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玄武门继承制(2)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 尉迟恭:殿下啊,咱们可是刀枪里滚出来的,你可别丢份呀。

  天策府众人:对,精神点,好样的]

  [你以为玄武门之变打的是李建成,实际上打的是李渊]

  [能逼开国皇帝当太上皇的,可没几个。二凤可真牛人。]

  [客观条件,当时地方上大部分的军政一把手都是倾向于二凤的,谁让二凤的人格魅力和实打实的功绩摆在那呢]

  [七世纪最强碳基生物,亚洲扛把子,天可汗!]

  [无论是刘邦还是朱元璋都在成功以后屠戮功臣,因为他俩自己在军事上打不过手下的骄兵悍将,

  李二凤没有怎么做,因为即便大唐猛将如云,也是他最能打]

  西汉

  大殿之内,气氛凝重,

  众臣看到此,心中莫名都想起了一个人——张良。

  刘邦开国之后论功行赏,欲封张良为留侯,这本是无上荣耀,

  但那时张良却拒绝接受,并且提出想要辞官归隐。

  彼时,朝堂之上一片哗然,大多数的朝臣都表示无法理解。

  辛苦奔波打天下,历经无数艰难险阻,如今终于胜利了,正是享受荣华富贵、青史留名之时,

  怎可将那些用血汗换来的功劳亲手推远?

  也有少数心思缜密之人隐约猜测到了其中缘由,

  然而他们却都抱着一丝侥幸心理,毕竟从龙之功的诱惑实在太大,谁都不想轻易放弃这即将到手的富贵与权势。

  但此刻,这些天幕上的弹幕无情地打破了他们最后的幻想。

  尤其是最近风头正盛的韩信,此刻面上一片惨白,眼神中满是惊恐与不安。

  而萧何则是早就预料到了的样子,叹了口气。

  众臣们此时都不约而同地看向上座的刘邦,

  刘邦却依旧是一副笑眯眯,混不吝的模样。

  见大臣们都看过来,刘邦还不在意地道:“看乃公作甚,看天幕啊。”

  他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却未能驱散弥漫开来的紧张与压抑。

  明,洪武时期

  大臣们在这种弹幕上看到自家陛下朱元璋的大名,

  心中居然没感到多大的意外之情。

  他们早已在心底无数次地担忧过此事,如今被这般直白地提及,

  只觉更多的是尘埃落定,果然如此,悬着的心终于是死了。

  他们的内心深处甚至涌起一丝解脱的平淡,

  就像一直悬在自己头上的那把“达摩克里斯之剑”终于还是落了下来。

  他们深知朱元璋的脾性,也不敢去看朱元璋,更不敢贸然求情,

  一些上了年纪的大臣,眼中噙着泪,只能无助地看着上方的马皇后。

  朱元璋表情冷漠,

  心中暗自想着,自己若杀那些人,肯定是他们犯了错,在朝堂上已经容不下他们了。

  察觉到大臣们的目光所向,他心中顿时涌起一股不悦,

  朱元璋立刻大步走过去挡住视线,狠狠地瞪了下面一眼。

  众臣们不禁打了个寒颤,只好悻悻地移开视线,心中满是惶恐与无奈。

  每个人心中都在大逆不道地祈祷,

  太子殿下还是赶快继位吧。

  如果太子朱标也想像唐太宗一样实行玄武门继承制,

  他们绝对举双手双脚赞成,为太子殿下冲锋陷阵。

  ......

  [ 当时整个时代兵法上能和李世民打个有来有回的只有李靖。然而李靖是李世民手下]

  [为了洗掉杀兄囚父的污点,一生都在为政绩奔波,也就朱棣有的一拼。]

  [凭他的战功,掩盖污点都绰绰有余]

  [没什么好骂的,一代雄主怎么可能让人阻挡他的路,他不杀别人,他自己就会被别人杀,名和命这不是选择题]

  [站在你面前的是七世纪最强碳基生物,亚洲州长,东半球话事人,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大唐太尉,司徒,尚书令,中书令,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益州道行台尚书令,雍州牧,凉州总管,领右翊卫大将军,左右武侯大将军领十二卫大将军,上柱国,秦王,天策上将,天可汗,大唐太宗文皇帝,“贞观之治”开创者李世民是也]

  [ 五千年来第一六边形战士]

  [那么能打的一个人,谥号文皇帝,可想对他的评价有多高。]

  [千古一帝!]

  ......

  后来的弹幕都十分统一地开始夸赞起李世民的功绩,

  一长串的赞美之词不断涌出,看的人眼花缭乱。

  特别是“千古一帝”这个名号,不断被弹幕重复着。

  看得各朝的皇帝实在不由得心中泛酸。

  秦

  嬴政自从这个视频开始就一直表情怪异地看着扶苏,

  刚开始扶苏察觉到时只是疑惑地回看自家大人,

  后来被盯得时间长了,扶苏又苦恼地错开了自己的目光。

  好半晌,

  扶苏才试探性地说道:“大人放心,臣不会像李世民那样谋逆,也不会残害手足?”

  随即嬴政便收回了目光,有些无力地用手撑着头。

  开始时,嬴政是将李世民作为自己儿子扶苏一辈来看待,

  他十分欣赏李世民作为王朝继承人的能力,这将是一个合格优秀的帝王。

  但是到后来后世人总体评价时,

  他又将李世民放在自己同一辈分来看待,

  此时除了欣赏之外,

  嬴政又在不断思考审视起“千古一帝”这个称呼。

  唐,贞观时期

  当世人李世民也是没有预料到这种结果,

  等反应过来后眼中欲落不落的眼泪也都消失得一干二净。

  如果其他人此刻身为当事人,可能越看这些赞美之词越会觉得脸热,不好意思,

  但是二凤陛下丝毫没有这种扭捏的情绪,

  甚至又熟练地微抬下巴,得意洋洋,大大方方地接受着这些赞美。

  还十分好心情地同底下自己的文臣武将们调侃,

  “后世给朕定的谥号是文皇帝,不知众爱卿有何看法啊。”

  魏征本来也为自家陛下能得后是如此之高的评价而欣慰,

  但是看李世民逐渐变得更加得意忘形,

  最终还是在其他人还没反应过来怕马屁时,

  忍无可忍地出列准备说教一番。

  但是还没等他说些什么,

  天幕上下一个视频的声音就迫不及待地传了出来,

  好像要代替魏征进行说教。

  ——

  【请陛下称太子!】
  http://www.bixia5.cc/book/21222/11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