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中文网 > 沟壑出路 >第6章 (493)京城寿宴行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6章 (493)京城寿宴行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暮春时节的江南,暮色像浸了墨的棉絮,慢悠悠铺满青石板路。张南南牵着萧冷的手,刚踏过巷口那座爬满青苔的石桥,就见自家院门上挂着的铜铃轻轻晃了晃,细碎的“叮铃”声里,崔灿灿抱着一摞刚浆洗好的蓝布衣裳,从月亮门里迎了出来。

  “可算回来了!”崔灿灿的声音带着现代女子特有的直接,她伸手帮萧冷拂去肩上沾着的槐花瓣,眼角弯成了月牙,“方才石雯收到一封京城来的信,正坐在堂屋等你们呢,脸色瞧着喜滋滋的,定是有好事。”

  南南一听“京城”二字,眼睛立刻亮了。他今年十七岁,现代的高中生,当前的翩翩少年,此刻正往堂屋跑,布靴踩在青石板上发出“哒哒”的响:“是不是姨母的父亲要去京城啦?我还没去过呢!”

  萧冷小丫头跟在后面,蹦蹦跳跳的,手里还提着给石雯娘亲带的桂花糕——石雯素爱甜食,今早他义父特意带他们绕去巷口的“福源斋”买的。刚走进堂屋,就见石雯正捧着一封信纸,指尖轻轻摩挲着信纸边缘,眼眶微微泛红,嘴角却扬着笑。

  “姨母!”南南走到石雯身边,仰看她,“信上写什么啦?是不是京城有消息?”

  石雯这才回过神,把信纸叠好放进锦盒,声音里满是暖意:“你应该称呼外祖父,是我父亲的信。他说下月是他六十大寿,让我们一家去京城团聚,还说……想亲眼见见你和冷儿。”

  “京城!”南南兴奋得跳了起来,抓着萧冷的胳膊晃个不停,“冷冷你听见没?我们要去京城啦!听说京城有可高可高的城楼,还有卖糖画的、捏面人的,比咱们江南热闹多了!”

  萧冷笑着点头,将桂花糕递到石雯面前:“娘,这是给您买的桂花糕,还热着呢。既是外祖父的寿宴,我们很高兴前往。”

  石雯接过食盒,掀开盖子就闻到浓郁的桂花香,她欣慰地看着萧冷:“还是冷儿想着娘亲。我刚正想跟你们说,灿灿,你也跟我们一起去吧。你我好姐妹,我父亲也常念叨你,正好趁这个机会,去京城好好玩玩。”

  崔灿灿正站在门边,手里还攥着衣角,闻言愣了一下,随即脸上飞起红霞,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这……会不会太麻烦了?都走了,府里怎么办?”

  “傻姐姐,”石雯拉过她的手,掌心暖暖的,“家里的事好说,伙计们会帮我们照看。父亲盼着见我们呢,你不去,他该失望了。”

  南南也凑过来,拽着崔灿灿的袖子晃了晃:“妈妈,你就跟我们一起去吧!到了京城,我带你去吃最好吃的糖画,还要跟你一起去看城楼!”

  崔灿灿被他逗笑了,点了点头:“好,那我就跟你们一起去。”

  “太好了!”南南欢呼一声,突然像是想起了什么,又拉着石雯的衣角,眼神里满是期待,“姨母,那……阿润能跟我们一起去吗?阿润说他长这么大,还没去过京城呢,要是能去,他肯定特别开心!”

  石雯闻言,忍不住笑了。她知道南南口中的阿润——是巷尾铁匠铺的儿子,性子憨厚,和南南、还有阿才最要好了,三人天天黏在一起学习,掏鸟窝、摸鱼虾,好得像亲兄弟。她故意逗南南:“只带阿润吗?那阿才要是知道了,该跟你闹别扭了吧?”

  南南一拍脑袋,恍然大悟:“对哦!我怎么把阿才忘了!姨母,那阿才也一起去好不好?我们三个要是能一起去京城,肯定特别有意思!”他说着,还用力点头,生怕石雯不同意。

  石雯看着他急切的样子,笑着点头:“好,都带。不过得先跟阿润和阿才的爹娘说一声,毕竟路途远,得让他们放心才行。”

  “我去说!我去说!”南南立刻跑了起来,转身就往外去,萧冷连忙跟上去,说道:“哥哥,慢点跑,冷儿也要去!”

  看着一大一小两个孩子的背影,石雯和崔灿灿相视而笑。堂屋窗外,夕阳正透过梧桐叶的缝隙洒进来,在青砖地上投下细碎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桂花糕的甜香,还有一丝对京城的期待,悄悄在心里发了芽。

  临行前夜:灯下打包

  当晚,堂屋里的油灯亮到了深夜。石雯坐在案前,正将几件新做的衣裳叠进木箱里——一件月白色的襦裙是给崔灿灿的,领口绣着细碎的兰草;一件宝蓝色的圆领袍是给萧凛的,针脚细密,衬得他愈发挺拔;还有三件浅灰色的短打,是给南南、阿润和阿才的,方便他们路上活动。

  崔灿灿坐在一旁,正帮着整理行李,手里拿着一双新做的布鞋,鞋面绣着小小的虎头:“石雯,这双鞋给南南穿,他总爱跑,旧鞋容易磨破。”

  石雯接过布鞋,摸了摸鞋底,厚厚的千层底,针脚密密麻麻:“灿灿你的手艺越来越好了,南南要是知道你给他做了新鞋,肯定开心坏了。”

  正说着,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萧冷带着南南、阿润和阿才走了进来。阿润手里捧着一个小小的木盒,里面装着他爹给他的一把小匕首,说是路上防身用;阿才则背着一个布包,里面装着他娘给的几块桂花糕,还热乎着。

  “姨母,阿润和阿才爹娘都同意了!”南南跑到石雯面前,脸上满是得意,“阿润爹娘还说,让我们路上听姨母的话,不许生事。”

  阿润憨厚地笑了笑,挠了挠头:“我爹说,到了京城要好好祝寿,不能给姨母添麻烦。”

  阿才也用力点头,把布包递到石雯面前:“姨母,这是我娘做的桂花糕,您路上饿了可以吃。”

  石雯看着三个孩子,心里暖暖的:“好,姨母知道了。你们三个路上要互相照应,不许吵架,知道吗?”

  “知道啦!”三个孩子异口同声地回答,声音响亮,震得油灯的火苗都晃了晃。

  老爷萧凛这时开口道:“夫人,我已经跟镖局的人约好了,明天一早他们会来接我们,走运河的船也订好了,顺流而下,大概十日就能到京城。”

  石雯点了点头:“辛苦你了,老爷。路上的盘缠我已经准备好了,都放在这个锦袋里,你收着,路上用起来方便。”她说着,将一个绣着牡丹的锦袋递给萧凛。

  萧凛接过锦袋,郑重地放进怀里:“夫人放心,我会保管好的。”

  当晚,南南、阿润和阿才挤在一张床上,兴奋得睡不着觉,小声地聊着京城的样子。阿润说,他听说京城的城楼比江南的塔还高,站在上面能看到千里之外;阿才说,他听说京城的糖画能画成龙的样子,又大又甜;南南则说,他要跟外祖父学骑马,还要带他们去看京城的夜市,听说夜市里什么好吃的都有。

  直到夜深了,三个孩子才渐渐睡着,嘴角还带着笑,像是已经梦到了京城的热闹景象。

  运河行舟:初遇风波

  第二天天还没亮,镖局的人就到了。为首的是一个身材高大的汉子,姓王,脸上留着络腮胡,看着凶巴巴的,说话却很和气:“石夫人,萧老爷,船已经在码头等着了,咱们这就走吧。”

  石雯点了点头,带着众人往外走。南南、阿润和阿才背着小包袱,蹦蹦跳跳地跟在后面,眼睛里满是期待。崔灿灿则帮着石雯提着一个小木箱,里面装着路上要用的衣物和药品。

  到了码头,天刚蒙蒙亮,运河上飘着一层薄雾,像轻纱一样笼罩着水面。一艘乌篷船停在岸边,船身不大,却很干净,船头站着一个撑船的老汉,戴着斗笠,手里拿着船桨,正等着他们。

  “这就是咱们要坐的船,”王镖头指着乌篷船说,“这船稳当,顺流而下,比走陆路快多了,也安全。”

  众人依次上船,南南第一个跳上去,跑到船头,伸手摸了摸水面,凉丝丝的,舒服极了。萧凛扶着石雯和崔灿灿上船,又帮着镖局的人把行李搬上船。

  船缓缓开动,撑船老汉拿起船桨,轻轻划着水,船身在水面上留下一道浅浅的痕迹。薄雾渐渐散去,太阳慢慢升了起来,金色的阳光洒在水面上,波光粼粼,像撒了一层碎金。

  南南、阿润和阿才坐在船头,看着两岸的景色,兴奋地叫着。岸边的柳树垂着长长的枝条,随风飘动,像姑娘的长发;偶尔能看到几只白鹭从水面上飞过,翅膀划过水面,留下一圈圈涟漪;还有村民在岸边洗衣裳,看到他们的船,笑着挥了挥手。

  “你们看!那是什么?”阿润突然指着远处,大声喊道。众人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只见远处的水面上,一群鸭子正跟着一艘小船游着,嘎嘎地叫着,热闹极了。

  南南笑着说:“那是放鸭人!我娘说,江南的鸭子最肥,鸭蛋也最好吃。”

  崔灿灿坐在船尾,看着三个孩子的背影,嘴角带着温柔的笑。石雯走到她身边,递过一杯热茶:“喝点茶暖暖身子,早上的水还是有些凉。”

  崔灿灿接过茶杯,抿了一口,茶香在嘴里散开,暖到了心里:“石雯姐,这还是我第一次坐船呢,原来运河的景色这么美。”

  石雯笑着点头:“是啊,江南的景色是美,不过京城有京城的热闹,等到了汴京,你就知道了。”

  可没过多久,天突然变了脸。刚才还晴朗的天空,突然乌云密布,狂风呼啸着刮了起来,水面上掀起了大浪,船身在浪里剧烈地摇晃着。

  “不好!要下雨了!”撑船老汉大声喊道,赶紧放下船桨,去收船帆。王镖头也立刻站起来,指挥着镖局的人固定行李:“大家抓紧船舷,别乱动!”

  南南、阿润和阿才吓得脸色发白,紧紧抓着船舷,不敢说话。萧凛走到他们身边,蹲下来,握住他们的手:“别怕,船很稳,很快就过去了。”

  石雯也走到船头,看着越来越近的乌云,眉头皱了起来。崔灿灿紧紧跟在她身边,声音有些发颤:“石雯姐,这……这可怎么办啊?”

  石雯拍了拍她的手,安抚道:“别慌,撑船老汉经验丰富,肯定能应付过去。你先回船舱里躲躲,别被雨淋湿了。”

  话音刚落,豆大的雨点就砸了下来,噼里啪啦地打在船篷上,发出巨大的声响。狂风卷着雨点,打在脸上生疼。撑船老汉用力握着船舵,脸上的青筋都爆起来了,船身在浪里像一片叶子一样,摇摇晃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萧凛把南南、阿润和阿才护在身后,用身体挡住雨点。王镖头和镖局的人也紧紧抓着船舷,帮着撑船老汉稳住船身。

  过了大概一个时辰,雨终于停了,乌云渐渐散去,太阳又重新露出了笑脸。水面恢复了平静,只是船身有些湿,行李也被雨水打湿了一些。

  撑船老汉擦了擦脸上的雨水,松了一口气:“幸好过去了,刚才那阵风雨可真够大的。”

  南南、阿润和阿才这才松了口气,脸色渐渐恢复了红润。阿才摸了摸肚子,小声说:“我饿了……”

  一句话逗得大家都笑了起来。石雯拿出刚才阿才带来的桂花糕,递给三个孩子:“快吃吧,垫垫肚子。”

  三个孩子接过桂花糕,大口吃了起来,刚才的恐惧早就抛到了九霄云外。萧凛则帮着镖局的人整理行李,把湿了的衣物拿出来晾干。崔灿灿也拿出帕子,帮着石雯擦脸上的雨水。

  船继续前行,水面上又恢复了之前的平静。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水面上,远处的村庄升起了袅袅炊烟,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南南坐在船头,看着远处的景色,心里想着:京城,我们很快就到了。

  陆路策马:偶遇故人

  走了七日运河,船到了扬州码头。接下来的路,要改走陆路,骑马前往汴京。王镖头早已在码头准备好了马匹,一共七匹,三匹给南南、阿润和阿才骑的小马,温顺乖巧;两匹给石雯和崔灿灿骑的母马,步伐平稳;还有两匹给萧凛和王镖头骑的骏马,高大健壮。

  南南第一次骑马,心里既兴奋又紧张。萧凛牵着小马的缰绳,耐心地教他:“双手握紧缰绳,身子坐直,脚踩在马镫上,别害怕,这匹马很乖。”

  南南按照萧凛说的做,小马慢慢走了起来,他紧张得手心都出汗了,可脸上却满是笑容:“凛哥!我会骑马啦!”

  阿润和阿才也很快学会了骑马,三个孩子骑着小马,跟在萧凛身后,慢慢往前走着。石雯和崔灿灿骑着马,跟在后面,看着三个孩子的背影,脸上满是欣慰。

  陆路的景色和运河不同。路边是一望无际的田野,金黄色的麦子随风飘动,像一片金色的海洋;偶尔能看到几个农夫在田里劳作,看到他们,笑着打招呼;还有一些小村庄,炊烟袅袅,鸡犬相闻,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走了大概半日,他们来到一个小镇,王镖头提议在镇上的客栈歇脚,吃点东西再走。众人都同意了,牵着马走进小镇。

  小镇不大,却很热闹。街上有卖包子的、卖馄饨的、卖布的、卖首饰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南南、阿润和阿才牵着小马,好奇地看着街上的一切,眼睛都看不过来了。

  “你们看!那个糖画摊!”南南突然指着不远处,兴奋地喊道。众人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一个糖画摊前围了很多孩子,一个老人正拿着勺子,在石板上画着糖画,不一会儿,一只栩栩如生的小兔子就画好了,引得孩子们阵阵欢呼。

  “我要吃糖画!”南南拉着萧凛的手,撒娇道。萧凛无奈地笑了笑,点了点头:“好,我们去买。”

  石雯和崔灿灿也跟着走了过去,看着老人画糖画。老人看到南南,笑着问:“小家伙,想要什么样子的?”

  南南想了想,大声说:“我要一条龙!”

  老人点了点头,拿起勺子。

  喜欢沟壑出路
  http://www.bixia5.cc/book/22063/41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