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鬼子又来了!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接下来的局势发展,似乎正如“高贵”的白人所期望的那样。

  这一天。

  鬼子驻扎在北东地区的皲队,接到大本营的命令。

  他们又开始行动起来,一支支师团,坐上火车,向着港口前进。

  眼看着,又是像以前那样,通过海军舰艇,运送到龙汉南部诸省迂回登陆进攻。

  而殴洲和麦国人的各种间谍,他们传回来的消息,也是说“即将展开对支进一步军事行动”。

  只有极少数间谍,传回不同的消息:“鬼子可能在进行战略欺骗,他们更多地加大海军军舰和飞机的燃油储备,零件储备,还有相关军事物资的进口。”

  “他们同时大大加强了对海军的装备和预算拨款,仅仅是攻打龙汉的话,应该是大力加强陆军才对。”

  “他们应该知道靠海军和飞机打龙汉,会得不偿失,因为有那位敢死队司令在。”

  是的,他们将齐辉称为“敢死队司令”,因为对方总能组织起一支又一支让人望而生畏的敢死队。

  但是这些相对准确的消息被淹没在海量一般的假消息之中,这让肉食者们,下意识地倾向“对他们有利的消息”。

  人总是这样,习惯性地想要相信对自己好的消息——哪怕它们其实是假的,也是一样。

  而龙汉的平民们,也很快有了感觉。

  这些年的战乱,让很多人的神经都非常敏.感。

  当附近有人看到鬼子师团的行进后,不由得非常吃惊,赶紧发出电报和信件。

  很快相关消息就在报纸上,大肆流传出来。

  “警告,鬼子再次发起皲队动员,目标疑似户城等地!”

  “鬼子正在大量抽调北东地区的师团,很可能向我们发动进一步的大规模进攻。”

  “各大沿海城市,又将陷入战火,我龙汉命运,何去何从?”

  许多报纸一片哀叹。

  也有些报纸逆流而上。

  “有齐辉司令在,我们就不用害怕!”

  “以前能将鬼子炸回去,现在更能将鬼子炸回去!”

  “我们已经有了一百万吨的钢产量,还有三千架飞机的存量!”

  刚刚过了一年安定日子的龙汉人,自然是大吃一惊。

  北方几大城市的人,又开始纷纷逃亡。

  以前他们的逃亡方向,都是逃往大西南,逃往川省等地。

  但现在很多人却一反常态,坐着火车一路南下,逃向户城等地。

  本来看地图,户城处于最前线。

  然而在此时国人心中,这里反而成了最安全的地方——仅仅是因为有敢死队司令齐辉在那里。

  大家都知道一件事。

  齐司令以前在艰苦的环境下,都能打退鬼子。

  而如今经过三八年的一整年发展,齐辉司令更加强大了。

  飞机大量增加,武器弹药物资更是大量增加。

  毛熊虽然断绝了明面上的军事支援,但双方的贸易总额却大大增加。

  燃油、发动机、零件、成套工业设备,在去年一年中,对龙汉的出口额翻了五倍还多。

  毛熊也不傻,为了与鬼子达成停战协议,可以停止对齐辉的支援。

  但他们扶持齐辉的倾向不会改变,他们不可能断绝与齐辉的正当贸易——这是鬼子没有借口反对的。

  齐辉壮大了,鬼子就愈发不敢撕毁停战协议,向毛熊发动突然进攻。

  毛熊统帅可是很精明的人——这里面的事,他一看就明白了。

  因此,齐辉现在变得更加强大。

  ……

  一辆从平北火车站出发,南下的火车上。

  车厢里被挤得满满当当。

  火车上,简直是人挨着人,人挤着人,人压着人。

  许多人都是脸对着别人的屁.股。

  还有许多人坐在火车顶部。

  更有人挂在火车车厢外面。

  可以说拥挤程度达到了,根本就没有下脚的地方。

  即便如此,列车员还是卖出一张又一张票,车站上的人,则是奋力将人向上拥挤着,完全是一派将人塞进罐子里一样。

  一时间,大哭小叫声,络绎不绝。

  各种辱骂声不断。

  “上不来了,不能再上人了!”

  “开车啊,快开车啊!”

  “等等,再让我们上去啊,好心先生们,等等啊!”

  后世的春运,与现在相比,只能是小巫见大巫。

  即便是这样,还是有很多人没有上车。

  当火车缓慢开启后,很多人追在后面,他们追出了火车站,顺着铁路线追着火车跑。

  有人快跑几步,抓住车厢把手,将自己挂到火车上。

  这时候的火车,也就是40公里每小时,甚至还要更慢,25公里每小时。

  一时间,整列火车被人群挤满了,就像一条蠕动中的蟒蛇,在缓缓向南前进。

  即便是如此拥挤的火车,仍然有着舒服而豪华的地方,彰显着人与人的不同。

  火车的头等车厢里,乘警们将拥挤来的乘客给驱赶走,给尊贵的客人们留下最舒服的乘坐体验。

  能够坐上头等车厢的人,都是又富又贵,光有钱在这个时候,可买不到头等票。

  这头等车厢里,设备华丽,座位宽大,地下铺有地毯,化妆室、卫生间等一应俱全。

  椅子是鹅绒铺的,一坐下去,周身密贴,软绵绵地,就把人托住了。

  还有宽大的沙发,可以躺下去睡觉。

  还有随时的热水、饮料、暖气与食品供应,即便是相比后世,也是舒服得很。

  与拥挤的三等车厢相比,这里简直就是天堂。

  后面非常挤,挤得就像是地狱。

  一节头等车厢里,坐着一家子大员家属,几个大商人。

  他们正在那里谈着话。

  一名贵妇人苦恼道:“好好的,鬼子竟然又来了。”

  “去年的时候,我家侄女叫我去户城住着。”

  “我觉得户城那边天天挨轰炸就没去,早知道去年就去了,也不用等到现在了。”

  一名大商人讨好道:“刘太太,我觉得这次有点蹊跷。”

  “小鬼子明明被打退了,现在竟然卷土重来,他们的亏还没有吃够吗?”

  “是啊,感觉不像是真的一样。”

  贵妇人的儿子却是愤怒道:“小鬼子就是这样记仇,他们记恨我们的齐大帅打跑了他们,这是来报复了!”

  “是啊,鬼子学我们龙汉,这是卧薪尝胆,不过他们只忍了一年,这也很正常。”大商人连忙附和。

  这贵妇人儿子还是年轻人。

  年轻人此时除去少数油滑的,对于鬼子欺负自己人,肯定还是愤怒的。

  毕竟鬼子欺负人的时候,可不分你是哪一阶层的。

  即便是大总同的亲信嫡系大员,他们一样嘲笑,甚至当面撒尿羞辱。

  更有甚者,直接杀死。

  何况是他们?

  直到鬼子被英勇作战的百姓给打得亏本不已,他们才开始拉拢起这些大们,让他们当维持会的会长,缓和矛盾,榨取资源。

  而这一点,各处大员们,往往意识不到。

  他们还以为鬼子是心慈手软了。

  却不知道,鬼子的“软”,完全是被打鬼子的百姓们给逼出来的。

  这时,那刘太太又担心道:“这火车人这么多,鬼子不会来炸火车吧?”

  一名大商人赶紧道:“刘太太,您就放心吧。”

  “火车是安全的,户城有飞机定期顺着铁路线向北方巡逻,防止鬼子轰炸重要的铁路线。”

  “那就好。”

  几人正说着,就听到天空上传来飞机的轰鸣声。

  抬头一看,上面果然刷着户城空军的标志。

  “不是鬼子的飞机,不用担心。”

  很多坐在车顶的人,向着飞机挥舞着草帽。

  那是五架伊16改型飞机,增加了速度还有航程,方便飞机进行空中巡逻,防止鬼子飞机侵入轰炸。

  这一年,虽然鬼子停战了,但小规模的飞机入侵轰炸,从来没有停止过。

  “你们看最近的报纸了吗?”头等车厢里,一个大商人说着。

  “什么报纸?”刘太太问道。

  “就是户城日报,上面写着户城一地的钢产量已经超过了100万吨。”

  “100万吨?”刘太太震惊道。

  她虽然是个贵妇人,但也经常听老公谈起钢铁的事。

  “是啊,以前的时候,记得咱们每年只有10万吨的钢铁。”

  “而齐司令一上来,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就将钢铁的产量超过了100万吨,还是齐司令能做事啊。”那名大商人叹气道。

  “我还听说他们还在内地发现了几个小油田,每年能产30万吨的石油,少是少了点,却足够飞机用的,万一被切断了外贸,也不用担心断了燃油。”又一个大商人跟着道。

  这个油田,懂得都懂。

  当然是齐辉借助穿越者的见识,和一些地方抵抗组织,合作生产的。

  齐辉也不用担心鬼子看上它。

  一来产量低下,二来地处偏远,三来成本太高。

  鬼子打过去花费的油料,都远远超过抢占的那点油料。

  何况鬼子自己还有一个岛,上面能年产80万吨的石油。

  但鬼子每年要消耗800到1000万吨的石油,因此只是杯水车薪。

  这时又有一名大商人说道:“我听说洋布、洋面在户城那边已经不流行了。”

  “齐司令在那里收取很高的关税,来保护咱们自己的产业。”

  “说的是啊,北边许多实业商人,都跑户城去了。”

  几个大商人互相讨论着。

  他们一部分是买办,一部分又有自己的产业。

  当然他们最重要的靠山,还是各类大员们。

  他们并不是独立的工厂主。

  ……

  与此同时。

  户城的一家钢铁化工联合工厂里。

  近六十岁的秦宗业,正欣慰的看着热热火朝天的工厂。

  自从将厂子从平北搬到户城之后,新工厂是日新月异。

  月月上新台阶,产量一天比一天高,销售额一天比一天多。

  订单大把大把的来,各种新设备,新生产线,接连安装。

  与以前比起来,他自然是非常高兴。

  厂子生产的钢铁、化工品,源源不断地转化成民生产品,军工产品,支持着龙汉的国防、民生。

  一张张报纸上,纷纷报道着“秦氏集团又推出某种新产品,接到军方新订单”……

  实业救国,大有希望。

  总而言之,秦宗业感到自己漂泊半生,总算是找对了起家地方。

  想搞工业,必须得有一个好靠山。

  这是他此时心中想的。

  没有靠山,是搞不起来的。

  以前,他辛苦搞厂子,结果洋人、地主、土豪、劣绅、街头帮会……个个都要伸手。

  赚十块大洋,有八块得孝敬出去。

  新生产线,新设备,根本就搞不起来了。

  现在他想想,之前在平北的时候,每次某大员过生日,就会伸手向他们厂子要钱过寿。

  那些个地面上的大员们,不会记得谁给他们送过礼,但谁没有送礼,却是记得清清楚楚。

  又有帮会混混时时过来勒索,辛辛苦苦赚来的钱,全都交了各种各样的保护费。

  更有甚者,他辛苦经营起来,又被巧取豪夺,将厂子夺走。

  夺走后也不好好经营,直接卖了机器当废铁,卖掉厂房地皮。

  总之一句话,是这也难办,那也难办。

  而来到户城这里,他终于体会到什么叫“时来天地皆同力”。

  只要按时交税,就可以安心做生意。

  厂子里有直接驻扎的巡警所。

  一旦出事,打一个电话,巡警总局的人,还会立刻过来帮忙处理。

  什么大员,什么混混,根本别想将手伸入他的厂子。

  他们秦氏集团,挂着许多个牌子。

  什么“户城重工业重点扶持厂家”,“慈善大厂”,“治安重点单位”,“纳税大户”……

  每到月中开会,秦宗业往往还能和其他人一起,亲自与齐司令见面。

  想起与齐司令见面的场景,秦宗业就是感叹。

  对方年轻的让人震撼。

  而且一看就是那种骨头非常硬的人,能给人巨大的安全感。

  不用担心会被什么洋人、上司压服。

  事实也是如此。

  他的厂子经营过程中,同样因为经济竞争,与洋人、土豪劣绅、大员们发生了冲突。

  比如商品外运,产品销售……

  他集团的产品质量好,价格低,就遭到了当地权贵的觊觎,想要廉价购买,在当地包销,等于是垄断销售区域。

  否则就不让他的产品进入该地销售。

  这种事,让他来处理,他根本没有办法。

  因为强龙不压地头蛇。

  他是个商人,又没有枪,除去送礼还能怎么办?
  http://www.bixia5.cc/book/23347/14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