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章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真伪之辩的消解与诗学的本体回归》——论树科《真嘅假嘅》中的认知重构与语言诗学
文\/元诗
在当代汉语诗歌的多元景观中,粤语诗歌以其独特的语言质地和文化立场占据着特殊位置。树科的《真嘅假嘅》以简洁的设问句式展开,却在看似简单的语言表层下,蕴含着对真理认知范式与诗学本质的深刻思考。这首诗通过粤语特有的表达方式,构建了一个超越二元对立的诗学空间,其中\"真假\"不再作为对立范畴存在,而是溶解于\"科学嘅哲学\/哲学嘅科学\"的辩证运动中,最终归于\"诗学冇有真假\"的本体论宣言。这种对传统认知模式的颠覆与重构,恰与二十世纪语言哲学转向及后现代思潮形成跨时空的对话,展现出方言诗歌在思想表达上的独特可能性。
诗歌开篇以粤语特有的疑问句式\"真嘅,假嘅?\/假嘅,真嘅?\"构建了一个自我指涉的语言迷宫。这种回环往复的设问方式,令人联想到《庄子·齐物论》中\"物无非彼,物无非是\"的辩证思维,以及禅宗公案\"万法归一,一归何处\"的悖论式追问。在粤语语气词\"嘅\"的软化作用下,原本尖锐的真假对立被转化为一种悬置的认知状态。诗人刻意使用方言口语中常见的\"嘟唔系梗紧要\"(都不太重要)这种看似随意的表达,实则暗合了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理论中对本质主义的消解——在特定的语言游戏中,真与假的标准随规则而变化。这种对日常语言的提升运用,使诗歌获得了分析哲学般的精确性与民间智慧的双重特质。
诗中\"真假,嘟喺科学嘅哲学\/哲学嘅科学\"这一关键转折,将讨论引向更广阔的认知领域。此处\"科学\"与\"哲学\"的镜像式排列,创造出德里达所称的\"差延\"(différance)效果——意义在能指的滑动中不断延异。科学追求实证之真,哲学探究观念之真,而诗人指出这两种认知模式本身就构成互为前提的辩证关系。这种洞察与托马斯·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提出的范式理论不谋而合:科学真理的确立依赖于哲学层面的范式选择,而哲学思考又必须以科学发现为基础。诗句中粤语介词\"喺\"(在)的运用,赋予这种关系以空间化的存在感,真假问题被安置于科哲互鉴的动态场域中,呈现出海德格尔\"在世存在\"的生存论色彩。
诗歌的结尾\"诗学冇有真假!\"堪称石破天惊的宣言。粤语双重否定\"冇有\"比普通话\"没有\"更具强调意味,这种方言特有的否定形式强化了诗学超越真伪对立的绝对性。这与马拉美\"世界的终极目的是成为一本美丽的书\"的唯美主义主张形成呼应,但树科的表述更具解构力量。阿多诺在《美学理论》中指出:\"艺术作品的真实内容是其非真实性的密码\",而《真嘅假嘅》则以更激进的方式宣告了诗学对真伪范畴的豁免权。值得注意的是,诗人使用的\"诗学\"而非\"诗歌\",暗示这是一种本体论层面的判断,涉及整个诗性认知方式的特殊性。在科学追求真、哲学探究善的领域之外,诗学开辟了以审美自足为特征的认知维度,这种思想与伽达默尔将艺术真理区别于科学真理的阐释学观点深度契合。
从语言形式看,全诗仅六行却完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辩证过程。粤语特有的韵律节奏(如\"嘅\"字的重复出现)赋予哲学思考以音乐性,而方言词汇的选择(如\"嘟\"、\"梗\"等)则使抽象思辨扎根于具体的生活语境。这种处理方式实现了本雅明所推崇的\"思想诗化\",将概念转化为可感的语言形式。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标题《真嘅假嘅》中\"嘅\"字的重复使用,这个粤语结构助词在普通话中对应\"的\",但发音更为短促有力,创造出类似心跳节奏的语音效果,使标题本身就成为真假辩证运动的微型戏剧。诗中科学、哲学、诗学三个关键词的递进关系,构成一个螺旋上升的认知图谱,最终在诗学层面达到对二元对立的扬弃。
在当代诗歌过度强调\"及物性\"与\"现实介入\"的语境下,树科这首诗以方言智慧重提诗学的自主性,具有重要的纠偏意义。诗中对真伪范畴的悬置,并非导向相对主义的虚无,而是指向更为本真的诗性认知方式——这种认知不依赖命题的真值判断,而是通过语言的创造性使用开辟新的意义空间。正如策兰所说:\"诗歌不是没有时间性的,但它主张站在自己的时间一边\",《真嘅假嘅》正是以粤语特有的时间性(体现在语气词和节奏中)抵抗着工具理性对诗歌的规训。当科学话语与哲学话语在各自的领域建立真理政权时,诗学保持着对绝对自由的忠诚,这种忠诚不是通过对抗而是通过豁免获得的——\"诗学冇有真假\"的宣告,实际上为人类精神保留了一块不受真伪审判的飞地。
《真嘅假嘅》的突破性在于,它既未陷入现代主义对绝对真理的徒劳追寻,也未滑向后现代的话语游戏,而是在方言诗学的特殊形式中,找到了超越这一者对立的第三条道路。这首诗以最经济的语言完成了最丰富的思想运动,证明粤语不仅能够表达日常经验,同样能够胜任精微的哲学思辨。在全球化语境下方言日益衰微的今天,树科的实践提示我们:每一种方言都可能蕴含着独特的思维方式,而诗歌正是激活这种思维密码的最佳载体。当诗人写下\"诗学冇有真假\"时,他不仅是在陈述一种美学立场,更是在用方言特有的语法重构我们对世界认知的整个坐标系。
http://www.bixia5.cc/book/22873/83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