治痹痛、遗尿、宫寒、阳痿,功着矣。其识于李伯,验于村民,传于青囊,非余之功,乃天地之仁,民间之智也。”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破了茅舍的宁静。一个身穿铠甲的士兵翻身下马,铠甲上还沾着尘土,手里拿着一封书信,快步走到门口,对着华佗拱手:“华先生,关将军在樊城刮骨疗毒后,气虚乏力,腰膝酸软,听闻您有壮骨酒能补阳强体,特命末将前来求药。”
华佗心中一动,赶紧起身,走到地窖里,取来一坛密封好的壮骨酒——酒坛上贴着红纸,写着“壮骨酒”三个字。他把酒坛交给士兵,又取出一张竹简,用炭笔写道:“仙灵脾性温,佐以杜仲、牛膝,能补腰膝,强心力,祛寒湿。关将军勇冠三军,战后需固肾强骨,每日饮一小碗,不出一月,气虚之症必愈。饮后可慢走活络,勿食生冷。”
士兵接过酒坛和竹简,再三道谢,翻身上马,马蹄声渐渐远去,消失在山间。李伯端着一碗桂花茶走进来,笑着说:“先生,您这药能治关将军的病,以后定能传遍天下!”华佗接过茶碗,浅啜一口,茶水带着桂花的甜香。“这不是我的药,是秦岭的药,是民间的药,”他望着窗外的远山,眼神里满是
喜欢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http://www.bixia5.cc/book/19983/199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