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中文网 > 粤语诗鉴赏集 >第533章 《阴阳嘅辩证诗学》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533章 《阴阳嘅辩证诗学》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阴阳嘅辩证诗学》

  ——论粤语诗歌中的光暗辩证法与存在呼吸

  文\/元诗

  在当代汉语诗歌的版图中,粤语诗歌以其独特的语音质地和文化记忆,构筑了一道别样的风景线。树科的《阴阳嘅我哋》以简练的粤语表达,却承载着深厚的哲学思考,将中国传统的阴阳观念与当代人的生存状态巧妙融合,形成了一种\"光暗辩证法\"的诗学实践。这首诗表面上描绘昼夜交替的自然现象,实则暗喻人类存在的基本矛盾与调和可能。通过对\"光\"与\"暗\"、\"呼吸\"与\"方向\"等核心意象的辩证处理,诗人构建了一个微观的宇宙模型,其中蕴含着对生命本质的诗性思考。

  一、光暗的辩证与存在的显隐

  诗歌开篇\"日出喺光,日落喺床\"即确立了阴阳交替的基本结构。值得注意的是,诗人使用粤语特有的句末助词\"喺\"(相当于普通话的\"在\"),赋予地点以时间性,使\"光\"与\"床\"不仅成为空间坐标,更成为时间流转的标记。这种语言选择本身就体现了粤语诗歌的独特表现力——通过方言特有的语法结构,实现时空维度的诗性叠合。光与床的对立不是绝对的,正如《易经》所言\"一阴一阳之谓道\",二者相互转化、互为条件。诗人将\"日出\"与\"日落\"这对自然现象并置,暗合道家\"反者道之动\"的哲学,揭示出存在的显隐规律。

  \"向日葵啦,夜来香哈\"进一步拓展了这一辩证结构。向日葵追随日光,夜来香在黑暗中绽放,两种植物代表了生命应对光暗的不同策略。粤语语气词\"啦\"与\"哈\"的使用,不仅赋予诗句以口语的亲切感,更暗示了生命应对自然规律的从容态度。钱钟书在《谈艺录》中曾言:\"诗中用方言俗语,正如盐着水中,饮水乃知盐味。\"树科对粤语语气词的运用,恰如盐溶于水,使深刻的哲理以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植物对光暗的自然适应,隐喻了人类应当如何与存在条件达成和解。

  诗节末尾\"我哋大家嘟系咁嘅样……\"中的\"嘟系\"(都是)一词,将自然现象普遍化为人类共有的生存状态。这种从自然到人生的过渡,令人想起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物我合一境界。但树科的表达更具现代性——不是隐士式的超脱,而是群体性的认同。\"咁嘅样\"(这个样子)的口语化表达,消解了哲学思考的艰深,使之成为日常生活的自然部分。这种将形而上思考日常化的处理方式,正是粤语诗歌的独特魅力所在。

  二、拒绝与接纳的生存悖论

  \"我哋嘟唔好黑暗\/眯埋对眼噈瞓咗\"呈现了人类面对黑暗的矛盾态度。\"嘟唔好\"(都不喜欢)表达的是一种集体性的拒绝,而\"眯埋对眼噈瞓咗\"(闭上眼睛就睡着了)则是实际的接纳行为。这种言说与行动的反差,构成了深刻的生存悖论。萨特在《存在与虚无》中论述自欺(uvaise foi)现象时指出,人类常常通过否认某些行为的意义来逃避选择的自由。树科诗中的人物集体\"唔好黑暗\"却集体\"瞓咗\",正是这种自欺状态的生动写照。

  然而,粤语特有的表达方式为这一哲学思考增添了文化特异性。\"眯埋对眼\"中的\"眯埋\"比普通话的\"闭上\"更具形象性,暗示了一种刻意为之的闭合动作。而\"噈瞓咗\"(就睡着了)中的\"噈\"字,表达了转折关系,突出了从拒绝到接纳的快速过渡。这些粤语词汇的选择,使哲学思考植根于特定的语言土壤中,避免了抽象概念的枯燥表述。朱光潜在《诗论》中强调:\"方言的运用能使诗获得特殊的地方色彩和生命力。\"树科的实践正印证了这一观点。

  \"个个钟意嘅明亮……\"将视角转向对光明的集体向往。\"钟意\"(喜欢)一词在粤语中比普通话的\"喜欢\"更具情感色彩,暗示了人类对光明不仅是理性选择,更是情感需求。而\"个个\"(每个人)的重复使用,则强化了这种向往的普遍性。值得注意的是,诗人用省略号结束这一句,暗示对光明的追求是一个未完成的过程。这种标点运用与海德格尔\"此在\"(dasein)的未完成性概念形成呼应——人类始终处在向光明敞开的途中。

  三、呼吸的方向性与存在之诗

  \"仲有噈系我哋嘅呼吸\/呼吸,嘟有方向……\"将诗歌推向更深层的哲学思考。呼吸作为生命最基本的活动,在此被赋予\"方向\"这一形而上学属性。在道家思想中,呼吸与气的运行密切相关,是连接天人的纽带。《庄子·大宗师》云:\"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树科将呼吸方向化,暗合了传统哲学对气息的重视,但又赋予其现代诠释——呼吸不仅是生理过程,更是存在方向的隐喻。

  粤语中\"仲有噈系\"(还有就是)的递进结构,将诗歌从光暗的外部观察转向生命内在运动的思考。而重复\"呼吸\"一词,并通过逗号制造停顿,模仿了呼吸本身的节奏感。这种语言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体现了诗人对\"语感\"的精准把握。宇文所安在《中国传统诗歌与诗学》中指出:\"中国古典诗学最重视的是'言有尽而意无穷'。\"树科通过粤语特有的节奏和重复,实现了古典诗学理想的现代转化。

  \"嘟有方向\"中的\"方向\"一词,是整首诗的诗眼。在经历光暗交替的辩证运动后,诗歌最终指向了某种潜在的秩序与意义。这个\"方向\"究竟是什么?诗人有意保持开放,但通过粤语\"嘟有\"(都有)的肯定表达,暗示了生命本身蕴含着导向性。这种处理方式与里尔克\"万物皆在指引我们\"的诗学观不谋而合,但树科的表达更具汉语诗歌的含蓄特质。方向不是外在给定的,而是内在于呼吸这一生命基本活动之中。

  四、粤语诗学的现代性转化

  《阴阳嘅我哋》虽然只有短短六行,却通过粤语特有的表达方式,构建了一个完整的诗学宇宙。诗人将阴阳辩证法的传统智慧,以粤语的日常化表达呈现,实现了古典哲学的现代转化。这种转化不是简单的语言替换,而是思维方式的本土重构。余光中曾言:\"方言是抵抗全球化的最后堡垒。\"树科的创作实践表明,粤语诗歌不仅能表达地域经验,更能承载普遍的人类思考。

  诗歌中光与暗的辩证关系,呼吸与方向的形而上学联系,都通过粤语特有的词汇和语法得到新颖表达。如\"噈\"字表达的转折关系,\"嘟\"字表达的普遍性肯定,都是普通话难以精确对应的。这些方言元素的运用,使诗歌在表达普遍哲理时,仍保持鲜活的语言质感。这正应了巴赫金\"语言杂多性\"的理论——方言的介入能使单一语言内部产生对话性,丰富文本的阐释可能。

  从诗学传统看,树科的创作延续了汉语诗歌\"以小见大\"的传统。如同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禅意,树科从日常的光暗变化中窥见存在本质。但不同的是,王维的诗意来自文人雅士的静观,而树科的诗意来自普通人的集体经验\"我哋大家\"。这种从精英到大众的视角转换,体现了诗歌现代性的一个重要维度。

  五、阴阳诗学的当代意义

  在当代社会加速发展的背景下,《阴阳嘅我哋》提供了一种对抗时间焦虑的诗学可能。诗歌中的光暗交替不是线性流逝,而是循环往复;呼吸的方向不是单向度的追求,而是生命自身的节奏。这种时间观对治了现代人的存在焦虑,呼应了海德格尔\"诗意栖居\"的理想。诗人通过粤语特有的时间表达(如\"噈\"字暗示的快速转换),将这种循环时间观自然化入日常生活语言中。

  诗歌集体主语\"我哋\"的反复使用,也暗示了解决当代孤独困境的可能途径。不是通过个人英雄主义的超越,而是通过承认\"大家都系咁嘅样\"的普遍性,实现存在的共在(tsein)。这种群体视角的哲学思考,在强调个人主义的当代社会尤其珍贵。粤语作为强势的方言,其集体表达习惯(如\"我哋大家\")为这种共在思考提供了天然的语言基础。

  《阴阳嘅我哋》的结尾开放而含蓄,以省略号暗示思考的延续。这种未完成性正是诗歌现代性的标志,如同阿多诺所言:\"在错误的生活中,没有正确的生活。\"树科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通过粤语的诗性表达,保留了思考的多种可能。呼吸的方向究竟是什么?或许正如道家所言\"道法自然\",方向就在生命自身的运行规律之中。

  综观全诗,树科通过粤语独特的表达优势,将阴阳辩证法的传统智慧转化为当代诗学思考。光与暗的对立统一,呼吸的方向性暗示,都通过方言特有的语感得到新颖表达。这种创作实践不仅丰富了汉语诗歌的表现力,更为处理现代性困境提供了诗性智慧。《阴阳嘅我哋》的深刻性在于,它通过最日常的语言,触及了最根本的存在问题,实现了\"极高明而道中庸\"的诗学理想。在全球化语境下,这种植根本土语言又超越地域限制的创作,正代表了汉语诗歌发展的一个可能方向。
  http://www.bixia5.cc/book/22873/84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