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复朝·帝掌乾坤
推荐阅读:
妙手回春
从继承家族开始变强
快穿:一不小心,我又上教科书了
九公主又美又飒
开局同学会上中奖两亿五千万
取消我高考?研发六代战机震惊科学界!
激荡 1981,农村也疯狂
假太监:我乃大明九千岁
穿越四合院之开局落户四合院
女尊快穿之妻主是个宠夫狂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养心殿内的寂静,并未持续太久。昭元帝的目光,在枕边那份墨迹已干的奏疏上停留了许久,仿佛要将那谦卑恭顺的字句揉碎,看清其下潜藏的真心。最终,那抹深沉的复杂化为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消散在浓重的药香里。他抬了抬手,动作因半边身体的僵硬而显得有些滞涩。“高无庸。”
“老奴在。”高无庸立刻躬身。
“拟旨。”皇帝的声音依旧沙哑,却带上了一丝不容置疑的决断,仿佛在权衡利弊后,终于落下了手中的棋子。
翌日,金銮殿。阔别朝堂多日的昭元帝,身着明黄龙袍,端坐于御座之上。虽需依靠特制的扶手支撑,半边身体仍显僵硬,但那久居人上的帝王威仪,却随着他目光的扫视,沉沉地压在每一个朝臣心头。阶下,百官肃立,气氛比往日更加凝滞,目光或明或暗地投向站在最前列的玄色身影——渊亲王君临渊。他垂眸而立,神色平静无波,仿佛昨日那份石破天惊的还政奏疏并非出自他手。
高无庸手捧明黄圣旨,尖细的声音打破了殿内的沉寂,清晰地回荡在每一个角落: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躬违和,幸赖天佑,得复康健,实乃宗庙社稷之福。渊亲王君临渊,忠勤体国,临危受命,总摄朝政期间,肃清宫闱逆乱,平定西陲烽烟,安邦定国,功勋卓着,朝野共鉴。朕心甚慰。”
圣旨的开篇,是毫不吝啬的褒奖。然而,朝臣们的心却提得更高,屏息凝神,等待着那至关重要的下文。
“今朕躬既安,自当亲理万机,以慰臣民之望。渊亲王深明大义,恳辞摄政之权,其心可嘉,其诚可表。”皇帝的目光,如同实质般落在君临渊身上,带着审视,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释然,“然国之柱石,不可或缺。着即收回摄政之命,改由朕躬亲理朝政。渊亲王辅弼有功,特赐双亲王俸禄,加九锡之荣,总理兵部事,协理军国机要。望卿不负朕望,继续为社稷分忧,为黎民谋福。钦此!”
“臣,君临渊,叩谢陛下天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君临渊撩袍跪地,声音沉稳有力,听不出半分波澜。他深深叩首,姿态恭敬至极。
“吾皇圣明!万岁万岁万万岁!”群臣紧随其后,高呼万岁。然而,这响彻大殿的呼声之下,心思各异。
双亲王俸禄!这是无上的恩宠,昭示着皇帝对这位皇子功勋的认可。加九锡!更是人臣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象征着极致的尊荣。然而,“总理兵部事”……这个看似位高权重的任命,却微妙地将君临渊的权力核心,牢牢限定在了“兵”之一字上。他失去了总揽全局的摄政之权,交出了对六部百司的直接掌控,换来了在军队系统内更集中、也更敏感的权力。
皇帝,终究是皇帝。他感念君临渊的救驾之恩,认可其赫赫战功与摄政期间的稳定之功,但那份深植骨髓的猜忌,并未因那份谦卑的奏疏而彻底消除。他用滔天的恩赏,堵住了悠悠众口,彰显了皇恩浩荡;同时,也用这看似晋升的任命,完成了权力的回收与制衡。将猛虎的利爪,暂时约束在了兵部这个巨大的笼子里。
君临渊平静地起身,退回班列。他脸上没有任何失落或不满,只有一片沉静的接受。仿佛这一切,早在他预料之中。他微微侧目,与站在不远处的兵部尚书秦烈交换了一个极快的眼神。秦烈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钦佩与了然。
早朝在一种微妙的平衡中继续进行。皇帝开始亲自过问积压的政务,虽然动作缓慢,言语偶有滞涩,但条理清晰,决断果敢,帝王威仪不减分毫。他刻意绕开了对福王案、冷宫案的深入处置,只以一句“按律严办,以儆效尤”带过,仿佛急于翻过这一页,将朝局的焦点重新拉回到自己手中。
退朝时,秋日的阳光洒满汉白玉阶。君临渊走在最前,玄色亲王蟒袍在日光下流淌着沉静的光泽。身后投来的目光,有敬畏,有艳羡,有忌惮,也有探寻。他步伐稳健,目不斜视,仿佛感受不到那无声的暗流涌动。权力的交接,在皇帝的乾坤独断与君临渊的顺势而为下,以一种看似圆满,实则暗藏机锋的方式,尘埃落定。新的棋局,已在无声中悄然布下。
http://www.bixia5.cc/book/21805/35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