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三管齐下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你再说一遍?”

  “真的是大周皇帝郭荣亲自在城外叫门?”

  王洪面色铁青,甚至都无力生气了。

  可越是如此,手下人越是惊恐:“回、回大人,真、真的是大周皇帝郭荣……”

  不待其说完,王洪竟直接向外冲去……

  大周军队快到乾宁军了,他才收到消息。

  这说明什么,说明大周这次北伐定然是早有准备。

  以宁州城现在的兵力,想抵抗周军简直做梦,除非能尽快让南京留守萧思温派来援兵。

  可问题是,大周皇帝郭荣竟然会突然出现在宁州城外!

  这又说明什么?

  一国之君亲叩城门,若不是有万全准备,若不是有必胜的决心,他怎么可能亲上战场?

  可问题是,大周皇帝怎么会神出鬼没地出现在宁州城外呢?

  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很快,在一众手下的跟随下,他来到了城门上:果然,乌泱泱的大军正蓄势待发。

  而当他定睛看去,目光很快便锁在为首的那名骑着高头大马,身披赭黄战袍,一身明光铠甲的中年男子身上。

  且不说他身边立有大周郭字军旗,就是那睥睨天下的气势,不是大周皇帝郭荣,又能是谁?

  此刻,他的心彻底死了!

  “刺史大人,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还要去请援军吗?”

  手下人紧张地问道。

  王洪回头扫视了一眼众人,他知道,这些人已然都被吓破了胆。

  “还请得到援军吗?”

  “各处城门肯定已经都被包围,出去一个死一个,怎么请援军?”

  王洪的声音冰冷到了极点。

  此刻,他脑海中突然浮现了一个想法:

  不如弃暗投明……

  虽然忠臣不事二主,可想我王洪本就是汉人,迫于契丹淫威才不得不任宁州刺史。

  且宁州子民本就是汉人,常年遭受契丹人的压迫、早已苦不堪言、怨声载道!

  而且如今的那位辽国皇帝又是个实实在在的昏君!

  不仅生性暴虐,滥刑滥杀,甚至仅凭女巫肖古的建议,就以人胆入药,为此杀掉了无数童男子。

  而且他还经常酗酒,天亮才睡,中午方醒,长时期不理朝政,甚至民间都称他为“睡王”。

  此人还酷爱打猎,为了打猎甚至数月不视朝政!

  这样的一个昏君,凭什么让我给他卖命?

  再看看人家大周皇帝郭荣!

  对外南征北战,对内积极改革,短短几年,就能将大周的国力提升到这个地步,如今甚至敢率军北伐!

  什么是昏君,什么是明君,简直一目了然……

  入你娘的“忠臣不事二主”!

  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乃公降便降了!

  “开城投降吧……”

  王洪终于开口了。

  “什么?刺史大人,您、您……”手下们惊得目瞪口呆。

  王洪终于克制不住内心的情绪,暴喝道:

  “没听清楚吗?”

  “乃让你们开城投降?”

  “怎么,身为汉人,你们都想为契丹人赴死吗……”

  不久后。

  城门大开,宁州刺史王洪竟率领宁州一众文武官员皆免冠去袍,手捧各种名册,亲自在城门口迎接郭荣入城!

  这一幕让大周所有的将士都惊喜不已!

  不用流血,不用死人,就这么轻轻松松跑过来,就赢了!

  他们又怎能不惊喜?

  入城的路上。

  郭荣的心情好到了极点!

  北伐首战便能不费一兵一卒便拿下宁州,怎能不高兴?

  但没人知道,更让他高兴的是:这一切竟然真的被好大儿料中了!

  奇袭之下,宁州刺史王洪竟真的主动投降!

  训儿啊训儿,你当真妖孽耳!

  不仅精通政务,甚至连军事方面也如此有才华!

  此战,梁王当为首功……

  而与此同时,韩通此刻也振奋不已:

  万万没想到,宁州竟然真的不费一兵一卒就拿下了!

  想想之前在沧州军议时,梁王说出那句“只要大军能奇袭至宁州城下,王洪定然会惧我大周之威,甚至有可能不费一兵一卒便能让其开城投降!”

  当时全场轰然,没有一个人相信宁州会那么轻松地拿下,甚至连他当时也觉得不可能!

  可现在,这一切竟然都实现了!

  现在看来,军议时的那些建议、那番言论,绝不是曹彬说的,一定就是梁王自己说的。

  如此说来,梁王真乃神童也……

  一念至此,他又突然想到了郭宗训单独约见他时说的那些话:

  互为腰胆?

  难道梁王说的都是真的……

  大军入城,自然又是一番忙碌,收编纳降对于于常年征战的郭荣等人来说自然是轻车熟路。

  下午时,赵匡胤总算是忙得差不多了,回到了自己休息的地方。

  而赵普与赵匡义二人早已等候在此,只是二人神色都有些沮丧。

  赵匡义毕竟年轻,忍不住叹息道:“首战宁州意义重大,只可惜兄长根本没有立功的机会……”

  “唉,不曾想真让那曹彬说中了……”

  正说着,赵大突然打断道:“非曹彬所言,实乃梁王借曹彬之名献策!”

  赵匡义猛地一怔,瞬间瞪大了眼睛:“梁王?”

  “这、这怎么可能?”

  “就算他是神童,可他从未上过战场,怎可能对军事也……”

  赵大再次打断道:“的确是他所为,陛下说漏嘴了!”

  赵匡义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却一时间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此时,赵普捋了捋胡须,道:“如果真是如此,梁王肯定是在扶植曹彬,而陛下也乐见其成!”

  “此非好事啊……”

  赵匡义思索了片刻,气愤道:“还指望兄长能在首战中再立功劳,日后也好更进一步,可恶,竟然被梁王抢了功劳,甚至还安在那曹彬的头上……”

  此时赵普突然说道:“明公,看来我们还是得小心梁王!”

  赵大皱了皱眉,投去了疑惑的目光。

  赵匡义也愣了愣:“这是为何?”

  “兄长之前不是说梁王对他态度有所改变吗?”

  “甚至还说要拜他为师……”

  赵大那张国字脸上依旧看不出任何情绪,只是眉头微微皱了皱。

  赵普叹息道:“怕就怕梁王并非是真的对明公转变态度了!”

  “否则他大可以直接和陛下提建议,根本没必要刻意扶植曹彬!”

  “而且别忘了,虽然梁王对明公的态度有所改变,可曹彬却仍旧对明公避而远之。”

  “这才是关键!”

  闻言,赵匡义气的大骂了起来:“可恶,庶子安敢戏弄我兄长?”

  “还、还从兄长那骗走了拳谱!”

  “简直可恶至极……”

  正说着,赵匡胤突然大喝道:“闭嘴!”

  “你是忘了为兄说过的话吗?”

  “竟还敢对梁王不敬!”

  “自领家法!”

  赵匡义闻言,委屈地说道:“我只是替兄长不甘啊,此次攻打宁州,兄长本可以再建功劳,可现在摆明了首功会是那曹彬的……”

  赵大又一次喝断道:“掌嘴!”

  啪啪啪……

  在赵大如虎般凌厉目光的注视下,赵匡义一巴掌一巴掌地扇着自己的脸。

  赵普见状,连忙打圆场:“明公不必如此动怒,衙内也是替明公担忧。”

  说到此,赵普叹了口气,神色愈发凝重:

  “明公,我们日后只怕要更加小心了……”

  闻言,赵大于赵匡义同时投来了不解的目光。

  “此话怎讲?”

  赵匡义问道,巴掌声也停了下来。

  按家法,长兄为父,赵大不说停,他是不能停的,脸扇肿了都不能停!

  但此时,赵大也并没有心思管他。

  赵普缓缓道:“如果我的分析没错的话,你们有没有想过,梁王为何会表现出对明公的态度转变?”

  赵匡义道:“他肯定是装的!”

  赵普点点头:“没错,就是装的!”

  “可他为什么要装呢?”

  张匡义张了张嘴,算了,我想不出来,还是赵书记分析吧!

  赵普幽幽道:“他之所以装,肯定是受到了什么阻力,不然完全可以继续明着针对明公!”

  “那么有没有一种可能,梁王或许已经和陛下私下说过什么了!”

  闻言,赵匡义神情瞬间凝重了起来,连一向面无表情的赵大,此刻都脸上都有些阴沉了。

  赵普继续说道:“但就像我们之前分析的,梁王可能拿不出实际证据,所以并没有影响陛下对明公的信任,而且此时又是北伐的关键时期……”

  “所以,梁王很有可能是被陛下训斥了一顿,故而不得不暂时改变态度,特别是在陛下面前。”

  赵匡义疑惑道:“这说明陛下仍旧很信任兄长,好事啊!”

  赵普摇了摇头:“但也说明梁王还是会继续针对明公!”

  “别忘了,梁王已经开始扶持曹彬了!”

  “若日后他的心腹逐渐成长起来,而梁王依旧对明公充满敌意,那谁敢保证陛下还会像现在这般对明公如此信任?”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再牢固的信任,总会被有心之人找到缝隙……”

  此时,赵大终于开口道:“依书记所言,我们该怎么办?”

  赵普思忖良久,这才说道:“三管齐下!”

  “首先继续严防死守,明公结义一事,决不能让人发现!”

  “其次,再立功劳,巩固陛下对明公的信任!”

  “最后,还得知己知彼,想办法随时了解梁王的一举一动!”

  说到此,赵普又顿了顿,深深看了眼赵大,继续道:

  “我知道明公不愿做这样的事,但最后一点是最重要的!”

  “梁王确乃神童也,也正因如此,我们也很难确定之前的分析是不是正确的!”

  “所以,只有了解梁王的一举一动,我们才能搞清楚梁王到底是不是真的要针对明公?”

  “也才能搞清楚梁王到底是不是知道了明公结义的事情?”

  “如果真的知道了明公结义的事情,我们也可以提前做好防范……”

  见赵大不说话,赵普从他那双眸子里敏锐地捕捉到了什么,继续道:

  “明公,我要再提醒您一下,结义的事情是绝不能让陛下知道的!”

  “陛下的脾气个性,您应该比谁都清楚……”

  一旁的赵匡义也附和道:“是啊,兄长,绝不能让陛下知道结义的事情,否则我们全家定会……”

  正说着,赵大突然打断道:“如何了解?梁王不让他手下的人与我们有任何来往……”

  赵普笑了笑,道:“明公勿忧,其他人或许能严格遵守梁王的命令,可别忘了,梁王行营又来了三个人!”

  “这其中还有一个酒鬼……”

  赵大挑了挑眉,没有说话。

  赵普继续道:“不过这件事也不用着急,北伐结束之前,明公只需尽力争取再立功劳,巩固陛下对您的信任即可!”

  赵大点点头,朝着赵普深深行礼,语气无比诚恳:“多谢书记指点……”

  ……………………………………

  说明:

  1、此时的辽国皇帝为著名的“睡王”辽穆宗耶律璟。

  应历十九年(969年)二月,辽穆宗在黑山之变中为“亵御”小哥等人弑杀,终年39岁。庙号穆宗,谥号孝安正敬皇帝,葬怀陵。

  《辽史》对辽穆宗的评价是“穆宗在位十八年,知女巫妖妄见诛,谕臣下滥刑切谏,非不明也。而荒耽于酒,畋猎无厌。侦鹅失期,加炮烙铁梳之刑;获鸭甚欢,除鹰坊刺面之令。赏罚无章,朝政不视,而嗜杀不已。变起肘腋,宜哉!”

  吕思勉也评价说“辽惟穆宗最昏乱”。

  2、赵普(922年-992年8月18日),字则平,是五代至北宋初年著名政治家,北宋开国功臣。

  他便是宋朝那个大名鼎鼎的“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宰相。历经宋太祖、宋太宗二朝,三次为相,出入朝廷30余年。对北宋初期的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北宋历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

  赵普虽读书少,但喜《论语》,其“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对后世很有影响,甚至一度成为以儒学治国的名言。

  咸平元年(998年),赵普被追封为韩王,次年,又诏赵普配飨太祖庙,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此人被认为是“陈桥兵变”的幕后重要推手之一!
  http://www.bixia5.cc/book/24014/2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