淫羊藿主流品种的主要产地,神农本草经中的相关记载
推荐阅读:
柯南之我不是蛇精病
阿拉德的不正经救世主
网游之剑刃舞者
梦幻西游之重返2005
我一个法爷,无限禁咒很正常吧?
真实的克苏鲁跑团游戏
网游:开局大秦,我反手举报玩家
人生副本游戏
小小寻仙路
三国神话世界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淫羊藿主流品种的产地高度集中于中国,且不同品种因生长习性差异,形成了明显的“地理专属”分布特征,核心产地与品种的药效成分(如黄酮苷含量)直接相关。以下是《中国药典》收载及传统药用的主流品种及其主要产地:主流品种与核心产地对应表
品种名称 核心产地(省/市/区) 资源特点与优势
箭叶淫羊藿 四川(达州、广元)、湖北(恩施)、广西(桂林) 人工种植最集中的品种,四川达州为“中国箭叶淫羊藿之乡”,黄酮苷含量普遍达8%-12%,远超药典标准,是提取物工业的主要原料基地。
柔毛淫羊藿 四川(雅安、凉山)、贵州(遵义、毕节) 野生资源多生于海拔800-2000米的阴坡灌丛,贵州遵义已形成规模化仿野生种植基地,适应性强,亩产量稳定。
朝鲜淫羊藿 吉林(通化、白山)、辽宁(本溪、丹东) 主要分布于东北长白山及周边林区,与朝鲜半岛的品种同源,野生资源受保护,人工种植尚处于起步阶段,核心产区吉林通化的药材多供东北药企使用。
巫山淫羊藿 重庆(巫山、奉节)、四川(达州万源)、湖北(宜昌) 因“巫山”得名,是地理标志性品种,仅集中于渝东、川东北及鄂西的大巴山-巫山山脉,野生资源稀缺,人工种植技术尚未大规模推广,药材价格较高。
心叶淫羊藿 陕西(汉中、安康)、甘肃(陇南)、山西(吕梁) 传统药用“正统”品种,陕西汉中是历史产区,野生资源多生于秦岭、大巴山北麓,近年甘肃陇南发展人工种植,黄酮苷含量稳定在1.5%-3.0%,适合饮片加工。
补充说明:产地与药效的关联
1. 气候与成分积累:主流产地多为亚热带至温带的湿润山区(如四川盆地边缘、秦巴山区、长白山),年均温12-18℃、年降水量800-1500的环境,能促进淫羊藿黄酮类成分(如淫羊藿苷、朝藿定)的合成,这也是这些区域成为核心产地的关键原因。
2. 资源保护现状:野生巫山淫羊藿、朝鲜淫羊藿因过度采挖,已被列为“近危”物种,核心产地(如重庆巫山、吉林长白山)已划定野生资源保护区,目前市场上的药用原料多以人工种植的箭叶淫羊藿、心叶淫羊藿为主。
淫羊藿神农本草经中的相关记载
淫羊藿在《神农本草经》中的记载是其药用历史的源头,奠定了后世对其功效认知的基础。以下从原文记载、名称演变、性味功效、分类定位及历史影响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神农本草经》原文记载
《神农本草经》将淫羊藿列为中品,原文载:
「味辛寒。主阴痿绝伤,茎中痛,利小便,益气力,强志。生山谷。」
- 性味:味辛、性寒(与现代普遍认知的“辛、甘,温”不同,可能因古代多用生品,未经过炮制)。
- 功效:
1. 主阴痿绝伤:治疗男子阳痿、性功能衰退;
2. 茎中痛:缓解尿道疼痛;
3. 利小便:改善排尿不畅;
4. 益气力,强志:增强体力与精神活力。
- 生长环境:生于山谷中,符合其喜阴湿的野生习性。
二、名称与别名的历史渊源
《神农本草经》中淫羊藿的正名为**「刚前」**,后世因功效、形态等衍生出多个别名:
- 「淫羊藿」: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记载,四川北部公羊食此草后交配频繁,故以“淫羊”(性欲旺盛的羊)和“藿”(豆叶状叶片)命名 。
- 「仙灵脾」:唐代《雷公炮炙论》称其“服之使人好为阴阳”,形容其神奇功效 。
- 「弃杖草」:因能强筋骨,使痿弱者丢弃拐杖,体现其祛风湿、壮腰膝的作用。
- 其他别名:《日华子本草》称“千两金”“放杖草”,《本草纲目》整合为“鸡筋”“三枝九叶草”等 。
三、《神农本草经》记载的学术价值
1. 功效定位的科学性:
- 现代研究证实,淫羊藿中的淫羊藿苷具有雄激素样作用,可促进性器官发育、改善勃起功能,与“主阴痿绝伤”直接相关。
- 其利尿作用可能与黄酮类成分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有关 。
2. 性味认知的演变:
- 《神农本草经》记载“味辛寒”,而现代《中国药典》定为“辛、甘,温”。这一变化与炮制工艺(如羊脂油炙)的普及密切相关——炮制后寒性减弱,温补作用增强,且黄酮类成分溶出率提高。
- 古代医家对药性的争议(如《吴普》称“神农、雷公辛,李氏小寒”),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用药习惯的差异。
3. 分类与产地的早期记录:
- 列为中品,表明其“养性以应人”的调理作用,介于上品(滋补)与下品(攻邪)之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名医别录》补充产地为“上山郡阳山”(今陕西绥德一带),与现代主产于秦巴山区的分布一致。
四、后世对《神农本草经》记载的拓展
1. 陶弘景的验证与传播:
陶弘景通过羊倌的观察记录,将“淫羊藿”之名系统化,并在《本草经集注》中强调其“补肾兴阳”的核心功效,推动其从“利小便”的辅助药升级为男科要药 。
2. 《本草纲目》的集大成:
李时珍总结历代经验,称其“生精补髓,养血益阳,强筋健骨,治一切虚损” ,将应用范围从男科扩展至抗衰老、骨质疏松等领域。
3. 现代研究的印证:
- 淫羊藿苷可促进成骨细胞分化,缓解骨质疏松;
- 朝藿定C等成分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与“强志”(改善认知)的记载相符。
五、《神农本草经》记载的局限性
- 炮制工艺缺失:未提及炮制方法(如羊脂炙),导致古代临床可能因生品寒性而限制其温补功效的发挥 。
- 品种混淆风险:未区分淫羊藿属不同物种(如箭叶、柔毛、朝鲜淫羊藿),现代研究表明其成分差异显着(如巫山淫羊藿的朝藿定C含量更高)。
结语
《神农本草经》对淫羊藿的记载是中医药学对其药用价值的首次系统总结,其“强筋骨、益精气”的核心功效至今仍是临床应用的基础。从“刚前”到“仙灵脾”,名称的演变折射出古人对自然观察的细致与智慧;而性味认知的变迁,则体现了炮制技术与临床实践对药性理论的修正与完善。现代研究在继承经典的同时,进一步揭示了其多靶点、多系统的药理机制,使这一古老药物在男科、骨科、神经科等领域焕发新生。
喜欢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http://www.bixia5.cc/book/19983/206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