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温室大棚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王凤环深知自家男人的揍性,根本不信他嘴里的鬼话。

  反正她一直秉持的想法就是,这种事儿,反正不是他们家男人吃亏。

  他爱扯犊子就扯犊子吧,说白了,不就炕上那点儿事儿嘛!

  王凤环心里非常想的开。

  她越不在意张亮亮,张亮亮这个贱皮子反倒越离不开她。

  这男女之间的事儿啊,谁也说不清楚,反正就看你图哪儿头了。

  徐小光一晚上没回家,他媳妇也没多当回事儿。

  县里发廊来了好多南方的小姐,好多倒腾木材的老客儿,请徐小光去洗个头发啥的,都是家常便饭。

  怀里搂着一对虎头虎脑的双胞胎,她才懒得搭理徐小光又去睡谁了。

  反正工资和外凿都拿回家就行。

  男人嘛,钱在哪儿,心在哪儿。

  她这边睡的踏实,徐小光他娘却总觉的心里头不稳当。

  徐母早晨四点就起了,刚出门就看见一个带血的麻袋!

  估计是母子连心吧,反正徐母莫名的眼皮子一跳!

  徐小光被发现的时候,脸色已经白的没血色了,又青又紫,跟死人没有啥区别。

  徐母一米六的个头,激动之下,愣是一下就背起了徐小光这个一米八多,体重快二百斤的大块头儿!

  张春光这些天脸色黑的像锅底,没事儿就在家摔牌砸色子。

  张亮亮他娘不惯着他,“哪儿舒心哪儿呆着去!”

  “甭搁家撒风,吓着我大孙子!”

  张春光想冲着媳妇发火,可话没说出口呢,张亮亮就挡他娘身前,脸上似笑非笑的盯着张春光。

  张春光被废物儿子看的心里发毛。

  总觉的他那眼神儿里别有深意。

  张春光做了对不起媳妇的亏心事儿,本身心里就发虚,他扭头骂一句混蛋玩意儿,抬脚就走。

  “个挨千刀的死老头子!跟谁欠他二百贯似的!德行!”

  张母莫名其妙,还当他是工作上不顺心呢!

  张亮亮不想母亲受气,索性收拾了家常穿的衣服,带着儿子,媳妇和老娘跑到杨大海家消遣。

  杨大海家和杨大山家都是新盖的房子,宽房大屋,收拾的又干净,一点儿不比张家差。

  孙秀芬和王凤环格外的投缘,张硕又喜欢跟杨云云玩,他们一家四口就住在了杨大山家。

  杨大海名义上受了重伤,所以这几个月可以在家猫冬,不用去上班。

  可也因为这个原因,上山打猎也不可能了。

  杨大海闲不住,就张罗着整温室大棚。

  铁丝,竹篾,竹竿,厚塑料啥的,县里都能买到,准备好材料,就能动工了。

  张母坐在杨大海家热乎乎的炕头上,帮李梨抟毛线团。

  王凤环和孙秀芬守着大簸箩,剥花生。

  捏起一个花生,三根手指捏住外壳,咔吧一声,花生壳就给捏开了,露出三四粒通红的花生仁儿。

  两人旁边的搪瓷盆里已经剥了差不多一半儿了。

  王凤环问孙秀芬:“嫂子,差不多了吧?”

  孙秀芬颠颠搪瓷盆,“再多整点儿吧,咱多做点儿花生馅儿,剩下的再给他们炒点儿花生米。”

  说完,扭头隔着玻璃窗往外看,杨大海和张亮亮,韩永勤三个人正用木头柈子烧地呢!

  “死冷寒天的,非得遭这个罪!”

  孙秀芬心疼小叔子,“劝他半天,让他等天暖和了,地化了再整大棚,就是不听!”

  张母笑着问李梨,“你也不劝劝?”

  李梨抿着嘴笑,“这就是个大犟驴,我可劝不动。”

  嘴上这么说,李梨心里却想着,快让他干点儿活儿,消耗消耗力气吧!

  他这一身的力气也别都往自己身上使。

  李梨都怕自家的炕给他砸塌了!

  杨大海三人在院子里烧地,火光冲天的,把半个营子的人都引来了。

  他们拎着桶,拿着铁锨,匆匆跑到杨大海家灭火。

  一到地方才发现人家是故意烧地呢!

  三爷跑的气喘吁吁,“大海子,你这是又整啥幺蛾子啊!”

  “三爷,我想搭个温室大棚,种点儿鲜菜啥的,过年好吃。”

  一群人啧啧称奇。

  “就咱这嘎达,冬天还能吃上鲜菜呢?”

  “嗯呐呗!听说别的县还有用温室大棚养鸡呢!”

  杨大海解释:“只要温度够高,菜也好,鸡也好,都能长的快。”

  “要不还得说是人家大海子,脑瓜子就是灵!这都能想到!”

  “这有啥啊!人家别的县早就整这个大棚了。”

  “你可败哔哔了,你早知道你咋不早整呢?”

  “嗐,这不费劲嘛!就为了口吃的。”

  这人不以为然,其他有心人却是心里暗暗打起了盘算。

  温室大棚要是真能在三九天种出新鲜蔬菜,那抵卖多少钱啊!

  这可是一条发财的好路子!

  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少,不过都没有宣之于口。

  他们打算先看看杨大海的温室大棚能不能成功。

  要是真成了,明年秋后他们就也盖起来!

  铁丝,竹篾和厚塑料又不贵......

  大冬天的,大家伙儿没事儿干,就是猫冬。

  不管是心里有想法的,还是纯看热闹的,反正大家伙来了就没散,人反而越聚越多......

  大家伙烤着火,一点儿也不冷,说说笑笑的,比在家有意思。

  李梨还端了一簸箕刚炒的毛嗑给大家伙儿嗑。

  大火整整烧了六七个小时才灭。

  烧完的地,焦黑,青烟渺渺,铁锹一插,轻轻松松的下去十几公分。

  就这一烧,地里的虫卵都烧死了,明年病虫害肯定会减少。

  刀耕火种,几千年的传统了,哪个老农民都知道的道理,偏偏高居庙堂之上的砖家不知道。

  说什么污染大气,不是科学种地.....

  反正狗屁话一堆,要杨大海说,他们整个就是汉奸。

  要是往细里查,保不齐这些砖家就跟农药公司有一腿。

  毕竟不能火烧的地虫卵就多,虫卵多就得打农药......

  恶性循环,不过如斯。

  杨大海几人趁着地软和,开始堆土墙,插竹竿。

  期间,好多乡亲们都插手帮忙。
  http://www.bixia5.cc/book/23336/44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