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活着的人不准成神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天还没亮,整座皇城还浸在灰蓝色的雾里,宫道上的青砖泛着湿漉漉的冷光。

  我站在井边,看着那片残陶又被风卷了起来,打着旋儿撞在墙角,发出一声轻响。

  “娘娘错了。”

  四个字,像钉子,一根根扎进地底,也扎进人心。

  昨夜那句“灵犀活着,我们才敢死”,如今已不是一句谣传,而是刻在坊间巷口、写在孩童课本、甚至被商贩编成小调传唱的信条。

  三十六坊,一夜沸腾。

  有人跪地痛哭,说终于等到了能替他们扛天的人;也有人连夜砸了香炉,撕了画像,怒斥这是妖言惑众。

  可最让我心沉的,是小满今晨带来的消息。

  “北坊昨夜拆了‘殉典碑’。”她喘着气,额上沁着汗,“可天没亮,又立了个泥像,粗手粗脚的,说是‘护法灵犀’,前头还摆了供果,香火不断。”

  我指尖一顿,正捻着一片枯叶。

  又要开始了?

  不是救世主,便是神明;不是跪着,便是疯了。

  他们总想把人抬上神坛,再用香火和眼泪将她烧成灰烬。

  可活着的人,怎么成神?

  活人不成神,不是因为他们不够伟大,而是——神一旦有了心跳,就再也听不见祷告。

  我静静转身,走到妆台前,抽出一把银剪。

  “拿来。”我说。

  小满一愣:“什么?”

  “剪刀。还有陶匣。”

  她手忙脚乱地递上来。

  我低头,一缕青丝垂落,黑得像夜,柔得像水。

  剪刀合拢,咔嚓一声,断发飘落,轻如叹息。

  我将那缕发放入陶匣,封口,用火漆印上自己的指痕。

  “送去南坊‘静问台’。”我抬眼,声音不高,却像刀锋划过冰面,“就说——这是‘神’的遗物,谁信,谁烧。”

  小满睁大眼:“娘娘,您这是……激他们?”

  “不是激。”我冷笑,“是逼他们睁眼。若连一缕头发都要奉为神迹,那这世间的真相,早被香灰埋死了。”

  三日后,消息传来。

  陶匣在静问台前被当众打开。

  少年们围了一圈,哄笑着,有人捏起那缕发,对着阳光晃:“就这?我娘的头发都比这黑!肯定不是她剪的!”

  有人嚷着要扔进火堆,说烧了才知真假。

  眼看那匣子就要化为灰烬,一个满面风霜的老匠人突然冲出来,一把夺下。

  “慢着。”他声音沙哑,却震得全场安静。

  他盯着那发丝看了许久,忽然从怀里掏出一块残布,上面密密麻麻记着些名字——全是这几年因我开的药坊活下来的百姓。

  “三年前,她在疫区剪发换药,当众剪的。”老匠人抬头,眼中有火,“那时我就在场。这发色,这粗细,分毫不差。”

  他转身,将那缕发编进“验活碑”的基座,用铜丝缠紧,再提笔题下四字——

  凡人之证。

  我听到这四个字时,正坐在井边晒太阳。

  风穿过回廊,吹动我的衣角。

  我没有笑,也没有哭,只是望着那口古井,久久不语。

  他们终于开始用“人”的尺度,量“活”字了。

  不是神迹延寿,是我熬药到天明;不是仙气护体,是百姓自己学会了辨草识方;不是我赐予生机,是他们终于敢在没有“神”的日子里,自己站起来走。

  这才是“活着”。

  当晚,我召小满拟“三不令”。

  “第一,不立像。”我提笔写下,字字如刀,“凡塑我形者,像毁人罚。泥塑木雕,皆为虚妄。”

  小满咬唇:“可若百姓自发呢?”

  “那就毁得更快。”我抬眼,“越自发,越危险。心甘情愿的崇拜,最易成枷锁。”

  “第二,不传语。”我继续写,“禁用‘江灵犀曰’‘灵犀曾言’等托名之语。我未出口的话,便是假话。”

  “第三,不承名。”笔锋一转,最后一令落下,“新条文不得冠‘灵犀XX法’。救人的不是我,是规矩、是药理、是千千万万敢问‘为什么’的人。”

  小满低头记录,忽然抬头:“娘娘,若他们……非要纪念您呢?”

  我站起身,走到院中那堵错字墙前,指尖抚过那片残陶上的“娘娘错了”。

  “让他们纪念错。”我轻声道,“纪念对,是拜神;纪念错,才是记人。”

  人会错,会悔,会痛,会改。神不会。

  所以,神才死得早。

  而我,还想活得久一点。

  夜深了,风渐凉。

  我独坐灯下,翻着南坊送来的“验活碑”拓本,指腹一遍遍摩挲过“凡人之证”四字,心头忽有暖流涌动。

  就在这时,檐角传来极轻的一响。

  像是瓦片被踩动。

  我抬眼,烛火微微一晃。

  院外,一道黑影跃过宫墙,落地无声。

  他手中拎着一只焦黑的布包,衣角沾着夜露,眼神深得像井。

  我心头一跳。

  ——范景轩,你又来做什么?子时三刻,井底又响了。

  不是风摇井绳,也不是狸奴踏瓦,是极轻的一记“嗒”,像小时候我蹲在井沿,用炭条在陶片上刻字时,笔尖触底的声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屏住呼吸,提灯俯身。

  幽黑水面晃了晃,倒映着半张脸——苍白,眼底泛青,却亮得惊人。

  就在那影子里,水纹缓缓聚拢,浮起一行歪歪扭扭的小字:

  “活着的人,不准成神。”

  我的心猛地一缩。

  这字迹……我认得。

  七岁那年,我被亲母推入枯井,饿了三日,靠啃泥缝里的青苔活命。

  那时我用碎陶片在井壁刻下这句话,没人看见,也没人信。

  可如今,它竟从水底浮现,与我童年刻痕,如出一辙。

  风忽起,檐角铜铃不响,却有一片灰烬打着旋儿,掠过我的唇。

  像谁贴着耳畔,低语。

  “下一个被烧的,该是你心里那个‘该被供着’的影子。”

  我猛地后退一步,灯影晃乱,井水重归混沌。

  可那句话,已如烙印,烫进肺腑。

  ——我心里,真有这样一个影子吗?

  是那个在疫区被百姓跪拜时,心底悄然浮起的一丝虚荣?

  是听见“灵犀活着,我们才敢死”时,那一瞬的恍惚与战栗?

  还是……当我看见“验活碑”上刻下“凡人之证”四字时,指尖微颤,竟有一丝不甘?

  我闭了闭眼。

  原来,连我自己,也曾偷偷幻想过被仰望的模样。

  可人一旦贪恋神位,便再难落地。

  回房后,我彻夜未眠。

  小满进来添了三次炭,见我仍坐于案前,忍不住轻声劝:“娘娘,三不令已传遍六坊,毒布之事也已了结,您……该歇了。”

  我摇头,目光落在案上那百片源陶上——每一片都写着“三不令”全文,明日将分投各坊火盆,火中读令,灰中生效。

  不立碑,不传名,不塑形。

  可若人心不死,令如浮灰。

  “小满。”我忽然开口,“你说,人为什么总想造神?”

  她一怔,低声道:“因为怕。怕无人撑天,怕无路可走,怕黑夜里,连个影子都抓不住。”

  我苦笑。

  是啊,他们不是信我,是信一个能扛天的人。

  可我扛不动。我只想教他们自己站稳。

  正说着,外头传来极轻的脚步声。

  我抬眼,窗纸映出一道修长身影——玄色常服,肩披夜露,腰间未佩帝王玉,却压得满院寂静。

  范景轩。

  他又来了。

  这一次,他没翻墙,只是站在院外,手中拎着那只焦黑的布包,指节发白。

  我推门而出。

  寒风扑面,我裹紧披风,直视他:“陛下深夜至此,是来问罪?”

  他不答,只将那布包往石桌上一掷,发出沉闷一响。

  “你前脚拆庙,后脚就出神药。”他冷笑,眼底却无怒,只有深不见底的冷,“江灵犀,你拆的是假神,还是想立新神?”

  我心头一震。

  原来他也怕。

  怕我沉溺于“被需要”的幻梦,怕我一步步,被人心捧上祭坛。

  我伸手,从袖中取出共感针残片——那日系统崩解后,唯留这一寸银针,能引毒显形。

  轻轻一划,布包裂开,内里缝着的布条暴露在月下。

  刹那间,针尖触布,布条竟渗出细密红珠,如血,却无腥气,反有股甜腐味——是朱砂混着蛊引,炼过三道火,专诱轻信之人。

  “又是‘代承契’余党。”我声音冷下,“借民信炼蛊,以‘庇佑’为饵,诱百姓供奉,实则抽取精气,养邪术之根。”

  小满倒吸一口凉气:“他们……竟拿‘信’当刀。”

  “最利的刀,从来不是铁。”我盯着那毒布,缓缓道,“是人心所向。”

  范景轩沉默片刻,忽然低笑:“所以你烧它?”

  “不。”我抬眼,直视他,“我让百姓自己验。”

  当夜,我命小满将毒布分送各坊“言社”——那些由百姓自发组织、传讯辩理的民间议所。

  只附一句:“若信我,便查我;若疑我,更该查我。”

  五日后,真相炸开。

  数名“言社”执事被揭,原是旧党余孽,借“护灵”之名敛财,私设牌位,收供奉银,甚至以“灵犀庇佑符”为契,骗病患焚香三日,实则延误医治。

  百姓震怒。

  北坊孩童当街砸碎“灵犀庇佑”陶片,用碎陶拼出一行大字:

  “她活着,我们自己活。”

  我站在井边,看着那行字被朝阳照亮,心头忽松。

  小满捧来石碑,欲将“三不令”刻上。

  我摇头。

  “不刻。”

  “为何?”她不解。

  “令若成碑,便是新神龛。”我轻声道,“火中读令,灰中生效——灰烬落地,人人皆可践,才真正自由。”

  当夜,百片源陶投入各坊火盆,火光冲天,诵令声此起彼伏。

  我在宫中井边,听着风送来的断续之声,忽然觉得,这世间,终于有了一丝“人味”。

  可就在我转身欲去时,井底,又传来那一声轻响。

  如笔点水。

  我俯身——

  水中浮字,依旧稚嫩:

  风起,灰烬掠唇,烫出一句:

  “烧我那部分。”

  我僵在原地。

  那句话,在心头盘旋三日,挥之不去。

  直到第四日清晨,我翻开“回声渠”记录——那是各坊百姓匿名投递的政议残卷,我命人收集成册,以察民声。

  指尖翻过一页页,忽然一顿。

  近月采纳的条文中,凡涉及医政、赈灾、妇孺者……笔迹竟隐隐相似。

  不是出自官吏,也不是文士。

  像极了,某个深夜,有人跪在灯下,一笔一划,写下的恳求。

  而那字迹的起笔方式——

  与井底刻痕,同源。

  喜欢穿书后我在后宫医手遮天
  http://www.bixia5.cc/book/21628/48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