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7章 一年春来到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宇文氏取代西魏,获得至尊皇权。

  不少当年和宇文泰平起平坐的将领,内心其实是不太服气的。

  这也是历史上杨坚能够轻松夺权称帝的原因所在。

  经过他和父亲杨忠数十年的经营,获得大多数关陇贵族的支持。

  周武帝宇文邕壮年驾崩。

  宣帝宇文赟21岁死于非命。

  历史上的众多意难平,如果认为都是巧合,那只能说明思想太单纯。

  宇文衍横空出世。

  一下子打乱了关陇贵族原本暗流涌动的局面。

  杨坚伏诛,以及杨氏叛党败退逃亡。

  犹如一面警钟,让一众蠢蠢欲动的贵族收起了小心思。

  加上宇文衍亲政后。

  一切维稳,没有损害一众世家贵族的核心利益。

  大力发展商贸,征收商税,反而让他们获利众多。

  对于皇帝鼓捣什么“木改铁”这些奇技淫巧完全不屑一顾。

  其推行新算术,新的教学课纲,应试选拔等也没引起重视。

  他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

  这些才是真正触及世家贵族核心利益的手段。

  等到有人反应过来,却为时已晚。

  这时的皇帝不但完全掌控军政大权,而且手上有花不完的钱。

  再说,世家贵族也不是铁板一块。

  在宇文衍的分化策略下,有人欢喜,有人忧。

  就算心里有一万个不服,也只能跪地高呼“吾皇圣明”!

  ……

  阳春三月。

  冰雪消融,万物复苏,大地吐绿。

  一年之计在于春。

  又到了春耕春播的好时节。

  南方。

  秧田规整好后,划分成方块状秧床。

  水不能漫过秧床,以免把出芽的稻种泡烂。

  育芽后播洒到秧床上的谷粒,很快就长出了小绿叶。

  在育秧的一个多月时间里。

  农人需要把所有的稻田刨草、犁田、起埂、下肥。

  插秧前,还得耙田,把水田弄平整。

  南北统一十五年来。

  朝廷在南方五道设钱庄,推行“无息借贷”惠民业务。

  帮助自耕农解决资金问题。

  如今。

  几乎家家户户都拥有了耕牛和各式铁制农具。

  条件宽裕些的自耕农家庭还置办了脚踏式打谷机。

  统一后的南方百姓,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江南道,水稻年年丰收增产,成为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

  除此之外。

  在瓷器,纺织,印染,造纸,造船等方面独领风骚。

  建康,苏州,杭州,以及一江之隔的扬州。

  发展成为长江下游区域最为繁盛的几大城市。

  商贸氛围活跃,繁华程度直追洛阳。

  江西,福建,湖南,岭南四道,朝廷进行了有计划的移民。

  十数年间,开垦出大量的田地。

  甚至山区都得到相应的开发。

  绝美的梯田、茶山成为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泉州和广州两座海外商贸港,发展也是日新月异。

  商队、商船往来频繁,贸易繁荣。

  造船业也是迅猛发展。

  每年能够下水六艘小型宝船,其他海船成百上千。

  两处商贸港也成了南洋商贾的聚集地。

  也有部分来自天竺,狮子国等更遥远的国度。

  有相当一部昆仑奴是从这两处港口上岸,转卖到神州各地贵族手中。

  在广州和泉州。

  银圆和金圆的兑换与流通,仅在京城之下。

  商业司规定。

  所有商贾与大周商行贸易,必须用大周钱币进行结算。

  如此一来,金币和银币就成了首选。

  海外商贾除了携带商品,还有各种成色的金砂、银锭。

  按大周钱庄制定的成色品级校验后,予以兑换相应的金银币。

  自朝廷开辟“海上丝绸之路”以来。

  大量的金、银流入中土。

  这些金银经过提纯后。

  除了用于铸币,还被铸造成金砖、银砖,用作储备金。

  以金砖为主,银砖为辅。

  宇文衍曾下诏在秦岭深处挖空山体,秘密开凿国家储备金库。

  这么些年来,已经存储了大量的金砖。

  可以说。

  统一后,南方迎来全新的发展契机。

  不论是农业,手工业,商贸,都给百姓带来从未有过的福利。

  这种形势下。

  若是还有人反对统一,肯定会认为脑袋被门夹了。

  ……

  京城。

  皇帝一身便装出宫。

  随行的是太子,墨言,元氏兄弟,以及隐匿行踪的暗卫。

  此行目的地乃城外农学馆实验基地。

  环球航行船队从东洲带回来的种子,终于要播种了。

  宇文衍不亲自看上一眼,总觉得心里不踏实。

  “给陛下请安。”

  “老臣参见太子殿下。”

  贾仲明知悉陛下和太子驾到,连忙领着一众下属前来见礼。

  “平身吧!”

  “季明,看你这架势,又亲自下地了吧。”

  宇文衍见贾仲明一袭紧身粗布衣裳。

  卷起衣袖、裤管,脚上还沾着泥土。

  “回陛下,这些种子来之不易,就怕出任何差池。”

  “老贾啊,大可不必如此小心翼翼。”

  “这是试种,成与不成,尚未可知。”

  “毕竟都是万里之外的作物,气候、环境都大有不同。”

  “你正常播种便是,不要有任何心理负担。”

  “以后,航海司每年都有船队进行环球航行。”

  “这次试种不成功,下次接着试就行了……”

  宇文衍看着贾仲明颇为忐忑的神色,不由畅怀一笑,拍了拍他的胳膊笑道。

  “谢陛下。”

  “老臣只是不想让您失望。”

  “您看,这便是年前从吕宋送来的红薯和土豆。”

  “存放了几个月,外表有些干巴,已经开始冒芽了。”

  贾仲明暗自松了口气,目露感激之色。

  正是皇帝的通情达理,大力支持、鼓励。

  才有农学馆二十年来取得的各种成就。

  宇文衍顺着贾仲明手指的方向望去。

  几个箩筐里装着的正是灵魂记忆中的熟悉事物。

  红薯中间粗两头细,呈椭圆。

  成人巴掌长短,个头没有后世的大,外形倒是一模一样。

  有些干巴的表皮已经冒出些芽苞。

  再看土豆。

  有圆形和椭圆两种形状,应该是两个品种。

  种子呈干瘪状,已经长出根须和芽苞。

  这是正常状态,并不是坏种。

  红薯须先薯种育苗,再用薯滕成垄移栽。

  土豆则是直接播种。

  整理好土地后,间隔一尺挖小坑放种,施些沤肥,填土即可。

  至于其他的作物。

  辣椒需要育苗,待辣椒苗筷子高便可移栽。

  花生,玉米,蕃茄,南瓜,向日葵都是直接播种。

  “很好,忙你们的,朕在一旁看看。”

  ……
  http://www.bixia5.cc/book/21101/74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