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林妻捏着针,针尖在布上扎出细孔,烛火晃得锦纹影子在墙上动。

  "等馆建好了,"她对着布上的蝶纹低语,指尖碰了碰没绣完的翅尖。

  "这书就住进去。我侄女来了,也能照着描——不用再对着云瞎绣。"

  她忽然笑出声,针在布上顿了顿。

  "上次绣那没翅的虫,娃指着笑'婶子绣的是爬爬虫',笑了我半个月。"

  "这回有书照着,保准让蝶子翅膀张得比蝴蝶还大。"

  建章宫舆图阁的铜灯晃了晃,刘妧踩着锦缎踏凳,指尖点着图上"建章宫旁"的朱线,线边的宫门标识被指腹蹭得发亮。

  "建章宫近禁苑,防火是好,"她转头看向陈阿娇,声音里带点无奈。

  "可百姓要绕三道宫门,怕不是要把腿走断?"

  陈阿娇转着罗盘,针尾的《周易》残片扫过图上的西市,"啪"地打在纸页上。

  "你当西市就好?"她把罗盘往案上一放,瓷盘磕出脆响。

  "上次桑小娥进来看农书,等门等了一个时辰,回来桑都蔫了,蚕饿得直啃筐。"刘妧的指尖重重按在"三道门"上,"这门坎,比禁苑的墙还高。"

  陈阿娇举着罗盘起身,针尾残片晃悠悠扫过西市的标注,带起点风。

  "西市旁热闹,"她指着青线标,语气里带点不服气。

  "可市声吵得慌!书生看书要静心,总不能听着胡商喊价背书吧?"

  她忽然提高嗓门,像在学当初的先生。

  "上次我听个先生讲《论语》,卖骆驼的三番五次插嘴,先生摔了书骂:'还不如去马厩讲,骆驼都比你们懂规矩!'"

  刘妧挑眉:"那西市的算学馆,先生没说啥?"

  "咋没说?"陈阿娇把罗盘往案上一磕,"说'商队的吆喝声比算筹响,算出来的数都带铜臭味'。"

  卫子夫展开《长安水脉图》,图上的王渠像条蓝带子,绕着太学西侧弯了弯。她用指甲顺着渠线划,水痕在纸上洇出浅印。

  "太学西侧有王渠,"她把图往刘妧面前推了推,指尖点着渠边的桑林。

  "引渠绕阁做'护书河',既能防火,百姓从太学门进来,顺路得很。"

  "昨儿桑小娥来,说农妇们采桑路过,能进去翻两页《蚕经》,"她笑了笑,"不用特意跑趟子,误了喂蚕——她还说,有个老妇惦记着看'蚕上簇的法子',念叨好几天了。"

  刘妧指尖顿在渠边的"地基"二字上,指甲戳得纸页发皱。

  "水脉好,"她抬眼看向卫子夫,眉尖拧着。

  "可地基软不软?别书阁还没建好,先陷进泥里。"

  她从案角翻出张皱巴巴的纸,往图旁一铺,是芍陂粮仓的报单。

  "去年芍陂的粮仓陷了半尺,就是没查地基,囤的稻种都发了芽。"她指着报单上的红圈,"老农捶着墙哭:'好好的稻子,成了草芽子!'书要是泡了水,比这还心疼。"

  长安街头的茶肆壁报前,人挤得肩碰肩。王老实蹲在地上,算筹在壁报前的泥地上划来划去,像在算田亩。

  "去太学近,采完桑能顺道进去看《蚕箔编法》,"他忽然拍大腿,算筹"当啷"掉在地上,滚到阿月脚边。

  阿月抬脚把算筹往他面前勾了勾,踢起点泥。

  "西市虽近,可我挑担米路过,万一撞了看书的书生,赔得起书?"王老实捡起算筹,往地上画了本歪歪扭扭的书。

  "上次阿月的《织锦谱》被撞掉页,她抱着书哭,说'比丢了梭子还疼',眼泪把书都打湿了。"

  阿月扒开人群,胳膊肘撞了撞旁边的桑小娥,指着壁报上的"护书河"图,图上的竹篾坝画得像条扭扭蛇。

  "这河得用咱们的'竹篾坝',"她拽着桑小娥的袖子,声音压过周围的吵嚷。

  "能防淹书——去年芍陂的渠溃了,我家的树皮书泡了水,字都化了,像被虫啃过。"

  她攥着拳头往图上的坝子砸了下,指节磕得壁报发颤。

  "竹篾坝挡水,比汉地的土坝灵,水渗不过去,书就不会烂——我阿爹说,竹篾能屈能伸,比硬邦邦的土坝管用。"

  桑小娥摸着图上的桑林,指尖在叶纹上蹭了蹭,沾了点壁报的灰。

  "太学西侧有桑林,"她转头对阿月笑,声音脆得像掐断桑枝。

  "采桑时能顺路看书,桑叶还能擦书除尘,比布子软和,擦不坏纸。"

  她抬手比划擦书的样子,指尖在空中划了个圈。

  "上次我用桑叶擦《农器谱》,先生凑过来看,说'比他的麂皮擦得还干净',胡子都翘到鼻尖上了。"

  旁边有人笑出声,桑小娥脸一红,赶紧补充:"真的!先生还说,以后馆里擦书,就用咱的桑叶。"

  科研局的竹案上,三张选址图摊得满满当当,边角被人戳得卷了边。班昭按着《考工记》,锦缎袖口扫过图上的建章宫,带起的风掀得纸角乱颤。

  "经史阁要高九仞,取'天九地十'之意!"她的嗓门压过窗外的锤声,震得案上的算筹跳了跳。

  "建章宫旁地势高,够得着天——西市旁洼,书阁矮了,像被商队压着,不吉利!"

  鲁直敲着车轴平衡仪,铜轴撞得案上的图发抖,西市那张图的边角"哗啦"卷了起来。

  "高有啥用?"他指着图上的地基标注,语气硬邦邦的,"西市旁地基软,得用我的'锦藤桩基',一根桩缠三斤锦线,成本比太学西侧高五成!"

  他往案上拍了拍账本,纸页扇出风。

  "去年修西市车坊,光桩基就多花了百两锦币,百姓背地里说'钱都缠桩上了,还不如给娃买块糖'——你当这高九仞的阁,是用云彩堆的?"

  陈阿娇忽然举起块吸水锦,往旁边的水盆里一浸,拎起来时水珠"滴答"砸在案上的图上。

  "不管选哪,书架都得用这锦包边,遇潮能吸半斤水,"她把湿锦往太学图上一放,水渍晕开个圈,像朵发霉的花。

  "可若潮得太狠,吸满了咋办?王渠绕阁,潮气怕比西市还重。"

  她捏着湿锦,指腹绞着锦线,声音发紧。

  "书发霉了,神仙也救不活——我那本《女诫》潮了,字都黏成了团,夜里摸着书皮直掉泪,比丢了珠钗还心疼。"

  卫子夫捡起案角的"护书河"剖解图,图上的"固土草"三个字用朱笔标得显眼。

  "渠边种固土草,根能锁潮;再在阁基垫三层锦灰,比西市的夯土防潮,"她把图往陈阿娇面前推,指尖划过"锦灰"二字。

  "上次芍陂的粮仓垫了锦灰,霉粮少了三成——书不比粮食金贵?"

  她抬眼看向班昭,语气里带点较真:"总不能让书生抱着霉书读,读得一身霉味,还说'这是天禄阁的味道'吧?"

  班昭被噎了下,往案上拍了拍《考工记》:"那也不能让书阁矮得像个地窖!"

  太学西侧的候选址上,风卷着桑叶打旋,叶尖扫过桑小娥手里的经纬测绳,绳上的锦线刻度被吹得直晃。她拽着绳头往后仰,绳绷得像根上了劲的弦。

  "王渠到阁基三丈,"她的声音被风刮得飘,却透着笃定,"够宽,能挡火——去年西市染坊走水,三丈外的铺子都没事。"

  她往渠边退了退,绳头"啪"地打在地上,惊飞了几只扒土的虫。

  "书怕火,这点错不了。我家的树皮书,上次火星子溅上,烧了个洞,到现在看着那窟窿,还像剜了块肉似的疼。"

  王老实蹲在地上,抓把土搓了搓,土粒从指缝漏下来,落在测绳边,像撒了把碎银。他把土攥成球,往地上一摔,球散成小块,边缘还带着硬粒。

  "这土跟我桑园的土一样,夯三遍就瓷实,"他拍着地面,掌心沾着土,"比西市的沙土硬——你看这土块,能砸疼人。"

  他往土里插了根桑枝,枝桠颤了颤,稳稳地立着。

  "去年我在这儿种的桑苗,根扎得深,没倒过——书阁立在这儿,准稳当,比建章宫的石头台还稳,刮台风都吹不动。"

  阿月抱着捆竹篾过来,篾条在怀里晃出轻响,像串没敲的算筹。她往渠边蹲下身,把篾条往土里一插,篾尖扎进半寸深。

  "护书河用这竹篾编坝,"她摆弄着篾条,让它们在风里轻轻晃,"比土坝灵,水大了能泄,水小了能挡,不会淹书。"

  她低头瞅着篾条,指尖摸着篾上的竹节,声音软了点。

  "上次我家的树皮书泡了水,字都化了,要是早有这坝,书还能看,我侄女也能照着学绣,不用对着云瞎猜'蝴蝶翅膀该咋画'。"

  刘妧站在桑林边,听着风里飘来的对话,忽然笑了。她捡起根桑枝,枝上还挂着片嫩叶,叶尖的露水颤巍巍的。

  "就这吧,"她用桑枝在地上画了个方框,框边刻着"渠、竹坝、锦灰基",叶尖的露水落在"渠"字上,洇出个小圈。

  "百姓的脚,比罗盘准;地里的土,比图纸实。"

  林妻不知何时走了过来,手里捧着那块绣了蝶纹的布,布上的蝶翅在阳光下闪着银线的光。她把布往方框旁一铺,蝶纹正对着框子,像只真蝶要落进去。

  "等书阁建好了,"她抬头看向刘妧,声音轻得像风拂桑叶,"这蝶子,就能带着书里的字,飞进百姓眼里了——我侄女见了,保准说'婶子绣的是真蝴蝶'。"

  喜欢汉宫娇华:帝女传奇
  http://www.bixia5.cc/book/22209/25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