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王世充大败李密瓦岗军,鉴证了“笑到最后的才是胜利”
推荐阅读:
熊学派的阿斯塔特
海岛,全民垂钓,我独获史诗天赋
有没有一种可能散人也能制霸全服
尊敬的扫帚骑士大人
网游:开局抽奖隐藏职业
上辈子苦够了,重生八零火速离了
译电者
疯了吧!神话天赋你管他叫反派?
2025重生之我做上海商铺中介
镇邪也镇你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北邙山峦叠嶂,草木葱茏。程知节率领着内马军,与李密一同在这片丘陵之间扎下了营寨。营帐连绵,旌旗招展,战士们忙碌着整备兵器,准备应对即将到来的战斗。单雄信则率领外马军在偃师城北扎营,两处营地相隔不远,互为犄角,共同应对着来自王世充的威胁。程知节(589年—665年),本名咬金,字义贞,是济州东阿(今山东东阿西北)人,唐朝大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他少骁勇,善用马槊,隋朝末年,聚集乡里豪杰共保乡里,后投奔李密,得到重用,为内军骠骑之一。
程知节在隋末唐初的军事生涯中,先后跟随李密、王世充,最终归附唐朝,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以勇猛善战着称。他参与了多次重要战役,如玄武门之变,以及对抗宋金刚、窦建德和王世充等。程知节在唐朝的建立和统一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屡立战功,被封为宿国公,后改封为卢国公。
在唐太宗贞观年间,程知节历任多个要职,包括泸州都督、左领军大将军等,并在贞观十七年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不仅在战场上表现出色,而且在政治上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程知节于麟德二年去世,享年七十七岁,死后被追赠为骠骑大将军、益州大都督,并陪葬于昭陵。他的形象在历史上经历了从隋末的草莽英雄到唐朝开国功臣的转变,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着名的武将之一。
单雄信(出生不详,卒于621年),名通,字雄信,曹州济阴(今山东菏泽市曹县西北)人,隋末唐初时期的猛将,以勇猛善战和忠诚义气着称。他是瓦岗寨的重要将领,后因种种原因与李唐王朝产生深仇大恨,最终被处死。
单雄信是隋末瓦岗起义军的首领之一,曾与徐世积(徐茂公)、翟让等人共同反隋。在李密接管瓦岗寨后,单雄信被任命为左武候大将军,成为其主要将领之一。不久后,李密在与王世充的战斗中失利后,单雄信选择投奔王世充,并被任命为大将军。尽管他深得王世充的信任,但王世充最终被李世民击败。王世充投降唐军后,单雄信作为战俘被俘。尽管徐世积等旧友纷纷向李世民求情,希望饶单雄信一命,但李世民因父辈的恩怨和单雄信与自己的敌对关系,执意处死了他。在《隋唐演义》等文学作品中,单雄信被塑造为一个忠诚义气、勇猛无畏的英雄形象,深受读者喜爱。
单雄信在隋末唐初的历史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他的勇猛和忠诚既赢得了朋友的尊敬,也导致了他的悲剧结局。
瓦岗内马军,也称为内军,是李密编制的一支特种部队,人数约为八千人。内马军的四大骠骑分别是秦琼、程咬金、罗士信和裴行俨。尽管人数众多且将领强大,但瓦岗内马军的装备较差,战斗力不如李唐的玄甲军。
内马军在战斗中表现平平,唯一的亮点是程咬金和秦琼的个人英勇表现。
瓦岗外马军是瓦岗军在李密领导下编制的一支主力军队,主要负责防御和进攻任务。虽然具体人数和编制在史料中未详细提及,但可以推测其规模较大,战斗力较强。单雄信是瓦岗外马军的主要将领,他以勇猛善战和忠诚义气着称。在李密战败后,单雄信投降王世充,并被任命为大将军,继续统领外马军。尽管外马军的具体装备情况不详,但单雄信的武功高强,曾两次差点击杀李世民,显示了其部队的强悍战斗力。
此刻已近十一日午时,九月的骄阳炙烤着洛阳邙山郊野,程知节抹了把额头的汗水,铁甲下的粗布衣早已被汗水浸透。他站在北邙山南坡眺望,山脚下的通济渠如同一条银链蜿蜒而过,对岸不远处偃师城头的王世充大旗猎猎作响。
“这狗贼倒是会选时候!”他啐了口唾沫,转头对正在擦拭陌刀的李密喊道:“魏公,单雄信那营寨扎得忒单薄,若是王世充绕后断他粮道......”
程知节话音未落,东南方向突然腾起滚滚烟尘,隋军数百黑甲骑兵已冲至通济渠,正在涉水渡渠,水面被马蹄踏得银花四溅。
"是王世充狗贼的具装铁骑!"程知节瞳孔骤缩——那些战马覆着链甲,骑士手中丈八马槊寒光凛凛,正是王世充重金打造的"玄甲骠骑"。
在偃师城北,单雄信已率领着外马军列队准备迎战。
王世充亲率数百骑兵,如一股黑色的洪流,渡过了宽阔的通济渠,直奔单雄信的营地而来。马蹄声如雷,尘土飞扬,战旗在风中猎猎作响。
霎时间,东都数百铁骑冲入单雄信大军之中,寒刀出鞘,冷箭横飞,鲜血四溅,杀声震天。单雄信的营地很快陷入火海。单雄信挥动枣阳槊挑翻一名敌骑,左肩铁甲却被对方槊尖撕开三寸裂口。
单雄信大声喊道:“顶住辕门!”但他的嘶吼声却淹没在铁器相击的轰鸣中。
李密见状,立即下达军令,命令裴行俨和程知节速带援军急速赶去增援。
夜风裹挟着洛水潮气,王世充退兵回营后,并未像李密所想休兵罢战,他独坐中军帐,想的却是如何速破李密瓦岗军。
王世充指尖摩挲着案上密报——“李密破宇文化及,士卒伤痍未愈”。青铜灯树在他阴鸷的面容上投下跳跃暗影,对候在帐中的传令兵说道:“传令,带影子来。”
两名亲卫带着个蓬头垢面之人踉跄而入。那人抬头瞬间,四周烛火齐晃——竟与李密有七分相似!“好个江淮巧匠,这易容术当真了得。”王世充捏住此人下巴,刀疤横贯的左眼眯成细缝,说道:“明日,你便是魏公李密了。”
随后,王世充走出营帐外,凝视着远处的北邙山,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冷笑。他转身对身后的亲信低声吩咐道:“今夜行动,务必隐秘,不可惊动敌军。”亲信领命而去,
九月十二日旦时(凌晨3点至5点),王世充精心挑选的二百玄甲精骑衔枚疾走。马蹄裹着麻布,沿着干涸的旧河道潜入北山坳。
这些骑兵是王世充精心挑选的江、淮勇士,个个身手矫健,骑术精湛。他们潜入北山,在谿谷中埋伏下来,静待时机。军士们细心照料马匹,喂足草料,自己也吃下干粮,补充体力。山谷中寂静无声,只有偶尔传来的虫鸣和马匹轻微的喘息声。
未多时,前去李密营前侦查的副将返回队伍,压抑着狂喜,报告到“将军,李密营寨果然无鹿角深壕!”
王世充听闻暗自窃喜,此时曙光已微露,王世充手持长槊,站在高处,环视众将士。他的目光如炬,声音洪亮而坚定:“今天这场战斗,不只是为了争个胜负;此乃生死存亡的关键,就在这一仗。如果打胜了,日后的富贵自然不用说;如果战败,大家必定没有一个人能逃脱。我们今日争的是生死,不仅仅是为了国家,每个人都应该奋力而战!”
将士们闻言,纷纷握紧兵器,眼中燃起熊熊战意,齐声高呼:“愿随将军死战!”
迟明时分,王世充引兵缓缓逼向李密的营垒。
隋军已近营寨,李密在军营中才察觉异样,没想到自己此次会大意失算,未及细想,赶忙披挂出兵迎击。
未等瓦岗军列阵完毕,王世充便一声令下,纵兵猛击。只见王世充身后的铁甲骑兵如出鞘之剑,个个凶猛,他们大多是江、淮之地的剽悍勇士,出入敌阵宛如飞翔之燕。
隋军的另一路兵马则由王仁则带领,其任务是烧毁李密营寨粮草。
王仁则是隋末唐初的一位重要将领,他是王世充的侄子,以其勇猛和军事才能着称。
王仁则,字子翼,生于598年,原籍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他的父亲王仁恭曾任隋朝的太仆卿,家境较为殷实。王仁则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武艺和智慧,在隋朝末年,农民起义遍地开花,王仁则毅然投身于反抗隋朝的战斗。
王仁则曾先后投奔李密、窦建德等农民起义军,屡建战功。王世充在东都兵变后,王仁则又投奔王世充。王世充和王仁则不止是叔侄子关系,更是亲密的好友,两人在隋朝末年的农民起义军中结识。王世充投降唐朝后,王仁则被李渊任命为洛阳太守,开始在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而王仁则继续追随王世充,继续为王世充的事业尽心尽力。在王世充手下,王仁则表现出了极高的忠诚度和军事才能,他曾多次为王世充立下赫赫战功,也为唐朝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1982年电影《少林寺》中,王仁则由演员于承惠饰演。影片讲述了王仁则在督建河防工事时杀死反抗暴虐的神腿张,其子小虎逃亡至少林寺为少林武僧昙宗所救,最终小虎为报父仇手刃王仁则的故事。
2009年电视剧《少林寺传奇2》中,王仁则由计春华饰演,展现了他在王世充手下飞扬跋扈、手段狠毒的一面。
王仁则在隋末唐初的历史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他的军事才能和忠诚度使他成为王世充的得力助手。同时,他在文化作品中的形象也深入人心,尤其是电影《少林寺》中的表现,使他成为了一个广为人知的历史人物。
王仁则看到李密疲于与王世充交战,瓦岗军营寨乱作一团,他迅速带领小众队伍攻进敌方营中,大声命令道:“放火矢!”
霎时流星火雨划破夜空。瓦岗军粮车成为首要目标,满载新收粟米的麻袋遇火即燃,爆出噼啪脆响。瓦岗军士卒惊觉时,火龙已顺着营帐蔓延。
“敌袭!”“救火!”凄厉号角刚起,便被马蹄踏碎,又有隋军三千江淮锐卒自东面杀到,这些惯于水战的儿郎竟在陆上奔走如飞,短戟专挑人腿关节猛凿。
王世充猛然挥槊,大喝一声:“杀!”顿时,战鼓震天,号角齐鸣,隋军将士如猛虎出笼,在敌阵中肆意砍杀,刀光剑影,血肉横飞。
李密眼见北邙山营地已经陷落,便命令身边将士随其向偃师城的方向战术撤退。
王世充率隋军紧追不舍,一路上又斩杀不少瓦岗军士兵,隋军追至偃师城外,江、淮勇士果然骁勇,他们挥舞长刀,冲锋陷阵,如入无人之境。李密的军队虽奋力抵抗,但阵型未稳,很快被冲得七零八落。李密见状,心中大急,急忙调遣精锐部队试图稳住阵脚。
王世充迅速指挥大军变换阵型,将李密残兵败将重重围困。就在此时,王世充早已安排好的计策开始实施。十多名隋军士兵将事先找到的那名与李密容貌相似之人带到阵前,隋军将士高声喊道:“已擒获李密矣!”这一声如晴天霹雳,震撼了整个战场。李密的将士们听闻主帅被擒,顿时军心大乱,许多士兵开始四散奔逃。
李密尚在全力突围,与隋军正面交锋,还不知包围圈外已有变故。
王世充在偃师城门外佯装不信李密被擒,有将士砍了假“李密”头颅给将士们观看,王世充身边的将士都齐声说道:“这就是李密的头颅啊!”
随后,王世充命人在城下勒马停驻,将头颅抛向城中。城中的守卫们看见,形似李密的头颅,因心怀恐惧,也未仔细辨认,亦纷纷称是李密的首级。一时间,人心惶惶,士气崩溃,纷纷扔掉手中武器就地投降。
此刻,王世充的另一路伏兵趁着有利地势向残余的瓦岗军队伍发起了攻击。战场上立时浓烟滚滚,遮天蔽日。李密的军队大乱,纷纷溃败。他的将领张童仁、陈智略在这混乱的战局中,无奈选择了投降。
张童仁是隋末农民起义军将领,在隋炀帝杨广被杀,宇文化及带领军队北上时,张童仁投靠了宇文化及,宇文化及准备攻击李密时,张童仁等人无法忍受宇文化及的统治,率领部队投降了李密。
陈智略是隋末唐初的一位重要将领,因看不惯宇文化及的为人,与张童仁等人一起投降了李密。
李密望着四面楚歌的战场,眼中满是绝望与不甘。之后,他在仅余万名瓦岗军将士的护卫下,拼死杀出一条血路,向洛口方向疾驰而去。身后,王世充的大军紧追不舍,喊杀声震耳欲聋。
这一战,王世充以巧妙的计策和勇猛的攻势,彻底击溃了李密的主力,奠定了自己在中原的霸主地位。而李密,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枭雄,此刻只能带着残兵败将,仓皇逃命,昔日的辉煌如烟云般消散在战火之中。
至于败退逃亡的李密最终命运将会如何,我们下章再接着讲述。
喜欢大唐凌烟志
http://www.bixia5.cc/book/23882/7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