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中文网 > 烈士遗孀重生了 >第172章 阿荣他给我办事不要钱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172章 阿荣他给我办事不要钱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沈穗没想那么多。

  第一批的两锅月饼主要还是试一试烤箱的温度。

  毕竟每个烤箱都有自己的脾气。

  她这里也没有测量烤箱的温度计,只能试验着来。

  好在月饼倒是都烤熟了。

  只不过温度比实际温度低了点。

  月饼的颜色有点嫩。

  月饼做好后需要回油。

  沈穗这边时间紧,就拿着小喷壶往上面喷了一层水雾。

  “稍微喷一些就行,这样能加快回油。”差不多等到半下午就好了。

  稍微调高了温度,模具做好的月饼又送到烤箱里。

  又盯了两批月饼,瞧着颜色没什么问题,沈穗这才放了心。

  “小雷你盯着烤箱这边,什么时候刷蛋黄水,都记得吧?”

  杜小雷认真点头,“晓得,沈穗姐你放心,我会认真看着时间。”

  “辛苦啦。”沈穗揉了揉少年的脑袋,出去跟严裕文说话。

  这边饭店里的烤箱一共有两个,一次能做二十四块月饼。

  “我这边的话,需要大概一百块。”

  严裕文有些诧异,“这么多?”

  “送的人比较多。”

  沈穗心里头盘算了一遍。

  赵大姐帮自己诸多,肯定要送的,两盒八块月饼。

  传达室的老张那边要给他留一盒。

  胡俊兰和汪婶那边一人一盒又是八块。

  武装部那边,刘武军单独一盒,另外再准备两盒。

  派出所马所长那里要送一盒,派出所那边也要准备两盒,毕竟平日人家也要来这边巡逻,帮忙吓走一些宵小。

  少年宫陶彩云那边一盒,另外还要多准备两盒给少年宫那边分一下。

  再就是计委邹主任两盒,朱秘书一盒。

  学校这边要请郜云岫教自己英语,少不了要送一盒。

  杜小风家七个人,也要准备两盒月饼。

  末了还有邻居们,一家两块就得六块月饼。

  这么一番算下来,就要八十六块月饼。

  这还没算自家要留下吃的呢。

  一百块月饼总是需要的。

  严裕文对沈穗的人际关系并不清楚,但她提出要求,自己也不好拒绝。

  “那行吧。”严裕文送佛到西天,“我买了包装纸,等回头让人给你送过去,送到学校还是你家?”

  “等到五点来钟我要的这些都差不多能回好油,到时候我过来取,让小雷跟着我送过去就行。”

  严裕文点头,“成,那你先忙,我盯着。”

  他之前没想着做月饼,也是沈穗提了这么一嘴,才临时起意。

  时间紧,就匆忙上工,左右后天就是中秋节,也就忙活这两天而已。

  送走沈穗,严裕文去接了盆水。

  冷水洗脸,人都清醒了几分。

  他又去厨房帮忙。

  本来是想要问问沈穗,觉得这几个厨师,哪个更好。

  但是吧,沈穗跟人接触时间又不长,怕是不好说。

  何必难为人呢。

  他再来观察观察吧。

  ……

  靳敏闻到了沈穗身上的香味,“月饼还没做好吗?”

  她左看右看,都没看到沈穗带回来月饼。

  沈穗拿她没办法,“在回油呢,现在邦邦硬,怕不是能硌掉牙,你真要吃?”

  这年头很少有人在家里头做月饼。

  没工具,对流程也不清楚。

  靳敏压根不知道月饼还得回油。

  她没结婚前,基本上分不到月饼。

  结婚后,每到中秋节家里的月饼压根吃不完,基本上都是送到娘家去。

  这种高油高糖又是用好面的点心,娘家人都挺爱吃的。

  回油,这个概念对靳敏而言并非常识。

  靳敏很是关心这个问题,“那什么时候能吃?”

  沈穗看向孟东梅,正想要“告状”。

  孟东梅开启了复读机功能,“对啊,什么时候能吃?”

  行吧,这是近靳敏者贪吃了。

  “等傍晚就差不多了,到时候我去拿。”

  靳敏十分踊跃,“我帮你一起呀。”

  她还不忘找帮手,“是吧,孟姐?”

  孟东梅点头,“没错,沈穗你中秋节要送的礼挺多的吧。”

  中秋节出嫁的女儿给娘家送节礼,沈穗早就没了娘家,完全不用考虑这个。

  但她在晏城还有挺多人情的。

  估计要准备不少月饼。

  沈穗笑了笑,“还成,差不多都定下了,等明天送过去就行。”

  上午何锦秋没打来电话,虽然一直告诉自己不能着急,但沈穗还是怕去吃饭错过了那边来的电话。

  她干脆在办公室守着,让靳敏帮自己带回来一份饭。

  但何锦秋的电话打来,已经是下午三点钟的事情了。

  “商标已经弄好了,阿荣在香港那边帮忙弄了一些吊牌,我等下去火车站让乘务员帮忙捎过去,到时候你去车站接一下就行。”

  毕竟足足有一行李箱呢。

  走邮政运输的话,少说也得一星期。

  倒不如请火车上的乘务员帮忙,给她十块钱就行。

  上次去晏城的时候,何锦秋跟那几个乘务员都混熟了。

  “那真是太好了,一共多少钱,我这两天找时间给你汇过去。”

  何锦秋嗔了一声,“跟我还这么客气呀?不用钱的,阿荣他给我办事不收钱。”

  倒也不是炫耀。

  当年陈树荣偷渡去香港时,家里头都不同意。

  青年求到何锦秋这里,何锦秋心软,给了他五十块钱。

  后来因为这事,还得罪了家公、堂叔他们。

  陈树荣后来没了消息,家里头都以为他死了,毕竟那些年偷渡去香港的人,成功的不少,死的更多。

  直到去年底,这个小叔子给家里送来了一笔钱。

  陈家这才知道,陈树荣在香港那边过得还不错。

  原本跟何锦秋婆家断亲的堂叔一家,又续上了来往。

  何锦秋松了口气,心想人没出事那可真是太好了。

  不然自己给钱岂不是给出了罪恶?

  陈树荣要给她钱,何锦秋只收了那五十块钱的本金。

  但青年说了,“嫂子你有什么事找我就行,我上刀山下火海一定给你办到。”

  何锦秋觉得这话夸张了。

  自己能有什么事呢。

  直到前几天沈穗委托她帮忙在香港注册商标。

  何锦秋第一时间想到了陈树荣。

  没想到这个小叔子不止帮忙把商标弄好了,还给弄了一批吊牌。

  印刷的特别精致好看。

  而何锦秋所支付的代价,也不过是这两天去火车站,给陈树荣送了两次汤而已。
  http://www.bixia5.cc/book/21902/28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