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以江湖的方式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在地质队工作,最大的秘密是什么,那必然是勘探成果和地质资料。它们就像藏宝图,外行人看不懂,但内行人若是得到了,就能按图索骥,找到宝藏。
这些宝藏中,金子无疑是最能激发人们对财富最原始欲望的东西。
想要从地质队工作人员的口中打探金矿位置的人实在太多。
很多人拿着地图找到地质队工作人员谈合作,许诺说,只要在地图上面点一下金矿位置,就能得到数千甚至上万的钱,或者是给分成。
在这年头,这样的一笔钱,极具诱惑。
周景明身为勘探技术人员,当然也有人找过他,但入职地质队的时候,就签有保密协议,找到的矿源信息,岂是能随便告诉他人的。
在周景明的记忆中,他所在的地质队里边曾有两人干过这事儿。
结果是,一个被逮到,具体怎么处理不知道;另一个逃跑的时候,逼急了,跳进大河里,在水中扑腾没几下,就被浪头打翻,卷入水底,再浮出来的时候,已经没命了,脑袋撞到河石的缘故。
有前车之鉴,周景明自然不会做那种危险的事儿。
很多事情,不是打马虎眼就能搪塞过去的,认真起来,要命只是分分钟的事儿。
何况,这年头,正是黄金资源紧缺的当口,更不能儿戏。
现在在川菜馆吃喝的男人就曾找过周景明,并且,周景明对他印象深刻。
他记得他的名字:吴福生,骆越上林人。
上辈子周景明离开劳教农场,到阿勒泰淘金,还遇到过,那时候,吴福生已经是个资金不小的金老板,看到周景明到淘金河谷淘金,时不时就来嘲讽、刁难一通,以此为乐。
周景明忍不住,都开始盘算找机会动手了。
但也正因为他的刁难,事情传到另一个更有本钱、势力的金老板耳中,得知周景明以前干过地质勘探技术员,有找金苗的能耐,被奉为上宾,直接派人将吴福生找来,好好敲打了一番,吴福生给周景明道过歉,并保证以后见到周景明都绕着走以后,此事才作罢。
那金老板,算是周景明的贵人,让他在短时间内淘到了第一桶金,自此走上淘金路,周景明感恩,在他手底下干了几年,凭借自己找金苗的能耐,帮这金老板赚了不少钱。
他万万没想到,重生回来,会在这种地方看到吴福生。
还真是个意外的收获。
既然这女人和吴福生有联系,事情就很容易串联起来了。
吴福生可能是因为当初找周景明探听金矿位置被拒绝而心存怨念,也可能是还想着从周景明身上得到一些金矿信息,利诱不成,直接强取,所以才有了这次坑害。
不用说,上辈子遗失的那个双肩包,必然也落入他们手里。
每一个从地质队离开的勘探员,都是极好的拉拢对象,虽然有保密协议,但大都藏有能立马换一大笔钱的“私货”,这是不争的事实。
何况,周景明不是普通勘探员,而是实实在在的技术员,知道得更多,他带着的小笔记本里,也藏有私货。
对于地质队而言,找到金矿,必须具备两个要素,一是金矿的品位要足够高,二是得有相当的储量,才具备开采条件。
所谓金矿品位是指单位体积或单位重量的矿石中黄金的含量。
金的品位通常用克每吨表示,一般常用一克每吨作为边界品位,大于一克每吨的矿体就可以作为工业矿体,开发成本与利润相当。
低于这个品位,很多时候就是亏本的买卖,不会进行规模开采。
换句话说,金矿品位够高,可能十天半月就会采完,或是储量够大,但每天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却开采不出相应价值的金子,都是不划算的。
周景明很清楚,那种好的矿源不能动,也轮不到自己去动,但不妨碍他记录一些品位高储量低的地儿。
这样的金窝子,对于非正规军的淘金客来说,更有价值。
金子,谁不爱?
周景明也眼馋,也会有些小心思。
当然,他不可能蠢到将那些位置明显地标记出来,只是以日记的方式,记录一些去过的地方的风土人情和一些特别但不显眼的标志,将线路、大概位置隐藏其中。
翻开日记,里边的内容更像是一篇篇普普通通的旅游游记。
也正是因此,离开地质队接受检查的时候,检查人员也没能从笔记本的内容中看出端倪,才被周景明带了出来。
那笔记本落入吴福生之手,他从一个普通淘金客混成了一个金老板,很有可能,他从得到的笔记本里摸索出一些东西来了。
既然吴福生是出没阿勒泰地区的淘金客,去到阿勒泰,有的是遇到的机会,就即使没遇到,周景明也有办法打探出来。
他也就不急于在锦官城这样不方便行事的地方解决问题。
阿勒泰那荒漠、戈壁、雪岭、草原夹杂,甚至数百里不见人烟的地方,有着独属淘金客的疯狂江湖。
也正是因为知道淘金江湖凶险,上辈子的周景明一开始并未选择淘金,而是打算下海。
不过,现在的周景明干了一辈子淘金客,对这行当熟悉无比,重生回来,不选择这条路子,简直白瞎了一世的经验积累。
他心里有了决断,既然要选择淘金客的江湖,那就以江湖的方式解决,再恰当不过。
周景明为避免被发现,烟抽完后,他起身顺着街道徘徊,眼睛却始终没有离开那川菜馆子。
之所以没有急着离开,那是因为他不确定吴福生在算计失败后,会不会还有别的后招。
既然能从乌城跟到锦官城来,如果不是偶然在火车上看到,那就肯定有过调查或跟踪。
会不会跟到家里边,给家人带来灾祸?
这是周景明最为担心的。
从工农兵大学毕业,在地质队有了正经工作,哪怕相隔千里之遥,一年到头难得碰面,周景明在双亲的心里,是顶骄傲的存在。
可周景明被送往劳教农场这事儿,传回村里,那就是天塌了的事儿。
上辈子,劳教五年后的周景明回到家里,看着自家那破旧的几乎倒塌的土木房子,再看看荒坡上两座满是野草的土堆,只有满心的心酸。
从妹妹周星瑶口中得知,就因为他的事情,在江阳海潮镇葫芦嘴摆渡的父亲,恍惚中跌入冰冷的河水,回到家就是一场绝命的大病,雪上加霜的母亲也悲恸过度,随之而去。
这一年的年末,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双亲接连过世……别人家家鞭炮声声过年,而周星瑶却守在凄凉的灵堂。
这样的事情,周景明又怎能不恨?
既然有重头再来的机会,绝对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他耐心地等着,约莫过了半小时的样子,他看到去追寻自己的五人陆续返回,都聚集在川菜馆子。
七人聚齐后,似乎也没了吃喝的想法,随即出了川菜馆,在街边嘀咕一阵后,一起去了火车站。
这一天,周景明一直在火车站对面的蹲守着,直到天黑不见几人出来,确定他们已经走了,这才返回机械厂老厂区。
这个时候,江阳的火车站还没开通,想去江阳,只能乘坐班车,他们既然选择了火车,去的就不会是江阳,估计春节将近,他们也忙着回去过年了。
周景明将自己藏在厂房二楼破木箱里的双肩包取回,在汽车站附近找了个旅社过了一夜,第二天一大早,赶最早的班车,回家!
http://www.bixia5.cc/book/24089/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