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技术孵化中心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育种基地?”菁莪没听懂。

  “嗯,粮种、菜种、鸡苗、鸭苗、科技火苗… 一块育。”

  “啊?”菁莪懂了,大声笑:“那还是叫技术孵化中心吧。”

  暗叹韩蜀同志思想前卫,tRdc有没有?

  “孵化中心?”

  “对啊,比育种好听吧?包含的范围也广,不仅繁育各种苗苗,还能提供技术输送、支持和交流。”

  育种,搞得跟鸡场狗场似的。

  “好,那就技术孵化中心。”韩蜀跟着笑。好像菁莪说了算似的。

  “可是,这种事,爸方便插手吗?会不会让人多想?”菁莪犹豫着问。毕竟,理论研究属于科教方面的事啊。

  韩蜀给她洗脑:

  “理论研究的目的是不是为了实践?技术研发出来后最先应用的地方,是不是军工和军事?”

  ——“当然。”古往今来许多新技术的应用都是从军事开始。

  可参与人员不是军人啊。

  ——“军事科技是不是也涵盖基础理论?”

  “当然。”密度泛函理论是国防类工科的必学科目。

  可初期进行的只是单纯的理论研究啊。

  “你是不是被特务盯上过?”

  ——“是。”

  可是盯上的原因不是为这个。

  “那个农场是军管农场吗?”

  ——“是。”

  但只是个垦荒供给军需的普通农场。

  “爸该不该过问?”

  菁莪:好像应该。可是不是有点牵强?

  “放心,老爷子会找人报备商量。”韩蜀又说。

  菁莪有些被惊着,身体一拧九十度:“报备?找谁报备?”

  老爷子找人报备,那得报备到哪儿去?这将来若搞不出个一二三四五来,脸往哪儿搁?

  拧得挺潇洒,韩蜀的裤腿都被拧出了包子褶。

  韩蜀却感到了某个部位很深长的疼痛,呻吟一声,埋首于她脖颈间,隐忍长叹息说:“媳妇,你能不能坐好?”

  察觉出异常,菁莪憨笑两声咕哝:“是你要抱着我坐的……说明你是个正常人……你正常我就放心了……”

  韩蜀磨牙喊:“虞小鱼!”

  “我在,有话请讲。”

  正说着,老爷子的声音从楼梯上响起:“小鱼——”

  菁莪又粗鲁一拧,速度跑出门,“爸——”

  “丫头啊,”老爷子健步从楼梯上下来,声如洪钟,“把你说的那个能拿诺奖的东西写个材料给我。”

  “诺奖?”菁莪疑惑,转身向后,想找韩蜀翻译,发现他还没跟上。

  “爸问我能不能拿诺奖,我说能。”韩蜀在屋里说。

  菁莪:你怕是个算命先生托生的!

  “熊小子,干什么呢你,有话出来说!”老爷子朝屋里喊。

  菁莪低头偷笑,替韩蜀撒谎:“他换鞋了,还没洗脚。”

  然后迅速转移话题:“爸,我能想到的还很有限。”

  “大胆的想嘛,让你开一个课题,你首先不应该有个构想?好好写,尤其是它的用途。字也要好好写,写漂亮点。”

  “爸,我能知道您要拿给谁看吗?”菁莪试探着问。很想知道。

  老爷子哈哈笑,“能,但不是现在。”

  走出两步又故意吊她胃口说:“一个你十分仰慕崇拜的人。我把你之前的发明贡献也跟他讲了,他夸你有志不在年高,巾帼不让须眉,让你好好干,说会一直关注你的进步。”

  菁莪傻在了原地……

  谁?谁?谁?

  是他吗?是他吗?是他吗?

  打了鸡血似的,废寝忘食一个周,写了份报告,内容涵盖她知道的理论、算法、公式,以及比较切合眼下实际的应用,其后又单独写了份远期构想。

  科学家嘛,总要立足于时代,又要具备超越时代的前瞻性。

  写完后,又认真誊抄了一遍,拿给了老爷子。

  -

  半个月后,“孵化中心”在江中岛成立,直接归属军区装备部领导。

  表面上归属军管农场,农场肖场长(团长)和苏政委,都是历经了无数场战火硝烟的老军人。

  又半个月,三位分别从事物理、化学、计算机研究的教授,从京城调来了此处,一位姓朱,一位姓柯,另一位姓夏。

  是否都是邱老先生点的名,菁莪不知道,但知道他们都是专业内的领军人物,且都是那种心无旁骛埋头钻研的人。

  到此,一个隐藏于“孵化中心”的密度泛函理论课题小组,正式成立。

  成员有六人,包括:邱、柯、朱、夏、秦五位教授,以及菁莪。

  这可是个超豪华的团队阵容。

  要知道,当下人才紧缺,连核研究组和科学院的动力研究组、计算机研究组缺人手,都是从几所大学抽调了上百名在校大学生,有的甚至还不是本专业。

  据说,核试验组还从高中学校挑了人,兑试剂、做实验、记数据。

  在后世,这都是硕士博士才能干的活,现在的高中生就要冲上前。

  而这里却一下子来了三位教授,可见上面的重视程度。

  课题组在有关部门及某高级首长那里挂了名,换句话说,就是在编的。

  入编之前,菁莪被苏政委带着学了五天的保密条例,又在保密协议上签下了自己的大名。

  看着上面一条,“不能公开发表论文”的条款,菁莪知道,某奖和她擦身而过了。

  但从现在起,她有国家养着了。

  五位教授都是一级教授兼研究员,领技术一级工资。

  菁莪借光,和他们领的一样。

  签字领钱时,财务特别强调说:你这是奖金补助,不是工资。

  那意思:还没毕业,性质不同。

  不同就不同,菁莪不和他计较。反正都是钱。

  -

  新来的三位教授,从接到任务之初,就对理论的提出者充满了好奇,见面才知道竟是个年轻漂亮的姑娘。

  三人一起扶眼镜把人打量,而后彼此对视,都想从对方眼里看到答案。

  未果。

  更疑惑。

  然而,几天相处后,他们发现,这姑娘虽然不是特别刻苦,学术能力却是远超于她的年纪,学习能力和贯通能力也很强,知识储备更是远远高于他们之前带过的任何一个学生。

  尤其数学,听一遍就懂,看一遍就会,还会进行深入提高,计算速度更是惊人。

  更更惊人的是她异想天开的能力,脑子跟钻了洞似的,啥都敢想。
  http://www.bixia5.cc/book/24231/35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