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墓金方记:三枝九叶启医源(上卷)
推荐阅读:
柯南之我不是蛇精病
阿拉德的不正经救世主
网游之剑刃舞者
梦幻西游之重返2005
我一个法爷,无限禁咒很正常吧?
真实的克苏鲁跑团游戏
网游:开局大秦,我反手举报玩家
人生副本游戏
小小寻仙路
三国神话世界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楔子 西汉临湘藏灵草,牧羊翁语透玄机西汉文帝前元十二年,长沙国临湘城的暮春,总裹着一层淡淡的水汽。湘江水泛着粼粼的光,映着岸边的垂柳,把绿意浸进城里的每一条巷弄。方士淳于衍的医庐就坐落在巷尾,庐内的案上摊着先父留下的残简,上面用朱砂写着“治精少方:人参、巴戟天……”,末尾却缺了关键的一味主药,墨迹斑驳,像在等着什么补上。
这日清晨,门扉被轻轻叩响。淳于衍开门,见是城郊的牧羊翁老丈,他拄着枣木杖,愁眉紧锁:“淳于先生,您快救救我的羊!前几日倒春寒,羊群突然萎靡,不吃草也不挪窝,连公羊都没了精神,再这样下去,怕是要撑不住了。”
淳于衍跟着老丈往城郊的山坡走,沿途的草芽刚冒头,带着嫩黄,唯独一片向阳的坡地上,长着些三枝九叶的野草,叶片泛着油亮的深绿,不像其他草木那样蔫软。走近了,竟见几只健壮的公羊正围着那草啃食,嚼得津津有味,吃完后甩着尾巴,围着母羊打转,精神头十足。
“老丈,您看这些羊,”淳于衍指着啃草的公羊,“它们吃的是什么草?”老丈愣了愣,凑近看了看:“这草在坡上长了好几年,我叫它‘羊欢草’,之前没在意,没想到羊群蔫了,倒只有吃这草的能精神起来。”淳于衍蹲下身,掐断一片叶子,乳白色的汁液缓缓渗出,滴在指尖,带着一丝暖意。他放进嘴里嚼了嚼,初时微辛,而后转为甘醇,一股热流从舌尖滑下,顺着喉咙直抵丹田——这暖意,竟比春日的阳光还真切。他心里忽然一动:这草莫不是能补阳气的灵物?或许,先父残简上缺的那味主药,就是它。
第一卷 坡地观草识物性,四季循道辨温阳
接下来的半月,淳于衍几乎天天往城郊的坡地跑,跟着老丈观察“羊欢草”的生长,也记录羊群吃草后的变化。他发现,这草的性子竟和天地节气严丝合缝地呼应着——春分过后,草芽顶着冻土冒头,嫩叶绿得透亮,这时公羊吃了,多会变得活跃,追逐母羊;夏至时节,枝叶长得繁茂,三枝九叶的形态愈发规整,母羊吃了,怀羔的概率竟比往年高了三成;秋分过后,叶片边缘泛出淡红,根系变得粗壮,像在土里攒劲,这时羊群吃了,能扛住夜里的寒露,少生病;冬至大雪覆盖,草叶枯萎,根系却藏在土里,等来年春阳一照,又能冒芽——这正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道法,草跟着天地阳气走,难怪能补羊的阳气。
他还仔细琢磨草的形态:每株草必是三枝丛生,每枝上错落着九片叶子,叶缘带着浅浅的锯齿,像把小梳子;叶片正面深绿,能最大限度吸收阳光;背面泛着淡绿绒毛,像层薄毯,能挡住夜里的寒气。挖开根系,浅褐色的根须像细小的鸡筋,韧性十足,断面同样渗出白汁,暖意更醇厚。
“这草性温,味辛甘,”淳于衍在竹简上记下,“辛能散寒,甘能补益,温能助阳,定是归肝肾二经。”他想起《黄帝内经》里“肾主生殖,肝主筋脉”的话,公羊吃了精神,母羊吃了易怀羔,不正是补肝肾、助阳气的明证吗?
为了验证,他采了些春芽,晒干后研成细末,分成两份:一份给老丈的病羊,混在饲料里;一份留给自己,每日用温水送服。不过三日,老丈来报:“先生,病羊竟都好了!吃了草末,不仅肯吃草,连毛色都亮了!”淳于衍自己也觉出变化——之前因倒春寒犯的腰膝冷痛,竟悄悄减轻了,夜里也不用再裹着厚褥子辗转。
他又按季节采草试验:春采的嫩叶,药性偏柔,适合体质弱的老羊和孩童;夏采的嫩枝,药性偏刚,适合青壮年和活力不足的公羊;秋采的根,药性最醇厚,适合寒邪重的病羊和老人。他把这些发现记在竹简上,补充道:“羊欢草,春采叶,夏采枝,秋采根,冬藏籽。性温,味辛甘,归肝肾经,主补阳,益精,强筋骨。”这是他第一次为这草写下明确的性味归经,没有典籍可依,全靠田野间的观察与实践——这正是“实践先于文献”最朴素的开端。
第二卷 勋贵求医遇困局,初试灵草显奇功
淳于衍识得“羊欢草”的消息,渐渐传到了临湘城的勋贵圈里。这日,轪侯府的门客公孙胜被人抬着来求医,他面色苍白,捂着小腹,连说话都有气无力:“淳于先生,我这病缠了半年,精少乏力,腰膝冷得像揣着冰,吃了无数当归、熟地,都不见好,您要是能治好我,轪侯定有重谢!”
淳于衍为他诊脉,脉象沉迟无力,像冬日里的溪流,滞涩难行;再看他的舌苔,淡白无血色,舌尖还泛着青——这是“肾阳亏虚,精少不足”的证型。当归、熟地虽能补血,却偏滋腻,阳虚的人吃了,反而像给寒邪盖了层被子,更难驱散。
“公孙先生,您这病不是血虚,是阳虚,”淳于衍道,“我有一味‘羊欢草’,性温能补阳,或许能治您的病。”他取来晒干的秋采草根,切成薄片,和三片生姜一起放进陶锅,加了湘江水,慢火煮了半个时辰。生姜性辛温,能引药入经,帮着“羊欢草”把暖意直送肝肾,这是七情配伍里的“相使”,生姜能增强草的温阳之力,还能避免草根的微涩伤了脾胃。
在另一个村落,一个妇人说:“我生了孩子后,总觉得怕冷,用‘羊欢草’煮水喝,再配些红糖,喝了一个月,身上就暖和了。”淳于衍又记下:“产后阳虚,‘羊欢草’配红糖,温阳补血,简单有效。”
这些民间的口传经验,像一颗颗珍珠,把淳于衍的医理串得更完整。他发现,“羊欢草”的用法远比他想象的丰富:能内服补阳益精,能外用治风湿痹痛,能配温药增强效力,能配凉药平衡药性,甚至能和食物一起煮——比如和羊肉同炖,羊肉性温能补血,“羊欢草”性温能补阳,两者合用,是“药食同源”的典范,适合冬天滋补。
他把这些民间用法都补充到记录里,还请人把竹简上的内容誊写到帛书上——帛书比竹简更轻便,也更容易保存。他在帛书的开头写道:“羊欢草,又名淫羊藿,生长沙城郊向阳坡,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性温,味辛甘,归肝肾经。主阴痿绝伤,精少乏力,腰膝冷痛,风湿痹阻。配伍人参、巴戟天等,为益精方,治诸虚劳损。”这便是《养生方》中淫羊藿配伍的最早雏形,字里行间,满是民间实践的温度。
长沙国的太史听说了,特意来拜访淳于衍,想把这帛书收录进国史:“先生,您这记录是长沙国的宝贝,不仅能治病,还能让后人知道,医道是从百姓的生活里来的。”淳于衍点点头:“我只是把民间的智慧记下来罢了。真正的医道,不是在书斋里想出来的,是在坡地上看出来的,在病榻前试出来的,在百姓的口耳间传出来的。”
这年冬天,淳于衍把帛书交给了太史,还附上了一片压平的“羊欢草”叶,说:“有草为证,后人才能认得这灵物,才不会忘了它的来历。”太史接过帛书和草叶,郑重地说:“先生放心,我定会好好保存,让这医方和灵草,永远留在长沙国的记忆里。”
千年后,马王堆汉墓被打开,那卷记载着淫羊藿和益精方的帛书重见天日,旁边还躺着一片保存完好的植物残体——正是淳于衍当年附上的“羊欢草”叶。这片草叶,像一把钥匙,打开了西汉医道的大门,也印证了那段从民间实践到文献记载的传奇。
喜欢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http://www.bixia5.cc/book/19983/199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