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和谈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孙望舒以一个匪夷所思的速度,肃清了英国殖民者在印尼主要地区的殖民武装力量,使得英国人彻底失去了改变战略态势的最后机会。

  此时义军不仅在缅甸包围了五万英军,还在之前的战役里前前后后抓捕了数万名英国俘虏和法国俘虏,并将未来得及走开的一批官员和资本家给抓了起来。

  但是以英国在亚洲的军事力量,甚至在印度战场都无法占据优势,更不用说是夺回失去的殖民地了。

  当然,英国人也可以为了他的霸权继续和义军死磕,但是以如今的态势,想要彻底的改变战局,英国至少得从本土抽调十万以上的精锐英军才有可能。

  而跨越万里海域组织十多万人进行远征,这其中的负担对于英国人也是很重的,因此英国内部主和派声音很大,纷纷谴责主政党贸然去招惹义军,才遭到了这样的苦果。

  在种种情况下,英国和法国派遣使者与义军进行了谈判,第一轮谈判主要是缅甸问题,经过多次的较量,双方达成一致协议。

  第一,英国宣布结束对缅甸的殖民统治,而义军也承认缅甸国家的独立性,缅甸之后为独立的国家,其国体采取联邦制或者是共和制,其政府由各联邦与自治区代表组成议会进行民主决策,在其政权建立后,义军结束对其军事管制,逐步撤军,撤军期限为十年。

  第二,义军允许被包围的英军按批次撤出缅甸,在其撤军时需要将武器上缴,以保证其安全性,义军将其护送至港口后由英军出动战列舰进行护送,英军撤离批次和数量由双方商议决定。

  第三,义军允许在缅甸之英国商人撤出缅甸,但其中参与制毒贩毒的,必须处以死刑!其余罪大恶极而被举报的,由义军、英国和第三方势力(法国、美国、德国)组成特殊法庭,进行审判!

  第四,在缅甸战场和新加坡战场被俘虏的英军,在其劳改期结束之后,义军将会对其进行释放并遣送回原籍,其出身于缅甸、新加坡、印尼等地的,由义军发放路费后自行回归,来自英格兰等其他英国联邦的,由英国安排顺路的商队进行接收。

  第五,义军并不索要战争赔款,但英国需将其在占领区之资产包括黄金、土地、工厂等交还当地居民,并出资10万英镑以用作其殖民地的重建工作。

  英国使臣看到这个条约,就跟吃了大便一样难受,但偏偏就没有办法,毕竟如果义军急眼了,义军完全可以将五万英军一口吞下,然后把几万俘虏和被裹挟的英国商人给扣留,资产强势充公。

  六月初一,义军与英军签订缅甸条约,同日义军接收了第一批次一万英军武装,并将其交还给英军海军。为表诚意,李希音于将第7师抽调回国,并举行了盛大的回国仪式。

  第二日,义军代表和法国代表在英国代表、泰国代表和各国记者的见证下,签订中法越南协议,其基本与上述相同,法国放弃对越南、老挝、柬埔寨等法属殖民地的控制权,义军交还在越南战役里的数万法军俘虏。

  说白了,英国虽然号称世界霸主,但其本土人口不过四千万,却控制三千三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壤,其常备兵力不过二十五万,加上殖民地常备军力也不过八十万,之所以能够百战百胜,是因为他以火器对封建军队甚至是土着士兵进行降维打击的缘故罢了。

  随着地盘无比巨大,英国兵力就十分的分散,想要短时间内远征万里与义军进行对峙,无疑是十分的困难,在一百年前美国独立时,其兵力更加捉襟见肘,但英国打了七年却毫无办法,只能捏着鼻子承认了美国的独立。

  说白了,英国所谓之日不落帝国,是因为他只是去欺负未开化的部落或者是清朝这样的落魄的封建王朝罢了。

  在鸦片战争到太平天国运动兴起这些年,英法殖民者十分嚣张,仗着清朝统治者的软弱无能,一步步进行蚕食,当世的列强纷纷叫嚣着瓜分中国。

  但随着太平运动爆发的义军兴起,英法发现清军在镇压起义军时动辄聚集数十万的大军进行死战,且双方打了七八年了,哪怕是清军和太平军仍然保持着百万左右的兵力,这让西方社会关于武力殖民中国的论调一下子消失不见。

  因为他们发现,哪怕是清朝这样的腐朽王朝,在它遇到生死危机的时候,都可以源源不断的聚集精兵,甚至是随着国家经济体系崩溃后,兵力就是源源不断。

  如今,面对一个随时可以聚集几十万装备火器部队的义军,英军想要战胜义军,那首先就要达到其经济崩溃,因为在一个国家经济崩溃或者是进入完全的战争状态时,他可以以牺牲民生和国家潜力为代价,进行无休止的大战。

  但常常这种大战结束之后,英国也无法走出这个死局,经济和国家潜力会因为这场无休止的大战而耗尽,只会被法国和其他列强所赶超。

  如今,英国和各列强正处于工业运动和殖民扩张并行的发展时期,各列强都在尽力的推动工业化进程在增强国力,在这个时间段,英国其实是没有决心拼着经济崩溃来进入不计代价的战争状态的,因此和谈就成了其出路。

  英国这些列强所主政的资产阶级,其本身就和商人一样,擅长权衡利弊,但其面对弱小时,他们可以肆无忌惮,比如大搞殖民统治,进行人口贸易,对清廷发动鸦片战争,十分的肆无忌惮。

  但是当其面对强大的势力时,他们却常常选择妥协的手法,其中最经典的就是西方的封建问题。

  自资本主义兴起后,这些资产阶级在发现封建势力尚且十分强大时,居然不约而同的采取妥协绥靖政策,英国、德国、奥地利、意大利、葡萄牙等等几乎是不约而同的保留了君主,他们宁愿去研究各种政治手段来进行约束君主的权力,也没有魄力像中国的王朝更替一样使用武力对旧势力进行清洗。

  因此其实西方的资产阶级革命大多是不彻底的,资产阶级在发动革命后会迅速的选择利弊得失,选择与封建势力进行妥协,最终达成与统治阶级的合作。

  因此在他们发现死磕义军的损失远远大于其收益的时候,资产阶级会顺应其本性进行媾和,这既可以说明资产阶级天生具有软弱性和绥靖性,也可以说他们是天然的政客,只为利益的政客。
  http://www.bixia5.cc/book/23583/27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