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中文网 > 花好越圆 >第三十章:岁末账册,烟火里的团圆数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三十章:岁末账册,烟火里的团圆数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一)集市上的“年终盘点”

  腊月的寒风卷着雪粒子,开封府的集市却比往常热闹十倍。王栓柱的杂货铺前挂起了红灯笼,账本摊在柜台上,他媳妇正用赵磊教的“复式记账法”核账,算盘打得噼啪响:“玉米酒卖了三百坛,粮票兑了五十石,今年赚的比去年多三成!”

  铺子里挤满了来“盘点”的百姓。李婶抱着只肥鸡,笑着说:“俺家今年用粮票换了两匹布,给娃做了新棉袄,还剩五升票,开春换玉米种——这账明明白白,比以前揣着银子心慌强!”

  穿蓝布衫的秀才蹲在角落,手里捏着本《新学启蒙》,是他用三斗粮票换的。“以前总觉得这些‘新章法’是胡闹,”他摸着书皮叹道,“现在才知道,能让百姓算清自己的账,比写十篇策论都实在。”

  集市东头搭了个木台,赵磊带着户部小吏正在“晒账”。墙上贴满了黄纸,写着“开封府全年玉米产量八千石”“水车灌溉农田五千亩”“防疫皂角卖出两万块”,每个数字旁都画着小图标:玉米穗、水车、皂角,连不认字的老汉都能看懂。

  “赵大人,这账能给俺们抄一份不?”张屠户挤到台前,手里还攥着修水车赚的工钱,“俺想给在外当差的儿子寄去,让他知道家里的日子咋好起来的。”

  赵磊笑着递给他一张抄好的账页:“这账是大家一起算出来的,你家修的三十架水车,李婶家种的两亩玉米,都在上面呢——这叫‘民生总账’,少了谁都算不清。”

  雪越下越大,百姓们却没人肯走。有人围着账页数自己的贡献,有人互相打听明年的新章程,王栓柱的媳妇端出刚蒸的玉米糕,给大家分着吃,热气混着笑声,把寒风都挡在了集市外。

  (二)暖阁里的“团圆账”

  京城的暖阁里,炭火烧得正旺。陈默手里拿着各地送来的“年终账册”,赵磊用红笔在上面圈出重点:“江南粮票流通量同比增五成,西域葡萄酒作坊盈利三千两,河北水车灌溉效率提高两倍……”

  苏晴抱着个锦盒进来,里面是各地送来的“年礼”:松江府的新船模型,河南的玉米烧酒,琉球的海贝串,西域的葡萄干。“你看这海贝,”她举起串海贝笑,“王小五从琉球寄来的,说今年海疆太平,渔民多收了三成,这是给陛下的‘分红’。”

  林薇正用金线绣“岁末团圆图”,上面绣着四个小人围着玉米囤子,一个像陈默,一个像赵磊,一个像苏晴,还有一个是她自己,旁边散落着粮票、水车、织锦的小图案。“这才是咱们的‘年终总结’,”她指着绣图,“从暖阁里的暗号,到天下的烟火,一步一步,都在这儿了。”

  陈默拿起河南送来的账册,指着“百姓存粮比去年多两成”的字样,突然沉默了。他想起刚穿越时,四人在暖阁里对着陌生的宫墙发愁;想起盐税案里的惊心动魄;想起水车被拆时的无奈;想起疫病来袭时的焦灼……那些曾经觉得“过不去”的坎,此刻都变成了账册上的数字,变成了百姓手里的粮票,变成了孩子们课本上的字。

  “其实啊,”苏晴给大家倒上玉米酒,“咱们没做啥惊天动地的事,就是让种地的能多收点,买卖的能算清账,生病的能有药吃——这些小事凑在一起,日子就不一样了。”

  赵磊喝了口酒,笑着补充:“就像王栓柱的账,一分一厘都算在明处,百姓才信你。这天下的账,说到底是人心的账,你对他实诚,他就跟你实心。”

  (三)年夜里的“越圆”

  除夕夜的钟声敲响时,京城的百姓都在守岁。王栓柱的杂货铺还开着,他媳妇在给最后一个来兑粮票的老汉找零;苏州府的药铺里,王老先生带着徒弟熬着防疫汤药,给守夜的巡捕送去;河南的学堂里,妞妞和狗剩提着灯笼,在玉米囤子旁贴春联,上联是“粮票换得丰衣足食”,下联是“水车浇出金玉满堂”。

  暖阁里,四人围着炭盆,看着窗外的烟花。陈默举起酒杯:“这第一杯,敬百姓——没有他们信咱们,啥章法都没用。”

  赵磊跟着举杯:“第二杯,敬这土地——玉米能长,水车能转,都是土地给的底气。”

  苏晴笑着举杯:“第三杯,敬咱们自己——从‘同行’到‘同盟’,没散伙,没认输,不容易。”

  林薇最后举杯,眼里闪着光:“第四杯,敬未来——咱们种下的种子,总会发芽,总会结果,花好越圆,永不停歇。”

  烟花在夜空里炸开,照亮了紫禁城的琉璃瓦,照亮了集市的红灯笼,照亮了田埂上的玉米囤。暖阁里的酒气混着炭火气,飘出窗外,和百姓家的饺子香、鞭炮声、孩子们的笑声融在一起,变成了最实在的人间烟火。

  陈默看着烟花,突然明白“花好越圆”的真意:“花好”是愿景,“越”是脚步,“圆”是归宿。他们穿越时空而来,不是为了留下自己的名字,而是为了让这片土地上的人,能自己走出“花好月圆”的路——就像玉米会自己生根,水车会自己转动,粮票会自己流通,虽然刚开始时需要“指引”,但接下去就越流越通了~因为这已经是他们自己的日子,自己的圆。

  夜色渐深,烟火渐歇,只有百姓家的灯还亮着,像无数颗星星,落在人间。暖阁里的四人还在笑着、聊着,窗外的月光落在他们身上,温柔得像初见时的暖阁炭火。

  未来还长,或许还会有新的挑战,但只要这烟火在,这土地在,这人心在,“花好越圆”的故事,就会一年一年,写下去,写在粮票上,写在水车里,写在每一个寻常百姓的日子里,写在这越来越热闹、越来越实在的人间。
  http://www.bixia5.cc/book/23969/3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