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虚实相生 辩证之美》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孖》(粤语诗)文\/树科
食唔食,饱同饿
闻唔闻,臭同香
摸唔摸,喺唔系
听唔听,虚同实
睇唔睇,有同冇……
真同假,真嘅假
一同二,三嘟尽
天同地,人神共……
《树科诗笺》2025.4.11.粤北韶城沙湖畔
《虚实相生 辩证之美》
—— 论树科粤语诗《孖》的哲学诗性建构
文\/阿蛋
在当代诗歌创作日益多元化的语境下,树科的粤语诗《孖》以独特的语言形式与深邃的哲学思考,为诗歌艺术开辟了新的审美维度。这首创作于 2025 年 4 月 11 日粤北韶城沙湖畔的作品,看似以简洁直白的语言罗列生活现象,实则蕴含着对存在、感知与认知的深刻叩问。通过粤语方言的独特韵味与辩证思维的巧妙运用,诗歌构建起一个充满张力的哲学空间,展现出独特的诗学魅力。
一、粤语方言的诗性张力
粤语作为汉语方言中的重要一支,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独特的语言特质。《孖》一诗充分发挥了粤语的语言优势,赋予诗歌鲜明的地域特色与鲜活的生命力。
粤语中保留了大量古汉语词汇和语法结构,其语音系统复杂,声调丰富,具有极强的音乐性。诗中 “食唔食”“闻唔闻” 等表述,以粤语特有的疑问句式,营造出一种亲切自然、口语化的表达效果。这种口语化的语言运用,打破了传统诗歌语言的典雅与庄重,使诗歌更贴近生活,增强了诗歌的现实感与感染力。正如赵元任在《现代吴语的研究》中强调方言在语言研究中的独特价值,粤语方言的运用为《孖》带来了独特的语言质感,使其在众多诗歌作品中脱颖而出。
粤语的词汇丰富多样,具有形象生动、诙谐幽默的特点。诗中 “饱同饿”“臭同香” 等词语的运用,简洁明了地展现出事物的对立属性。粤语方言中这些日常词汇的使用,使诗歌更具生活气息,让读者能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的各种矛盾与对立。这种贴近生活的语言表达,使诗歌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与思考。
二、诗歌结构的辩证逻辑
《孖》在结构上呈现出严谨的辩证逻辑,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逐步深化诗歌的主题。诗歌开篇以 “食唔食,饱同饿;闻唔闻,臭同香;摸唔摸,喺唔系;听唔听,虚同实;睇唔睇,有同冇……” 五个排比句式,从饮食、嗅觉、触觉、听觉、视觉等多个感官角度,列举出生活中常见的对立现象。这些对立现象看似独立存在,实则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感知世界。这种排比结构的运用,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与韵律感,还通过重复与对比,强化了事物的对立属性,引发读者对这些对立现象的关注与思考。
诗歌后半部分 “真同假,真嘅假;一同二,三嘟尽;天同地,人神共……” 进一步升华主题,从具体的生活现象上升到抽象的哲学思考。“真同假” 探讨了事物的本质与表象,“一同二” 涉及数量与关系的辩证,“天同地” 则将视野拓展到宇宙与人类的层面。这种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结构安排,使诗歌的主题逐步深化,展现出诗人对世界本质的深刻洞察。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附会》中所言:“何谓附会?谓总文理,统首尾,定与夺,合涯际,弥纶一篇,使杂而不越者也。”《孖》的结构安排,正是对这一诗学理论的生动实践,使诗歌在形式与内容上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三、哲学意蕴的多维呈现
《孖》不仅仅是一首描绘生活现象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着深刻哲学意蕴的作品。诗歌通过对各种对立现象的列举与思考,展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中矛盾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在诗中,“饱同饿”“臭同香” 等对立概念并非绝对的对立,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没有 “饱”,就无法体会 “饿” 的感受;没有 “臭”,“香” 的概念也将失去意义。这种矛盾对立统一的思想,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使诗歌具有了深刻的哲学内涵。
诗歌还涉及到认识论的问题,探讨了人类对世界的感知与认知方式。“闻唔闻,臭同香;摸唔摸,喺唔系;听唔听,虚同实;睇唔睇,有同冇……” 这些诗句表明,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是通过感官感知来实现的。然而,感官感知具有局限性,我们所感知到的世界并非完全真实的世界。“虚同实”“有同冇” 等表述,引发了读者对事物真实性的思考,使诗歌具有了认识论层面的哲学价值。正如庄子在《齐物论》中所说:“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孖》通过对感知与认知的探讨,引导读者反思自身的认知方式,从而获得对世界更深刻的理解。
此外,诗歌中 “天同地,人神共……” 一句,将视野拓展到宇宙与人类、人与神的关系层面,涉及到本体论的哲学问题。这种对宇宙、人类与神灵关系的思考,使诗歌具有了更广阔的哲学视野与更深邃的思想内涵。它引发读者对自身存在意义的思考,以及对人类在宇宙中地位的反思,使诗歌超越了单纯的文学作品范畴,成为一部具有哲学启示意义的佳作。
四、诗学价值与现实意义
《孖》在诗学上具有独特的价值,它打破了传统诗歌的创作模式,将方言特色、辩证逻辑与哲学思考有机结合,为当代诗歌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诗歌的语言创新、结构设计与哲学意蕴的融合,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与独特的艺术视角。这种创新的创作方式,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形式,还拓展了诗歌的思想内涵,使诗歌更具时代感与生命力。
从现实意义来看,《孖》对生活中各种矛盾与对立现象的揭示,具有深刻的现实启示。在当今社会,人们面临着各种矛盾与冲突,如物质与精神、个人与社会、理想与现实等。《孖》通过对矛盾对立统一思想的阐述,提醒人们以辩证的思维看待这些矛盾,学会在矛盾中寻找平衡与和谐。同时,诗歌对感知与认知的探讨,也促使人们反思自身的认知方式,避免陷入片面、主观的认识误区,从而更好地认识世界、理解世界。
树科的粤语诗《孖》以其独特的语言形式、严谨的辩证逻辑与深刻的哲学意蕴,展现出独特的诗学魅力与现实意义。它不仅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更是一部具有哲学启示意义的佳作。在当代诗歌创作的道路上,《孖》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与借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首诗歌的价值与意义必将得到更广泛的认可与传播。
http://www.bixia5.cc/book/22873/83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